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雜草似的條形綠葉像一根根翠針,忠實護衛(wèi)著淡藍、紅紫的單瓣花朵。黃色花藥間,橙紅的花柱纖細嬌柔,異香撲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海馬橋、魯匯,幾乎處于同一緯度,又隔著條黃浦江。1980年,一種神秘之花在這兩個鄉(xiāng)鎮(zhèn)悄然綻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紅花,西紅花!丁景耀、黃哲夫等望著異域公主,五味雜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又稱番紅花、藏紅花、泊夫藍。其花柱入藥,能活血化瘀、涼血解毒、解郁安神。西紅花主要分布于歐洲和古代波斯地區(qū),明朝時從印度經(jīng)西藏傳入中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菠菜、葡萄、胡蘿卜、玉米、刺槐、懸鈴木、廣玉蘭……扎根于中國大地的外來植物琳瑯滿目。偏偏這位洋公主太難侍候。1965年,中國藥材公司從西德進口了少量西紅花球莖,分配到川浙蘇魯?shù)鹊卦嚪N。上海得到50個球莖,而市藥材公司拿到其中的一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手捧25個球莖,畢業(yè)于北大生物系、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生的黃哲夫躊躇滿志。在天馬山鹿場寶地,西紅花如同迷你百合發(fā)芽、開花。第二年球莖又醒,花卻稀稀落落,黃碩士傻眼了。又過了一年,球莖增加不少,花無影無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種植失敗的,不只是上海。</p> (黃哲夫)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黃碩士憋了十年。他與種植科長丁景耀等再次侍候“公主”,已是1979年。有位來滬訪問的日本藥企老板,不僅對上海引種西紅花信心滿滿,他還無償提供了700公斤球莖,并派技術(shù)人員前來輔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相近的地理條件、日本百余年的養(yǎng)護經(jīng)驗太誘人了。第二年上海市藥材公司“投桃報李”,以6000美元從日本大分縣引進一噸西紅花球莖,在上海馬橋、魯匯地區(qū)試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陽光、空氣、水分、溫度、肥力是植物生長的基本要素。而西紅花的難題還在于繁殖系數(shù)低、種球莖退化嚴重等。負責引種項目的丁景耀、黃哲夫與團隊成員查閱了大量文獻資料,經(jīng)過反復試驗,克服生長環(huán)境、繁殖和栽培方面一個個障礙,西紅花實驗性引種初步成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夜間,紅花綻放,如何及時采摘、加工能入藥的花柱?沒有專門的烘干設備,項目組采用土辦法達到了技術(shù)要求。烘箱里紅外線刺眼,烘房外夜幕沉沉。房內(nèi)房外進進出出,視網(wǎng)膜反應鈍了。有一天,黃哲夫與另一位同事疲憊地摸黑回家。公交車車門打開了,黃哲夫沒走幾步,竟稀里糊涂摔了下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初戰(zhàn)告捷,大面積栽培推廣才是實現(xiàn)西紅花引種與資源利用的重點。種植科員工又沖上了攻堅的第二戰(zhàn)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隨著上海地區(qū)經(jīng)濟和工業(yè)快速發(fā)展,馬橋、魯匯地區(qū)種植用地逐漸委縮。土地資源相對豐富的長興島和崇明島,是西紅花理想的新家園。為了讓當?shù)匕傩照J識、接受并栽種西紅花,許振光等種植科人員分赴崇明各地,騎著自行車深入農(nóng)村,一家一戶普及推廣,在鄉(xiāng)下往往一待就是一周。農(nóng)村夏季蚊蠅肆虐,以至于公司推廣人員有時連吃飯都要躲進蚊帳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黃哲夫、許振光等選擇在長興島開展相關(guān)的栽培試驗。上世紀八十年代交通落后,尤其是長江橫隔,從公司到長興島研究場地的路途更顯漫長。為了西紅花的研究,黃哲夫、許振光等人頻繁往返兩地,吳淞渡口的很多擺渡者和他們成了熟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事物被接受往往不是那么容易。比如,栽培西紅花為防球莖燒根,要求施用的農(nóng)家肥料必須完全腐熟,但部分老農(nóng)戶卻憑蔬菜種植經(jīng)驗自行其是。在許振光的印象中,有位老農(nóng)婦自認為是種田的一把好手,認為農(nóng)家肥腐熟是畫蛇添足。孰不知植物習性有異,未腐熟的肥料最終造成了西紅花的燒根減產(chǎn)。吃一塹長一智,交了學費之后她才不得不信服這些“年輕人”。種植西紅花讓農(nóng)民嘗到了甜頭,種植面積不斷擴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3年,在國家經(jīng)委、國家醫(yī)藥管理局 “西紅花球莖復壯、增產(chǎn)技術(shù)及推廣研究項目”的支持下,上海市藥材公司與中國藥科大學協(xié)作,西紅花在崇明地區(qū)大面積種植,西紅花試種及球莖復壯、增產(chǎn)技術(shù)研究獲得成功。這年,市藥材公司進口日本西紅花球莖36噸,動用外匯16萬美元。至此,引進球莖之門關(guān)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5年12月,上海西紅花栽培技術(shù)研究項目鑒定結(jié)果表明:上海西紅花質(zhì)量超過進口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7年,上海市藥材公司西紅花球莖復壯、增產(chǎn)技術(shù),榮獲國家科學技術(shù)進步二等獎。這是當時我國中藥行業(yè)獲得的最高科技獎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紅花在上海大批量引種的第七年,年產(chǎn)量達400多公斤,調(diào)撥量占全國90%,并出口創(chuàng)匯。第十年,上海種植面積達1500畝,產(chǎn)量960公斤。10年間上海收獲西紅花3000多公斤,共為國家節(jié)省外匯200多萬美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0年,公司西紅花研究列入國家“星火計劃”。兩年后,黃哲夫榮獲由國務院頒發(fā)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貼證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