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家有本手抄本《未來預知術》,估計有近百年的歷史。小時候,經(jīng)常拿出來算一卦。當時不懂得愛惜,書已有些破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未來預知術》為三國時代諸葛亮所著,宋代邵康節(jié)進行了注釋。傳諸葛亮行軍打仗必攜此書,行動前都要占上一卦。后來這本書在一直民間流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手抄本是本家二爺姜善同手書,解放前他在山東費縣政府供過職,職務相當于現(xiàn)在政府的秘書長,閑暇之余抄寫了《未來預知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4年,他為了躲避批斗,帶著二奶奶、三兒媳婦、孫子,來到黑龍江呼蘭,投奔呼蘭的本家兄弟,憑著烈屬證,在呼蘭縣呼蘭鎮(zhèn)人民公社富強生產(chǎn)大隊(現(xiàn)為哈爾濱市呼蘭區(qū)呼蘭鎮(zhèn)富強村)安家落戶。也有一說,兒媳婦帶孩子先來的,他和二奶奶投奔兒媳婦和孫子來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這里,姜善同的過去無人知曉。他有三個兒子,其中三子姜紹英戰(zhàn)死在朝鮮戰(zhàn)場,發(fā)了烈屬證,三兒媳婦來到呼蘭后改嫁崔姓人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62年姜善同病逝。去世前,因?qū)O子姜學禮年齡尚小,他把本書托付給了祖父姜開斌,一起托付給祖父的還有一套木刻版三國演義,被本家大爺姜自泉借去至今沒還,說是丟失了,即使不丟,也難逃文革一劫。本書也險些被紅衛(wèi)兵燒掉。見我的另一篇《我家的年》。1984年,祖父去世,把書托付給了父親姜自成。父親讀過私塾,有一定的文化素養(yǎng)。</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1年12月,母親去逝,父親把書交給我保管,一方面保存,一方面希望能??币幌逻@本書,更便于閱讀。我把本書從黑龍江呼蘭帶回了山東,但不是臨沂,是青島,一直放在樟木箱子里保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以前沒太仔細看過,這次認真閱讀了幾遍,查閱了很多資料,還搜集了兩個臺灣版本《未來預知術》,其中一版本是南懷瑾做的序,??背尚碌碾娮影妗段磥眍A知術》。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仔細研究這本書后,用現(xiàn)在話講,全是心靈雞湯,很勵志。書的內(nèi)容不是迷信,中心意思是教人“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積德修身,廣種福田,逆境不餒,順境不驕,學有所長,勤能補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叢良曾短暫保管過,他寄語:此書不僅僅是一部未來預知術,更是一部教人如何做人之術,望持有此書的人珍惜它、讀懂它、踐行它,不要當做游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本書無論誰保管,盡是責任與義務,不能損壞,不能丟失。一旦有閃失,愧對先人,愧對父老兄弟姊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父親已經(jīng)九十有余,得給這本書找個好的歸宿。我跟幾個兄弟一溝通,大家一致同意,把書還給二爺?shù)闹貙O(姜學禮的兒子),算是物歸“原主”。據(jù)了解,二爺?shù)倪@個重孫,有文化,人品很好,值得信賴。但這個問題,關鍵看老父親的態(tài)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天晚上,茶余飯后,我把書拿出來。父親很吃驚,你怎么把書帶回來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說,把在這本書還您。您年紀也大了,應該給書找個歸宿,建議還給二爺?shù)闹貙O子。父親身體很好,就是耳背,講話得大聲喊。父親一聽,反問道:“還給兆陽?那孩子倒是個好孩子?!蔽艺f,是,我們兄弟也認為還給二爺?shù)暮笕俗詈线m。這樣的話,我們就沒有心事了。父親痛快地說,那就找時間去趟賓縣,把書送過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爺?shù)膶O子學禮哥大學畢業(yè)后,分配在賓縣毛紡廠工作,育有一兒倆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一天,二侄子說,他爺要去趟賓縣,我和大哥一聽,父親肯定去送書,我們決定陪他一起去,順便看望學禮嫂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天早晨五點多,無意間看見,父親在小心翼翼地翻閱這本書。他保管了六十多年的書,就要還給二爺?shù)闹貙O了,心中應該有些不舍,更多的是釋然。我拿著手機過去,想拍下來,他發(fā)現(xiàn)了有些不自然,趕緊把書重新包起來。我說,這本書就要還回去了,我拍幾張照片做紀念。父親又重新打開紅布包,把書拿了出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早晨八點出發(fā),一個多小時就到了賓縣,找到兆陽的家,坐下沒說幾句,父親就把書拿了出來,兆陽非常吃驚,這就是傳說中的他老爺爺?shù)氖殖瓡ㄒ贿z留下來的手記,漂亮的毛筆字躍然紙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哥對《未來預知術》這本書做了簡單解釋。兆陽推辭說,這么多年了,還是你們保存吧!父親和大哥進行了勸說,還給你們是這本書最佳歸宿,并叮囑一定妥善保管。就這樣,這本《未來預知術》算是物歸“原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當時姜姓在呼蘭有好幾股,二爺把書托付給我們這一股,六十二后書又回到了他的重孫子手里,也算是二爺沒有看錯人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4年8月23日</p> <p class="ql-block">二爺手抄本《未來預知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