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美篇號:好攝之圖391942</p><p class="ql-block">圖片:好攝之圖</p> <p class="ql-block"> 北京的冬天那叫一個干冷,一進臘月呀,寒意就更濃嘍。胡同里那些個老舊的四合院,如今都成了大雜院兒。在其中一個大雜院里,有間朝陽的屋子,住著老李頭。</p><p class="ql-block"> 臘八節(jié)的前一天上午,老李頭正閑著呢,手機忽然響了,一瞅是兒子打來的。接通電話,老李頭就半開玩笑半調(diào)侃地說:“喲,怎么著???是缺錢花了,還是被媳婦給趕出來沒地兒住啦?” 電話那頭兒,小李趕忙說:“老爸,您可別鬧情緒呀,我這段時間太忙了,都沒顧上給您打電話,也沒去看望您老人家。這不,明兒個就是臘八節(jié)了,我和小麗帶著您孫子過去看您。哦,對了,您可得把您那拿手的熬粥手藝好好發(fā)揮發(fā)揮啊,我還有客人要一起去嘗嘗您熬的臘八粥呢。”</p><p class="ql-block"> 掛了電話,老李頭半天沒回過神兒來。心里直犯嘀咕:“不對勁兒呀,這小子打小兒就不愛喝粥,今兒個太陽打西邊兒出來了?居然主動要過來喝粥,這里頭肯定有什么貓兒膩?!?lt;/p><p class="ql-block"> 老李頭今年六十多嘍,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人兒,打從生下來就一直住在這個院兒里。老李頭是個廚子。說他是個廚子吧,其實也不太貼切,為啥呢?因為老李頭呀,煎炒烹炸那可都不怎么拿手,他最厲害的就是煲粥,這煲粥的手藝還是從他爹那兒傳下來的呢。早年的時候,老李頭在這條胡同口開了一家粥店,那門臉兒不大,里頭也就只能坐個八九個人,可生意卻特別火。每天早晚兩餐營業(yè),來吃粥的人那是絡繹不絕。老李頭和老伴兒一起打理著這個粥店,粥店主打各種粥食,還搭配著各種葷素小菜兒。老李頭煲的粥那叫一個香啊,尤其是他熬的八寶粥,好多回頭客可都是沖著這八寶粥來的。老李頭的老伴兒脾氣特別好,服務熱情周到,街里街坊的都愛來這兒坐坐,喝碗粥。這粥店一開就是十多年,老李頭的粥店在附近那可是遠近聞名,也賺了不少錢。</p><p class="ql-block"> 可惜呀,好景不長。老李頭的老伴兒后來查出得了重病,這可把老李頭急得夠嗆,立馬就停了粥店,帶著老伴兒四處尋醫(yī)問藥,錢沒少花,可最終,老伴兒還是在和病魔抗爭了兩年多之后,撇下他走了。這下子,老李頭的天可就塌了呀,他關了粥店,整天悶悶不樂的。</p> <p class="ql-block"> 一晃兒,五年就過去了。老李頭的兒子特別爭氣,學習一直都挺好,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學,學的是計算機專業(yè)。大學畢業(yè)后,進了中關村的一家 IT 企業(yè),那可算是夢想插上了翅膀,干得風生水起的。</p><p class="ql-block"> 又過了五年,兒子的事業(yè)有了很大的發(fā)展,很快就成了公司的核心骨干人員。還貸款買了房子,娶了老婆,給老李頭生了個大胖孫子。小李好幾次要老李頭過去一起住,也好有個照應??衫侠铑^總是說住在一起不自在,其實呀,他就是怕給兒子添麻煩。</p><p class="ql-block"> 這么多年過去了,老李頭一直是個老光棍兒。他也不是沒動過心思,老李頭這人緣兒特別好,街坊鄰居有不少熱心腸的人都想幫他牽線搭橋,讓他再往前走一步??衫侠铑^一直猶豫著呢,一來呀,一想到故去的老伴兒,就覺得心里頭過意不去,好像對不住她似的。二來呢,就是怕兒子反對。所以就這么一直拖著。</p><p class="ql-block"> 老李頭煲粥的手藝在這附近那幾乎是人人皆知呀。每逢年節(jié),尤其是進了臘月,好多飯館都會請老李頭去熬臘八粥。就連街道辦也會請他去給敬老院的老人們熬八寶粥,還會把熱乎乎的粥送到那些鰥寡老人的家里。</p><p class="ql-block"> 老李頭呢,每逢臘八節(jié)來臨,都會親自熬上一鍋香噴噴的臘八粥,然后分給院兒里的鄰居們。每到這個時候呀,小院兒里就格外熱鬧,那過年的味道也就從這兒開始有嘍。</p> <p class="ql-block"> 剛開始的時候,每逢臘八節(jié),老李頭就會給兒子打電話,讓他們一家子回來喝臘八粥。老李頭心里明白,兒子打小兒就不喜歡喝粥,他就是想找個機會讓兒子把孫子帶回來,好讓他親親那可愛的小孫子??珊髞硌剑瑑鹤庸ぷ魈α?,一家人就很難團聚嘍。時間長了,老李頭也就慢慢習慣了。</p><p class="ql-block"> 這年的臘八節(jié)正巧趕上是雙休日。自打昨天兒子打電話來說一家人要來喝臘八粥,老李頭雖說覺得有點兒蹊蹺,但心里還是挺高興的。這不,臘八節(jié)這天一大早,老李頭就去了附近的超市,采購熬粥的食材去了。老李頭可是個講究人兒呀,不僅講究民俗禮數(shù),對熬粥食材的選用那也是非常講究的。他在超市里精心挑選了熬粥的食材,這才興沖沖地往家趕。昨天兒子在電話里說還有重要客人要一起來,他就特意繞道去了附近的一家老字號飯館,點了幾個這家飯館的當紅看家上品菜肴,付了錢,讓飯館中午的時候給送到家去。</p><p class="ql-block"> 回到家,老李頭就開始忙活熬粥。時間過得可真快呀,幾個小時過去了,院子里傳來了稚聲稚氣的 “爺爺、爺爺” 的呼喊聲。老李頭一聽就知道是兒子一家人到了,連忙迎出門去。一把就抱起了撞進懷里的大胖孫子,使勁兒地親個沒夠,那老胡茬子把孫子扎得嗷嗷叫。老李頭這才放下小孫子,招呼兒子、兒媳進門,接過他們帶來的禮物,問道:“你說要來的貴客呢?” 小李說:“一會兒就到?!?lt;/p><p class="ql-block"> 老李頭也沒再多想,就和兒子嘮起了家常。</p><p class="ql-block"> 又過了一會兒,院子里傳來了熱鬧的寒暄聲?!皢?,這不是王大媽嘛,這是哪陣風把您老給吹來了呀?” 只聽王大媽回答說:“嗨,這不,聽說咱這摳門兒老李頭今兒個打發(fā)慈心,要熬臘八粥給大家喝,我聞著香味就過來了?!?lt;/p><p class="ql-block"> 說著,王大媽在兒子、女兒的陪同下,進了老李頭的屋子。王大媽倒是大大方方的,可她這一來,可把老李頭給驚著了。</p><p class="ql-block"> 王大媽是老李頭的老街坊了。王大媽有一兒一女,他們和老李頭的兒子是發(fā)小,從小一起玩到大,熟得不能再熟了。王大媽的老伴兒因公殉職了,當時孩子們都還小,她一個人靠著國家給的撫恤金,艱難地把兩個孩子撫養(yǎng)成人。在這期間呀,老李頭可沒少給王大媽幫忙。剛開始開粥店的時候,經(jīng)常給王大媽家送去粥食,給兩個孩子吃,也沒少接濟他們娘兒仨。王大媽都把這些記在心上呢。后來,老李頭的老伴兒病逝了,也有人想撮合老李頭和王大媽,可他們倆都顧慮重重的,一直有這個心思,但誰也沒有把這層窗戶紙給捅破。</p><p class="ql-block"> 孩子們漸漸長大了,也越來越懂事了。當他們都事業(yè)有成,小日子過得挺不錯的時候,他們不約而同地想到了老人。小李和王大媽的兒子、女兒把撮合兩位老人的想法一說出來,王大媽的兒子、女兒那是異口同聲,就一個字:“成!” 于是,他們就策劃了這個臘八節(jié)的 “鵲橋相會”。</p><p class="ql-block"> 就在這個時候,老李頭點的菜送到了。一家人趕緊擺上桌子,把菜放好,老李頭又開了一瓶好酒,兩家人開開心心地吃上了團圓飯。酒過三巡,老李頭端著盛滿臘八粥的大鍋來到門口,大聲吆喝著:“鄰居們,來喝臘八粥??!”院子里一下子就熱鬧起來了。</p><p class="ql-block"> 飯后,孩子們說有事就都走了。王大媽的女兒對王大媽說:“媽,李叔忙了大半天了,您還不幫著收拾收拾?!?王大媽聽了,面帶羞澀,但還是系上圍裙收拾起來。老李頭連忙說:“我自己來,我自己來,你坐著歇著?!?可王大媽還在那兒忙乎,老李頭也搶著活兒干,兩人你來我往的,那場面好不親密。孩子們和鄰居們看到了,都開心地笑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