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高崗里是一條L型的巷子,北面連接水齋庵約二十米長,拐彎西達鳴羊街約二百多米。它的起點就是與飲馬巷、水齋庵交接的“小門口”。</p> <p class="ql-block"> 高崗里的名字由來有二,一據(jù)說與地理位置有關(guān),明代時為徐達五公子的西園,曾名五府園,因其地處上坡,故取名高崗里;二是與鳳凰臺有關(guān),《鳳麓小志》稱:“高崗里,蓋取鳳鳴之意”,即鳳集高崗之意。</p><p class="ql-block"> 你看這里的路牌上標(biāo)注的方向是南北。其門牌為2號,所以是起點。</p> <p class="ql-block"> 在這起點處向前走上十米左右,右邊就有一口古井,并且是目前仍有居民使用的古井。</p> <p class="ql-block"> 古井因在9號對面,稱之為高崗里9號井,為秦淮區(qū)不可移動文物,其原為一口古井,民國時期改建為消防取水用井,水井深而寬闊,水深13米以上。井欄體量大,為民國時期制作。</p> <p class="ql-block"> 井欄邊有一似印章的字刻,寫著“綠竹園西首,同人共井,民國廿二年立”字樣。只是不明白此處屬高崗里,為何卻刻上“綠竹園西首”?或許民國時期高崗里南面的“綠竹園”尚未成街巷,只是一片竹林,此井在其西。猜想而已,沒有考證。</p> <p class="ql-block"> 七言·九號古井</p><p class="ql-block"> 井欄古樸井水清,</p><p class="ql-block"> 居民至今將其拎。</p><p class="ql-block"> 深深井水印人影,</p><p class="ql-block"> 淺淺井臺依然新。</p><p class="ql-block"> 夏日酷暑有其在,</p><p class="ql-block"> 涼涼井水得民心。</p><p class="ql-block"> 無語且記當(dāng)年事,</p><p class="ql-block"> 消防保民責(zé)不輕。</p> <p class="ql-block"> 高崗里17、19號是晚清南京有名的“九十九間半”,是家族絲織企業(yè)“魏廣興”創(chuàng)始人魏家驊的住宅。二路五進,占地2200平方米。有門廳、橋廳、大廳、對廳、正房、跑馬樓、廚房、下房、佛祠、花園。遺憾的是當(dāng)年的“九十九間半”現(xiàn)已面目全非。</p> <p class="ql-block"> 其17號門是在進門后的左手,大門的門楣、門框仍保持清末民初時建的樣子,里面的房屋已看不到當(dāng)年建筑時的模樣。</p> <p class="ql-block"> 右手一個院子里尚有一小二樓的明清風(fēng)格的花格窗,左旋而上的樓梯已非木質(zhì),變成了水泥臺階。</p> <p class="ql-block"> 這是其在陳家牌坊的后門,門上有一“?!弊执u雕。</p> <p class="ql-block"> 高崗里29號民居建于清末民初,單層磚木混合結(jié)構(gòu),南北向一進院落,小青瓦坡屋面,體現(xiàn)了老城南傳統(tǒng)院落民居的特點。2019年11月被南京市政府授予南京歷史建筑的稱號。</p> <p class="ql-block"> 進去觀看房屋,仍有人居住,雖然老的木質(zhì)門楣、門框仍在,但已破舊不堪,屋上的小瓦也用塑料布遮擋起來,防止漏雨,尚未進行修繕保護。</p> <p class="ql-block"> 高崗里古民居</p><p class="ql-block"> 青磚小瓦馬頭墻,任風(fēng)雨狂。百年尋常,卻看盡世態(tài)炎涼。</p><p class="ql-block"> 今日高樓遍地起,挺拔高昂。不及民居,家庭之間相歡暢。</p><p class="ql-block"> 調(diào)寄《采桑子》</p> <p class="ql-block"> 高崗里26號是三層的現(xiàn)代建筑樓房,曾為南京茶葉廠,寬敞高大的門樓很有氣勢,現(xiàn)在應(yīng)為普通民居。</p> <p class="ql-block"> 高崗里20號為二路五進,東路現(xiàn)存二進,西路現(xiàn)存三進,現(xiàn)為南京輕紡集團城南管理中心,亦曾為秦淮區(qū)高崗里老年公寓,從門頭牌匾上也可看出。</p> <p class="ql-block"> 寬敞的院內(nèi)停放了許多助力車、自行車等,看來是有許多人在此上班或來辦理有關(guān)事宜。</p> <p class="ql-block"> 房屋門框仍是舊時模樣,但看其外表定然是修整過的,因是辦公場所,就沒有再往里面去看了。</p> <p class="ql-block"> 在鳴羊街向東看高崗里,清清爽爽,非常整潔,因其臨近鳴羊街的房屋已翻修過了,門框、門楣都是新的。</p> <p class="ql-block"> 游覽完老巷子高崗里,感到:老街小巷古宅舊,未見動工將其修,再過若干年代去,不知能立幾春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