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是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紀念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紀念日。</p><p class="ql-block">是所有中國人都必須銘記的日子,</p><p class="ql-block">14年浴血奮戰(zhàn)終于迎來全民族抗戰(zhàn)的勝利!</p><p class="ql-block">這是屬于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勝利!</p><p class="ql-block">更是屬于中國人民的勝利!</p> <p class="ql-block">抗戰(zhàn)史上的瞬間:九·一八事變——被忽視的“二戰(zhàn)起點”</p><p class="ql-block">1931年9月18日,當馮玉祥、閻錫山等人還在籌劃著如何“倒蔣”的時候,日本關東軍向沈陽北大營發(fā)起進攻。半年時間內,沈陽、長春、哈爾濱相繼淪陷,東三省100多萬平方公里國土喪失,十幾萬東北軍撤回關內,3000多萬同胞淪入日軍統(tǒng)治。</p> <p class="ql-block">1931年9月18日日軍炮轟沈陽北大營。</p> <p class="ql-block">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79周年的日子里,大多數的中國人一定會想到發(fā)生在1937年的“盧溝橋事變”,但“江橋抗戰(zhàn)”、馬占山的名字或許并不為更多的人所知。1931年11月4日,發(fā)生在黑龍江嫩江江橋、時任黑龍江省代主席馬占山指揮的江橋抗戰(zhàn),成為中國人民正面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次戰(zhàn)役,從而,在黑龍江的大地上打響了中國人民抗日斗爭的第一槍。</p> <p class="ql-block">“密蘇里”號戰(zhàn)艦上的日本投降簽字儀式(大公報記者黎秀石攝于1945年9月2日)</p><p class="ql-block">儀式開始</p><p class="ql-block">九時整,麥克阿瑟和尼米茲、海爾賽走出將領指揮室。麥克阿瑟走到擴音機前,尼米茲則站到徐永昌將軍的右面,立于第一名代表的位置。海爾賽列入海軍將領組,站在首位。麥克阿瑟執(zhí)講稿在手,極清晰、極莊嚴、一個字一個字對著擴音機宣讀。日本代表團肅立靜聽。</p><p class="ql-block">麥克阿瑟讀到最后,昂首向日本代表團說:“我現在命令日本皇帝和日本政府的代表,日本帝國大本營的代表,在投降書上指定的地方簽字。”他說完后,一個日本人走到桌前,審視那兩份像大書夾一樣白紙黑字的投降書,證明無誤,然后又折回入隊。重光葵掙扎上前行近簽字桌,除帽放在桌上,斜身入椅,倚杖椅邊,除手套,執(zhí)投降書看了約一分鐘,才從衣袋里取出一支自來水筆,在兩份投降書上分別簽了字。</p><p class="ql-block">梅津美治郎隨即也簽了字。他簽字時沒有入座,右手除手套,立著欠身執(zhí)筆簽字。這時是九時十分,軍艦上層傳來一聲輕快的笑聲,原來是幾個毛頭小伙子水兵,其中一個正伸臂點著下面的梅津,在又說又笑。但是,在全艦莊嚴肅穆的氣氛下,他們很快也不出聲了。</p><p class="ql-block">麥克阿瑟繼續(xù)宣布:“盟國最高統(tǒng)帥現在代表和日本作戰(zhàn)各國簽字?!苯又厣硌埼轰J德將軍和潘西藩將軍陪同簽字。魏是菲律賓失守前最后抗拒日軍的美軍將領,潘是新加坡淪陷時英軍的指揮官。兩人步出行列,向麥克阿瑟敬禮后立在他身后。麥克阿瑟坐在椅子上,掏出筆簽字。才寫一點,便轉身把筆送給魏銳德。魏銳德掏出第二支筆給他,寫了一點又送給潘西藩。他一共享了六支筆簽字。</p><p class="ql-block">簽完字后,回到擴音器前說:“美利堅合眾國代表現在簽字?!边@時,尼米茲步出行列,他請海爾賽將軍和西門將軍陪同簽字。這兩人是他的左右手。海、西兩人出列后,尼米茲入座簽字,簽完字,就各歸原位。</p><p class="ql-block">麥克阿瑟接著又宣布:“中華民國代表現在簽字?!毙煊啦街磷狼?,由王之陪同簽字。</p> <p class="ql-block">中國代表徐永昌在日本投降書上簽名。</p> <p class="ql-block">回望歷史,總是一副鮮血灑滿大地的模樣,在長達14年的抗日戰(zhàn)爭當中,有無數的先輩們,為了我這些子孫后代能夠不受欺壓,不被剝削,不做他人的奴隸,用自己的血一寸一寸的鋪滿被我奪回來的土地,用身體搭建一道一道的鋼鐵城墻,為我們抵擋住日本帝國主義侵略,14年的時間,有無數的抗日戰(zhàn)士倒在了抵抗侵略的戰(zhàn)爭中,有老人,有孩童,有男人,有女人,有宗教信仰者,有社會名流,有商界大亨,有占山悍匪,在戰(zhàn)爭年代,無數不同身份,不同立場的中國人,都為了這場長達14年的戰(zhàn)爭,付出了自己的生命,那個時候,他們只有一個立場,那就是我,是,中國人!</p> <p class="ql-block">黑龍江省雞西市虎林市虎頭鎮(zhèn)建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終結地紀念碑”,紀念碑位于虎頭要塞核心陣地---中猛虎山山頂。在這里,蘇聯紅軍打響了攻克虎頭要塞之戰(zhàn),此戰(zhàn)斗最悲烈,犧牲人數最多,消滅日軍最龐大。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之際,投資建造此碑。</p><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但虎頭要塞日本駐軍因不明情況,繼續(xù)負隅頑抗。蘇聯紅軍重兵攻打虎頭要塞,展開了慘烈的最后一戰(zhàn)。直至8月26日,虎頭要塞被攻克,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至此結束。為紀念這段不尋常的歷史,教育后人勿忘國恥,昭示世界永遠和平,建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終結地紀念園和紀念碑”。</p> <p class="ql-block">紀念園的浮雕記載著日本的侵華罪行---日軍驅趕奴役中國勞工為它們修陣地、筑碉堡。</p> <p class="ql-block">紀念園的浮雕記載著---中國軍民奮起英勇抗日!</p> <p class="ql-block">紀念園的浮雕記載著----日本投降,軍民歡慶勝利!</p> <p class="ql-block">紀念碑基座占地324平方米,高21米,象征著21世紀。整個碑體分四部分,五項內容(1945)年之意。碑體正面由原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將親筆題寫的碑名“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終結地紀念碑”。</p><p class="ql-block">紀念碑基座部分高5米,象征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積淀。基座每側建有十五級踏步和八面護欄,寓意為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投降?;鶅蓚瓤逃袃山M分別反映蘇聯紅軍攻克虎頭要塞和世界人民反抗法西斯戰(zhàn)爭場面的浮雕。正面是中英文碑文,記述了二戰(zhàn)的簡要過程。后側兩個車輪狀構件,象征著戰(zhàn)爭的車輪被正義的力量阻擋在中國虎頭山上,二戰(zhàn)戰(zhàn)車在此止步,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在此落下帷幕。碑體下半部分高4米,由灰色花崗巖火燒石和蘑菇石制作,象征著軍閥混戰(zhàn)造成的本已黑暗的舊中國,又遭受了日本帝國主義踐踏的破碎河山,而在破碎狀砌體內部則蘊藏著中國人民頑強不屈和八年抗戰(zhàn)的鋼鐵意志。碑體上半部分高7米,采用近乎白色的花崗巖機刨石,光潔有序,挺拔向上,象征著新中國蓬勃發(fā)展的建設歷程。</p><p class="ql-block">紀念碑頂部銅像部分高5米,由一個傲然挺立的和平少女,手托和平鴿,仰望藍天的鍛銅塑像組成。和平少女周圍有四只鴿子自由飛翔在彩帶之中,象征著中國和世界人民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p> <p class="ql-block">紀念碑碑文。</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終結地紀念碑兩側雕塑:蘇聯紅軍與日本鬼子英勇奮戰(zhàn)的場景。</p> <p class="ql-block">紀念園內的石雕:“柏林---羅馬---東京”罪惡軸心的形成。 </p> <p class="ql-block">石雕:大戰(zhàn)的醞釀與爆發(fā)。</p> <p class="ql-block">石雕:“9.18"日本侵略中國東北。</p> <p class="ql-block">石雕:德國入侵波。</p> <p class="ql-block">石雕:德國閃擊蘇聯。</p> <p class="ql-block">石雕:“七七事變”日本軍國主義侵華戰(zhàn)爭全面開始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在東方爆發(fā)。</p> <p class="ql-block">石雕:臺兒莊戰(zhàn)役雕塑。 </p> <p class="ql-block">石雕:阿萊曼戰(zhàn)役---北非地中海戰(zhàn)場的戰(zhàn)略轉折。 </p> <p class="ql-block">石雕:大戰(zhàn)的相持與轉折。</p> <p class="ql-block">石雕:1942—1943斯大林格勒。 </p> <p class="ql-block">石雕:柏林戰(zhàn)役。</p> <p class="ql-block">石雕:諾曼底登陸。 </p> <p class="ql-block">石雕:意大利向盟軍投降。</p> <p class="ql-block"> 石雕:聯合國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建立的基石。 </p> <p class="ql-block">石雕:聯合國宣言。</p> <p class="ql-block">石雕:中途島海戰(zhàn)太平洋戰(zhàn)場戰(zhàn)略轉折點。</p> <p class="ql-block">石雕:1945年8月26日對日最后一戰(zhàn)。</p> <p class="ql-block">石雕:美國對日本使用原子彈。</p> <p class="ql-block">石雕:大戰(zhàn)的最后較量與結局。 </p> <p class="ql-block">石雕:日本法西斯投降。</p> <p class="ql-block">十四年抗戰(zhàn),山河動蕩,碧血千秋,太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太多感天動地的壯舉,漫長的抗戰(zhàn),3000萬軍民傷亡,近2000萬中國人死亡,戰(zhàn)爭規(guī)模與犧牲人數,均為史上之最悲壯一幕。然而,今天僅有一句“勿忘國恥”還遠遠不夠,我們亟需從更加寬廣的時空背景下,反思這段歷史。</p> <p class="ql-block">抗戰(zhàn)史上的每一個悲壯瞬間都應該被銘記,其中尤以正面戰(zhàn)場所做出的努力與犧牲最大。十四年抗戰(zhàn),那些保家衛(wèi)國的中國軍人,不該被矮化,也不該被神化,那些為中華民族艱苦奮戰(zhàn)乃至犧牲的英雄們,不該被遺忘,那段決定中華民族命運的抗戰(zhàn)史,也不該被遺忘。</p><p class="ql-block">勝利屬于正義!勝利屬于人民!</p> <p class="ql-block">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