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生命中的貴人</p><p class="ql-block">文/清心</p><p class="ql-block"> 1969年時逢上山下鄉(xiāng)運動,我也和千千萬萬知青一樣,回到了我父親的原籍,并在那里安家落戶。</p><p class="ql-block"> 因為是父親的故鄉(xiāng),那里的父老鄉(xiāng)親對我格外照顧。姑姑、嬸嬸、叔叔、伯伯,還有父親的表親,他們經(jīng)常來看望我,給我?guī)硎卟?、咸菜、包子、饅頭等。讓我感受到家的溫暖,不孤單、不想家。</p><p class="ql-block"> 1972年夏天我生病了,很嚴(yán)重,發(fā)燒40來度,晚上昏迷了。嬸嬸找來村干部商量讓我去醫(yī)院,那時家家都很窮,誰家也沒有多余的錢,我也不例外,也沒有錢,村里也沒有儲備金。于是支書就讓小隊長楊世信去挨家借,借了幾家都沒借到,最后在父親的好朋友楊萬貞大哥那借到了錢。晚上村支書李其才、隊長楊世信、還有我的堂哥楊洪泉三個人連夜拉著木板車,車上鋪了一床棉被,還帶了洗漱用品臉盆、茶缸、毛巾等物品。到了縣醫(yī)院沒有床位,我就住在走廊里。把我安置好后,輸上液已經(jīng)是半夜了,送我來醫(yī)院的人們才回家。</p><p class="ql-block"> 給我輸液的護士正好是天津知青小李,她看到我沒有陪護,就主動照看我,等我醒過來我們才互相認(rèn)識,她已經(jīng)猜想到我也是知青,她說:“要不你怎么沒有家人陪伴呢?”清晨小李護士該下夜班了,但是她沒有走,給我打來一碗白米粥和一點咸菜,看著我吃完才下班。我很感動!</p><p class="ql-block"> 上午我已經(jīng)住進病房了,病房只有兩個病人,是一位阿姨。阿姨讓她的丈夫中午送兩份飯來,我才意識到,我沒有錢沒有糧票,拿什么買飯票啊。阿姨已經(jīng)讓他的家人給我?guī)э埩?,只好先這么辦吧。</p><p class="ql-block"> 上午十點鐘,公社的張書記、黃助理和公社文教組的王善軍校長一塊來了,他們不僅是看望我,還給我送來了錢和糧票,告訴我住院費你不用擔(dān)心,出院后由公社結(jié)賬,這三十元錢和糧票是給你的營養(yǎng)費,安心養(yǎng)好病。我感動的要落淚了,公社領(lǐng)導(dǎo)像父母一樣把我安排的妥妥的。</p><p class="ql-block"> 阿姨家的親人給我送了兩天的飯,我就不讓送了,我已經(jīng)能自己去食堂打飯了。后來我才知道阿姨是縣婦聯(lián)的干部,叔叔是工商局的領(lǐng)導(dǎo),他們一點官架子都沒有。那位阿姨兩年后調(diào)到縣知青辦任辦公室副主任,巧的是我也被借調(diào)到縣知青辦工作,和譚桂鳳主任一起工作了幾個月的時間,后來我被選調(diào)上學(xué)去了,再也沒有機會見面。這就是我和譚桂鳳主任的一段緣分。</p><p class="ql-block"> 人生巧遇,可遇不可求,生命中有許多貴人相助,它會深深刻在記憶里不可磨滅。</p><p class="ql-block">2024.12.2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