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5號,飛抵云南昆明,女兒同學(xué)夫婦駕車來機場接我,到達朋友住處后又請我們共進晚餐,受到熱情款待。春城昆明天氣是溫暖的,接我的孩子和朋友給我的感覺更是暖暖的。非常感謝!</p> <p class="ql-block"> 在這家新開的“茶馬古驛”飯店吃的云南馬幫邊境特色菜,非常好吃</p> <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7號,和兩位好友妹妹游昆明翠湖公園。妹妹四歲的小孫子,給我們拍的合影。孩子的手藝不錯吧。</p> <p class="ql-block">翠湖公園(The Green Lake Park)</p><p class="ql-block"> 是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主城區(qū)的中心地帶的景區(qū),五華山西麓。占地面積0.216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約0.06平方千米,水面約0.123平方千米,容積15.1萬立方米,呈長675米、寬500米的橢圓形。翠湖公園南眺碧雞,與云南省科學(xué)技術(shù)館相依,北瞰蛇山,與云南大學(xué)相鄰,西南與云南陸軍講武堂舊址相接。翠湖公園八面水翠,四季竹翠,春夏柳翠,故稱“翠湖”。公園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享有春城“綠寶石”美譽。元末稱為“菜海子”,因湖東北有“九泉所出,匯而成池”故又稱“九龍池”。明朝沐英在翠湖“種柳牧馬”,清朝吳三桂將其更作新府“洪化府”。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云南巡護王繼文在湖心島中建“碧漪亭”,遂僻為風(fēng)景區(qū)。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云貴總督阮元修筑一條南北走向的長堤,名“阮堤”。民國八年(1919年),唐繼堯修筑一條東西走向的長堤,名“唐堤”,兩堤十字相交于湖心島,將湖分為四片。翠湖公園由水月軒、海心亭、九龍池、觀魚樓、蓮華禪院、西南島、竹林島等景點組成,以“十畝荷花魚世界,半城楊柳佛樓臺”為景觀特色。</p> <p class="ql-block">2002年9月25日,翠湖公園成為昆明市首家免費開放公園;2018年12月,翠湖公園被評為云南省精神文明單位;2020年,翠湖公園被授予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2022年4月,翠湖公園獲得昆明市第三批市級民族團結(jié)進步示范單位;2024年8月,翠湖公園被授牌為“云南省科普基地”。</p> <p class="ql-block"> 我們從東門進入園區(qū),最先觀看了湖中的紅嘴鷗</p> <p class="ql-block"> 昆明作為中國西南地區(qū)的重要城市,以其四季如春的氣候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而聞名。每年冬季,成千上萬只紅嘴鷗從遙遠的西伯利亞飛抵昆明,在滇池、翠湖等地棲息越冬,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fēng)景線。</p> <p class="ql-block"> 翠湖公園不僅有優(yōu)雅的環(huán)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更因與海鷗的深厚緣分而別具一格。自1985年起,每年冬季都有大量海鷗從西伯利亞飛到昆明過冬,其中就有一部分在翠湖棲息。這些海鷗的到來,給翠湖增添了更多的生氣和活力。</p> <p class="ql-block"> 這花兒顏色鮮艷,姿態(tài)很美,雖然是假的,但可以以假亂真。</p> <p class="ql-block"> 這段竹林路非常好看</p> <p class="ql-block"> 穿過竹林路</p> <p class="ql-block"> 進入竹林島</p> <p class="ql-block">竹林島</p><p class="ql-block"> 位于翠湖東北面,清光緒進士陳榮昌、清末狀元袁嘉谷都有詠竹林島翠竹的詩作。2011年,民間愛心企業(yè)捐資重新修建,成為竹類植物觀賞園,展示特色竹類植物如龍竹、方竹、算盤竹、筆桿竹、人面竹等稀有品種約20余種。園內(nèi)曲徑通幽,臨水觀荷,品茗休閑,頗為靜逸。</p> <p class="ql-block">鍛煉身體的老者,在竹林島內(nèi)赤膊上陣,盡顯健碩的身姿。</p> <p class="ql-block"> 在竹林島內(nèi)亭子上休息,發(fā)現(xiàn)一只大松鼠,它不怕人,還追著我們要食吃。</p> <p class="ql-block"> 出竹林島,路過翠湖公園黨支部,接受一次紅色洗禮。</p> <p class="ql-block"> 過了園區(qū)黨支部,來到昆明自來水歷史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昆明市自來水歷史博物館</p><p class="ql-block"> 昆明自來水博物館 位于 昆明的翠湖公園內(nèi),旁邊就是 翠湖的九龍池~ 因九龍池有天然泉眼 ,自來水廠 設(shè)廠于此,近水樓臺。水產(chǎn) 抽取泉眼水 而后通過管道送至 五華山的濾水池過濾,再分壓至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進水管總管、再分流出去,保障昆明城市生活用水。目前 已經(jīng)不用這些管道了,但,是當時的工業(yè)生活用水的保障 。建立這個自來水博物館,也是民間資本工業(yè)化進程的一個見證。</p> <p class="ql-block"> 這是什么水生植物,我們不認識</p> <p class="ql-block"> 小房子的白墻上“翠湖”二字特別醒目,旁邊還有林徽因的名句題字“你是人間四月天”。我們來到這里,真好像置身于人間四月天。</p> <p class="ql-block"> “帽美如花”——公園里的帽子商店,店名很別致吧。</p> <p class="ql-block">銀杏林</p><p class="ql-block"> 翠湖公園冬季不冷,亦如北方的秋意正濃,楓葉正紅,莫忘情重。佳釀?wù)悖y杏正黃,不負時光。春、夏、秋、冬,不是單一的輪回,只因為每一年都有每一年的不同,又添上了一份歲月的厚重。 2024年的冬天,又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感觸。和好友一起帶上獨特的心緒,賞一番金色的銀杏,品一道昆明的冬季美景。</p> <p class="ql-block"> 翠湖的景色真是一絕!金黃的銀杏和火紅的楓葉交織,湖水清澈,倒映著天空和樹木,像畫一樣。上午我們在園中漫步,呼吸清新的空氣,感受著嘈雜中的寧靜。</p> <p class="ql-block">銀杏落葉,一地金黃。</p> <p class="ql-block">踏進春城就像走入童話世界,滿眼都是暖意和驚喜。</p> <p class="ql-block"> 銀杏林邊的衣帽架非常人性化,在翠湖公園里,隨處可見這樣的衣帽架,方便游人拍照休息時,放置衣帽背包等。</p> <p class="ql-block">碩大的曼陀羅花</p><p class="ql-block"> 曼陀羅花又叫洋金花、大喇叭花、山茄子、夕顏、醉心花、狗核桃、醉仙桃等,果實名為:狗核桃、毛蘋果。為茄科曼陀羅屬、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原產(chǎn)印度,現(xiàn)廣泛分布全球,我國各地均有野生或栽培,主產(chǎn)在華南地區(qū),以廣西最多。花期6-8月,果期6-10月,喜溫暖、向陽及排水良好的砂質(zhì)壤土。多野生在田間、溝旁、道邊、河岸、山坡等地方,主要危害棉花、豆類、薯類、蔬菜等,有劇毒。曼陀羅中化學(xué)成分主要有東莨菪堿(Scopolamine)、莨菪堿(Hyoscyamine),其次有阿托品(atropine)、曼陀羅素(daturine)等。在古代曼陀羅常作為蒙汗藥的主要成分。我國常見種有曼陀羅、毛曼陀羅、白花曼陀羅三種,花均為白色或微帶淡黃綠色,單瓣。</p><p class="ql-block"> 翠湖公園里的這株曼陀羅,長的很高大,也給翠湖平添了一份特別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人文盛景,簡單的介紹了與云南昆明有關(guān)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p> <p class="ql-block">水杉整齊的排成一排</p><p class="ql-block">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 W. C. Cheng),杉科水杉屬植物,落葉喬木。其植株高大,樹皮灰褐色,呈長條形,幼樹樹冠尖塔形,老樹則為廣圓頭形;葉相對而生,葉色為綠,呈羽狀,扁平且有絨毛;雌雄同株,球果,熟時深褐色;種子扁平,具窄翅;花期4-5月,球果10-11月成熟。因為水杉是可以在淺水中生長的大型喬木,所以叫作水杉。</p><p class="ql-block"> 水杉樹原產(chǎn)地是在中國四川省,分布的地區(qū)環(huán)境都是比較濕潤多雨的,之后在中國各地廣泛移栽種植。 水杉喜溫暖濕潤氣候;喜深厚肥沃的酸性土;不耐旱,對土壤干旱較敏感,對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的抗性較弱。水杉的人工繁殖方法有播種繁殖和扦插繁殖兩種。1999年水杉在《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第一批)》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p> <p class="ql-block"> 湖面風(fēng)光無限好,午后陽光灑在湖面上波光粼粼,找個長椅坐下休息,看著人們買了鷗糧喂喂海鷗,逗得海鷗追逐著,紛紛飛向空中,成群的海鷗在湖面上空飛舞盤旋,超愜意。傍晚時分,夕陽余暉下的翠湖又是另一番韻味,拍照超有氛圍感。</p> <p class="ql-block">湖光水色,藍天白云,倒映湖中,依然秀美。</p> <p class="ql-block">水月軒</p><p class="ql-block"> 位于翠湖湖心島東面,東連金魚島,西接蓮花禪院,是翠湖的中心游覽區(qū)。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云南曲溪富家子弟蔣楦買下這塊湖島寶地,豎亭建樓,種荷植柳,壘筑假山,開辦水月軒照相館,兼營唱機唱片。</p><p class="ql-block"> 1906年,蔣楦又建了一家營業(yè)性電影場,次年春節(jié)正式開業(yè),煤石燈光源,單機手搖放映,男女分座,據(jù)說放映的第一場電影就是日俄戰(zhàn)爭紀錄片,慢慢地,水月軒就成為了翠湖的文化娛樂區(qū)。1913年,電影場因老板卷入偽造銀幣案被封,但“水月軒”沿稱至今。1916年,昆明籌建自來水公司,租水月軒作辦事處。1918年成立翠湖公園,在首任公園經(jīng)理趙鶴清主持下,歷時九年,基本定型昆明城的“中央公園”。從上世紀30年代開始,水月軒先后被圈為國民黨市黨部等機關(guān)的辦公區(qū),直至昆明解放。水月軒百年滄桑,原有建筑幾無痕跡,僅遺1919年唐繼堯所建的連通金魚島的鑄鐵欄桿小橋。1954年2月,昆明市文教局在水月軒舉辦新中國建國后的首屆茶花展覽。此后五十多年,水月軒與觀魚樓多次舉辦規(guī)模宏大的昆明市海棠花、菊花、四季花、杜鵑花、郁金香展覽,成為昆明的賞花勝地。</p> <p class="ql-block">翠湖公園學(xué)雷鋒驛站</p> <p class="ql-block"> 來到翠湖公園游客中心區(qū),這里游人特別多,而且商鋪云集,各種微型店鋪排列于道路兩旁,吃穿用品比比皆是。好多游人身著唐裝、漢服,在園區(qū)里觀景拍照,甚是愜意。</p> <p class="ql-block"> 這里又是紅嘴鷗的棲息地,由于沒人投喂食物,它們大多都落在岸邊或水面,偶爾有幾只在空中飛舞。</p> <p class="ql-block">夏季荷花盛開時節(jié),這里又是一處絕佳拍照地。</p> <p class="ql-block"> 這邊是翠湖公園的北面區(qū)域,景色更美。湖中數(shù)十只游船在水面上蕩漾,和無數(shù)的紅嘴鷗嬉戲相伴。</p> <p class="ql-block"> 湖心亭?:位于湖心島上,是一座重檐亭,建筑風(fēng)格獨特。亭前有九曲橋相連,是觀賞湖光山色的絕佳位置?。</p> <p class="ql-block">九曲橋</p><p class="ql-block"> 昆明翠湖的九曲橋是在1974年建造的,它極大地方便了周邊居民的出行。這座橋不僅連接了湖兩岸,還成為了湖畔的一道亮麗風(fēng)景線。</p> <p class="ql-block"> 這座大象雕塑在公園的西北側(cè),象征著吉祥幸福。它與音樂家聶耳的塑像毗鄰。</p> <p class="ql-block">人民音樂家聶耳</p><p class="ql-block"> 聶耳(1912年2月15日~1935年7月17日),男,漢族,中共黨員,中國云南省玉溪市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原名聶守信,字子義(亦作紫藝),曾用筆名黑天使、噪森、浣玉、王達平等,是中國音樂家、中國無產(chǎn)階級革命音樂奠基者、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p> <p class="ql-block"> 觀魚樓?:位于九龍池畔,是一家環(huán)境幽雅的餐廳,可以品嘗到各種云南特色美食?。</p> <p class="ql-block"> 九龍池?:位于公園東部,是一個人工湖泊。湖中有九個小島,每個島上都有一座龍亭,造型別致?。</p> <p class="ql-block"> 蓮華禪院?:位于公園北部,是一座佛教寺廟。院內(nèi)有大雄寶殿、天王殿等建筑,環(huán)境清幽?。我們沒進禪院。</p> <p class="ql-block">我在翠湖,這是一處觀景臺</p> <p class="ql-block"> 官渡李氏憨粑粑,蘇妹妹在這里給我們每人買了一個粑粑,真好吃??!</p> <p class="ql-block"> 翠湖西門,西北與云南陸軍講武堂舊址相鄰。</p> <p class="ql-block"> “春城昆明歡迎你”,又是一處人工景觀。就在西門邊上。馬路對面看見了云南革命軍事館。</p> <p class="ql-block">云南革命軍事館</p><p class="ql-block"> 在翠湖西路1號(原省科技館)新建云南革命軍事館。著重展示中國共產(chǎn)黨在云南領(lǐng)導(dǎo)武裝斗爭、新中國國防建設(shè)和新時代強軍興軍的偉大實踐和重大歷史事件,建成后將免費面向社會常態(tài)化開放。目前正在建設(shè)中,還沒對外開放。</p> <p class="ql-block"> 艷陽下的大樹竹林</p> <p class="ql-block"> 總的來說,翠湖公園以其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成為了昆明的一顆明珠。它以四季不同的景致,展示了昆明的魅力和活力。它是一座城市綠肺,也是一座文化寶庫。在翠湖畔漫步,你可以感受到人與自然、歷史與現(xiàn)代的和諧共處。在這里,你可以真正地感受到昆明的魅力——這座城市的熱情、包容和活力。</p><p class="ql-block">照片拍攝于2024年12月7日</p><p class="ql-block">文字完成于2024年12月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