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山東曲阜,是千古圣人孔夫子的家鄉(xiāng),曲阜三孔,即孔廟、孔府、孔林,是中國歷代紀(jì)念孔子、儒客朝拜之圣地。推崇儒學(xué)的表征,以豐厚的文化積淀、悠久歷史、宏大規(guī)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xué)藝術(shù)價值而著稱。曲阜是孔子的故鄉(xiāng)??追蜃由霸诖碎_壇授學(xué),創(chuàng)立儒家文化,為此后2000多年的中國歷史深深地打上了儒學(xué)烙印。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按照自己的理想塑造了整個中國的思想、政治和社會體系,成為整個中國文化的基石。1994年孔廟、孔林、孔府被聯(lián)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p><p class="ql-block">游覽時間:2024年10月30日。</p> <p class="ql-block">2824年10月30日,我們從泰安市乘高鐵到曲阜東站,只有19分鐘就到了。</p> <p class="ql-block">曲阜市,魯國故都、孔子故里,山東省轄縣級市,由濟(jì)寧市代管,地處山東省西南部,濟(jì)寧市東北部,東連泗水縣、西抵兗州區(qū)、南臨鄒城市、北望泰山,總面積815平方千米30,曲阜市轄4個街道、8個鎮(zhèn)55。截至2023年末,曲阜市常住人口61.53萬人。曲阜市雖然不大,卻因為是孔子的故里而名揚(yáng)四海。</p><p class="ql-block">下圖為曲阜市街景</p> <p class="ql-block">曲阜三孔,和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及外八廟,泰安岱廟,并稱為中國四大古建筑群??讖R是公元前478年為紀(jì)念孔夫子而興建的,千百年來屢毀屢建,到今天已經(jīng)發(fā)展成超過100座殿堂的建筑群??琢掷锊粌H容納了孔夫子的墳?zāi)?,而且他的后裔中,有超過10萬人也葬在這里。當(dāng)初小小的孔宅如今已經(jīng)擴(kuò)建成一個龐大顯赫的府邸,整個宅院包括了152座殿堂。曲阜的古建筑群之所以具有獨(dú)特的藝術(shù)和歷史特色,應(yīng)歸功于2000多年來中國歷代帝王對孔夫子的大力推崇。</p><p class="ql-block">下圖為曲阜城墻</p> <p class="ql-block">欞星門</p><p class="ql-block">欞星,即靈星,又名天田星,古人認(rèn)為它“主得士之慶”。古代祭天,先要祭祀靈星??讖R設(shè)門名靈星,是說尊孔如同尊天。</p> <p class="ql-block">太和元?dú)夥?lt;/p> <p class="ql-block">孔廟大門,上書“至圣廟”三個字</p><p class="ql-block">孔廟,是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478年,由魯哀公在孔子生前的故宅基礎(chǔ)上改建而成的,后經(jīng)歷代王朝,特別是唐宋,以后不斷整修、擴(kuò)建,規(guī)模越來越大,現(xiàn)已成為占地六百多畝的古代杰出建筑。僅宋真宗元祜二年一次就曾建殿堂廊廡達(dá)三百六十間,明弘治十二年重修,歷時五年,耗銀十五萬余兩。</p><p class="ql-block">全國各地都有文廟,文廟既是祭祀孔子的廟宇,又是官家學(xué)府,南京夫子廟是省級孔廟,曲阜孔廟則是全國性的孔廟,是封建時代文人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下圖:圣時門,據(jù)《孟子》記載:“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時者也?!币馑际钦f,在圣人之中孔子是最適合時代的。據(jù)此,清世宗于雍正八年(1730年)欽定孔廟正門名“圣時門”。</p> <p class="ql-block">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魯國人。他的祖先是宋國貴族,大約在孔子前幾世就沒落了。孔子年輕時做過幾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時間是從事教育,相傳收弟子多達(dá)三千人,教出不少有知識有才能的學(xué)生。 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學(xué)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在世時已被譽(yù)為“天縱之圣”、“天之木鐸”,是當(dāng)時社會上最博學(xué)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萬世師表。因父母曾為生子而禱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學(xué)說對后世產(chǎn)生了極其深遠(yuǎn)的影響。</p> <p class="ql-block">宏道門</p> <p class="ql-block">千年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譽(yù)全球,是與孔子的名字緊密相連的。孔子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xué)家之一,中國儒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在兩千多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儒家文化逐漸成為中國的正統(tǒng)文化,并影響到東亞和東南亞各國,成為整個東方文化的基石。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tǒng)稱“三孔”,是中國歷代紀(jì)念孔子,推崇儒學(xué)的表征,以豐厚的文化積淀、悠久歷史、宏大規(guī)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xué)藝術(shù)價值而著稱。因其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東方文化中的顯著地位,被世人尊崇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p> <p class="ql-block">三孔景區(qū)里面古樹很多,樹齡動輒二千多年。</p> <p class="ql-block">圓柏,樹齡2100年。</p> <p class="ql-block">大中門</p> <p class="ql-block">同文門</p> <p class="ql-block">孔廟的規(guī)模是在明、清兩代完成的。建筑仿皇宮之制,共分九進(jìn)庭院,貫穿在一條南北中軸線上,左右作對稱排列。整個建筑群包括五殿、一閣、一壇、兩廡、兩堂、17座碑亭,共466間,分別建于金、元、明、清和民國時期。</p> <p class="ql-block">奎文閣</p><p class="ql-block">過同文門,院北端一座高閣拔地而起,頂檐下群龍護(hù)繞的一塊木匾上大書“奎文閣”三字,它就是以藏書豐富、建筑獨(dú)特而馳名中外的孔廟藏書樓。</p> <p class="ql-block">孔廟占地約200畝,南北長達(dá)1公里多。四周圍以高墻,配以門坊、角樓。黃瓦紅垣,雕梁畫棟,碑碣如林,古木參天。這一具有東方建筑特色的龐大建筑群,面積之廣大,氣魄之宏偉,時間之久遠(yuǎn),保持之完整,被古建筑學(xué)家稱為世界建筑史上“的孤例”。</p> <p class="ql-block">碑亭</p> <p class="ql-block">大成門</p><p class="ql-block">十三碑亭北,有五門并列居中的一座名大成門,是孔廟第七道大門。</p><p class="ql-block">“大成”,是孟子對孔子的評價。他說:“孔子之謂集大成”,贊頌孔子達(dá)到了集古圣先賢之大成的至高境界。</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p><p class="ql-block">從杏壇北望,在雙層石欄的臺基上一座金黃色的大殿突兀凌空,雙重飛檐中海蘭色的豎匾上木刻貼金的群龍緊緊團(tuán)護(hù)著三個金色大字“大成殿”。字徑1米,是清雍正皇帝的手書。</p><p class="ql-block">大成殿是孔廟的主殿,高24.8米,闊45.78米,深24.89米,重檐九脊,黃瓦飛甍,周繞回廊,和故宮太和殿、岱廟宋天貺殿并稱為東方三大殿。大殿結(jié)構(gòu)簡潔整齊,重檐飛翹,斗栱交錯,雕梁畫棟,金碧輝煌,藻井枋檁飾以云龍圖案,金箔貼裹,祥云繚繞。</p><p class="ql-block">大成殿內(nèi)正中供奉孔子塑像,坐高3.35米,頭戴十二旒冠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鎮(zhèn)圭,一如古代天子禮制。兩側(cè)為四配,東位西向的是復(fù)圣顏回和述圣孔伋,西位東向的是宗圣曾參和亞圣孟軻。再外為十二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孔子塑像</p> <p class="ql-block">寢殿</p><p class="ql-block">沿大成殿回廊后轉(zhuǎn),層欄圍繞,又一座重檐大殿矗立,它是孔廟三大建筑之一的“寢殿”(另兩大建筑為奎文閣、大成殿),是供奉孔子夫人亓官氏的專祠。</p><p class="ql-block">寢殿闊7間,深4間,間金妝繪,枋檁游龍和藻井團(tuán)鳳均由金箔貼成,回廊22根擎檐石柱淺刻鳳凰牡丹,一如皇后宮室制度。殿內(nèi)神龕木雕游龍戲鳳,精美異常,龕內(nèi)有木牌,上書“至圣先師夫人神位”。</p> <p class="ql-block">跟著視頻鏡頭去看看孔廟的全貌</p> <p class="ql-block">孔府本名衍圣公府。位于孔廟東側(cè),為孔子嫡長孫的衙署。漢高祖劉邦以太牢之禮祭孔子墓并封孔子九世孫世為奉祀君,代表國家祭祀孔子。后歷代不斷加封,至宋代封為衍圣公。明洪武十年建立獨(dú)立的衍圣公府?,F(xiàn)有樓、廳、堂480余間,前為官衙,后為內(nèi)宅。是中國封建社會中典型的衙宅合一的建筑。府內(nèi)存有著名的孔檔案和大量文物</p><p class="ql-block">下圖為孔府入口</p> <p class="ql-block">孔府有“天下第一家”之稱,是孔子嫡系長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國封建社會官衙與內(nèi)宅合一的典型建筑??鬃铀篮螅訉O后代世代居廟旁看管孔子遺物,到北宋末期,孔氏后裔住宅擴(kuò)大到數(shù)十間,到金代,孔子后裔一直是孔廟東邊,隨著孔子后世官位的升遷和爵位的提高,孔府建筑不斷擴(kuò)大,是中國僅次于明清皇帝宮室的最大府第??赘嫉丶s7.4公頃,有古建筑480間,分前后九進(jìn)院落,中、東、西三路布局。</p><p class="ql-block">孔府仿照封建王朝的六部而設(shè)六廳,在二門以內(nèi)兩側(cè),分別為管勾廳、百戶廳、典籍廳、司樂廳、知印廳、掌書廳、公共管理孔府事務(wù)。明代建筑,共五間深三間,寬敞大方,為當(dāng)年宣讀圣旨、接見官員、審理重大案件之處。</p><p class="ql-block">孔府占地240畝,共有廳、堂、樓、房463間。九進(jìn)庭院,三路布局:東路即東學(xué),建一貫堂、慕恩堂、孔氏家廟及作坊等;西路即西學(xué),有紅萼軒、忠恕堂、安懷堂及花廳等;孔府的主體部分在中路,前為官 衙,有三堂六廳,后為內(nèi)宅,有前上房、前后堂樓、配樓、后六間等,最后為花園。</p> <p class="ql-block">孔府大門</p><p class="ql-block">大門正中上方的高懸著藍(lán)底金字的“圣府”匾額,為明朝嚴(yán)嵩所書。門兩旁明柱上,懸掛著一對藍(lán)底金字對聯(lián):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這副對聯(lián)相傳是清人紀(jì)均的手書,文佳字美,其中“富”字上面少一點(diǎn),寓“富貴無頭”,“章”字一豎通到上面立字,寓“文章通天”,形象地說明了孔府在封建社會中的顯赫地位。</p> <p class="ql-block">二門</p><p class="ql-block">穿過第一進(jìn)狹長的庭院,便是孔府中路的第二道大門,俗稱二門。門建于明代,門楣高懸明代詩人、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xué)士李東陽手書“圣人之門”豎匾,下有閥閱承托,門柱有石鼓夾抱。正門左右各有腋門一座,耳房一間。在封建社會,平時只走腋門,正門不開,以示莊嚴(yán)。</p> <p class="ql-block">大堂</p><p class="ql-block">過重光門,院中有一片臺基,臺上原有日晷等物,其后便是寬敞的正廳,即孔府大堂。這是當(dāng)年衍圣公宣讀圣旨接見官員、申飭家法族規(guī)、審理重大案件,以及節(jié)日、壽辰舉行儀式的地方。廳堂5間,進(jìn)深思3間,灰瓦懸山頂。檐下用一斗二升交麻葉斗拱,麻葉頭出鋒,座斗斗欹,具有明代風(fēng)格。大堂中央有一繪流云、八寶暖閣,正中的太師椅上,披鋪一張斑瓓虎皮,椅前狹長高大的紅漆公案上,擺著文房四寶、印盒、簽筒。</p> <p class="ql-block">司榮廳</p> <p class="ql-block">二堂</p><p class="ql-block">也叫后廳,是衍圣公會見四品以上官僚及受皇帝委托第年替朝廷考試禮學(xué)、樂學(xué)童生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三堂</p><p class="ql-block">二堂之后有個不大的庭院兩棵沖天挺拔的蒼檜并列兩旁,6個石雕盆內(nèi)各立一塊奇形怪狀的太湖石此院的北屋即三堂。三堂也叫退廳是衍圣公接見四品以上官員的地方,也是他們處理家族內(nèi)部糾紛和處罰府內(nèi)仆役的場所此院。</p><p class="ql-block">三堂之后,便是孔府的內(nèi)宅部分,亦稱內(nèi)宅院。有道禁門---內(nèi)宅門與外界相隔。此門戒備森嚴(yán),任何外人不得擅自入內(nèi)。清朝皇帝特賜虎尾棍、燕翅鏜、金頭玉棍三對兵器,由守門人持武器立于門前,有不遵令擅入者“嚴(yán)懲不貸”。</p> <p class="ql-block">紅萼軒</p> <p class="ql-block">孔府印坊</p> <p class="ql-block">后花庭</p><p class="ql-block">孔府花園在孔府內(nèi)宅后院,花園建于明代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重修擴(kuò)建孔府時同時修建,由長沙李東陽監(jiān)工設(shè)計。孔府花園從李東陽、嚴(yán)嵩到乾隆皇帝,前后3次大修,其間還有中修和小修,因此花園越修越大,占地10余畝。其中有山、水、林、曲橋、花塢、水榭、噴泉,還有水中石島、乘涼的花廳、敬花神的石壇、賞月的涼臺、焚香讀書的壇屋。</p><p class="ql-block">明朝大官李東陽、嚴(yán)嵩,先后把自己的女兒,孫女嫁給了衍圣公,李東陽的女兒嫁給了孔子六十二代孫、衍圣公孔聞韶,嚴(yán)嵩的孫女嫁給了孔子六十四代孫、衍圣公孔尚賢。衍圣公夫人都是一品公夫人。</p> <p class="ql-block">孔林,亦稱“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專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續(xù)時間最長的家族墓地,林墻周長7千米,內(nèi)有古樹2萬多株,是一處古老的人造園林??鬃铀篮螅牡茏訌娜珖鞯貛砥婊ó惸緛泶朔N植,此后,隨其地位的逐步提高,其規(guī)模也越來越大,明永樂年間擴(kuò)大為十八頃。清康熙時期擬擴(kuò)大到三千畝,現(xiàn)孔林內(nèi)有樹木十萬多株,成為中國最大的人工園林。</p><p class="ql-block">下圖為孔林大門</p> <p class="ql-block">孔林位于曲阜城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專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時最久,面積最大的氏族墓地??鬃幼溆隰敯Ч?公元前479年)四月乙丑,葬魯城北泗上。其后代從冢而葬,形成孔林。</p> <p class="ql-block">北出曲阜城門,就見兩行倉檜翠柏,如龍如虬,夾道而立,這就是孔林神道。</p> <p class="ql-block">神道兩邊有很多古樹,樹齡都在幾百年以上。</p> <p class="ql-block">由至圣林門西行為輦路,前行約200米,路北有一座雕刻云龍、辟邪的石坊。坊的兩面各刻“洙水橋”三字,</p> <p class="ql-block">洙水橋</p><p class="ql-block">洙水本是古代的一條河流,與泗水合流,至曲阜北又分為二水。春秋時孔子講學(xué)洙泗之間,后人以洙泗作為儒家代稱。但洙水河道久湮,為紀(jì)念孔子,后人將魯國的護(hù)城河指為洙水,并修了精致的坊和橋。</p> <p class="ql-block">孔林作為一處氏族墓地,2000多年來葬埋從未間斷。在這里既可考春秋之葬、證秦漢之墓,又可研究我國歷代政治、經(jīng)濟(jì)、文化的發(fā)展和喪葬風(fēng)俗的演變。1961年國務(wù)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 “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孔林內(nèi)現(xiàn)已有樹10萬多株。相傳孔子死后,“弟子各以四方奇木來植,故多異樹,是一座天然的植物。</p> <p class="ql-block">享殿</p><p class="ql-block">供奉孔子墓主的享殿,殿前有文武兩雕像,用以守墓。</p> <p class="ql-block">“斷碑深樹里,無路可尋看”。在萬木掩映的孔林中,碑石如林,石儀成群,除一批著名的漢碑移入孔廟外,林內(nèi)尚有李東陽、嚴(yán)嵩、翁方鋼、何紹基、康有為等明清書法名家親筆題寫的墓碑。因此,孔林又稱得上是名副其實(shí)的碑林。</p> <p class="ql-block">子貢手植楷</p> <p class="ql-block">孔子墓</p><p class="ql-block">孔子墓是孔林的中心所在,此墓似一隆起的馬背,稱馬鬣封。墓周環(huán)以紅色垣墻,周長里許。墓前有巨墓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孔子墓東為其子孔鯉墓,南為其孫孔伋墓,這種墓葬布局名為攜子抱孫。沒去孔林之前,以為孔子是千古圣人,其墓一定很宏偉壯麗,但到了一看,很是低調(diào),還不及一個村長的墓碑豪華。</p> <p class="ql-block">孔鯉墓</p> <p class="ql-block">孔伋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