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記得有人說過,一座沒有文化的城市無異于一片荒漠,一座沒有雕塑的城市,便是一個缺失精神內核的家園。</p><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22日一早,我們來到了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發(fā)。</p><p class="ql-block"> 這座不大的小城給我留下最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雕塑。</p><p class="ql-block"> 無論是高大的建筑、噴水臺,還是廣場一旁、街道拐彎處,或是門口、路邊,不經意間,就會遇到一個精美的雕塑,那惟妙惟肖的神態(tài),栩栩如生的形象,仿佛突然從地上冒出來,從墻角跳出來,活靈活現(xiàn)地出現(xiàn)在你的面前。</p> <p class="ql-block">守望者青銅雕像(Cumil)——水道工古米</p><p class="ql-block"> 是布拉迪斯拉發(fā)老城的雕像中最著名的一座,由當地藝術家維克托·胡里克(ViktorHulik)于1997年創(chuàng)作完成的街頭雕塑。</p><p class="ql-block"> 一個身著工作服的下水道維修工,剛從下水道修理完障礙鉆出地面,趴在地面休息。</p> <p class="ql-block"> 下水道的泥水在銅盔上滑過,嘴邊卻露出一抹笑容。</p><p class="ql-block"> 關于這一抹神秘的笑容,大家都有著不同的解讀。</p><p class="ql-block"> 最廣為流傳兩個版本,一是他為自己完成一件工作而感到高興,二則說他其實是個偷窺者,那是邪惡的笑容。</p><p class="ql-block"> 不知道你又會有怎樣的有趣解讀呢?</p> <p class="ql-block">好好先生——“銀先生”?</p><p class="ql-block"> 這位好好先生手拿著禮帽,微笑地歡迎著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p><p class="ql-block"> 這座雕塑以一位上世紀中葉的當地老先生為原型,他的祖父是一位非常有名的丑角演員,受祖父的影響,他希望能夠為這座城市帶來快樂和歡笑,于是就每天戴著高禮帽穿著燕尾服來往于老城,逢人便親切有禮地打招呼,給人們帶來歡樂。</p> <p class="ql-block"> 為了紀念這位老先生市民便籌錢制作了這座雕塑,現(xiàn)在所有權歸其身后這家老甜品店,而它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了這家老字號的一個活招牌。</p><p class="ql-block"> 而 “銀先生”名字的來源,是因為一身銀白色的著裝。</p> <p class="ql-block">走丟的拿破侖士兵</p><p class="ql-block"> 據說這位士兵跟丟了大隊,迫于無奈便留在了這里。</p><p class="ql-block"> 另外有種更浪漫的講法是,這位名叫休伯特(Hubert)的法國士兵跟隨拿破侖大軍入城后,到處閑逛時愛上了一個當地女人,便選擇了退役留了下來。</p><p class="ql-block"> 以法國人的個性,第二種講法可信度還挺高的。</p> <p class="ql-block"> 這些雕塑都是以普通老百姓作為原型而刻畫出來的。</p><p class="ql-block"> 藝術家以犀利的眼光,捕促到所要塑造的對象最真實最閃光的一剎那間,用精湛的技藝將其出神入化地刻畫出來,讓人瞥一眼,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以一種詼諧幽默,滑稽風趣,妙趣橫生的藝術形象呈現(xiàn)在街頭。</p><p class="ql-block"> 人們就像遇到自己熟悉的鄰居或朋友似的,不由自主的走近他,摸摸他的頭,拉拉他的手,說幾句家常話。</p><p class="ql-block"> 難怪自誕生以來,就深受人們的喜愛,因此成為這座城市的代言。</p><p class="ql-block"> 不由得感嘆: “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p> <p class="ql-block"> 以上雕塑,只是布拉迪斯拉發(fā)老城眾多雕塑中的三個,而這座老城中,到處都是讓人怦然心動的精美絕倫的藝術品。</p><p class="ql-block"> 這棟老建筑是一個歌劇院,修建于1886年,是布拉迪斯拉發(fā)的主要劇場,經常上演戲劇和歌劇。</p> <p class="ql-block"> 新文藝復興式的兩層建筑非常優(yōu)雅,建筑背后還有許多著名作曲家和雕塑家的半身雕塑。</p> <p class="ql-block"> 劇院門口有一個漂亮的雕塑噴泉和花圃。</p><p class="ql-block"> 三個全裸的女孩抱著會噴水的魚的石雕,定是來自古代傳說中的動人故事。</p><p class="ql-block"> 似乎意大利佛羅倫薩滿街的雕塑又出現(xiàn)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順著舊城老街穿過鬧市區(qū),我們來到城市最大的老城區(qū)廣場,也稱主廣場、老市政廳廣場。</p><p class="ql-block"> 廣場四周,有法國、希臘、日本等國的大使館。</p><p class="ql-block"> 還有建于1868年的博物館。</p><p class="ql-block"> 廣場中心的羅蘭噴泉,也叫馬克西米連噴泉,是該市的地標。</p> <p class="ql-block"> 羅蘭噴泉由一個直徑為9米的巨大圓形槽,槽中間是個10.5米的高柱,柱頂上是手持寶劍、身著盔甲、威武神勇的城市守護神羅蘭的雕像。</p><p class="ql-block"> 噴泉的水是從站在口中噴水的雄獅子座上的全裸的小男孩尿到中間臺上,然后由中間臺中的猛獸噴吐到最下臺的水池中的。</p><p class="ql-block"> 全裸的小男孩長得胖嘟嘟的,站在高高臺子上,一只手摳著身后的樹枝,以防掉下去,另一只手放在小雞雞上,像是憋急了,趕緊尿吧。</p><p class="ql-block"> 看他臉上的表情,尿了,暢快、享受極了,好痛快!</p><p class="ql-block"> 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可愛,有趣,童真,不由得會心一笑。</p><p class="ql-block"> 絲毫沒有什么“下流”啊,“骯臟”啊,“褻瀆”啊,“玷污”啊之類的詞語冒出來。</p> <p class="ql-block"> 該噴泉是為慶祝馬克西米連國王加冕禮,建于1572年。</p><p class="ql-block"> 由于雕塑酷似馬克西米連,故而又稱馬克西米連噴泉。</p><p class="ql-block"> 它是這座城里最古老的噴泉,但并非太起眼。</p><p class="ql-block"> 可一旦知道這是400多年前的消防設施,就令人贊不絕口了。</p> <p class="ql-block"> 噴泉的正面,有座綠頂鐘樓的教堂,和鐘樓并排的房子,就是建于1421年的老市政廳,1868年被改為市政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 建于1778-1781年的大主教宮,曾是匈牙利大主教的官邸,現(xiàn)在是市長辦公室。</p><p class="ql-block"> 宮里庭院中的雕塑,騎士屠龍,刻畫的是圣喬治打敗大龍的畫面。</p> <p class="ql-block"> 大主教宮是一座新古典主義建筑風格的宮殿,聽這個名字,就知道大主教宮的第一任主人是當時教會的大主教,建筑頂端尖頂上的雕塑就是象征紅衣主教的帽子,重達150公斤。</p> <p class="ql-block"> 1805年,有名的《普雷斯堡和約》在此簽訂。</p><p class="ql-block"> 1805年12月2日法軍在奧斯特利茨戰(zhàn)役中獲勝后,同月26日在普雷斯堡(Pressburg,今斯洛伐克的布拉迪斯拉發(fā))簽訂。</p><p class="ql-block"> 奧斯特利茨戰(zhàn)役是拿破侖對外戰(zhàn)爭中的一次著名戰(zhàn)役。法國軍隊在拿破侖的指揮下,在奧斯特利茨村取得了對俄——奧聯(lián)軍的決定性勝利。</p><p class="ql-block"> 1805年12月4日,弗蘭西斯二世和拿破侖會談,達成停火協(xié)議。12月27日,奧地利和法國簽訂《普列斯堡和約》,奧地利承認法國對意大利的占領,將威尼斯、伊斯特利亞、達爾馬提亞割讓給意大利王國;又將斯瓦比亞、提羅爾分別割讓給了法國的附庸符騰堡和巴伐利亞;還要向法國大量賠款,并退出反法聯(lián)盟。</p><p class="ql-block"> 至此,第三次反法聯(lián)盟瓦解,神圣羅馬帝國的歷史也告終結。拿破侖成為歐洲霸主。</p> <p class="ql-block"> 我曾在西班牙阿爾罕布拉宮的獅子廳看到過這種“四柱連體”的建筑。</p><p class="ql-block"> 由于柱身較為纖細,常常將四根立柱組合在一起,這樣,既滿足了支撐結構的需求,又增添了庭院建筑的層次感,使空間更為豐富、細膩。</p><p class="ql-block"> 不知道這個建筑是否與阿拉伯建筑有關。</p> <p class="ql-block"> 這些門頭上的雕塑,無一不彰顯出藝術家的雕刻技藝的精湛,每一處細節(jié)都表現(xiàn)出卓越的藝術造詣。</p><p class="ql-block"> 仿佛可以感受到藝術家的心思和精心雕刻的每一個痕跡。</p> <p class="ql-block"> 雕刻技巧獨到,每一件作品都散發(fā)著獨特的魅力和精神。</p><p class="ql-block"> 這樣精心雕刻的作品實在是讓人嘆為觀止,所展現(xiàn)的技藝無疑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地。</p> <p class="ql-block"> 這座城市處處散發(fā)著藝術的氣息,就如藝術靈魂的舞者,在畫筆與刻刀間跳躍,勾勒出生活的斑斕色彩,奏響內心的旋律。</p><p class="ql-block"> 讓人心生敬畏的同時,不知不覺喜歡上了這樣的文化氛圍。</p><p class="ql-block"> 古典主義風格建筑,給人一種很質樸的感覺。</p><p class="ql-block"> 而看起來簡簡單單、不事修飾的巷里,卻也往往別有一種質樸可愛的情趣。</p> <p class="ql-block"> 由于我們去得有些早,似乎老城還在沉睡,老城里的居民也還在睡夢中,街道上行人較少,顯得有些寂寥。</p><p class="ql-block"> 但轉而又想,我這是在一個國土面積只有4·9萬平方公里,人口不足600萬的國家的最大城市、只有47萬人的首都,人少是常態(tài)。</p><p class="ql-block"> 走在有些狹窄的巷道中,仿佛時間斑駁了歲月,這么小的城市,卻讓人在舉手抬足間,觸摸到它深厚的文化內涵,一呼一吸間,汲取到了天空中氤氳著的藝術芳香。</p> <p class="ql-block"> 從而深深體會到,文化底蘊,是一座城市具有獨特個性的、別人無從替代的吸引人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一個喪失文化的城市,往往失去的是真正屬于自己特色的東西,它會變得單調、無聊,甚至失去了生氣。</p><p class="ql-block"> 沒有了文化,這個城市就會失去吸引人的力量,很難吸引到那些熱愛文化的人來到這里,也會讓居民感到索然無味,失去了歸屬感。</p><p class="ql-block"> 往往意味著這個城市缺乏自我創(chuàng)新和進步的動力,很難在未來的競爭中脫穎而出。</p><p class="ql-block"> 如果一個城市總是模仿復制、依賴于外來的文化和思想來支持自己的生存發(fā)展,那么它就很難在競爭中取得優(yōu)勢,更難推動自己的進步和發(fā)展。</p> <p class="ql-block">米歇爾古城門</p><p class="ql-block"> 米歇爾門是布拉迪斯拉發(fā)原有五個城門中唯一尚存的,位于巴西托瓦和米歇爾兩條街的盡頭。</p><p class="ql-block"> 它是一幢白色尖頂的建筑,原為 14 世紀的哥特式,16 世紀改為文藝復興式,到 18 世紀又被加上了巴洛克風格的圓頂。</p> <p class="ql-block"> 白色的墻壁上開著五個四方的小木窗,頂端掛著一座白色鐘表。</p><p class="ql-block"> 頂端建有銅塔,外面銹跡斑斑,仿佛敘說著歲月的滄桑,最高處雕有天使米歇爾的塑像。</p><p class="ql-block"> 城門洞的地面砌著塊塊石磚,中央鑲著一個被游客踩得锃光發(fā)亮的黃羅盤,羅盤上清晰地刻著距世界各個主要城市的距離。</p><p class="ql-block"> 此地距離北京7433Km。</p> <p class="ql-block">圣馬丁大教堂</p><p class="ql-block"> 圣馬丁大教堂是布拉迪斯拉發(fā)最大也是最古老的教堂之一,</p><p class="ql-block"> 是一座哥特式建筑,建成于13世紀。</p><p class="ql-block"> 從1563年到1830年,這座教堂是匈牙利國王的加冕教堂,共有11位國王和皇后在此加冕,包括瑪利亞·特蕾莎。</p> <p class="ql-block"> 古樸肅穆的外表下,隱藏著豐富的藝術瑰寶。</p><p class="ql-block"> 祭壇兩側的主教長椅、奇特的雕像,還有那描述耶穌受難的金箔雕塑,都讓人為之震撼。</p> <p class="ql-block"> 布拉迪斯拉發(fā)是一座既年輕又古老的城市,它的古老是因為這是一個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老城,奧匈帝國曾經在這里定都長達兩個半世紀。</p><p class="ql-block"> 它的年輕是因為1993年斯洛伐克與捷克和平分手,建都至今僅三十年。</p> <p class="ql-block"> 在5——6世紀之間的民族大遷徙時期,現(xiàn)代斯洛伐克人的祖先斯拉夫人抵達這一地區(qū), 建立了薩摩公國(623–658年)。 </p><p class="ql-block"> 10世紀,大摩拉維亞在匈牙利人的攻擊下崩潰。布拉迪斯拉發(fā)的轄區(qū)成為匈牙利(自1000年起稱為匈牙利王國)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從1536年到1783年,該市是哈布斯堡王朝統(tǒng)治下匈牙利王國的首都。該市成為加冕城市,國王、總主教(1543年)、貴族和所有主要機構都駐扎在此。從1536年到1830年,有多位國王和女王在圣馬丁主教教堂加冕。</p><p class="ql-block"> 19世紀時,斯洛伐克民族運動也以此為基地。20世紀90年代,隨著東歐劇變和“天鵝絨革命”,布拉迪斯拉發(fā)成為新成立的斯洛伐克共和國的首都。</p> <p class="ql-block"> 這座城市擁有許多古建筑與文化遺跡,擁有豐富的歷史和文化遺產。</p><p class="ql-block"> 曾受到日耳曼、捷克、匈牙利、猶太和斯洛伐克等各種民族的強烈影響,見證了東歐的重大歷史事件。</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千堡之國,但在漫長的歲月中,多數淪為廢墟。如今,在布拉迪斯拉發(fā)地區(qū)留下的數個城堡是斯洛伐克人民的驕傲。</p> <p class="ql-block">布拉迪斯拉發(fā)城堡</p><p class="ql-block"> 布拉迪斯拉發(fā)城堡坐落在城市的高處,可以俯瞰整個多瑙河及整座城市。</p><p class="ql-block"> 一座名叫“新橋”的懸索橋跨越多瑙河,現(xiàn)代結構的新橋建成于1972年,是布拉迪斯拉發(fā)的標志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 這座城堡的歷史可以追溯到9世紀,當時僅僅只是古羅馬城墻,后來成為一座矗立在高山上的四方型防御的城堡,13世紀時又作為防御的衛(wèi)城。后期由于匈牙利被土爾其人占領而成為哈布斯堡王室在此地的避居地。</p><p class="ql-block"> 一個重要的歷史時刻是在18世紀,當時瑪利亞·特蕾莎女皇對城堡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修繕重建工作,將其改造成了一座巴洛克風格的宮殿。</p><p class="ql-block"> 1811年的大火幾乎將城堡摧毀,直到20世紀中葉才進行了徹底的重建。</p> <p class="ql-block"> 布拉迪斯拉發(fā)城堡是斯洛伐克這個年輕共合國的標志性建筑之一,被刻印在斯洛伐克所產的10分、20分和50分的歐元硬幣上。</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布拉迪斯拉發(fā)城堡,成為城市的主要登高望遠之處,城堡內設有歷史博物館和音樂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 與維也納、布拉格、布達佩斯這些首都名城相比,布拉迪斯拉發(fā)顯得有些默默無聞,甚至連冗長的名字都阻礙了人們對它的了解。</p><p class="ql-block"> 事實上,位于多瑙河畔的布拉迪斯拉發(fā)距離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僅60公里,距離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也只有200公里。</p><p class="ql-block"> 如果說她的姐姐們艷光四射,聞名遐邇,那這個妹妹卻是一位害羞的小姑娘,雖然同樣出身高貴,鐘靈毓秀,卻更習慣低調地固守自己的美好,等待著有心人的挖掘。</p><p class="ql-block"> 想起一首詩</p><p class="ql-block">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p><p class="ql-block">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p><p class="ql-block"> 喜歡這座小城。</p> <p class="ql-block">穿梭在街道的電車</p> <p class="ql-block"> 穿過多瑙河上的新橋,向另一個城市出發(fā)。</p> <p class="ql-block"> 這是我們本次東歐+巴爾干19天之旅的行程圖。</p> <p class="ql-block"> 這是系列游記《東歐+巴爾干19天之旅(上部)》包括的地方,箭頭所指是游記已寫過的城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