<p class="ql-block"> 大約成書于2500年前的《左傳》,是我國現(xiàn)存第一部編年體史書,里面有關(guān)“焦國”的記載,可以追溯“焦”姓之源。</p><p class="ql-block"> 《左傳·僖公三十年》載: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這是《左傳》中很有名的一個故事“燭之武退秦師” 中一段話, “況且您(秦伯)曾對晉惠公有恩惠,他答應(yīng)將焦、瑕兩地給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回國,晚上就筑城防御,這是您知道的。 ”可以看出,此時“焦”為晉國的一個地方。</p><p class="ql-block">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載: “虞、虢、焦、滑、霍、楊、韓、魏,皆姬姓也。" 即是說 “虞、虢、焦、滑、霍、楊、韓、魏等國,都是姬姓諸侯。”可以看出,“焦”就是“焦國”,“焦國”是姬姓,與周王室同姓。“焦國”之得名,可能源于其國濱于“焦水”。</p><p class="ql-block"> “焦國”為西周所分封諸侯國之一,這大概不錯,后為晉國所滅,這從春秋時代的晉君答應(yīng)把“焦”給秦伯可以看出。焦國滅后,民四散之,國之后裔以“焦”為姓便順理成章。</p><p class="ql-block"> “焦國”應(yīng)在今三門峽轄區(qū)內(nèi),從“<span style="font-size:18px;">虞、虢、焦、滑”并列似不難看出。</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