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一路向北(一)。 北美二師兄、靜兒

北美二師兄

<p class="ql-block">小時候讀杰克倫敦的小說《 曠野的呼喊》(一譯“野性的呼喚”),對加拿大極北苦寒之地育空地區(qū)很是向往。那里清冷的空氣和廣闊的苔原讓人遐想無限,只是不諳世事時不會想到人生活在那樣的環(huán)境中極為艱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加拿大地域廣袤,人口稀少,且大量人口集中在南部與美國毗鄰之地,共享5590英里(8900公里)的邊界。這個總面積近一千萬平方公里的巨大的國土上只有不到4千萬人口(面積比有14億人口的中國達還大2百萬平方公里),60%的人口都集中在南境,另外的1千多萬人口分布在剩余的土地上,但是90%的加拿大人集聚在距南部邊境150英里的范圍之內。總的來說,越往北人口越稀少。</p><p class="ql-block">在以前稱為西北地區(qū)(NT, Northwest Territories) 的加國北部,育空地區(qū)(Yukon) 從NT分出去,占據了西北角,將近50萬平方公里,人口45000,首府為白馬鎮(zhèn)(White Horse), 人口3萬。由此向北,經克朗代克公路(Klondike Highway)至當年的淘金重鎮(zhèn)道森市(Dawson City). 克朗代克公路沿著育空河迤邐向北,后者最終在極北之處注入北冰洋。</p><p class="ql-block">冬天的克朗代克公路不容易開車,漫長的冬天人跡罕至,而秋天的克朗代克公路和育空河邊在荒涼之外則尚有許多美麗的自然景觀,吸引了眾多的自駕者。</p> <p class="ql-block">白馬鎮(zhèn)(White Horse) 是當年加拿大進入北部的唯一門戶。它是育空的首府,整個育空地區(qū)超過70%的人口聚集在白馬鎮(zhèn)。19世紀末在育空河灘發(fā)現(xiàn)了金子,興起了一埸瘋狂的淘金熱。人們在白馬鎮(zhèn)集結,補充給養(yǎng),然后向相距530公里的北方的道森市(Dawson)進發(fā)。那是一條艱難,充滿了危險和希望的路。人們被黃金的光芒所吸引,迅速向克朗代克河域涌去,那是育空河的一個分支,而白馬鎮(zhèn)恰好在育空河畔,那時抵達淘金地帶最直接的方式是坐船遡北。當然水路最貴,因此大部分人走陸路。這條路也因此大為出名。據說陸續(xù)有10萬淘金者行進在克朗代克公路上</p> <p class="ql-block">次晨4點多,導游敲門讓大家上車去約10公里處追極光。此次極光并不強,約2-3級吧。記得前些年有過一次說走就走之行,在某一個2月初,跑到加拿大黃刀鎮(zhèn),冒著零下25度的寒冷,看到了紅綠巨龍在天上翻翻滾滾,驚為世間奇跡。只是這次不大給力,不過也勉強看了</p> <p class="ql-block">通往白馬城西的克魯恩國家公園(Kluane National Park and Reserve)的一條公路。雖是“公路”,卻已經顯示出了樸素的面孔,估計白馬鎮(zhèn)周邊及北部的公路的質量也就是這樣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克魯恩公園在白馬鎮(zhèn)的西面。時值初秋,遍地色彩斑斕。整個育空大地人煙稀少,即使在這個聞名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世界文化遺產公園,除了我們的車隊卻也不見幾個人影</span></p> <p class="ql-block">4位非常敬業(yè)的群友,看到美景欣喜若狂</p> <p class="ql-block">這是克魯恩公園內的一個主要聚居點,名為海恩斯接口(Haines Junction)。聚有約7百人,其中一家較好的旅館兼歺廳是家在溫哥華的廣東人開的。五、六十歲的夫妻倆在這個小村落一呆就是16年。自己裝修了旅店,雇了一個小伙子做酒吧,男主人主廚中歺館,倒也有二十來個常見菜,和一些廣式點心。女主人收銀,整理桌碗,端菜點酒,腳不點地。吃完晚飯已是十點多,眼見夫婦倆沒有1、2個小時收拾不完。第二天一早7點開飯,男主人已經端出幾大碗雞絲瘦肉粥,外加炸薯餅、西式火腿和香腸,以及煮雞蛋,就著咖啡和茶,果汁,早歺相當滿意。歺畢裝車準備離去,一眼望去女主人已經開始推著車子進出那二十來間房間收拾清掃,眼看繁忙的一天開始了。</p><p class="ql-block">此時坐在車上眼望那位忙碌不停的女主人,腦補必定正在清洗切剁準備午飯和晚歺的男主人,不由自主地想到:這一周7天,周而復始的勞作,在他們臉上深深的皺紋里刻下的是歡欣還是無奈?早一天晩上問男主人孩子都長大了嗎?答曰兩個兒子,一個是電器工程師,一個是會計師,都住在房價極其昂貴的溫哥華,兩老為兩兒子都買了房(自己也在溫哥華有房)。次日清晨看著女主人忙碌的身影,推測他們昨晚最多只歇了4、5小時,心想也許天下大多數父母愿意為孩子的福碌操勞,但是如此地犧牲自己的當下,以換取孩子們后半世的安逸,則普天下非我華人莫屬,是喜?是悲?</p> <p class="ql-block">克魯恩公園內的凱瑟琳湖(Kathleen Lake),相當秀麗。只是天邊烏云密布,遂致肅穆有余,祥和稍缺</p> <p class="ql-block">海恩斯岔口的一側。秋色已濃。潮濕的空氣使得山頭白云氤氳,引人留戀。可是這些地方還是不能跟稍南面的加拿大落基山脈的無敵美景相匹。</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個叫做“破壞灣” (destruction Bay)的地方。名字源于1942-1943年盟軍在建阿拉斯加高速公路時立起的一些建筑,在一次大風中被破壞殆盡。 </p><p class="ql-block">該村落有約50個原住民,有一個一間房的學校,學生跨度從幼兒園到8年級。</p><p class="ql-block">這是從山上俯視灣區(qū)的一個角落,一條小溪經過皸裂的土地蜿蜒流至克魯恩湖</p> <p class="ql-block">破壞灣的另一角。乍一看會以為是智利百內公園中的阿馬加湖畔。這樣的蕭肅之情非踏上此地難以領會。</p> <p class="ql-block">道森是當年克朗代克淘金潮的終極點。從白馬遡北至此,沿著整條克朗代克河,10萬淘金大軍蜂涌而至,造就了不少巨富之士,也促成了不少不那么輝煌的故事……</p><p class="ql-block">道森在冬天的氣溫常達攝氏零下40-50度,夏天則相當適意。</p><p class="ql-block">克朗代克淘金熱從1896年開始,到1899年終止。道森在高峰期有16000-17000常住人口。淘金熱消退后,人口腰斬至8千。當“加拿大高速公路”建造時把中點南移至白馬鎮(zhèn)后,促使了道森市幾近消亡,人口驟降至數百。街道凋蔽,樓宇失修。直到最近幾年才從新復蘇, 去年7月人口統(tǒng)計1755,當然,游客人數遠超常住人口。疫情前的2019年是游客高峰,共36萬游客訪問了這個只有千人的北方小鎮(zhèn)。</p> <p class="ql-block">甫入道森市,街道兩側頗似美國西部淘金時期的建筑,只是美國西部不大會有這樣的云霧繚繞在綠色山中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右邊的街房靜悄悄的,展示著許多年前曾經的輝煌</p> <p class="ql-block">這兩座房子是道森有名“親吻屋” (kissing houses). 它們建于1901年,當年房子建在“永久凍土”之上。可是“永久”并非真正的永久,溫度上升后凍土融化,屋基開始傾斜,奇怪的是,這兩座房子恰好傾向對方,否則一百多年來早就倒塌了</p> <p class="ql-block">這是道森新造的房子,建在水泥地基上,不再有地基融化之虞</p> <p class="ql-block">插一張與風景無關的照片,紀念“迷失的巡邏兵”:1910 年12月,麥克福森要塞的西北騎警團的警官弗朗西斯·約瑟夫·菲茨杰拉德帶領3個警察,進行南下至道森市的巡邏兼送信件,但是一個多月后道森市尚未見到這些警察到來。他們當初組的是狗橇隊,共3個雪橇、15條狗,和夠30天吃的干糧。</p><p class="ql-block">當時道森派出一隊搜尋隊去尋找那失去的4位同袍,前者由下士威廉·登普斯特( William Dempster) 率領2位騎警,終于在1911年3月找到了死于荒野的4位騎警。4人中有一位堅持寫日記,最后一頁是2月5號。日記上記載了這個騎警隊如何迷路,越走越遠,饑寒交迫,最后糧食殆盡(假定冬天的積雪提供了足夠的飲水),陸續(xù)殺了10條狗充饑,可終于沒能逃過命運的擺布??蓱z的是,他們已經決定放棄任務,往回尋找麥克福森要塞,但他們的尸體卻只在離要塞40公里處!</p><p class="ql-block">此事震驚了整個加拿大。</p><p class="ql-block">1959年,在鷹原附近發(fā)現(xiàn)石油,加拿大中央政府與育空當局協(xié)同出資筑路,從道森至因紐維克,于1979年完工。在育空人的要求下,這條公路以威廉·登普斯特(后來一路升為督察)冠名,以紀念當年他率隊找到“失去的巡邏兵”。</p> <p class="ql-block">去昔日淘金場的路上看到一泓平靜的湖水(忘了湖名)</p> <p class="ql-block">上世紀初美國杰出小說家杰克·倫敦(Jack London) 的故居。</p><p class="ql-block">隨著淘金熱的興起,杰克·倫敦也如同當時成千上萬的年輕人,做著淘金發(fā)財榮歸故里的美夢。作為一介書生的他很快意識到,用雙手挖泥淘金致富是不可能的,那地方便似叢林,弱肉強食,刀錘火槍遠勝倫理人情。在與從北美各地到這個苦寒極地的淘金者的交談中,杰克收集了大量的素材,使得將來如井噴一般的文學創(chuàng)作成為了可能(17年中出版了50多部小說)。</p><p class="ql-block">杰克·倫敦小說中的主人公幾乎都是硬漢,粗曠卻不失英氣內斂,仗義而永不言敗。記得初中時第一次讀到了他的《海狼》(《Sea Wolf 》)便被深深折服,千方百計在那個文學作品相當缺乏的年代尋找他的小說,以致有時把自己代入情節(jié)之中難以自拔。當然,以育空地區(qū)為背景的《野性的呼喚》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盡管主人公是一條犬。</p><p class="ql-block">記得這是一位對時間的利用極為嚴格的人。在《杰克·倫敦傳》中記載了他在創(chuàng)作和睡眠之間的糾結:睡得太多是浪費生命,睡得太少則工作效率下降。最后他在不斷嘗試中得出的結論是一天睡六個半小時恰好,有足夠的寫作時間,且有較充足的睡眠(少不更事的在下當初嘗試了幾個月,發(fā)現(xiàn)自己的平衡點是每天6小時睡眠。當年竊竊自喜,以為自己有多厲害,也嚴格地執(zhí)行了一段時間,待長大成為神經內科醫(yī)生后才知道這只是睡眠的個體差異,根本沒有任何別的意義)。</p><p class="ql-block">杰克·倫敦是一位創(chuàng)作速度驚人的文學家,這與他在艱難的生活中3年不輟的經歷不無關系??粗情g簡陋的小木屋,遙想先賢當年在寒冷的冬天如何記下許多本筆記以作為創(chuàng)作素材,不禁神往…</p><p class="ql-block">他死于一個作家最高產的年紀:40歲。死因:在道森3年獲得的壞血?。ňS生素C缺乏)和其后的尿毒癥。</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艘昔日的淘金船。它的機械結構相當驚人。右側是挖掘臂和挖掘頭,臂上掛了十幾個十分沉重的錳鋼勺。一勺勺可能含金的沙土順序傳輸到中間的篩籠,大塊石頭停留在上層,在大量河水的沖擊下,細碎的泥沙流失,金沙和小金塊被留在第二層。有武裝人員在岸上監(jiān)視,防止勞工偷盜。到了傍晚,老板或管理人員來到河邊工地,取走當天的金沙。</p><p class="ql-block">照片上是當年的第4號挖掘機。在淘金熱減退后,3年的手工淘金留下了大部分的金沙,只有大規(guī)模工業(yè)化采掘才能得到足夠的回報。工業(yè)化淘金把數百公里的克朗代克河兩岸挖了個遍?;貓笫蔷薮蟮模簭?900-1966年,僅4號挖掘機就處理了6千5百萬立方碼的土,淘到了30萬盎司的純金。</p> <p class="ql-block">4號挖掘機的錳鋼勺,每個重2500磅</p> <p class="ql-block">這是樹在工地上的一塊示意板。金沙從右邊上去,經過中間的篩選,殘渣從左側倒回河床</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輛航行在育空河上的蒸汽船,名為基諾號。建于100年前(1922年)。它們曾經是育空地區(qū)最有效的運輸方式。二戰(zhàn)以后,由于克朗代克公路的通車,蒸汽船航行從白馬鎮(zhèn)到道森的3天縮短為公路的半天。</p><p class="ql-block">從此,基諾號成了紀念物,靜靜地躺在道森城郊,回憶著往日的美好時光</p> <p class="ql-block">在街邊遇到一個操英國口音的中年人,正在往裝在皮卡上的一個大容器里輸送什么。好奇心促使我們走近他,于是海闊天空地聊了起來。原來他在往容器里裝淡水。這水要付錢,但是不貴。他和妻子,以及幾戶人家住在河對岸的一個小坡上。能源:太陽能。他說即使在冬天,太陽能供電也基本夠用。關于與外界的通訊,毫無問題:那幾家用的是馬斯克的星鏈,基本上無死角,用于上網和用手機。水:每周下山一次買水。他說自己的父母和別的家人并不支持他的決定,但是理解他的選擇,為他祝福。</p><p class="ql-block">互祝晚安聲中,不禁感嘆:人們總是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這種選擇并非總是從拜金主義的物質考量出發(fā)。他們與現(xiàn)代社會半隔離,但是又由當今最先進通訊手段與外界相聯(lián),是什么造成了這個矛盾體,我不清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光明頂”看日落。這是道森市郊外的一座小山,山頂較平,可停十幾輛車。</p><p class="ql-block">道森小鎮(zhèn)便如一個嬰兒,蜷縮在克朗代克河邊。千百萬年的流水沖刷著河岸上的沙礫和淤泥,卻對那里成噸的黃金不屑一顧,一路向北日夜奔騰</p> <p class="ql-block">晚上9點左右,日落時分,遠處的紅霞亟欲突破層層烏云,將光亮留在人間,盡管明知不久黒暗將籠罩大地,現(xiàn)在的一切努力都會歸于沉寂…</p> <p class="ql-block">即將開始在無人區(qū)的登布斯特公路的旅途。下面借用維基上的一段話并致謝:“登普斯特公路(Dempster Highway),也稱為育空5號公路(Yukon Highway 5)和西北地區(qū)8號公路(Northwest Territories Highway 8),是加拿大的一條公路,連接育空地區(qū)的克朗代克公路和麥肯齊河三角洲上的西北地區(qū)城鎮(zhèn)因紐維克。該公路結合季節(jié)性渡輪服務和冰橋穿越皮爾河和麥肯齊河。隨著因紐維克-圖克托亞圖克公路的竣工,從因紐維克到圖克托亞圖克的全年公路通道于2017年11月開通,創(chuàng)建了第一條連接加拿大公路網與北冰洋的全天候公路路線。</p> <p class="ql-block">這條窄窄的橋是登普斯特公路的起點,為零點標志,位于道森市北約40公里處。</p><p class="ql-block">行前以為無人區(qū)只在北極圈以內的英紐維克到北冰洋邊的圖克村的152公里,上路以后才知道從這個小橋開始,736公里加最后的152公里,共888公里幾乎全是無人區(qū)。顯然我們無法一口氣開到北極陸地盡頭,在這條荒而不野的泥土路上只有鷹原(Eagle Plain) 是抵達愛斯基摩人的小鎮(zhèn)英紐維克的唯一一個落腳的地方。整條公路上還有一個設在墓碑山的問訊站,里面有一個室內廁所。除此之外,整條公路和方圓數百平方公里沒有人煙,飲水,食物,手機信號。接下來的數日將會是非常有挑戰(zhàn)性的</p> <p class="ql-block">寫到此處,突然想到,北極的土著人不喜歡別人稱他們?yōu)椤皭鬯够θ恕薄J聦嵣?,關于愛斯基摩的定義有多種說法,其中之一是“食生肉的人”。有鑒于此,我們都不會在土著人身邊稱他們?yōu)閻鬯够θ恕?lt;/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過了這個不起眼的小橋,接下來的數日將會是云淡風輕,還是充滿艱險?其實這個猜測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自駕至此,意欲離開現(xiàn)代社會的舒適,去發(fā)現(xiàn)不加人工修飾的極北苦寒之地的真實面貌。對這個過程的享受將超過到達終極目標的喜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