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知青歲月 插隊往事(九)</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返城心愿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68年9月27日,我和本校同學一行八名知青,來到豐潤縣大漫港公社小漫港大隊,分別被分配在四個生產(chǎn)隊插隊落戶。每隊兩名知青。當時大勢所趨,當了知青。沒想到,在農(nóng)村一呆就是七年多。沒辦法,也只能和村里的鄉(xiāng)親們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早出晚歸,認命做個農(nóng)民,虛心向隊里的老農(nóng)學習請教,先學會干農(nóng)活,有了安身立命之本,才能憑力氣掙工分養(yǎng)活自己,在農(nóng)村生活下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有一次,我回唐探親,聽朋友、鄰居們議論,下鄉(xiāng)知青可以返城工作了。但,我沒親自聽說和見到過,也就這么一聽,半信半疑。但,思想上開始有了一定的波動及想法:自己啥時候能返城工作?做為知青,返城是我最大的心愿,沒有幾個知青愿意在農(nóng)村干一輩子的,這么想,也很正常。要說真的沒有回城的這種念想,也不現(xiàn)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到1971年,親眼目睹了知青的命運真的有了轉(zhuǎn)機。那年,我們公社有指標,安排兩名知青返城工作。一名是和我同村同隊插隊知青卞玉琪同學;另一名是同一公社,楊西莊村插隊的同校同學劉秀秋(女)。他們倆個人很幸運,都是我校六七屆畢業(yè)生,我們是同一時間一起來到同一公社插隊的。他們七一年就返城工作了,去的單位聽說是肥皂廠。當時,讓我很羨慕,心想,咱也好好表現(xiàn),有朝一日也能被選調(diào)返城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有指標安排知青返城工作,說明黨和國家還想 著這個寵大的知青群體。很期待,我們所有知青的命運都能有轉(zhuǎn)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72年,在同一村莊第四生產(chǎn)隊插隊的鄭宗利同學,被公社推薦到“唐山礦冶學院”上大學。真為我的同學、知青戰(zhàn)友高興。但,又一次讓我思想上有了進一步渴望回城的念想。因為不管怎么說,必竟我們姐妹倆人都在村里插隊,回城的想法很強烈。要說沒返城工作的想法也不切實際。但在沒有指標,沒有被推薦返城工作之前,也只能安心勞動,耐心等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72年麥收前,我回唐探親返村后,大隊書記找我談話,推薦我到本村小學校擔任民辦教師。心想,即然還不能返城工作,就答應書記說,先試試看。這樣,我就當了一名鄉(xiāng)村小學民辦教師。</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隨著招生、招工的工作不斷向知青傾斜,知青政策逐漸得到落實。我的父母看著一塊住的街仿鄰居家,下鄉(xiāng)的子女有返城工作的;一塊工作的工友家,下鄉(xiāng)的子女也有返城工作的??墒牵液徒忝脗z個人都在同一村插隊,返城工作還沒有著落,父母心里著急、鬧心。我記的是1973年,有一次,周六下午不上課,公社也不召開教師會,吃完午飯后,我收拾隨身帶的物品,去新軍屯汽車站乘車回家探親。這次回來,父母突然跟我提出來說:要買上些禮物,到我插隊的村子里去看看村干部,為解決我們姐倆返城工作的問題做個鋪墊,有知青返城工作的好事,想著我們姐妹倆。父母出于好心,但,我很反感,接受不了。憑什么我們返城工作,還要給村干部送禮?我說:你們?nèi)ゴ謇锟次覀兘忝脗z,我不反對,為我們姐妹返城工作的事,去給村干部送禮,我倆就回來住,家里呆著來??捎幸稽c,得為我們姐倆掏錢買囗糧。父母看我態(tài)度挺強硬,就不再堅持了 要說村干部是有一定的職權,不管什么事,他們都有話語權,這點兒,我心里很清楚。我們姐倆在農(nóng)村下鄉(xiāng)插隊,返城工作遙遙無期,村干部一茬又一茬,一朝皇帝一朝臣,給誰送禮?送的過來嗎?不管怎么說,在農(nóng)村下鄉(xiāng)插隊,參加勞動,堅持了這么多年,還是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實自己。再說,返城工作指標就那么現(xiàn)成?說有就有哇?你還別說,上邊真的有指標分到村里,誰去誰留,村干部們還真就有發(fā)言權。這是我想返城工作心切,但是,還得現(xiàn)實一點兒,還得耐心等待機會,想開點兒,就憑天由命吧!</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74年,隨著知青政策的逐步落實,我認識的,和聽別人說的,知青返城工作的逐漸增多,這讓我很有盼頭。沒看過文件,政策不是很了解。還聽說,可能是有文件說,知青可以頂替父母的工作。我也沒有上心里去,一是因為父母都還不到退休年齡,二是因為,姐妹倆同村插隊,頂工走一個,還剩一個在農(nóng)村,家里還是牽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有一天,學校的同事郭老師跟我聊天,談到知青可以頂工的問題。他跟我說:“小趙,你們姐妹倆都在農(nóng)村插隊,抓緊時間也回家跟父母商量一下頂工的事,這是好事,別耽誤了”。我一聽,有點兒動心。到周六,下午沒有課,公社也沒有教師會議,我就和老鄉(xiāng)借了一輛自行車,吃過午飯后,就騎上自行車往唐山趕路。到家后,母親上夜班,正好在家。我就直接了當?shù)匕严牒退敼さ囊馑颊f了。母親好象也知道知青可以頂工這件事兒,但,我當時看母親的表情,好象若無其事,不太再乎。我心里茫然,不知所措。過了一會兒,母親跟我說,頂工這事兒,她不太心甜,車間里干活很累,滿車間到處飛的都是棉花毛,渾身上下,眼睛里都是,怕我?guī)е鴤€眼鏡子受不了,吃不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母親是唐山華新紡織廠,細紗車間擋車工,三班倒,工作緊張、很累。母親跟我說的都是實情。我去過她的工廠及車間。再說,我頂工一走,妹妹一個人在農(nóng)村,家里還是很惦記。這么多年都過去了,堅持一下,等等看看再說吧。即然母親跟我說透了,我也就不著急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嘴上說不著急,其實心里挺著急的?;剡^頭來看看我們同一學校一塊來村里插隊的8名知青,有一名同學被推薦上大學的,有幾名同學被招工返城工作的。到1975年,同校同村插隊的男同學都返城了。只剩下我和一個同班同學兩個人,還有我的妹妹,我們?nèi)齻€人是插隊知青,另外,還有幾名投親靠友、回鄉(xiāng)知青。</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春夏秋冬,周而復始。時間過的真快,轉(zhuǎn)瞬間,我“上山下鄉(xiāng)”插隊落戶,在農(nóng)村一呆就是7年多。隨著“知青”政策的逐步落實,推薦上大學、招工返城工作等,使廣大知青看到了一線希望。而且我的知青生涯也有了轉(zhuǎn)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75年11月份,我被鐵道部唐山機車車輛工廠招工返城工作了,將要和我的父親同在一個工廠工作,我很開心。接到通知后,馬上開始辦理好了戶口及糧食關系等手續(xù),準備返城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75年11月20日,我興高彩烈地準時來到鐵道部唐山機車車輛工廠(唐山人俗稱:南廠)人事科報到。工廠組織新進廠的職工,進行勞動安全教育等。一周后,我被分配到客車系統(tǒng),當了一名鐵路工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返城工作后,妹妹仍堅持在農(nóng)村勞動,父母及家人很惦記她。工作之余,我會騎上自行車去村里看望她。直到唐山大地震后的1976年12月份,公社有一名招工指標,安排我的妹妹返城工作。她被招工返城工作的單位是:唐山市八大公司的服務公司,被安排在唐山宏中照相館工作。直至退休。到此,我們姐妹倆個人“上山下鄉(xiāng)”插隊落戶的知青生涯落下帷幕,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這里,我要發(fā)自內(nèi)心的說一聲:感謝黨和政府,一直關懷著“知青”這個龐大的群體,不斷地、逐步地慣徹落實“知青”政策。使我們廣大知青重回父母身邊和家人團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做為知青,我,終于實現(xiàn)了返城工作的心愿?。?!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上文是我在紀念日前所寫的第八篇小文拙作:知青歲月 插隊往事 (九)返城心愿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下一篇:知青歲月 插隊往事(十)感悟知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創(chuàng)作時間:2022年 6月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定稿完成:2022年 8月 20日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文章發(fā)布:2022年 9月 21日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20px;">?——— 知音 · 趙淑琴. 2022年 9月 21日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