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永不褪色的畫卷 —— 故鄉(xiāng)

胡昌德

<p class="ql-block">  在歲月的長河中,有那么一個地方,它不以繁華著稱,也不因壯闊引人,但卻有一種神秘的力量,讓我心馳神往,魂牽夢縈。這個地方,便是我的故鄉(xiāng)。</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故鄉(xiāng)的祖屋</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位于武漢市蔡甸區(qū)張塆鎮(zhèn),瀕臨漢江河畔的一個村莊——胡家臺,是一個充滿歷史故事的地方。胡家臺當初分南頭、北頭兩部分。南頭擁有三十余棟青磚灰瓦的建筑,錯落有致。大部分房屋座西朝東,少數(shù)座北朝南。</p><p class="ql-block"> 我家的祖屋緊鄰堤邊,由高祖父大興在清道光年間建造。房屋座西朝東,是一座典型的“三屋頭”磚瓦結構。外墻為青磚灌斗墻,前后砌有高大的墻垛,屋脊兩端高高翹起,整體外觀顯得大氣而美觀。正屋是“八柱三間”,中間是堂屋,兩側是臥室,堂屋和臥室之間以“鼓皮”相隔。堂屋前方設有八扇精致的站門,門上裝飾著小方格和精美的雕刻。正屋前方是天井,天井兩側是廂房,天井前邊是門廳和大門。正屋、廂房、門廳的房檐外伸,在天井周圍形成一圈回廊。</p><p class="ql-block"> 祖屋布局嚴謹而古樸,典雅而充滿古韻,展現(xiàn)了古代建筑的風采。每堵墻,每根柱子,每個房間都記錄著歲月的痕跡,承載著家族世代相傳的記憶與歷史。</p><p class="ql-block"> 我最喜歡祖屋的天井,白天在那里看太陽,晚上在那里數(shù)星星。夏天雨季,我可以欣賞天井中如簾般的水幕,還有雨水從正屋和廂房銜接處的瓦溝傾泄而下,而形成的兩道瀑布。雖不高,卻讓人聯(lián)想到“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壯闊景象。冬日里,瓦楞上掛著的冰凌在陽光下閃爍。我想玩冰凌,二哥拿竹竿敲,落地后甩成冰渣。大哥則搬來梯子,摘下幾根給我們玩耍。</p><p class="ql-block"> 祖屋不僅是我們童年歡樂的源泉,也是美好記憶的寶庫。</p> <p class="ql-block"> 祖屋前的“百草園”</p><p class="ql-block"> 祖屋前,偏南方向,有一片似魯迅先生筆下“百草園”的菜園。它東西長十余米,南北寬四五米,雖不遼闊,但生機勃勃。</p><p class="ql-block"> 環(huán)繞菜園的木槿樹,以其自然之美,構筑了一圈獨特的籬笆。夏日與秋日,木槿樹花開繁茂,花形或似漏斗,或如鐘。色彩斑斕,紅、白、粉、紫交織,形成一幅生動的畫卷。清晨,木槿花爭相綻放,嬌嫩的花瓣在晨曦中輕輕搖曳,那獨特的色彩和生動的姿態(tài),仿佛在訴說著無盡的繁華和生機。</p><p class="ql-block"> 牽?;ㄒ膊桓适救酰?蔓攀爬在木槿樹的枝條上,爭先恐后地綻放岀不同顏色的花朵。紅、白、黃、紫爭相斗艷,大有和木槿花一較高下之勢。</p><p class="ql-block"> 常有小鳥在木槿樹上跳躍嬉戲,祖母告訴我們,那是絲麻雀和白頭翁。她告誡我們,白頭翁不能飛入家中,因其頭上的白羽毛似戴孝,不吉利。一日,我和二哥在木槿樹間發(fā)現(xiàn)了一個絲麻雀的窩,里面還有三枚小鳥蛋,蛋殼淺白,點綴著褐色的斑點。我們認真地觀賞,隨后小心翼翼將其放回窩里,期盼孵化出小絲麻雀。</p><p class="ql-block"> 菜園中昆蟲種類繁多,我們最愛捉紡線娘和鐵牛。紡線娘,形似蚱蜢,翠綠色的身體,長而強健的后腿,常發(fā)出“扎、扎、扎”的叫聲,宛如紡線聲,故名“紡線娘”。我們將其關進用玉米桿制作的小籠中,聆聽那紡線殷的叫聲。</p><p class="ql-block"> 鐵牛,一身黑色硬殼,殼上點綴著白點,頭部有兩條長長的觸角,扁平的嘴如鉗子,能咬斷細枝,咬破人的皮膚。它身披堅硬的鎧甲,頭頂威武的觸角,猶如威風凜凜的武士。</p><p class="ql-block"> 我們還時常在菜園里捉蜻蜓、蝴蝶、金龜子等昆蟲,逗螞蟻搬運食物,這些游戲讓我們樂此不疲。</p><p class="ql-block"> 菜園里種植著各式各樣的蔬菜,有韭菜、大蒜、小蔥,還有那青翠欲滴的菠菜,脆嫩可口的黃瓜等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故鄉(xiāng)的河流</p><p class="ql-block"> 漢江,我們那里的人們親切稱它為襄河。襄河如一位慈愛的母親,緊緊環(huán)繞著我們村莊的南面和西面,而我們胡家臺像是偎依在她懷抱中的嬰兒,又似鑲嵌在襄河之畔的璀璨明珠。</p><p class="ql-block"> 襄河河面較寬,河水深邃,四季不息地奔流著。兩岸堤傍,綠樹成蔭,啴鳴鳥叫不絕于耳。夏日里,河水暴漲,活像一頭猛獸,咆哮著向前奔騰。而大多數(shù)時候,河水清澈明亮,溫柔而寧靜,緩緩流淌。秋天晴朗的夜晚,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星星和月亮在水中搖曳,與天空中的星星、月亮交相輝映。</p><p class="ql-block"> 昔日的襄河,魚蝦資源十分豐富。漁民們以漁業(yè)為生,終年在這條生生不息的河流上奔波。寬闊的河面上,有站在船頭撒網(wǎng)的,有在蚱蜢舟上指揮鸕鶿捕漁的,有趴在船沿放鉤收鉤的,還有在岸邊搬?的,共同織就了一幅迷人的水墨畫。船在畫中游,魚在手中抖,歡樂的笑聲隨著襄河流滴。</p><p class="ql-block"> 襄河不僅美麗,而且繁忙。那時候少鐵路公路,貨物流通、人員往來主要靠水運,襄河成為一條重要的黃金水道。機動拖輪拖著滿載貨物的駁船忙碌地上下穿梭,客輪載著乘客上下往返,帆船更是千帆競發(fā),百舸爭流。上水船航行尤為吃力,船上有撐篙的,有搖擼的,岸上有拉纖的。纖夫們低頭、彎腰、蹬直后腿、哼著深沉的號子,艱難地蹣跚前行。有時,我們一群小孩會主動加入他們的行列,手握纖繩幫忙拉纖,為纖夫們帶來歡笑,也活躍了氣氛。</p><p class="ql-block"> 襄河邊的男孩都是游泳好手,而且膽大包天。夏日里,若不敢到襄河中流擊水,便會被同伴看不起。十三四歲的我們,常結伴到襄河游泳,高興了就游到河對岸,休息一會再游回來。有時游到對岸,不顧附近鋤草女人們的叫喊,手忙腳亂摘了西瓜就跑。等到女人們追到河邊時,我們早已游離了河岸,只留下身后女人們的笑聲和罵聲。</p> <p class="ql-block"> 故鄉(xiāng)的牧牛湖</p><p class="ql-block"> 牧牛湖 ,這個名字或許令人費解,因為我們那里習慣將放牛的草場稱為湖。 我們村東邊就有這么一個湖,占地約五六十畝,它是我們兒時的樂園。</p><p class="ql-block"> 這片湖被水渠環(huán)繞,西邊的水渠上橫跨著一座古老的磚拱橋,而湖的東邊偏北處,矗立著一個三米多高的土墩,它不僅是人們休憩的地方,也是瞭望牛群的絕佳位置。</p><p class="ql-block"> 在我心中,這湖可美了。有小橋、有流水;蘆葦和茅草沿著水渠生長,像綠色屏障圍繞在湖的四周;渠水中,嬉戲的小魚、蜂擁而過的鴨群;還有那高高的土墩……</p><p class="ql-block"> 春天,湖的景色更是如詩如畫。遍地綠草如茵,散發(fā)岀清新的香氣。綠草中間點綴著纖細的燕子花,在陽光照耀下,或粉或白,顯得格外妖嬈。我們常常陶醉地躺在草地上,仰望藍天白云,感受微風拂面,心曠神怡。牛在春天特別活躍,尤其是牯牛。身強力壯的牯牛一到湖里,要么是尋找對手抵架,要么是追逐、調戲母牛。鬧騰夠了,折騰累了,就安分下來啃草。</p><p class="ql-block"> 到了秋天,或者初冬,我們就在湖邊水渠里撈魚。我捕魚不在行,只能抓到一些小魚小蝦。而我的二哥卻是捕魚的高手,他總能在水中捕獲豐富的魚蝦。當水位下降時,就尋一段水渠,上下兩頭用淤泥筑起水埧,再用臉盆或水桶把壩內的水戽干,然后捕足圍困在泥水中的魚蝦,一次能收獲好幾斤。我很佩服二哥,常常渾身泥水屁顛屁顛地跟在他后邊當幫手。</p><p class="ql-block"> 我們有時也玩攻城游戲。大家先推選一人站在湖中的土墩上,成為大王,守護城堡不被他人占領。其他人則扮演攻城者,想方設法把大王拉下馬。搶先拉下大王者,成為新的大王,再轉入下一輪戰(zhàn)斗。這種攻防戰(zhàn)可激烈了,既斗智,更斗勇。推、擠、拱、拉,各種戰(zhàn)術輪番上陣,有時幾個人滾在一起,難解難分。直到玩的滿頭大汗,氣喘吁吁,才躺在草地上休息。</p><p class="ql-block"> 村東這個湖,這片草地,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 神秘的榨樹和石碾</p><p class="ql-block"> 村莊東邊約五六十米,有一條南北向的橫路。 橫路北端有一棵古老的榨樹,樹干高大而粗壯,仿佛是由最堅硬的石頭雕刻而成,非常堅韌。樹皮上的溝壑縱橫,猶如歲月的皺紋,記錄著這棵樹經(jīng)歷的風雨和滄桑。樹枝從樹干上伸展開來,猶如巨人的臂膀。那繁茂的樹葉交織成一把巨大的傘蓋,遮擋著陽光。</p><p class="ql-block"> 我們村流傳著榨樹下“過陰兵”的傳說。一個夏日的深夜,有人目睹了一隊身著古裝,手持兵器的士兵,神情肅殺,步伐整齊地從榨樹下匆匆而過,仿佛正急赴某個重要任務。野生動物嚇得四處逃散,家畜們驚得不敢動彈。據(jù)有閱歷的老人講,這是“過陰兵”?!斑^陰兵”的傳說,給這棵古老的榨樹增添了一層神秘的面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榨樹南邊不遠處,靜靜地躺著一套石碾,是全村人碾稻谷、大麥必不可少的工具。</p><p class="ql-block"> 石碾西側約三十余米處,住著我們家族的三婆。三婆一輩子看見的鬼最多,她講鬼的故事總是活靈活現(xiàn),令人毛骨悚然。記得我六七歲時,就曾聽她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天凌晨,天色尚未破曉,她剛踏岀屋外,便見一披頭散發(fā)的女子坐在石碾上梳頭。那女子梳著梳著,竟將頭顱取下,抱在懷中繼續(xù)梳理,梳理完畢后又將頭顱安放回頸上。三婆目睹此景,嚇的急忙關上門,隨后便病倒兩三天。大人們聽了一笑了之,我們小孩聽了竟嚇的睡不著覺。</p><p class="ql-block"> 一天五更時分,母親去碾大麥,并讓我陪伴。我坐在石碾木架上,如坐針氈。心中不斷浮現(xiàn)那女鬼摘下頭顱梳理的恐怖畫面,恐懼感讓我難以自持,直到天亮才如釋重負。</p><p class="ql-block"> 這些鬼怪的故事和“過陰兵”的傳說,構成了我故鄉(xiāng)文化的一部分,為故鄉(xiāng)的文化增添了一抹神秘的底蘊。</p><p class="ql-block"> 在中國,民間流傳著許多鬼怪故事,文人墨客以此為題材創(chuàng)作的文學作品廣為流傳。關于“過陰兵”的記載,歷史典藉中亦有提及,真假難分,神秘莫測,令人遐想聯(lián)翩。</p> <p class="ql-block">  故鄉(xiāng),是一首唱不完的歌,是一幅畫不完的畫,是一生永遠走不出的夢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