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游昆明金殿景區(qū)

石寧

<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20號下午,妹妹陪我游覽昆明金殿景區(qū)。妹妹為我拍照留念。我只管拍攝景物。</p> <p class="ql-block">  昆明金殿名勝區(qū),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盤龍區(qū)穿金路771號。明萬歷三十年(1602年),云南巡撫陳用賓在鳴鳳山創(chuàng)建呂仙祠、太和宮、三元官3組道觀建筑群,占地面積1773畝。東臨金殿水庫,南接中國'99世界園藝博覽園,西南鄰穿金路與昆明城區(qū)連接,北有金黑公路、昆曲高速公路。昆明金殿名勝區(qū),擁有太和宮金殿、明清古建筑群等及茶花園、杜鵑園、木蘭園、旅類園、水景園、薔薇園、珍稀瀕危植物園等12個植物專類園。1982年2月23日,“太和宮金殿”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wù)院公布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昆明金殿名勝區(qū)被第一批列入國家AAAA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p> <p class="ql-block">  公園依托昆明金殿名勝區(qū)擁有全國最大的銅殿、云南最大的古鐘,形成青銅文化主題。圍繞青銅主題文化,開發(fā)了“中國金殿博覽苑”“青銅文化園”、東化川天南銅都“云南銅魂”展覽館等一系列青銅文化景區(qū)、展室。以吳三桂重建銅殿為依據(jù),將秋園開發(fā)為陳圓圓文園,充分展示和發(fā)掘金殿名勝區(qū)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p> <p class="ql-block">歷史沿革</p><p class="ql-block">明萬歷三十年(1602年),云南巡撫陳用賓仿湖北武當(dāng)山太和宮形式,在鳴鳳山創(chuàng)建呂仙祠、太和宮、三元官3組道觀建筑群。建一、二、三天門,太和宮內(nèi)筑紫禁城,鑄銅建北極真武殿,銅殿為單檐硬山銅殿。明崇禎十年(1637年),云南巡撫張鳳翮將銅殿遷賓川雞足山天柱峰。清康熙十年(1671年),平西王吳三桂重建現(xiàn)存這幢重榭歌山銅殿,供奉北極真武銅像??滴醵辏?681年),太和諸宮部分建筑毀于兵燹。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進行大修。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七月二十三日,昆明地震,太和宮部分建筑被毀。道光十六年(1836年)、二十八年(1848年),兩次重修紫禁城、天門及諸宮樓閣。清咸豐七年(1857年)和咸豐八年(1858年),三元宮毀于兵燹。清同治五年(1866年)至光緒十六年(1891年),歷次對太和宮進行過修葺。民國七年(1918年),辛亥護國將領(lǐng)庾恩旸被葬于三元宮遺址。1950年至1958年,先后隸屬昆明市文教局、建設(shè)局和文化局管轄。1958年,成立昆明市園林局,金殿名勝區(qū)移交園林局管轄。1966年,太和諸宮遭“掃四舊”劫難,神像被毀,殿閣傾圮,荒煙蔓草。1968年,劃屬昆明力車胎廠作宿舍區(qū),1970年由昆明市城建局收回。1950年至1975年,金殿名勝區(qū)設(shè)“管理員”負責(zé)日常管理工作,黨組織關(guān)系隸屬黑龍?zhí)饵h支部。有職工3至5人,有名勝區(qū)管理的道人、道姑3人。管理范圍東至石瓦溝箐,西至迎仙橋,南至栗花箐,北至羊清河(金殿水庫),總面積約1200畝。有不少屬金殿的山地被農(nóng)民自由耕種,山界林權(quán)不清。1976年,金殿名勝區(qū)組建黨支部,到1977年底,職工增加到13人。1978年,恢復(fù)園林局后,金殿名勝區(qū)由園林局管轄。1972年至1983年11年間,昆明市城建局、昆明市園林局,逐年維修3座天門及欞星門,重建雷神殿、老君殿、三豐殿,修葺鐘鼓樓、魁星樓,翻修環(huán)翠宮,修筑達太和宮公路。工程浩大,持續(xù)時間久。1983年,新建鳴鳳山頂之鐘樓,總投資27萬元,1984年10月1日開放。1983年至1986年,先后征用五家村、云山村輪歇地、山林地273畝,收回被農(nóng)民耕種的山地,依據(jù)歷史檔案,劃定金殿名勝區(qū)山界林權(quán),總面積達1773畝。1984年至1991年,建設(shè)“昆明園林植物園”。1997年至1999年,為迎接世界園藝博覽會,昆明金殿名勝區(qū)大規(guī)模進行整治修建。</p> <p class="ql-block"> 天門鳴鳳山豎一座四墩三門石牌坊,正面坊額“鳴鳳勝境”,背面坊額“玉虛孔衢”。石坊東面,有明代陳用賓所立“唐高風(fēng)正節(jié)呂真人洞路”石碑。過勝境坊,沿石階登山到太和宮山門,240多米的松蔭石級曲徑上,建筑3座“天門”牌坊,“天門”均為四墩三門。一天門保持明代建筑風(fēng)格,柱拾梁無斗拱;二天門和三天門斗拱裝飾,雕梁畫棟,巍峨軒昂。1998年,新開辟金殿西門,位于鳴鳳山西麓,石階蹬道逶連而上,連接二天門。西門系三重檐四墩三門琉璃牌坊。</p> <p class="ql-block">  太和宮金殿,又名銅瓦寺、太和宮,坐落在鳴風(fēng)山巔,坐東向西,歷史上是云南較為著名的道觀。太和宮山門,是五間廳琉璃瓦屋面歇山門廳,紅墻黃瓦,系1978年在原址重建?!疤蛯m”匾系清光緒甲午年(1894年)遺物。門外八字墻上,重拓明代書法家所書“鸚鵡春深”4個大字,筆鋒圓潤豐滿,為書法珍品。進山門,是斗拱飛檐的四墩三門牌坊——欞星門。欞星門懸掛—幅隸書對聯(lián):天臺高百尺,東林竹舞,一半青山一半云;帝道滿三千,上谷龍飛,無雙玉宇無雙地。</p> <p class="ql-block">  環(huán)翠宮鳴鳳山,太和宮居中,北面山腰懸崖之上為環(huán)翠官,即明萬歷年間始建的呂仙祠。環(huán)翠宮是一組四合院建筑群,大殿坐南向北,東西廂房為兩層民居式木結(jié)構(gòu)建筑,北面門樓為歌山戧角屋面,二層木結(jié)構(gòu)建筑,與廂房回廊相通。前殿系“慈航殿”,樓上為中國道教歷史展覽;大殿供奉道教三清、玉皇、呂真人等神像。入欞星門,一方寬敞庭園,南北為對稱的陳列室,即原雷神殿,1978年重建后辟為“金殿博覽"和“昆明攬勝"展覽館。由雨道向東,上石臺階,即為明萬歷年間所筑紫禁城。城坐東向西,西門為正門。城西門外兩側(cè),對稱建有四方重檐琉瑞屋面的鐘鼓樓,鼓樓前石砌花壇有明代茶花——獅子頭—株,鐘樓前花壇有白玉蘭一株,兩邊各有一株古刺柏。紫禁城西門上,建有重檐歇山魁星樓,樓上有木雕魁星。</p> <p class="ql-block">  我們?yōu)榱斯?jié)省體力,沒走中路直接登頂,而是沿著右側(cè)環(huán)路緩步上行,因此與常規(guī)游覽順序不一樣,所見景物都是逆向的。沿途風(fēng)景很美,看到了高大的玉蘭花樹,白色的玉蘭花開滿枝頭,遠遠望去一片潔白,像極了我們東北冬天的枝頭白雪。</p> <p class="ql-block">梅園  </p><p class="ql-block"> 金殿因大殿用黃銅鑄成,陽光照耀下,光芒四射,映得翠谷幽林金光燦爛,故而得名,又稱為銅瓦寺。在金光燦燦的映射下,一抹抹紫紅在這個時節(jié)與褪色的酒紅色墻壁在一起顯得恰逢時宜,來金殿看梅花,太絕了!花期是12月至下年的3月</p> <p class="ql-block">植物資源</p><p class="ql-block"> 昆明金殿名勝區(qū)內(nèi),古樹名木眾多,擁有古樹名木4千余株,后續(xù)資源3千余株。紫禁城內(nèi)的紫薇、梧桐、銀杏,紫禁城西門外的茶花,均植于明代。庭院內(nèi)外,大量扁柏、銀杏、梧桐、羅漢松、刺柏都是明清古樹。老君殿南側(cè),有一株云南省最大的麻櫟樹。風(fēng)景林內(nèi),大量云南油杉都是百年以上的古樹。鳴鳳山麓,有羊清河由東至西繞鳴鳳山,轉(zhuǎn)南注入金汁河。1958年建金殿水庫后,河水千涸??缪蚯搴樱魅f歷年間陳用賓建單孔石橋,名迎仙橋。金殿的茶花馳名中外,金殿茶花園有數(shù)千盆茶花,茶花又名山茶,是云南八大名花之一,其栽培歷史已有500多年。云南被稱為山茶的故鄉(xiāng)。茶花也是昆明的市花,冬末春初,樹葉凋落,唯茶花吐艷盛開。</p> <p class="ql-block">鐘樓景區(qū)</p><p class="ql-block"> 鐘樓位于鳴鳳山最高點,海拔2058米,于1983年破土動工,1984年10月建成,鐘樓高29米,3層,平面呈“十”字形,每層12個戧角,3層36個戧角。施工時不通車路,所有建筑材料均靠人力挑上山。建蓋鐘樓,開辟鐘樓景區(qū)時,遷走用地內(nèi)墳?zāi)?73冢。鐘樓三樓穹頂下,懸掛1口大銅鐘。銅鐘原掛昆明城南門宜化樓,鑄于明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鐘高3.5米,口徑周長6.7米,重達14噸,是昆明現(xiàn)存古銅鐘中最大的一口。永樂大鐘最初用于報時,后又用以報警。1953年拆宣化樓,將銅鐘移至狀元樓外古幢公園,1970年遷金殿名勝區(qū)。1984年銅鐘掛上鐘樓,是用3臺“絞磨”提升懸掛。掛好銅鐘,再上屋面椽子和琉璃瓦。</p> <p class="ql-block">南滇福地</p><p class="ql-block"> 當(dāng)你登上鐘樓,俯瞰昆明夜景的美麗景觀時,你會發(fā)現(xiàn)金殿不僅是一座歷史建筑,更是一座制高點,讓你盡情欣賞這座城市的燈光璀璨。</p><p class="ql-block"> 七星寶劍和鐘樓,則是金殿中的一對璀璨明珠。這把寶劍凝聚著無數(shù)匠人的智慧,珠光閃爍之間,仿佛讓人看到了歷史的光輝。而懸掛在鐘樓的古老銅鐘,在歲月的沖刷下,依舊回響著古老的鐘聲,述說著這座城市的滄桑變遷。</p> <p class="ql-block">鳴鳳晨鐘</p> <p class="ql-block">  金殿廟會農(nóng)歷正月初九是金殿廟會。道教傳說,正月初九是真武帝君得道飛升之日,又是玉皇大帝圣誕,因此成為太和宮傳統(tǒng)廟會。過去逢正月初九,“析晴禱雨,禳災(zāi)迎?!?,燒香拜神的人如潮水涌上金殿。新中國成立后正月初九傳統(tǒng)廟會發(fā)展成游春賞花盛會,花燈歌舞、獅子、龍燈、游藝活動、風(fēng)味小吃....</p><p class="ql-block"> 平時這里是個商業(yè)區(qū),有各種小吃和云南特色小吃店,我們在這里吃了煎豆腐,味道還不錯。稍作休息之后,我們繼續(xù)前行。</p> <p class="ql-block">秋園</p><p class="ql-block"> 太和宮南面的三元宮,清咸豐七年(1857年)兵燹身毀后,民國七年(1918年)曾建作為云南護國起義將領(lǐng)庾恩腸的墓園。1966年庾墓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1984年辟為秋園,挖池理水,平橋拱橋,大量種植秋景植物。秋園仍保持了庾恩腸三臺慕園的格局。秋園東面,1998年重建三層重檐古典式餐廳,回廊環(huán)繞,亭閣簇擁,掩映在綠樹叢中,與秋園融為一體。</p> <p class="ql-block">昆明園林植物園</p><p class="ql-block"> 鳴鳳山南面建有600多畝的昆明園林植物園,分為茶花園、杜鵑園、花卉溫室區(qū)、木蘭園、薔薇園、珍稀瀕危植物區(qū)和菠類園等園區(qū),共種植園林植物2500多種。茶花園為最大的專題園,占地20多萬平方米,種植著一萬多株茶花。杜鵑園占地60畝,以種植云南杜鵬為主。</p> <p class="ql-block">青城茶花甲天下</p><p class="ql-block">試問誰家甲春城</p> <p class="ql-block">青銅歷史文化景廊</p><p class="ql-block"> 1997年至1999年的環(huán)境整治中,把登鐘樓游路改為秋園至鐘樓軸線甬道。甬道兩側(cè),仿制云南出土戰(zhàn)國至漢的青銅器——銅枕、牛頭、貯貝器、葫蘆笙、?;~案及滇王金印,成為云南青銅歷史文化景廊。此外還有銅鑄年牛、西周青銅器展室等景點,均突出了昆明金殿名勝區(qū)青銅文化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船紋銅鼓</p> <p class="ql-block">銅牛頭</p> <p class="ql-block">?;~案</p> <p class="ql-block">銅孔雀,西漢晉寧石寨山出土</p> <p class="ql-block">牛虎銅貯貝</p> <p class="ql-block">二豹噬豬銅扣飾</p> <p class="ql-block">銅枕</p> <p class="ql-block">滇王金印</p><p class="ql-block"> 滇王金印是兩千多年前的一枚印章,這枚印章揭開了中國歷史上古滇國的秘密。它的發(fā)現(xiàn)還與中國著名的歷史學(xué)家、考古學(xué)家、古文字學(xué)家郭沫若先生有關(guān)。</p> <p class="ql-block">金殿博覽苑</p><p class="ql-block"> 天師殿西面,北雷神殿花園于1995年新建“中國金殿博覽苑”,將中國武當(dāng)山、五臺山、泰山及北京萬壽山的古代銅建筑按比例縮小二分之一,木雕仿制,仿錒處理,薈萃一園。景區(qū)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挖池堆山,疊石理水,拱橋牌坊,棧道蹬道,植物造景,形成殿閣輝映,小巧玲瓏的中國古典式園林景觀。</p> <p class="ql-block">平西王文化館</p><p class="ql-block"> 這是平西王文化館,介紹吳三桂的一些生平。吳三桂在清初歸順大清后,因戰(zhàn)功顯赫被封為平西親王,鎮(zhèn)守云南。</p> <p class="ql-block">日月七星銅旗</p><p class="ql-block"> 銅殿平臺前北面,豎有日月七星銅旗,系清同治年間增建。七星旗之旗桿、旗斗、旗子全為鋼制。旗星三角形,上方有鏤空日月,旗邊呈狼牙狀,—周鑲二十八宿,中間鑲有北斗七星。日月之間僂空刻“天下太平”4字,銅旗的飄帶上,鏤刻“風(fēng)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老君殿、三豐殿紫禁城東門外,為老君殿,庭院回廊環(huán)繞,院內(nèi)種植桂花。老君殿坐東向西,原供太上老君,1979年重建,現(xiàn)辟為老子歷史文化展廳。紫禁城南門外,為三豐殿,上下兩幢大殿,南北廂房圍成四合院,1979年重建后辟為茶水、小賣、冷飲、工藝品服務(wù)部。院內(nèi)有“三豐仙師”石碑刻像;上層大殿內(nèi)塑上清、玉清、太清三清像,懸“三清殿”匾。</p> <p class="ql-block">平西王吳三桂</p><p class="ql-block"> 吳三桂的的先祖本是徽州人,再遷居至高郵。大約在他祖父時,遷居山海關(guān)外的前屯衛(wèi)中后所(今遼寧綏中),有學(xué)者推測是經(jīng)營馬匹貿(mào)易。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或萬歷四十年(1612年),吳三桂生于中后所(關(guān)于吳三桂籍貫及生年的爭議,參見人物爭議目錄)。吳三桂出身遼西將門世家,自幼習(xí)武,善于騎射。吳三桂的生母不詳,吳襄奉旨調(diào)進北京,娶了祖大壽的妹妹為續(xù)弦。祖大壽是世居遼西的望族,吳襄成為祖大壽的妹夫,吳三桂成了祖大壽的外甥。祖、吳兩家的聯(lián)姻,使吳襄、吳三桂父子找到了堅強的靠山,也使祖氏家族的勢力更加壯大。吳三桂在父親吳襄和舅舅祖大壽等的教誨和影響下,既學(xué)文,又學(xué)武,不到二十歲就考中武舉,從此跟隨父親吳襄和舅舅祖大壽,開始他的軍旅生涯。</p> <p class="ql-block">天師殿文物展館</p><p class="ql-block"> 紫禁城北門外為天師殿,民國年間建西樓,形成四合院二層樓房。1984年維修紫禁城東北角,拆除天師殿南廂房。天師殿曾作名勝區(qū)管理處辦公窒,1993年開辟為金殿文物展覽館,設(shè)有吳三桂大刀、真武七星劍展室,太和宮文物展廳,陳圓圓、吳三桂畫展和西周青銅器展室?!捌咝菍殑Α?,重30多公斤,兩面劍鋒上鑲7顆銅星,原掛銅殿內(nèi),“慧劍高懸,常伏魔而制怪”,是真武的“鎮(zhèn)山法寶”,系清康熙十年(1671年)吳三桂重鑄銅殿時所鑄。木柄大刀,重12斤,系吳三桂使用過的大刀,建銅殿后留下,炫耀其武威。太和宮還保留有不少明萬歷年間創(chuàng)建以來的重要碑刻,如明萬歷甲辰年(1604年)的創(chuàng)建碑、功德碑,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的《重修太和宮碑記》等。還有反映明、清太和宮道觀的楹聯(lián)、古字畫、銅器、磁器等。</p> <p class="ql-block"> 在昆明金殿的歷史長廊中,吳三桂是一位不可忽視的角色。他的涉足,不僅讓金殿歷經(jīng)滄桑,更因其對陳圓圓的影響而顯得分外深刻。金殿并非一開始就如此輝煌,吳三桂的介入為其賦予了嶄新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 吳三桂與陳圓圓的故事始于明朝末年,兩人因緣際會,最終結(jié)為夫妻,并在歷史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吳三桂是明朝末年的著名將領(lǐng),因其英勇善戰(zhàn)而聞名。陳圓圓則是江南名妓,以其美貌和才藝聞名。兩人相遇后,吳三桂對陳圓圓一見鐘情,并決定將她贖出,娶為妻子。?</p><p class="ql-block"> 在吳三桂鎮(zhèn)守山海關(guān)時,陳圓圓成為他的牽絆。1644年,闖王李自成攻陷北京,陳圓圓被其手下?lián)镒?。為了追回愛妾,吳三桂引清兵入關(guān),這一事件對歷史進程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吳三桂的這一行為被視為背叛明朝,開啟了清朝入主中原的序幕。</p><p class="ql-block"> 吳三桂與陳圓圓的故事不僅僅是個人情感的糾葛,更與歷史事件緊密相連。吳三桂的決策和行動在歷史上被稱為“沖冠一怒為紅顏”,這一事件不僅改變了兩人的命運,也對整個國家的走向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p> <p class="ql-block">  穿越歷史的長廊,金殿見證了吳三桂為心中愛人而建的決心。這位歷史英雄將自己的名字鐫刻在殿梁上,為愛情、為信仰,他竭盡全力將金殿打造成一座美麗的城堡。這里不僅僅是建筑,更是一段美麗的愛情傳說,如同城市中的明珠,璀璨而耀眼。</p><p class="ql-block"> 房子后墻上的《圓圓曲》</p> <p class="ql-block"> 陳圓圓雖遠不如梁紅玉英姿颯爽,但她以美貌傾倒了吳三桂,傾倒了劉宗敏,傾倒了大順王朝。即便李自成不敵悍滿,但吳三桂若不投降多爾袞,滿人最少要晚入關(guān)幾十年。所以說,陳圓圓以她的個人魅力影響著別人從而改變了歷史。在隨后的日子里,身負國賊之名的吳三桂以陳圓圓作為精神支柱,自山西,渡黃河、入潼關(guān)、克西安、平李闖、定云南、驅(qū)永歷,可謂風(fēng)塵仆仆,東征西伐,為清廷統(tǒng)一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p> <p class="ql-block">曲苑煙雨</p> <p class="ql-block">古樹</p><p class="ql-block"> 院外有一株古樹“栓皮櫟”,蒼勁挺拔,綠蔭蔽日,雄姿邈世,堪稱稀世之瑞。遠遠望去給人一種震撼。樹齡250年以上,樹高33米,冠幅26米,胸徑121厘米,海拔2046米。云南省II級重點保護古樹名木,編號00200000009。</p> <p class="ql-block">寂靜亭</p><p class="ql-block"> 昆明金殿風(fēng)景區(qū)寂靜亭的對聯(lián)上聯(lián):塵劫中不昧本來,朗月仍輝性海;</p><p class="ql-block">下聯(lián):迷障里能開覺悟,凈蓮更出污泥。</p> <p class="ql-block">廊頂?shù)奶旎ò搴芷痢?lt;/p> <p class="ql-block">老君殿,凈樂天宮</p><p class="ql-block"> 老君殿位于紫禁城東門外,庭院回廊環(huán)繞,院內(nèi)種植桂花。老君殿座東向西,原供太上老君,1979年重建,現(xiàn)辟為老子歷史文化展廳。老君殿門上懸“凈樂天宮”匾,為光緒三年歲在丁丑孟秋月吉日,昆邑弟子李國寶敬立。楹聯(lián)“出關(guān)留著五千言老子騎牛去也,過海全憑三尺劍先生跨鶯來耶”。外聯(lián):“古殿重游問青牛去未,名山小憩望彩鳳來耶”。</p> <p class="ql-block">老君殿前這塊巨石,名“丹爐石”。</p> <p class="ql-block">紫禁城</p><p class="ql-block"> 紫禁城磚城周長365尺,城內(nèi)中部二層平臺上,為銅鑄北極真武殿。殿為重檐歌山,高6.7米,寬7.8米,深7.8米,16根立柱為寶裝蓮花礎(chǔ)。銅殿四面斗拱裝飾,屋面正脊通體雕云龍紋,兩端飾以龍吻,中間裝飾龍紋火焰寶珠。戧脊飾人、馬、魚等。殿四壁為36扇格子門組合。正門鑄浮雕云龍、龍鳳呈祥;左右璧和后壁門鑄“壽”字幾何圖案。殿內(nèi)鑄有八角云龍浮雕藻井。殿正梁上,鐫有“大清康熙十年歲次辛亥大呂月十有六日之吉平西親王吳三桂敬筑”楷體字1行。整個銅殿,包括神像、幃幔、匾聯(lián)等,全部用銅鑄造,據(jù)史學(xué)家方國瑜考證,鑄銅殿用銅為250余噸,是中國最大最重的銅殿建筑。殿內(nèi),中間銅鑄真武祖師坐像,兩側(cè)為銅鑄金童、玉女和龜、蛇二將立像。銅殿安裝在石砌的平臺上。上層平臺、欄桿、云龍階石、地坪等全部用大理石鑲砌;下層平臺基石、欄桿及云龍鏤空階石用墨石、砂石組合,基座及欄板浮雕飛禽走獸、花鳥及二十四孝故事。下層平臺兩側(cè),有銅鑄水、火二將,置于檀木精制的六角重檐小閣內(nèi)。水火二將兩側(cè),有清代青石雕刻的大石獅1對。銅殿前,原有清代墨石雕香爐,石香爐移至文物館保護,新鑄銅香爐1個。</p> <p class="ql-block">北極玄天,南滇福地</p><p class="ql-block"> 金殿的背面(東立面),上有“靈光巍然”匾,下有“北極玄天”匾,楹聯(lián):“北極玄天靈物龜蛇馴玉座,南滇佛地名山鸚鳳拱金堂”。壁上亦均鑄浮雕“壽”字。</p> <p class="ql-block">  老君殿內(nèi)的玉蘭花</p> <p class="ql-block"> 太和宮,看城墻的老舊程度,才是真正有年代感的太和宮的原址。</p> <p class="ql-block">金殿朝暉,仁威之殿</p><p class="ql-block"> 金殿周邊的大理石雕刻、憑欄、臺階、茶樹等各種裝飾,彰顯著建筑的獨特格調(diào)。殿前的懸掛牌匾上刻有“南無無量壽佛”,更為這座建筑增色不少。</p><p class="ql-block"> 古香古色鐘毓靈秀的金殿。金殿端坐在二重漢白玉崇臺上,四周圍以兩層石制欄桿,金碧輝煌,宛如金鑾寶殿,蔚為壯觀。眼前這座金殿是清康熙十年(1671)平西王吳三桂重建。這座重檐歇山式銅殿,長、寬均為7.8米,高6.7米,全部銅鑄,重250噸,是中國最大的銅建筑,它比北京頤和園萬壽山的金殿保存完整;比湖北武當(dāng)山金殿規(guī)模大,是我國現(xiàn)存最大的純銅鑄殿,銅殿在驕陽下殿宇熠熠生輝,耀眼奪目,故人們稱為金殿。楹聯(lián):“入天門無限清光盡收眼底;來金殿幾多靈氣皆在心頭”。</p><p class="ql-block"> 金殿上方“仁威之殿”匾,落款為:總督云貴等處地方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范承勛拜手敬書。下方有三匾:中間“南無無量壽佛”,兩旁為“福神治世”和“真武靈應(yīng)”。</p> <p class="ql-block">春醉蓬萊</p> <p class="ql-block">太和殿,魁星樓</p><p class="ql-block"> 這座青磚城墻叫紫禁城,迄今已有421年的歷史。這座城墻在道光十三年1833年地震中受到損壞,道光十六年1836年重修過。因此,城上面的大城磚是明朝的磚,小城磚就是清朝的磚。城上的小樓叫魁星樓,供奉的是掌管文運的魁星。</p><p class="ql-block"> 過欞星門,眼前巍然屹立的磚城,城墻一周365市尺,象征周天,紫禁城坐東朝西,開四座城門,標識四方。</p><p class="ql-block"> 紫禁城,門前石碑黑底金字:紫禁城是保存完整、周長365市尺的明代古城墻。城墻青磚砌筑,磚城周長取一年天數(shù),暗喻日日平安。紫禁城坐東朝西,西門正上方城樓奉魁星,稱“魁星閣”。</p> <p class="ql-block">  在金殿的內(nèi)部,七星寶劍和吳三桂用過的木制長柄大刀成為了館藏中的珍品。鐘樓內(nèi)懸掛的明永樂二十一年制作的銅鐘,更是歷史的見證者,各具傳奇色彩。</p> <p class="ql-block">  從金殿往西看到的“魁星閣”的東立面(背面)。上有兩幅楹聯(lián),其一為“七宿旌旗指溪碧,五龍雷電繞玄都。”其二為“轟轟震起群山籟,隱隱鳴來百里雷?!?lt;/p> <p class="ql-block">欞星門</p><p class="ql-block"> 欞星門匾的下面有紅底金字“?!弊郑瑑蓚?cè)為“洞天”、“福地”。兩側(cè)石柱上雕有一對石獅。</p> <p class="ql-block">  欞星門背面第二層中間有紅底金字“壽”。</p> <p class="ql-block">春園</p> <p class="ql-block">太和宮</p> <p class="ql-block">寒林</p> <p class="ql-block">三天門</p> <p class="ql-block">俯仰盡收三逸景</p><p class="ql-block">扶搖直上九重天</p> <p class="ql-block">二天門</p> <p class="ql-block">太和宮,魁星門</p> <p class="ql-block">福星門</p> <p class="ql-block">  昆明金殿名勝區(qū)內(nèi),古樹名木眾多,擁有古樹名木4千余株,后續(xù)資源3千余株。紫禁城內(nèi)的紫薇、梧桐、銀杏,紫禁城西門外的茶花,均植于明代。庭院內(nèi)外,大量扁柏、銀杏、梧桐、羅漢松、刺柏都是明清古樹。老君殿南側(cè),有一株云南省最大的麻櫟樹。風(fēng)景林內(nèi),大量云南油杉都是百年以上的古樹。鳴鳳山麓,有羊清河由東至西繞鳴鳳山,轉(zhuǎn)南注入金汁河。1958年建金殿水庫后,河水千涸??缪蚯搴?,明萬歷年間陳用賓建單孔石橋,名迎仙橋。金殿的茶花馳名中外,金殿茶花園有數(shù)千盆茶花,茶花又名山茶,是云南八大名花之一,其栽培歷史已有500多年。云南被稱為山茶的故鄉(xiāng)。茶花也是昆明的市花,冬末春初,樹葉凋落,唯茶花吐艷盛開。引種馴化金殿園林植物園結(jié)合各專類花卉園區(qū)植物分類的特點,引種馴化云南野生及珍稀瀕危植物,保護觀賞植物種質(zhì)資源。杜鵑園大量引種大規(guī)格露珠杜鵑、云南野生杜鵑,扦插繁殖錦繡杜鵑。茶花園引種睡美人、粉牡丹、雪嬌等珍貴茶花品種,逐年扦插白秧茶,靠接各種茶花。溫室花卉區(qū)引種30多個野生品種及20多個園藝品種的海棠,廣泛搜集各種觀葉植物。樹木園在引種馴化鄉(xiāng)土行道樹種的基礎(chǔ)上,大量繁殖三角楓、欒樹、樟樹,為豐富昆明行道樹開展前期準備工作。</p> <p class="ql-block">照片拍攝于2024年12月20號</p><p class="ql-block">文字完成于2024年12月31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