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九六八年十二月剛滿十六周歲我就和初中同學一道去延安東南部的臨鎮(zhèn)插隊落戶了。六九年的元月份生產(chǎn)隊就迎來了大批從北京來的插隊知青。我們雖然沒在一個知青點生活,但當年這些從首都過來學生的一舉一動還是特別引人關(guān)注的,他們的語言和穿著以及行事作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周邊的人。在我插隊的四年中,結(jié)識了不少北京知青,我們一起開會學習,在生活中相互關(guān)照,有的還成了我非常要好的朋友。但真正的和北京知青朝夕相處并建立了長久友誼的還是在招工到延安地區(qū)鉆井隊(后改名為延安地區(qū)地下水工作隊)以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七二年八月份,經(jīng)過一段曲折,我終于被招工到延安地區(qū)鉆井隊。到了鉆井隊我才慢慢了解到這是一個成立于洛川,后新建于富縣茶坊鎮(zhèn)的新單位,機關(guān)辦公室、車間、職工宿舍都是新建的。鉆井設(shè)備由北京和省上支援,有一定技術(shù)能力的工人也由省上和地區(qū)調(diào)配,新工人大部分都是從宜川、洛川、延川、富縣和黃陵縣招工來的北京知青,他們被送到西安分工種培訓(xùn)了一段時間后,就投入到不同的崗位開展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富縣茶坊鎮(zhèn)是延安到西安的必經(jīng)之地,鎮(zhèn)上有汽車站、郵電局、國營食堂,供銷社門市部是鎮(zhèn)上唯一的百貨商店。這是茶坊鎮(zhèn)當年的街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鉆井隊的隊部就建在茶坊鎮(zhèn)川口村,單位周邊都是村民住宅和大片農(nóng)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新建的鉆井隊基建任務(wù)很重,隊里職工全程參與了新隊部的建設(shè)工作。當時工程機械欠缺,不少機械設(shè)備都靠人力裝卸安裝,年輕力壯的知青們成為基建的主力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齊心合力栽電線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用汽車拉來的機床,要靠人力卸車并下墊滾木用大繩拉進車間就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隊部等待了一段時間后,我被正式分配到正在黃龍縣范家卓子打井的四分隊工作。這是一支整體由省地下水下放到延安的一個鉆井隊,師傅們都是隨鉆機而來的關(guān)中人,其次都是新招工來的北京和延安當?shù)刂?。由于分隊都在野外作業(yè),我在下分隊前在隊里領(lǐng)取了不少勞保,有皮大衣、皮棉鞋、皮帽子等等,穿戴起來就像從“威虎山”下來的一樣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當年四分隊的北京知青不是很多,在我到來之前有陸寶乾、商學斌、張彥芳、梁新平和趙立言等,后面又來了索偉、陳德華和李盼曾。我在四分隊工作了大約有一年多時間,先后在黃龍范家卓子和富縣郭豐、太宜、東里村打了幾口機井。當年打井任務(wù)不多,一年中有多半年時間都在工地待命,陸寶乾是知青中的老大哥,知識面很廣,在閑暇時我和商學斌、張彥芳經(jīng)常聽他天南地北的侃大山。由于當時條件所限,在四分隊也沒有拍過照片,這張照片是我調(diào)回隊部后,參加隊里的文宣隊去四分隊工作地槐樹莊農(nóng)場慰問演出期間和張彥芳、李盼曾、商學斌拍的唯一一張照片,應(yīng)該是由同行的陳行拍攝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回到隊部工作后,我被安排到鉗工班,給北京知青鉗工谷秋芝當徒弟。鉗工對我來說是一門從未接觸過的新工作,車間所有人都是我的師傅。和我同住一間宿舍的北京知青董明昉和我同在鉗工班,在學習鉗工的基本功上給了我很多指導(dǎo)和幫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北京知青臧淑敏也在鉗工班工作,她的活干的很仔細,我印象中她磨鉆頭的技術(shù)非常好,用鉆床打孔是鉗工的基本功,跟著她學了不少磨鉆頭的方法和竅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北京知青王治秀在鉗工班開刨床,刨床活不多的時候也同我們一起干些別的活。這是我們倆在臺鉆上給工件打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鉗工的另一項主要工作是給汽車焊水箱,這是一個相當細致的工作,破損的水箱如果焊接不好,安裝后汽車發(fā)動機一加壓漏水就前功盡棄了。我跟著鉗工班長北京知青劉志生學焊水箱,在他的悉心指導(dǎo)下后來干的還不錯,不過干這個活還真的是很磨人性子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車工是我很喜歡的另一個工種,看著他們干活就像變魔術(shù)似的,一塊黑乎乎鐵棒轉(zhuǎn)眼就被他們車成一件锃光瓦亮零件了,真讓人羨慕。我沒事就去車工班看董寶蓮、高清河他們干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北京知青陳行干的也是車工,他不但活兒干的好,業(yè)余時間很擅長拍照并自己沖洗照片,我這個集子里的照片很多都是他的作品,真的很感謝他給大家留下這些寶貴的資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鉆井隊的汽車全都由車間的汽修工修理,后來外單位也有車在我們單位修理,看著他們爬上車頭拆卸發(fā)動機,叮叮當當?shù)哪テT覺得真的好有技術(shù)啊。這是韓方生和李雪松在修理汽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汽修車間的四位女知青,左起王素華、甄淑媛、吳隱柱和崔立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電焊工在機修車間是個比較忙的工種,除了要修理和堆焊鉆頭外,其他工種的焊接活也要他們干。我有一次在協(xié)助焊活時不小心被電焊的弧光晃了眼,眼睛腫的都睜不開了。這是 電焊工北京知青楊占年在焊接汽修工吳隱柱拿去的工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井隊有六臺鐵牛55型拖拉機,主要用于在打井時給鉆機拉循環(huán)水,也兼顧單位其他運輸工作。每臺拖拉機配備三名知青為駕駛員。那時候我就覺得駕駛拖拉機很威風,看到不少知青都偷偷的學會了駕駛,心里也癢的不行。借著去單位農(nóng)場秋收的機會,我第一次用姚素清駕駛的拖拉機練了手,一開始在場院里轉(zhuǎn)圈碾莊稼,后來一發(fā)不可收拾也敢開到公路上跑了。這是北京知青拖拉機駕駛員陸慕陶,背景是富縣城外的開元寺古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北京知青拖拉機手劉秀芹和吳隱柱在鐵牛55型拖拉機上擺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井隊的空壓機由省上調(diào)過來的一位男師傅帶著兩位女知青王運興和耿莉管理運行,當機井打到設(shè)計深度并將管子下好后她們就帶著空壓機來洗井了,打好的機井洗完了才能使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車間的四位女知青,李瑞榮(后排左二)和我都在鉗工班,是喝水都長肉的胖姐姐。崔立雙(后排左一)是汽修工,也是我們隊里的婦女主任。前排左起王素華、吳隱柱都是汽修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機修車間的四位風華正茂的男知青在井隊門前的農(nóng)田拍照,左起韓方生、雷思晉、張巧豪、陳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北京知青馮治安、潘曉微、沈世剛在隊部窯洞前合影,這排窯洞是隊部辦公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北京知青中藏龍臥虎人才濟濟,不少人吹拉彈唱樣樣精通,隊里組織的小樂隊有模有樣的,經(jīng)常參加富縣組織的文藝匯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北京知青竇宜武是拖拉機駕駛員,拉的一手好二胡,我經(jīng)常求他拉些當時聽不到的二胡名曲給我聽,他是有求必應(yīng)。從他那里我知道了劉天華、阿炳并欣賞到了他們的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女知青們在排練節(jié)目,應(yīng)該是表現(xiàn)鉆井女工戰(zhàn)天斗地的英勇風姿吧。從左至右依次為:祁寶蓮、王平、趙愛鳳、崔桂榮(上)、張文蘭(下)、紀桂芳、李秀芳、龐亞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井隊的籃球隊幾乎全部由北京知青組成,男隊女隊身手不凡,在參加富縣組織的籃球比賽時屢屢獲獎,球隊在富縣小有名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北京知青們幾乎個個都會游泳,蛙泳、自由泳、仰泳我也是看他們游泳才知道的,不像我們當?shù)氐暮⒆釉谒镏粫肮放佟?。每到夏天他們就相約去水庫或者洛河水深的地方游泳。有一次他們帶著我去富縣牛武溝柳稍灣水庫游了一次泳,看著黑綠黑綠的湖水我全程抓著汽車內(nèi)胎就沒敢撒手,在水面上漂了一小會兒就嚇的跑上岸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是在四分隊工作時加入共青團的,回到隊部后又被選為機關(guān)團支部的宣傳委員,這是機關(guān)團干部和竇煥超隊長在機關(guān)大院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在井隊時參加了隊部組織的文藝宣傳隊,由于在插隊時參加過北京知識青年赴京匯報團演出組的活動,對排練節(jié)目還是有些經(jīng)驗的。文藝宣傳隊主要由隊部的北京知青組成,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編排,在隊政工科負責人的帶領(lǐng)下去基層分隊慰問演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隊部文藝宣傳隊在巡回演出途中路過黃陵縣,隊員們?nèi)S帝廟參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井隊團總支書記劉鵬即將調(diào)離,隊領(lǐng)導(dǎo)和部分同事與劉鵬在隊部前院合影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富縣革命烈士陵園就建在茶坊鎮(zhèn),每年清明節(jié)團支部都會組織團員青年帶著自制花圈前去祭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年一到冬季,在野外工作的各個分隊要回隊部進行休整,隊里一下就熱鬧起來了。這是在隊部的大會議室召開全隊大會。那時候的會議室其實就是一間大房子,開會時都得自帶小板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富縣的植樹造林和農(nóng)田水利基建也給井隊分配任務(wù),井隊的職工們需自帶工具前往指定的地點去參加勞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井隊食堂的伙食很一般,時間長了大伙都吃膩了,好在自己都有技術(shù)了,不少知青自己動手做了煤油爐,炒菜、煮粥下面條都不成問題,時不時的炒幾個菜大伙聚聚解解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地下水大門前合影,左起前排:周宜昌、曹景山和我,后排秦亞平、劉鵬和高仁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5年10月我被單位推薦去西安上大學,離開井隊之前,和車間領(lǐng)導(dǎo)、鉗工班的知青朋友們在茶坊照相館拍了一張留念照。前排左起:楊士杰、王天才 (車間主任)我、董明昉;二排:臧淑敏、祁援、陶文華、蘇傳明、岳光輝;后排:李瑞榮、孫美蓉、谷秋芝、李秀芳、蘇聯(lián)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離開井隊后我在陜西機械學院機械制造專業(yè)學習了三年。在井隊鉗工班的工作經(jīng)歷為我的學習打了一個扎實的基礎(chǔ)。雖然進校前文化程度不高但看圖、制圖以及各種工具的使用、操作和設(shè)計都不輸別人,這些都和我在井隊的工作經(jīng)歷和知青師傅們的幫助是分不開的。畢業(yè)后學校統(tǒng)分我去延安汽車修理廠工作,但我和井隊的知青朋友們一直保持著聯(lián)系,直到他們按照國家政策分批逐漸回到北京,聯(lián)系也一直沒有中斷,在井隊三年和北京知青朋友們朝夕相處的點點滴滴時不時的在腦中浮現(xiàn)。只要有機會去北京出差總想著能和他們見見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01年年底我參加了省里組織的考察團去了一趟歐洲,回國后我特意在北京多待了幾天。董明昉、劉志生就近聯(lián)系了幾個朋友一塊聚了聚,多年沒見了大伙兒回憶起在井隊工作、生活的點點滴滴,有說不完的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同在一個宿舍的哥們兒在北京又見面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04年專程去北京參加我的班長劉志生之子的婚禮,這次見到的知青朋友真不少。除了向劉志生、谷秋芝兩口子表示祝賀外,能和眾多知青朋友相聚是我盼望和非常高興的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06年7月我參加了國土資源部在北京國家行政學院舉辦的學習班。利用學習空間請井隊的知青朋友小聚了一下。并邀請在京的地下水知青朋友們在方便的時候一定回延安看看,我會全程陪同并提供一切方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09年董明昉夫婦和王喜文回到延安,我抽空陪同他們?nèi)ツ夏酁硡⒂^并驅(qū)車到富縣茶坊地下水舊地(市地下水工作隊已經(jīng)搬遷至延安)看望住在這里的同事。巧的是曹景山夫婦和劉曉清自駕也來到茶坊,我們一同在地下水大門前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地下水曾經(jīng)住過的窯洞前三個舍友合影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地下水大門后的大斜坡上和單位曾經(jīng)的同事合影。我也是多年沒有回地下水了,看到我曾經(jīng)工作過的地方、住過的窯洞,見到曾經(jīng)的同事也是非常激動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通過留在延安的北京知青聯(lián)系到了曾在地下水工作,后調(diào)往延安市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局工作的陳立勝。在和地下水現(xiàn)任領(lǐng)導(dǎo)聚餐時終于見到了失聯(lián)多年的老朋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王喜文和李來安后來從井隊調(diào)到市政府車隊工作,這次回延安聯(lián)系了竇隊長和李來安一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延安工作的原井隊職工師瓊、郭麗華專程與董明昉夫婦、王喜文、曹景山夫婦、劉曉清、馬保利在地礦賓館和原地下水工作隊竇煥超隊長相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1年5月陪市領(lǐng)導(dǎo)去北京出差,抽空和井隊的部分朋友見了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1年9月,韓方生夫婦、紀桂芳夫婦、甄淑媛、代成器、李德云回到延安。正好我也退居二線了,有時間全程陪同老朋友們在延安轉(zhuǎn)轉(zhuǎn)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中共中央所在地棗園舊址五大書記廣場前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劉少奇舊居前的丁香樹下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從毛主席舊居出來紀桂芳感慨良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延安郊區(qū)的井家灣農(nóng)家樂很有名,我們一起去那里吃陜北小吃,聽陜北民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延安的原地下水職工劉致飛、李來安、陳立勝到酒店看望從北京來的同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延安工作的原地下水同事師瓊、郭麗華陪同從北京來的客人乘車前往宜川壺口瀑布游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左起:代成器、于進喜、紀桂芳的朋友、李德云、師瓊、崔立雙、甄淑媛、韓方生、郭麗華、紀桂芳、徐文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黃河壺口前的江澤民題字碑前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宜川縣城休息時巧遇從北京回老家的蘇傳明和李桂梅,大伙在宜川賓館門前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2年9月我正式從單位退休,有大把的時間帶老伴出來旅游了。北京的知青朋友知道我倆到京后請我們吃了全聚德的烤鴨,這次相聚來的朋友可真不少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索偉是我在四分隊工作時的同事和我同齡,離開井隊后我多次去北京都沒見過他,這次專程過來和我見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伴是第一次見我的北京知青朋友,對他們的熱情接待印象深刻感觸很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韓方生、紀桂芳、李德云、崔立雙、代成器在北京砂鍋居設(shè)宴招待我和老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5年8月底陪同父親來北京參加紀念世界反法西斯和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七十周年閱兵活動,組織部門為保證參加閱兵的老八路、老支前模范能安全、健康的參加九月三日的正式活動,對老同志們下榻的酒店實行嚴格的管理,出去要請假,想多待點兒時間都難。好在我人緣好,管理部門準了我半天假,才和部分原地下水工作隊的朋友在劉志生家中小聚了一下。</span></p> <p class="ql-block"> 在劉志生家中請韓方生給我們拍了照片,左起谷秋芝、我和劉志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董明昉和我同在一個車間和一個宿舍,是我的老大哥。當年我去西安上大學,是他搭車把我送到黃陵縣的公交車上,多年來我們的聯(lián)系一直比較緊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左起谷秋芝、崔立雙、我和甄淑媛。</span></p> <p class="ql-block"> 左起商學斌、我和董明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7年9月,地下水工作隊在京的知青舉行一年一度的聚會,這個聚會他們已經(jīng)堅持了很多年了,這在回京的知青群體中是很少見的。聚會使他們在井隊多年建立起的友誼得到了延續(xù),同事之間的感情近一步加深。借這個難得的機會,我專程去北京參加了這次聚會和多年沒見朋友們見了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和參加聚會的原四分隊的部分知青合影。左邊兩個是張德春和索偉,隨后是多年沒見的高恒臣,我和商學斌、梁新平當年在四分隊是陸寶乾的忠實聽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和鉗工班的王治秀拍個合影,當年在車間的時候我們倆有一張很珍貴的工作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左起大個王中和、陸寶乾、高清河、我和沈世剛共同干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次聚會的組織者之一是我們鉗工班的班長劉志生,也是大家伙兒的“二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多年沒見臧淑敏了,與武中秋和她拍個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馮炳彥是宜川本地人在井隊和我是同事,調(diào)到延安供電局和我老伴也成同事了,他愛人是北京知青但沒在井隊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7年劉志生、谷秋芝口子來西安,我和他們在鐘樓邊相聚,在西安有名的西貝莜面村共進了午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3年王中和來西安旅游,住的酒店剛好離我家很近,井隊的蘭德勝、寧嬌梅兩口子也來酒店和大個見面,我們在酒店天南地北的聊了好久,隨后我在家門口請他們吃了西安人經(jīng)常吃的牛羊肉泡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編輯這個美篇已經(jīng)快到2024年的年底了,看著這一張張黑白或者彩色的照片,和北京知青朋友多年的交往仿佛就在眼前。一轉(zhuǎn)眼五十多年過去了,曾經(jīng)的青澀少年都白發(fā)蒼蒼垂垂老矣,其中有些朋友已經(jīng)早我們離開了。我編這個美篇的目的是要記住我們曾經(jīng)的輝煌,珍惜我們的友誼和今后的日子,從愛護自已的身體做起。2025年的聚會我希望見到我想見到的所有朋友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本美篇的編輯得到董明昉、韓方生、劉志生的幫助,在此表示感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4年11月9日于延安</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