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解州關帝廟是全世界三萬多座關帝廟的祖庭所在,是最氣派的關帝廟,也是建筑等級最高、時間最早、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解(hai)州關帝廟。這里有青龍偃月刀、關羽真身像、菊花藻井、版刻《春秋》、以及歷朝皇帝御賜的牌匾…… 都是不能錯過的精彩看點。</p> <p class="ql-block"> 解州關帝廟創(chuàng)建于隋開皇九年(589年),宋代重建,明代毀于地震,重修于清代。整個建筑按宮廷式建制分布,中軸對稱、布局嚴謹,宛若一座宮城。關帝廟分前院和后宮兩部分,前院中軸線上的建筑,從前至后依次是 :</p><p class="ql-block">①四龍照壁 ?? ②端門 ?? ③ 雉門 ?? ④午門 ?? ⑤“山海鐘靈”牌樓 ?? ⑥御書樓 ?? ⑦崇寧殿??⑧春秋樓。</p> <p class="ql-block"> 其實從景區(qū)入口到照壁間,還有一處結(jié)義坊,牌坊高大雄偉,四柱三樓,單檐棚歇山頂,牌坊雕刻精致,是關帝廟最為壯觀的木牌坊。</p> <p class="ql-block"> 照壁的背面是獨一無二的四龍琉璃壁,四條四爪龍,照壁分三層:最上層是天界,雕有鳳凰圖案;中間一層雕有龍與人所在的位置是地界;最下面一層有波浪的是海界。</p> <p class="ql-block"> 端門在古代,一般只有皇宮的南門才能叫端門,比如故宮的端門。從名稱上可知這個關帝廟的等級非常之高。端門的左門洞上寫著“ 精忠貫日 ”,右邊寫的是“大義參天”,合起來就是“忠義”,也是關帝的精神核心所在。端門左右兩邊各有一尊鐵獅子,為 明朝萬歷年間的文物。在端門和四龍壁中間放置了梐枑,俗稱門檔)。過去來拜關公,文官在此下轎,武官下馬,步行從端門進入拜關公。</p> <p class="ql-block"> 雉門是進入端門后的第二道門,歇山頂,雉門以前只有帝王能走,文武百官走旁邊的文經(jīng)門和武緯門,雉門的琉璃頂是關帝廟琉璃制品中的經(jīng)典代表,其中正中的脊剎是大象和麒麟馱瓶,寓意四平八穩(wěn),國泰民安,下有“ 關帝廟 ”三個略帶滄桑感的字樣。</p> <p class="ql-block"> 午門第三道門午門,午門屋頂采用了中國古建最尊貴的廡殿頂,是關帝廟內(nèi)唯一的廡殿頂建筑。故宮的午門是大臣待詔聽旨的地方,從這一角度來看這座關帝廟的把關羽當皇帝來供奉,故而也設了午門。午門面闊七間,壁畫和牌匾使得整個建筑十分大氣。其中午門正門墻上有兩幅人物的兩幅,右邊的周倉是專門給關羽扛刀的,左邊是廖化,二人都是關羽忠實的部下,因此用作關帝廟門神。東西墻所繪是左白虎,右青龍。門神畫像背面墻上,是依照《三國演義》故事情節(jié)繪制的壁畫,有“桃園三結(jié)義”、“三英戰(zhàn)呂布”等。</p> <p class="ql-block"> “山海鐘靈”牌坊。牌坊位于午門以北,御書樓南,是中軸線上的第一座木牌坊,四柱三間三樓,廡殿式琉璃瓦頂, 兩中柱間有木雕龍頭,張口銜通間雀替,雀替上的浮雕花卉華麗繁復,現(xiàn)存為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重建之物。</p> <p class="ql-block"> 御書樓。 在“山海鐘靈”木牌樓之后,是宏偉的御書樓,原為八卦樓,康熙年間,康熙帝到此拜謁關帝廟,在八卦樓內(nèi)御書“義炳乾坤”四字。乾隆年間,將 此御匾移至崇寧殿懸掛,八卦樓改稱“御書樓”, 以紀念康熙帝在此御書匾額。 御書樓為兩層樓閣,三重屋檐,歇山式屋頂。整座建筑坐落于高臺之上,三層飛起的翼角和前面抱廈上的翼角構(gòu)成了這座樓閣式建筑靈動欲飛的效果。御書樓的八卦藻井雕有精美的二龍戲珠,是御書樓的主要看點。此外,御書樓四周設有石雕圍欄,由30根望柱和28塊欄板組成,望柱的柱頭雕刻有獅子、猴子、仙鶴、童子等,造型生動。</p> <p class="ql-block"> 穿過御書樓就是關帝廟的主殿崇寧殿,將要進入建筑群的高潮部分。</p> <p class="ql-block"> 崇寧殿因宋徽宗崇寧年間封關羽為“崇寧真君”而得名。崇寧殿面闊七間,進深六間,重檐歇山頂。殿周回廊有 26根雕龍石柱,龍頭向上盤繞柱身,其中正面的八根是雙龍環(huán)繞,其他三面則是單龍,蟠龍姿態(tài)各異,內(nèi)斂深沉,古樸大氣,全部取自于中條山,自明嘉靖至今已有460多年歷史了。盤龍石柱單就數(shù)量而言上已是全國廟宇之最了。大殿檐下懸掛著清乾隆帝書寫的“ 神勇 ”巨匾,門楣上懸掛著咸豐帝書寫的“ 萬世人極 ”匾,殿內(nèi)關帝神龕上懸掛著康熙帝書寫的“ 義炳乾坤 ”匾。清代三位皇帝為關帝廟題寫匾額,可見朝廷的重視程 度。從建筑布局上來看,在關帝廟的中軸線上,在到達主殿崇寧殿之前,先后經(jīng)過了端門、雉門、午門、 “山海鐘靈”牌樓。這樣的處理手法,渲染了主殿的重要地位,使人們在進入主殿之前就感到了肅穆的氣氛。</p> <p class="ql-block"> 春秋樓是廟內(nèi)最高的建筑,高23.4米,清代同治九年(1870)重建。春秋樓面闊七間,進深六間。 春秋樓有三絕,這三絕也是主要看點:第①絕。菊花藻井,二樓屋頂上的3眼藻井,中間的一個藻井是凹進去的,兩旁的是凸出來的, 凸出來的構(gòu)件叫昂,共204個昂嘴,通過榫卯結(jié)構(gòu)環(huán)環(huán)相扣形成。工匠們用了8年時間才雕鑿而成。整個藻井猶如一束盛開的菊花垂于梁架 間,精巧華麗,這在我國古代藻井建筑中是孤 例。第②絕是第二層的暖閣正中有關羽夜讀《春秋》像。 閣子的板壁上,正楷書寫著《春秋》全文,一萬多字竟無一錯字。第③絕龕中關羽真身塑像,左手撫膝,右手捋髯,正在夜讀《春秋》,相傳塑像是按關羽生前真實樣貌來塑造的。</p> <p class="ql-block"> 站在春秋樓二樓往南看,遠處是中條山,往北看是硝池,是運城鹽池的一部分。整座關帝廟建筑群是建在了山水環(huán)繞之間,從隋朝開始至今,歷經(jīng)了十幾次的修繕依舊輝煌如初,無愧于關廟之祖,武廟之冠的稱呼,它所傳承的不僅是對關帝的信仰,更是忠義精神的敬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