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寒衣節(jié)?”回鄉(xiāng),擇吉日請了一副家“影”。——按照傳統(tǒng)習(xí)慣,出于對祖先的尊重,仍然將“買”稱為“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家“影”,也叫祖“影”,就是家堂軸(發(fā)Zhu音)子,或者說是家堂軸子的前身。記得小時候,大人們幾乎都叫“影”或“軸子”,沒有幾個稱家堂的。</p><p class="ql-block"> 這里的“影",其實(shí)指的就是先人的容貌畫像。古時候是沒有照片的,所以人去世以后也沒有遺像,只能通過圖畫來描繪出祖宗的畫像。過年的時候,晚輩兒就將“影”供于正堂,祭拜先祖,寄托哀思。隨著時間推移,祖影逐漸演變成為家堂畫,即把祠堂大貌與祖先名諱巧妙融合的圖文形式,也就是現(xiàn)在所說的家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過年拜“影”的習(xí)俗據(jù)考可追溯到周代,祠堂祭祀于元末明初漸次盛行,具體年代、緣由,說法不一?,尚待考究。</p><p class="ql-block"> 關(guān)于拜祖“影”供家堂,“四大名著”中的兩部有其情節(jié)描述。《紅樓夢》第三十一回:眾人說起史湘云愿意穿別人的衣服,林黛玉道:“這算什么!惟有前年正月里接了她來,住了沒兩日就下起雪來,老太太和舅母那日想是才拜了影回來……”。整個春節(jié),賈母先后拜祖“影”六、七次呢。</p><p class="ql-block"> 《西游記》第十三回:唐三藏為劉伯欽父親做佛事超度亡靈:“這長老凈了手,同太保家堂前拈了香,拜了家堂,……”。據(jù)查,“家堂”一詞便源自該部名著。</p><p class="ql-block"> 由此可見, 在那個年代里,不管是四大家族的賈府,還是平民獵戶之劉家,就已經(jīng)有拜祖影、供家堂的風(fēng)俗習(xí)慣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聽父輩們說,我們家族的“影”也是世代相傳的。遺憾的是,在“文革”“破四舊、立四新”運(yùn)動中,“影”,竟被列為“四舊”給一火焚之了。——惜哉,痛哉!</p><p class="ql-block"> 幾十年過去了,現(xiàn)在想起,仍不得其解:千家萬戶記錄祖上名諱,萬戶千家寄托后人哀思的“影”,“舊”在哪里,罪在何處?!</p><p class="ql-block"> 上世紀(jì)七十年代“文革”末期或結(jié)束之后,父輩們又把 家“影”請了回來。當(dāng)年多虧堂叔“革命意志不夠堅(jiān)定”,偷偷抄錄藏匿了一份列組列宗名諱,否則,我們“這一支”真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脩覅龋?lt;/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這次請的家“影”跟父輩留下來的那副風(fēng)格是一致的?!孟裰挥羞@種風(fēng)格,才能體現(xiàn)出濃濃的傳統(tǒng)年味兒!整體看上去,就是一座“平面的祠堂”:威武的石獅,不老的松柏,溫馨的天井,莊嚴(yán)的大殿,歡樂的族人,慈祥的先祖 ……畫面用色鮮艷,色彩對比強(qiáng)烈,民俗底蘊(yùn)濃郁,人物構(gòu)圖飽滿,充滿了鮮活的生活氣息和濃厚的傳統(tǒng)年味。只是將“配軸”由原來的荷花.瓷瓶改為與家訓(xùn)極為接近的“忠厚傳家遠(yuǎn),詩書繼世長”對聯(lián)。之后,特邀老同學(xué)、書法高手Z先生將列祖列宗名諱按順序填到了正廳格子之內(nèi)。</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過年拜“影”,是緬懷先祖的重要儀式,更是感恩先祖的真情流露;是人之常情,更是民族孝道文化的具體體現(xiàn)。</p><p class="ql-block"> 過年拜“影”,請回逝去的先人一起過年,實(shí)現(xiàn)了先人與后人的“陰陽相會”,給了后人一個宣泄思念、感恩報(bào)恩的機(jī)會?!?這或許是含蓄國人獨(dú)有的一份浪漫吧。</p><p class="ql-block"> 過年拜“影”,讓家人、族人相聚在一起,敞開心扉,消除誤解,加強(qiáng)團(tuán)結(jié),促進(jìn)了家庭和睦,融洽了成員關(guān)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跪拜祖“影”,供奉家堂,年復(fù)一年,代代相傳,已成為過年的傳統(tǒng)習(xí)俗。它弘揚(yáng)了孝道文化,利于個人、家庭和社會,是一種良好的民風(fēng)民俗,竊以為應(yīng)傳承發(fā)展,與時俱進(jì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甲辰年臘八節(jié) 改畢于中央公園</p><p class="ql-block"> (圖片 網(wǎng)絡(luò)+自拍 如侵即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