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韋明鏵,揚州人,文化學(xué)者,一級作家,揚州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揚州大學(xué)美術(shù)與設(shè)計學(xué)院、鑒真佛教學(xué)院特聘教授等……出版著作近八十種,主要有《揚州傳》《揚州文化談片》《揚州戲曲史話》《中國古代時尚文化》等。應(yīng)邀往瑞士蘇黎世大學(xué)參加學(xué)術(shù)會議,與美、德、捷、日、澳、挪等國學(xué)者交流。榮獲國家圖書獎、華東圖書獎、華東田漢戲劇理論獎、中國曲藝最高獎——牡丹理論獎。</p> <p class="ql-block"> 11月9日下午2點,“聊解”老揚州晨曲文化街巷游的部分小伙伴們集聚綠投地產(chǎn)開發(fā)公司,聆聽著名文化學(xué)者韋明鏵老師講述揚州鹽商背后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這次活動的主持人是和諧小哥黃平。</p> <p class="ql-block"> 走進環(huán)境優(yōu)美、景色宜人的綠投地產(chǎn)開發(fā)公司,映入眼簾的美景不禁讓人心曠神怡,小伙伴們坐在整潔明亮的會議室聆聽韋老師娓娓道來……</p><p class="ql-block"> 揚州地處淮南江北海西頭,淮南淮北盛產(chǎn)鹽,鹽是每家每戶必用品,所以揚州便涌現(xiàn)出一大批鹽商,以晉商徽商居多,代表人物有凈香園主人江春,位于揚州北郊瘦西湖東岸“荷浦薰風(fēng)”,本名江園,就是現(xiàn)在趣園所在地,盧氏鹽商盧紹緒、兩淮鹽總個園主人黃至筠、汪氏小苑主人汪竹銘、高麗鹽商安歧等……</p> <p class="ql-block"> 揚州鹽商中江春的財富數(shù)一數(shù)二,而且長相俊秀,能言善言,溝通能力很強,雖為鹽商,卻“以布衣上交天子”,是乾隆的鐵哥兒們,乾隆多次臨幸江園,后來在乾隆三十三年因為鹽引引發(fā)的案件,江春也受到牽連被抄家,“家產(chǎn)消乏”后,乾隆特別體恤,賞借25萬兩銀子“以為養(yǎng)贍之計”。</p> <p class="ql-block"> 揚州大部分鹽商的生活極其奢華,每家都有專業(yè)的廚師,每次吃飯都有幾十道甚至上百道菜,鹽商之間經(jīng)常舉行家廚廚藝大賽,逐漸形成了淮揚系列美食,包括滿漢全席都是揚州特色的菜品。大鹽商家里還養(yǎng)有一兩套戲曲班子,想聽曲風(fēng)不同的戲曲就用不同的戲曲班子來表演,江春家就有兩套戲班子,每次乾隆皇帝來到揚州都是江春接待,而乾隆皇帝最喜歡聽戲。國粹京劇與揚州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揚州也是京劇的誕生地之一?,在乾隆年間,揚州是戲曲活動的中心,四大徽班(三慶班、四喜班、春臺班、和春班)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從揚州啟程進京慶祝乾隆皇帝八十大壽,這些徽班進入北京后,經(jīng)過與漢調(diào)、昆曲等劇種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了京劇?,因此,揚州被譽為京劇的“起源地”?。</p> <p class="ql-block"> 揚州鹽商富可敵國,家家都建有私家園林,平時生活相當奢侈,但也有節(jié)約之人,如安徽歙縣棠樾人鮑志道,在揚州立足經(jīng)營鹽業(yè),并以“資重引多”擔(dān)任總商二十年,當時揚州鹽商“七八千萬兩資本”中,鮑氏就有“三千萬兩白銀”??蛇@樣的榜上首富,生活卻非常節(jié)儉。鮑家每餐飯都很簡單,夫妻倆相對而坐,不像有的鹽商家,還要傭人抬著飯桌到跟前?,F(xiàn)在安徽歙縣棠樾牌坊群中的一座“樂善好施”牌坊,就是嘉慶皇帝評價,并親筆御題賜給他的,以表彰他的善舉。嘉慶皇帝還對鮑志道的兒子鮑漱芳的治水建議表示贊賞,鮑氏后人、著名畫家鮑婁先將一百七八十方石刻獻給了國家。韋明鏵老師說,“鮑家用刻碑的方式留存下珍貴史料,不僅是對文化的熱愛,更是對文化的尊重?!?lt;/p> <p class="ql-block"> 圍繞鹽商們的生活,為這個群體服務(wù),揚州各種行當俱全,美食、戲曲、園林、沐浴等等都在那個時期盛行和流傳開來,東南繁華揚州起,揚州繁華以鹽勝,小橋流水人家,亭臺樓閣如畫,鹽商富可敵國,銷金鍋子不假,杭州以湖山勝,蘇州以肆市勝,揚州以園亭勝,而園亭以鹽商們的私家園林居多,以至于揚州市民至今一直延續(xù)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賞美景、品美食的慢生活模式……</p> <p class="ql-block"> 韋老師給我們講了幾個關(guān)于揚州鹽商們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故事一:鹽商們特別有錢,錢根本花不完,怎么花也花不完,花不完咋辦?有智囊團提議,把1000兩黃金送到南京制成金箔,再到鎮(zhèn)江登上金山寺,等江風(fēng)起時,抓起金箔撒向天空,金箔隨風(fēng)飄落在樹上、地上、江面上,在太陽照射下閃閃發(fā)光,金燦燦煞是好看,完美詮釋了一擲千金的含義。??????</p> <p class="ql-block"> 故事二:康熙五十年(1711),南京貢院鄉(xiāng)試榜揭曉,中第的大部分是揚州鹽商和權(quán)貴的子弟,落第秀才們情緒激動,要求懲治腐敗,后經(jīng)查實,原來這幾位的家人早就用金銀細軟打點賄賂了考官,這件事引起了極大的民憤,當時兩個考官一個姓趙,一個姓左,隨即送兩位一副對聯(lián):趙子龍一身是膽,左丘明兩眼無珠,還把貢院兩個字改成了賣完,后來這件事被康熙皇帝知道了非常氣憤,把與此事有關(guān)聯(lián)的官員流放的流放,絞死的絞死,這就是科場賄考案。</p> <p class="ql-block"> 故事三:清道光22年(公元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英夷為了給曾國藩施壓,準備把軍艦開到南京,路過鎮(zhèn)江稍作停留,揚州的官員鄉(xiāng)紳知道了急的團團轉(zhuǎn),大家都非常憂慮,以為是來攻打揚州的,因為歷史上揚州發(fā)生過很多戰(zhàn)爭,明末清初遭到清軍屠城,(揚州十日)讓人記憶猶新,不寒而栗,所以不想再發(fā)生戰(zhàn)爭,官員們緊急召集一些有名望的紳士來商量對策,此時每一個人都無計可施,沉默不語。正在這節(jié)骨眼上,江壽民開口說話了:英國人進攻的目的,想得到的無非是錢財。我們大家籌集些資金賄賂英軍,就可以免遭受涂炭,便張羅一些鹽商富商出錢,由江壽民前往英艦談判,并備上美酒佳肴前去英軍營中,一見面,英國人獅子大開口,必須要60萬兩白銀方能放棄攻打揚州,江壽民討價還價,要求減半,最后30萬兩銀子成交,最后英人“喜而從之,揚城以免”。其實,英國人本來就無意騷擾揚州,只圖南京,此舉不過是江壽民等一廂情愿罷了,此行為遭到了道光黃帝的痛斥,這就是賄賂英夷案的由來。</p> <p class="ql-block"> 故事四:關(guān)于鹽商背后的故事韋老師講述了很多很多,在互動的環(huán)節(jié)我問韋老師關(guān)于鹽商周扶九能不能給我們講講,韋老師即刻說起了周扶九的發(fā)家史和人生軌跡,最有意思的就是周扶九的摳門,比如:每天去澡堂子洗澡????都要偷一條毛巾回來;每天喝粥吃鹽豆子,用同樣的錢把揚州城東南西北賣鹽豆子的都買一份回來數(shù),看誰家的豆子多,有四十幾顆的五十幾顆的,最多的有六十一顆,得了,以后就到這家買了??;晚上回家舍不得花錢買燈籠,都是借別人的燈籠光亮回家,有一天晚上,他跟在一輛黃包車后面借光,這車上前后左右有四個燈籠,他心想,這是誰家這么有錢???用四個燈籠,結(jié)果他跟在后面一直走一直走居然走到自己家了,車上的人下來了他一看原來是自己的兒子??,韋老師講的繪聲繪色精彩絕倫,我們聽得笑聲迭起,掌聲不斷,我的手掌????????都拍紅了,??????,不聽不知道,一聽嚇一跳,這么有錢的人居然這么小氣摳門????,葛朗臺重現(xiàn)啊??,后來周扶九到了上海發(fā)展,成了上海灘三大房地產(chǎn)商之一,有人問他發(fā)財有啥秘訣,他說就兩個字:不用??????。</p> <p class="ql-block"> 兩個小時的講座,韋老師娓娓道來,細致講解,認真解答,不愧是著名作家、文化學(xué)者,他溫文爾雅,平易近人,知識淵博,博古通今,給小伙伴們送上了一份文化大餐,鹽商背后各具特色的生活點滴,如同歷史長河中泛起的陣陣漣漪,給后人留下了褒貶和深思……</p><p class="ql-block"> 感謝韋明鏵老師認真細致的講解,感謝“聊解”老揚州晨曲文化街巷游朱晨曲女士精心策劃組織,感謝和諧小哥黃平的精彩主持,感謝綠投地產(chǎn)開發(fā)公司傾情提供場地,揚州是座有著兩千五百多年歷史的古城,文化底蘊極其深厚,如果你也想“聊解“這座古城,就請加入我們一起徒步這座巷子城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