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古埃及文明大展之“圖坦卡蒙的時代”

周英年

前言及序廳 這是當今世界最著名的文物“圖坦卡蒙黃金面具”,當然這件價值連城的珍貴文物是不可能離開埃及的,在網(wǎng)上和上海博物館的宣傳廣告和畫冊上可以看到它。 2024年11月14日,我到上海博物館參觀《古埃及文明大展》,這個展覽的名稱是“金字塔之巔”,展覽從2024年7月19日,到2025年8月17日,展期近400天。展覽開幕已超過100天,仍然是一票難求,展廳內(nèi)無論是節(jié)假日還是工作日,都是人頭攢動、擠擠攘攘,我專程從南京趕到上海,提前預約買票進來,觀展效果并不理想。 <p class="ql-block">上午九點一開館我就進來了,為了與涌入的人流錯開,我首先進入“圖坦卡蒙的時代”展廳。這個專題展覽如同打開了一扇通往古埃及文明的大門,讓我得以了解圖坦卡蒙是誰?他的生活和成長背景怎樣?通過少年法老圖坦卡蒙,一窺3000多年前古埃及那個輝煌的時代。</p> 展廳的布置充滿了神秘感,仿佛每一個角落都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右側(cè)狹長的過道更像是進入帝王陵墓的通道。 <p class="ql-block">在通道內(nèi)行走映入眼簾的是兩邊仿古石墻又高又深,前方是一扇通向陵墓的石門,仿佛重現(xiàn)了埃及中部盧克索帝王谷陵墓區(qū)的考古現(xiàn)場。</p> <p class="ql-block">只見古老的墻面上投射出兩段文字,“盧克索帝王谷,1922年11月的一個傍晚”。這是100多年前,英國考古學家卡特和他的同伴發(fā)現(xiàn)圖坦卡蒙法老陵墓的情景。他們借著微弱的燭光和手電筒光從墓道的縫隙朝里看,同伴問道“你看見什么了嗎?”卡特回答“是的,是些神奇的東西”。這一幕仿佛將時間定格,讓人感受到了發(fā)現(xiàn)那一刻的激動與震撼。</p> 在展覽的序言廳,投影技術展示著各式各樣的圖案。這些圖案是圖坦卡蒙陵墓里的壁畫,有的描繪了古埃及人的日常生活,有的則是神祇的形象,每一幅都栩栩如生,讓人穿越到了那個遙遠的年代。 1922年11月26日深夜,英國考古學家霍華德·卡特在埃及南部盧克索,古稱底比斯的帝王谷發(fā)現(xiàn)了國王圖坦卡蒙的陵墓,其清理工作花費了十年有余。墓中出土了近5000件珍貴文物,奢華壯觀,轟動了整個世界。圖坦卡蒙的金面具成為大眾最熟悉的埃及面孔,引發(fā)了西方世界的“埃及熱”,以及大眾文化對古埃及“了不起的”事物和人物的持續(xù)關注。100年來,考古學家、語言學家、歷史學家們越來越全面地復原了圖坦卡蒙所處時代的生活場景。<br>今天的我們更為關心的是:圖坦卡蒙所處的18王朝,古埃及正在發(fā)生怎樣的轉(zhuǎn)型?為何在此時的埃及出現(xiàn)了“一神崇拜”?到底是什么力量讓一個少年法老完成了對傳統(tǒng)的回歸?<br>“圖坦卡蒙的時代”,以埃及國家博物館的珍貴藏品為基礎,從公元前1500年地中海地區(qū)進入帝國時代的背景入手,再現(xiàn)阿瑪爾納時期的驚天巨變,講述埃赫納吞宗教改革的前因后果,解讀圖坦卡蒙傳奇的一生。 <p class="ql-block">在序廳四周的墻上,一幅色彩斑斕的古埃及壁畫吸引了我的注意。畫面上,身著傳統(tǒng)服飾的人們在黃色的背景下翩翩起舞,周圍點綴著象形文字。</p> <p class="ql-block">這些壁畫不僅是藝術的瑰寶,更是了解古埃及社會文化的重要窗口??粗@些生動的畫面,我不禁想象著當時的生活場景,心中涌起一股對古埃及文明的敬畏之情。</p> <p class="ql-block">環(huán)顧四周展示古埃及壁畫與雕像,這些光影作品展現(xiàn)了古埃及文明的藝術魅力,每一幅壁畫、每一尊雕像都凝聚著古人的智慧與創(chuàng)造力。站在這些藝術品面前,我仿佛能聽到歷史的回聲,感受到古埃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p> <p class="ql-block">一幅描繪古埃及神話場景的動畫讓我駐足良久。畫面上,人們乘坐著船只穿越河流,河岸兩旁是茂密的蘆葦叢。這幅畫不僅展示了古埃及人對自然界的崇拜,更反映了他們對死后世界的想象。看著這些畫面,我不禁感嘆古埃及人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p> 2第一單元 離開序言廳,進入展覽第一單元“帝國之神阿蒙”,這一單元有6組(件)文物,其中第41號是重點文物“飾有黃金、象牙和費昂斯的木箱,帶有阿蒙荷太普三世和泰伊王后的王名”。 <p class="ql-block">一 帝國之神阿蒙<br>阿蒙及其配偶阿蒙涅特是赫摩波利斯的八位原初之神的一員。從第11王朝起(公元前2055-前1985年),阿蒙就成為了底比斯的地方神。新王國18王朝開始(公元前1550-前1295年),與太陽神拉融合為阿蒙-拉神,被提升到了“國神”的地位。他既是萬物的創(chuàng)造者,也是王權之神。隨著古埃及帝國的發(fā)展,阿蒙神逐漸走出國門,成為宇宙之神。</p><p class="ql-block">新王國時期,帝國經(jīng)濟的繁榮,軍事集團的崛起,官僚機構(gòu)的進一步完善,也促使王權不斷強化,使之與阿蒙神廟集團的利益產(chǎn)生沖突。</p> 第一個展柜里有4件文物,有裝飾品、樂器和祭祀的神圣之物,它們都來自3300多年前的埃及第18王朝。這些精美的物品體現(xiàn)出古埃及人對美的追求與表達。 <p class="ql-block">一條花形串珠項鏈靜靜地躺在展柜中,這條項鏈由費昂斯、螢石等材料制成,設計精美,色彩斑斕。</p> 這是象牙做的一對手形響板,響板是古埃及最早的打擊樂器之一,在宴會、葬禮游行和宗教儀式中使用,形狀如人的手臂,腕部佩戴手鐲或其他裝飾。這種樂器多由女性、尤其是跳舞的女性使用。兩塊響板通過頂端的小孔被系在一起,使用時相互撞擊,發(fā)出聲音。 王后阿荷太普的黃金手鐲,帶阿赫摩斯王名與雙斯芬克斯。手鐲的材質(zhì)為金、紅玉髓、青金石、長石等。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埃及國家博物館。 阿蒙荷太普三世的圣甲蟲,它的底部銘文大意是:阿蒙荷太普,底比斯的統(tǒng)治者,賜予他生命活力!偉大的王后泰伊,愿她永生!她的父親名為尤亞,她的母親名為圖雅。她是強大國王的妻子。他的領土遼闊,南至卡洛伊,北至米坦尼。阿蒙荷太普三世是圖坦卡蒙的爺爺,王后泰伊是圖坦卡蒙的奶奶。 <p class="ql-block">接下來是一個展示古代陶器的展柜,擺放著3件精美的陶器,其中包括一件藍色花紋碗、一件紅色罐子彩繪瓶和一件雙色陶瓶。這些陶器不僅造型各異,而且裝飾精美,每一件都是藝術品。</p> <p class="ql-block">在展臺上,一個細高中間帶有束腰的彩繪陶瓶,顏色素雅簡潔象征著重生與純潔。</p> <p class="ql-block">這只名為“邁赫普里的努恩碗”,出土于帝王谷36號墓,屬于第18王朝時期。碗內(nèi)繪制了羚羊、魚和水紋。羚羊象征美麗、敏捷和多產(chǎn),魚象征肥沃和富饒,水紋代表創(chuàng)世神話中的原始混沌之水,是世界最初的模樣和生命的開端。在水中升起了原始之丘或蓮花,最初的神靈阿圖姆從中出現(xiàn)并開始創(chuàng)世。站在這件文物前,仿佛能感受到古人的匠心獨運與對美好生活的追求。</p> 飾有蓮瓣紋的帶蓋彩繪陶瓶,它的表面裝飾著鮮艷的蓮花和花卉圖案,色彩斑斕,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 展廳的中間是阿蒙神頭像,后面兩側(cè)是分別是花崗巖坐像和立像。 阿蒙神頭像,石灰?guī)r,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埃及國家博物館。頭像的平頂冠及兩側(cè)殘存的雙羽飾表明它來自一尊阿蒙神像。阿蒙起初是底比斯的地方神,其名字在埃及語中的含義為“隱藏”或“不可見”。從中王國時期開始,他的地位迅速上升。到了新王國時期,阿蒙成為整個國家的至高神,甚至被稱為“眾神之王”,埃及人為他修建了數(shù)不勝數(shù)的神廟。<br> 阿蒙神的兩個側(cè)面像。阿蒙通常表現(xiàn)為戴著王冠的男性形象,王冠上插有兩根長長的羽毛。他也會以公羊頭人身的形象出現(xiàn),獅子、巨蛇和埃及雁時常被作為阿蒙的象征物。 這是一尊高大的黑色石質(zhì)坐像,帶有阿蒙荷太普三世王名。這尊坐像雕刻的是塞赫邁特,她是古埃及的獅頭女神,象征著力量與保護。第18王朝的法老阿蒙荷太普三世為塞赫邁特建造了大量神像,學者認為這是為了安撫女神,平息她的怒火,同時召喚她作為保護神的積極力量。女神左手持象征生命的安卡符號,頭頂?shù)奶枅A盤和圣蛇徽標則象征其神性和危險性。座椅側(cè)面刻有代表北方的紙莎草和代表南方的睡蓮,二者之間是象征上下埃及統(tǒng)一的心肺符號。<br> 泰伊王后站像。伊泰王后是阿蒙荷太普三世的妻子,是埃赫納吞的媽媽、圖坦卡蒙的奶奶。泰伊王后在國王心中有著重要地位,二人的名字和形象幾乎一起出現(xiàn)在當時所有的紀念碑上,她也享有極高的政治地位,活躍于帝國的外交事務中,在埃赫納吞統(tǒng)治早期也具有相當?shù)挠绊懥Α?lt;br> <p class="ql-block">王后雕像身著貼身長袍,頭戴假發(fā),手持蠅拂。蠅拂通常由羽毛、象牙等精細材料制成,兼具實用功能和象征意義,它代表著權威、聲望以及神的眷顧。揮舞蠅拂的動作象征著統(tǒng)治者在天地兩界維持秩序和掌控的能力。</p> 在兩個雕像中間還有一個展柜,內(nèi)有兩個木箱(匣)。 飾有黃金、象牙和費昂斯的木箱,帶有阿蒙荷太普三世和泰伊王后的王名,材質(zhì)為木、費昂斯、金、象牙、烏木,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帝王谷46號墓出土,埃及國家博物館。這是導覽手冊上標注的41號文物,這只木箱出自泰伊王后的父母尤亞和圖雅的墓葬,出土時內(nèi)部還裝有藍色圓棒(因裝飾物丟失而功能不明)和黃金制作的哈托爾女神頭像。木箱制作工藝極其考究,帶有國王阿蒙荷太普三世和王后泰伊的名字,因此很可能由王家工坊制造,是國王夫婦送給王后父母的禮物。 帶有阿蒙荷太普三世和泰伊王后名字的鑲嵌象牙小木匣, 第18王朝(公元前1550一前1295年),埃及國家博物館。這件木匣制作于阿蒙荷太普三世統(tǒng)治時期,阿蒙荷太普三世是古埃及歷史上最富有、且最有權力的國王之一,他統(tǒng)治的時期常被稱為埃及的“黃金時代”。木匣上精心鑲嵌了小塊象牙作為裝飾,象牙在當時是一種象征財富和地位的珍貴材料。阿蒙荷太普三世和泰伊王后的名字出現(xiàn)在木匣上,表明這只匣子可能專門為王室成員定制,用于存放珍貴的珠寶飾品,或是在宮廷典儀中使用。 3第二單元 展覽的第二單元是阿瑪爾納的變革,展廳內(nèi)有7組(件)文物,其中42、43、44、45、46號為導覽手冊上標注的重點文物。二、阿瑪爾納的變革<br>圖坦卡蒙之父,國王埃赫納吞(阿蒙荷太普四世)在位第五年遷都阿瑪爾納,推行宗教改革,擯棄眾神,獨尊阿吞。阿吞神的形象是一個太陽光輪,是創(chuàng)造之神、宇宙之神,世間一切生命之源泉。埃赫納吞主張只崇拜阿吞,不允許崇拜其他神,甚至神的復數(shù)也不能出現(xiàn)。他還廢除繁瑣的神廟儀式,主張以簡潔的方式在露天庭院中與阿吞神直接交流。埃赫納吞自稱為阿吞唯一的兒子,神人之間的唯一中介。<br> 圖坦卡蒙的父親埃赫納吞國王創(chuàng)造了新的藝術風格“阿瑪爾納風”。埃赫納吞及其家人、臣民都被表現(xiàn)為長臉、寬額、厚唇、窄肩、大腹的樣子,實現(xiàn)了神與人之間在形象上的徹底分離。埃赫納吞去世后,新宗教隨之終結(jié),傳統(tǒng)宗教卷土重來。在19世紀考古學家發(fā)現(xiàn)阿瑪爾納之前,埃赫納吞被徹底遺忘了三千多年,他的名字不僅在官方記載中徹底抹除,在民間也完全消失,成為被“加密”的創(chuàng)傷記憶。 展廳內(nèi)的第42號文物,圖雅的卡諾匹克罐,材質(zhì)雪花石膏(石灰華)、顏料、石膏、金、木乃伊內(nèi)臟、亞麻布等,第18王朝(公元前1550一前1295年),帝王谷46號墓出土,埃及國家博物館??ㄖZ匹克罐是制作木乃伊時,把死者的內(nèi)臟分別裝在四個罐子里。到了第十八王朝后期,卡諾匹克罐的四個蓋子分別代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并分別守護一個器官。這些雕像包括狼首神,代表東方,守護胃;人首,代表南方,守護肝;鷹隼頭神,代表西方,守護腸;狒狒首神,代表北方,守護肺。 阿瑪爾納時期的藝術傾向于以自然主義的方式描繪自然萬物與生活場景,動植物成為重要題材。這件43號文物彩繪地磚來自阿瑪爾納的“南宮”,即埃赫納吞為其長女梅麗塔吞建造的宮殿。彩繪中的沼澤畫面里有蘆葦、紙莎草和蓮花等水生植物以及一只正要起飛的野鴨。在古埃及,沼澤既象征世界原初的混沌,也因其豐富的物產(chǎn)而成為豐饒和收獲的象征。 這三件文物是18王朝權臣尤亞夫婦的隨葬品,兩件薩布提俑和一個彩繪薩布提匣為尤亞所有。前面的卡諾匹克罐則屬于其妻圖雅。尤亞擁有“神之父、赫利奧波利斯的塞姆祭司、下埃及的重臣、阿蒙第二祭司”等頭銜,其中“神之父”的榮譽頭銜一般指國王的岳父,尤亞本人正是國王阿蒙荷太普三世的王后泰伊的父親,盡管從未做過埃及國王,尤亞和妻子卻被安葬在帝王谷中,這對夫妻在朝野中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p class="ql-block">在展柜中間的是尤雅的彩繪木質(zhì)薩布提匣,用來裝陪葬物品木乃伊人形棺形狀的薩布提傭。左邊是尤雅的木質(zhì)薩布提傭,右邊是尤雅的鍍金薩布提傭。這些陪葬品造型各異、裝飾精美,通過它們仿佛能看到古埃及帝王和貴族奢華生活和喪葬文化的片段。</p> 帶有貝斯神形象的木椅和一雙涼鞋,它們出自泰伊王后的父母尤亞和圖雅的墓葬。在圖坦卡蒙墓被發(fā)現(xiàn)之前,尤亞和圖雅墓堪稱帝王谷中保存最為完好、隨葬品最精美豐富的墓葬。 <p class="ql-block">貝斯是家庭的保護神,也司掌音樂和舞蹈。在椅背的圖案中,侏儒模樣的貝斯神站在兩位持刀的塔沃瑞特女神之間。塔沃瑞特則通常被刻畫成雙足具有貓科動物特征的雌河馬。塔沃瑞特與貝斯兩位神祇具有相似的職能,因此通常一起出現(xiàn)。椅子的腿被雕刻成獅子腳,這把椅子不僅是一件家具,更是一件藝術品,展示了古埃及人民的智慧與創(chuàng)造力。</p> 尤亞和圖雅的涼鞋很像現(xiàn)在的人字形布拖鞋。 <p class="ql-block">在展廳的轉(zhuǎn)角處是44號文物,一尊納芙蒂蒂王后的頭像。這尊頭像由石英巖雕塑而成,最初被記錄為“第18王朝末期一位英俊國王的頭像”,后來被確認屬于納芙蒂蒂王后。</p> <p class="ql-block">納芙蒂蒂是埃赫納吞的王后,圖坦卡蒙的母親。雕像刻畫了她的優(yōu)雅容貌,細節(jié)寫實、線條柔美,具有阿瑪爾納時期藝術的特點。納芙蒂蒂是古埃及歷史上著名的王后,她的美麗與智慧一直為后人所傳頌。</p> 這兩件藍色文物分別是藍冠和費昂斯磚。 距今3300多年,來自埃及第18王朝的藍冠,色彩鮮艷、圖案生動,展示了古埃及人對大自然界的熱愛與贊美。 <p class="ql-block">這塊帶有紙莎草池塘圖案的費昂斯磚,很難想象它是3000多年前的建筑材料??粗厦娴漠嬅妫唤袊@古埃及人的藝術天賦與對美好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在納芙蒂蒂旁邊的展柜里有3件文物,其中一塊巨大的石碑上面刻著古埃及的文字和圖案。它是第45號文物,埃赫納吞及家人浮雕,材質(zhì)結(jié)晶石灰?guī)r,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埃及國家博物館。還有一塊人頭像浮雕石碑,一個畫著公主頭像的石板。</p> 這塊石灰?guī)r板浮雕畫面中,埃赫納吞及其家人正在為阿吞神舉行儀式,阿吞神呈現(xiàn)為日輪的形式,其光線末端化作一只只人手,代表將神的恩賜傳遞給國王一家。這些光線帶來生命、歡樂與繁盛,照耀著人間的每個角落。阿瑪爾納時期,阿吞被升格為唯一的造物主,象征著光和生命的源泉,而埃赫納吞宣稱自己是阿吞之子,也是人與神之間的唯一媒介,因而只有王室成員能參與儀式并與阿吞神互動。阿吞神廟在建筑形式方面也與傳統(tǒng)神廟不同,它沒有屋頂,完全敞開在蒼穹之下,使阿吞神的光芒能照射到神廟的任一角落。<br> 納芙蒂蒂浮雕,材質(zhì)石灰?guī)r,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埃及國家博物館。<br> 這塊石灰?guī)r板正面是納芙蒂蒂的頭像浮雕,背面是一名呈跪姿的貴族女性形象,可能是某位王后或公主。阿瑪爾納初期,由于宗教改革下藝術風格發(fā)生了巨大變化,無論是學生還是經(jīng)驗豐富的雕刻家都必須迅速調(diào)整自己的技藝。戴爾·埃爾-麥迪納工匠村中發(fā)現(xiàn)了大量類似的習作。<br><br> 公主形象草圖,材質(zhì)石灰?guī)r、顏料等,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阿瑪爾納出土,埃及國家博物館。草圖中的小公主梳著兒童特有的側(cè)辮發(fā)型,正悠閑地吃著手中的烤鴨。在古埃及,鴨肉是人們經(jīng)常食用的肉類之一。在神廟和墓葬的浮雕中,都出現(xiàn)過烹飪和食用鴨子的畫面。 <p class="ql-block">在第二單元的最后一個區(qū)域是第46號文物,一尊阿蒙荷太普四世(埃赫納吞)的巨像靜靜地矗立著,他是圖坦卡蒙的父親。在其執(zhí)政的第四年改名為埃赫納吞,意為“阿吞神的阿赫”,并大力推行以日輪之神阿吞為中心的一系列宗教改革舉措。埃赫納吞的形象陰柔,有著狹長的雙眼和下巴。這尊巨像高大威嚴,雕刻精細,每一個細節(jié)都栩栩如生。阿蒙荷太普四世是古埃及歷史上著名的法老,他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對古埃及文明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p> 4、第三單元 展覽第三單元“少年法老的回歸”,展廳內(nèi)有4組(件)文物,其中47、48、49、50號為導覽手冊上標注的重點文物。 <p class="ql-block">三、少年法老的回歸</p><p class="ql-block">圖坦卡蒙在九歲時繼位,十九歲時驟然離世。在位不到十年時間內(nèi),少年法老將都城遷回孟菲斯,立下復興石碑,改革宗教將一神崇拜改為眾神崇拜,表明回歸傳統(tǒng)的決心。18王朝的統(tǒng)治也隨著他的離世和“阿瑪爾納改革”的結(jié)束落下帷幕。</p><p class="ql-block">圖坦卡蒙時代的藝術具有承上啟下的開創(chuàng)性意義。它不僅繼承了父輩埃赫納吞的“阿瑪爾納風格”,還復興了古埃及傳統(tǒng)藝術風格,并在外來影響之下,形成了屬于帝國中期的“圖坦卡蒙藝術樣式”,這種樣式一直影響著19王朝乃至后來的王室貴族藝術。</p> <p class="ql-block">在展廳的墻邊是第47號文物“圖坦卡蒙巨像”,年輕英俊的圖坦卡蒙與他的父親阿蒙荷太普四世(埃赫納吞)巨像(46號文物)相隔十幾米,在上海博物館展廳內(nèi)對望。中間的納夫蒂蒂王后(44號文物)深情的看著這對父子。</p><p class="ql-block">父親埃赫納吞法老死后,年幼的圖坦卡蒙在孟菲斯接受了加冕,但實權顯然掌握在他的大臣埃耶和將軍赫倫布手中。在繼位的第二年,圖坦卡蒙及其王后就將名字中帶有“阿吞”的部分改為了“阿蒙”,標志著傳統(tǒng)信仰的全面回歸。圖坦卡蒙的這座雕像先后被埃耶和赫倫布挪用,雕像上先后刻上了他們的名字,但雕像描繪的顯然不是上了年紀的埃耶。面容的細節(jié)顯示,雕像所刻畫的是年輕的國王圖坦卡蒙。</p> <p class="ql-block">參觀者駐足仰望少年法老圖坦卡蒙,他以儀式性的姿態(tài)站立,戴著寬項圈和尼美斯頭巾、穿著象征王室的短裙,流暢的身體線條以及面部與肢體的細致刻畫,又凸顯了人物本身的自然特征。</p> <p class="ql-block">這個黃金花冠飾品上面有塞提二世和塔沃瑟瑞特王后的王名。塞提二世是第19王朝的第五位國王,他的王后是塔沃瑟瑞特。在繼承人西普塔夭折后,塔沃瑟瑞特王后效仿三百年前的女王哈特謝普蘇特,登基稱王并擁有了法老的頭銜。這件花冠由一個金圈和16朵玫瑰花飾組成,花瓣上刻有塞提二世和塔沃瑟瑞特王后的名字,可能是二人所生的一位小公主的隨葬品。</p> 門納特是一種由多排珠子和護身符組成的項鏈,被視為哈托爾女神的象征物之一。哈托爾女神司掌音樂、舞蹈、戀愛與繁衍,人們在儀式中向女神獻上門納特項鏈以祈求其庇佑,特別是在生育和分娩方面。門納特也是一種儀式樂器,在搖動時串珠發(fā)出的叮當聲被認為可以安撫神靈、取悅女神,并帶來她的祝福。這件門納特項鏈上的護身符為哈托爾女神的形象,更加強了女神與其之間的聯(lián)系。 這個展柜里有3件文物 帶有埃耶王名的費昂斯磚,材質(zhì)費昂斯、顏料,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埃及國家博物館。 國王頭像習作,材質(zhì)石灰?guī)r,第18王朝(公元前1550一前1295年),阿瑪爾納出土,埃及國家博物館。此件未完成的浮雕是工匠的 練習之作。浮雕中的國王頭戴圓形假發(fā),額前裝飾有圣蛇徽標,顯示出國王的身份,其面部刻畫體現(xiàn)出阿瑪爾納風格人像的典型特征。 串珠項圈,費昂斯,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阿瑪爾納出土,埃及國家博物館。這件項圈出土于阿瑪爾納的王宮附近,可能屬于埃赫納吞的某位女眷。它由七排制成蓮花花瓣形狀的費昂斯串珠組成,串珠為明快的紅、黃、藍、綠、紫等顏色,不僅反映了珠寶匠人對自然世界的細心觀察,還象征著蓮花源源不斷的生命力。 赫倫布供奉凱普利碑,材質(zhì)石英巖,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埃及國家博物館。赫倫布被認為是新王國時期,第19王朝的奠基人,因其恢復了被埃赫納吞改革中斷的阿蒙崇拜而贏得了后世的高度評價。 這塊石碑刻畫了赫倫布供奉圣甲蟲神凱普利的畫面。凱普利象征初升的太陽、創(chuàng)造以及從無到有的顯化,也象征著太陽神的每日更新和生命的循環(huán)。供奉凱普利意味著原本并無王室血統(tǒng)的赫倫布正式履行了國王的職責,他獲得了神的眷顧,同時也擔當起維系宇宙秩序的重任。<br> 拉美西斯二世與二女神像,材質(zhì)紅花崗巖,第19王朝(公元前1295-前1069年),埃及國家博物館。這件雕像原本屬于中王國國王辛努塞爾特一世,后被拉美西斯二世挪用。拉美西斯二世右側(cè)為伊西斯,左側(cè)為哈托爾,國王頭戴尼美斯頭巾,女神們則頭戴三分式假發(fā)。 雕像背面和王座側(cè)面均刻有拉美西斯二世和兩位女神的名字及頭銜。拉美西斯二世是古埃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王,他與赫梯帝國達成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和平條約-卡疊什條約。 拉美西斯二世在位時期修建了大量紀念建筑,同時也將多位前任國王的紀念物挪為己用,這座雕像于1895年被納入埃及國家博物館的館藏中。 看完了《圖坦卡蒙的時代》專題展,回到上海博物館一樓中間大廳,休息片刻將繼續(xù)參觀另一個專題展《薩卡納的秘密》。 以上美篇中的大多數(shù)照片是我在現(xiàn)場用手機拍攝,主要文字內(nèi)容來自上海博物館公眾號,少量圖片來自博物館導覽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