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小孩們最快樂的日子就是過年。不僅吃得好、喝得好、穿得好,還有許多難以忘懷的逸聞趣事。如今回想起來,那些簡單而純粹的快樂,仿佛就在昨天。</p> <p class="ql-block">一、薅豬鬃</p><p class="ql-block">過了臘八,村里開始殺豬。我們一群半大小子,一有空就圍著殺豬臺轉,眼睛直勾勾地盯著屠夫手里的刀,心里惦記的卻是豬脊背上的鬃毛。豬放血后,屠夫在豬蹄子處割開一個小口,用長長的鐵棍從豬皮下往頭部捅幾下,隨后鼓起腮幫子使勁吹氣,把豬身吹得圓滾滾的,像個大皮球。在胖豬下鍋燙毛前,我們蜂擁而上,用特制的鐵鉤薅豬脊背上的鬃毛。豬鬃比豬毛硬,彈性好,價格也貴。薅到一把豬鬃,心里別提多得意了。</p> <p class="ql-block">回到家,我和妹妹一起把豬毛和豬鬃挑開,用線繩扎成束,等著換糖或鞭炮。還有一件讓男孩興奮的事兒,就是自家殺了豬,能得到一個豬水泡。大人用嘴吹起來,拴在棍子上,像個大氣球,拳打腳踢都崩不了,能玩好長時間。</p> <p class="ql-block">殺了年豬,一般人家還要宰一兩只公雞。那時候雞毛也是寶貝。女孩子用它做花毽子,大人用它修補灶旁的風箱。我則把雞毛梳理扎成小把,用來換糖或鞭炮。因此,母親宰雞后,我拔雞毛的積極性特別高。聽到街上搖著撥浪鼓的吆喝聲:“豬鬃雞毛換炮、換糖、換頭繩……”我趕緊拿著豬鬃和雞毛去換小鞭炮。若是妹妹跟著,還會給她換個小發(fā)卡。</p> <p class="ql-block">二、放鞭炮</p><p class="ql-block">過了小年,最樂意的事是跟著父親趕集買炮。炮市不用打聽,尋著此起彼伏的炮聲就能找到。年根的炮市人山人海,炮販們競相燃放大炮鞭炮,比誰的更響,以此來招攬生意。偌大的炮市,硝煙彌漫,震耳欲聾。我捂著耳朵,跟在父親身后,在炮攤間穿梭。</p> <p class="ql-block">父親買炮的錢有數(shù),每年大都是給我買幾掛鞭炮,再買一點地老鼠、鉆天猴和小摔炮。最后,父親還會買一圈二踢腳,那是只有大人們才敢放的。買回的鞭炮,我舍不得整鞭放,那樣太奢侈了。總是拆散化整為零,單個燃放。除夕放多少、大年初一放多少、初五和十五放多少,都要精打細算。即使這樣,鞭炮往往早早放完了。</p> <p class="ql-block">我從小膽子小,放炮特別小心,就是聽個響,不敢胡來。不像有的玩伴,總想些“壞點子”,弄出一些惡作劇。比如把點著的炮扔到雞窩里,或者拴在狗尾巴上,或在女生的身后突然點燃。有一年,南小街比我大一歲的朝哥,用炮炸吃水缸里的小鯽魚,結果把水缸炸裂了。他父親氣得用棍子打破了他的頭,朝哥頭上裹著繃帶過的年。</p> <p class="ql-block">三、趕年集</p><p class="ql-block">跟著父母趕年集,父母置辦什么年貨不在我的心上,我惦記的是到炮市多買幾掛鞭炮,到書攤買幾本喜歡的小人書。平日里跟著大人趕集,我不愿意逛街時,他們常把我領到南大街書市,讓我在那里看書等他們。來接我時,為犒賞我聽話,一般會滿足我買幾本小人書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臨近年節(jié),南大街比平日熱鬧了許多,售賣的大都是與年節(jié)相關的東西。賣雜拌糖、炒貨、調料、粉條、大白菜的攤位幾乎擺到了街的中央。街兩旁空閑的墻壁上,掛滿了花花綠綠的各色年畫。我愛去的書攤兒,比平日多了好幾家。買了鞭炮從炮市出來,父親又把我領到了書攤,他則去買別的年貨了。</p> <p class="ql-block">書攤旁邊避風的街檐下,有位老先生擺桌寫春聯(lián),周邊圍著許多人。我從人縫間擠到桌旁,加入了觀賞的人群。老先生低聲慢語,安之若素,鋪紙、蘸墨、提筆,一撇一捺,筆走龍蛇,一副對聯(lián)瞬間完成。看似勞作,更像表演。來此買春聯(lián)的,有的事先準備好了內容,有的查閱桌上歷書,更多的是沒有要求,寫什么都行。我還瞅見有人拿雞蛋來換春聯(lián)的。有人給他還價,他總是一個字“行”,沒有二話。</p> <p class="ql-block">老先生可能發(fā)現(xiàn)了我的專注,和藹地問我:“你喜歡寫字?”我急忙搖頭。我怯怯地問:“你的春聯(lián)沒價嗎?怎么人家還價你都說行呢?”“當然有價啦,他們還價我不還價,文化是無價的!”那年我大概有十多歲。幾十年了,“文化是無價的”那句話還銘記在心。</p> <p class="ql-block">四、貼春聯(lián)</p><p class="ql-block">在我家,貼春聯(lián)是一件樂事。每年除夕,我都領著兩個妹妹“愉快”地貼春聯(lián)。說到“愉快”,這主要來自母親每年一次的教導:“貼春聯(lián)可以在新的一年里更加聰明伶俐?!币苍S是沾了春聯(lián)的喜氣,也許是母親的預言成真,我在學習上年年都有進步,讓我貼春聯(lián)的積極性更高。</p> <p class="ql-block">除了大門、房門上的春聯(lián),還有四處張貼的“抬頭見喜”“上下平安”“雞鴨成群”“五谷豐登”等吉言小聯(lián),期盼全家來年萬事大吉。貼春聯(lián)我和妹妹承包了,貼年畫則要全家人參與。先是商量好哪張畫貼哪里,再由姐姐登高往墻上張貼。父母站在屋子中央,指揮著高低左右,保證年畫貼得端端正正。屋里貼上年畫,院里貼上春聯(lián),過年的喜慶氛圍頓時“爆棚”,年真的來了!</p> <p class="ql-block">如今,年貨琳瑯滿目,鞭炮聲卻少了,春聯(lián)也多是印刷品。那些用豬水泡吹出的快樂、用雞毛換來的鞭炮、用手寫春聯(lián)傳遞的祝福,早已成為記憶中的年味??擅慨斚肫鹉切┠甑呐D月,心里依然暖暖的,仿佛還能聞到硝煙的味道,聽到鞭炮的聲響,看到老先生筆下的春聯(lián)在風中輕輕搖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