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瑛(1585-1664)字田叔,號蜨叟,晚號石頭陀,又自署東郭老農,錢塘(今杭州)人。 <h5>明 藍瑛 云壑高秋圖 立軸 設色絹本 176×94cm</h5> 此件《云壑高秋圖》作于清順治十六年己亥(1635年),藍瑛時年七十五歲,為其晚年力作。畫面繪高遠山水,中心位置為一突兀的峻嶺,松柏掩映,飛瀑流泉,漁舟茅舍,畫中充滿著隱遁之幽情。畫法豐富多變,以水墨淡設色為主,蒼松施以小青綠。山石以干筆點擦勾皴,縱橫率意,略用墨染,并以青綠淺絳設色。<br><br><br> 徐邦達先生、史樹青先生曾過眼此作,并題跋。徐邦達先生從畫風進行判斷,稱此“應是晚歲真跡”。史樹青先生則賦詩二首,以“藍田叔秋景山水逸品”稱之。兩位先生的題跋與藍瑛《云壑高秋圖》合裱一軸,相互映襯,可謂明鑒古今,為鑒賞多有裨益。 明 藍瑛 云壑高秋圖 局部 明 藍瑛 云壑高秋圖 局部 清代張庚《國朝畫微錄》謂“畫之有浙派,始自戴進,至藍為極”。此言一出,后世畫史皆將藍瑛歸入“浙派”,稱其為“浙派殿軍”。然而藍瑛山水與浙派戴進、吳偉截然不同;藍瑛的山水畫并不是以南宋院體為師法對象,而是從元人黃公望而漸入門徑、登堂入室,然后上溯唐宋。中年后,對于宋元各家筆墨蹊徑了如指掌,融會貫通,自成一家。<div><br></div><div>明代《圖繪寶鑒續(xù)纂》載,藍瑛“畫以黃子久入門而惺悟焉。自晉唐兩宋,無不精妙;臨仿元人諸家,悉可亂真。中年自立門庭,分別宋元家數,某人皴染法胍,某人蹊徑勾點,毫不差謬,迄今后學,咸沾其惠?!贝藶樗{瑛山水畫創(chuàng)作經歷的概括。</div> 明 藍瑛 云壑高秋圖 局部 在明末清初,受藍瑛影響的畫家眾多,除他的兒孫之外,還有不少從學的弟子,如陳璇、王奐、馮贏、顧星、洪都等,最有名的弟子是明末人畫家陳洪綬和禹之鼎。陳洪綬山水畫奇古怪誕的風格,就是從藍瑛山水畫風中變化而來。<div><br></div><div>藍瑛是浙江武林(錢塘的別稱)人,按清代沈宗騫《芥舟學畫編》所論“藍瑛似為武林派”,故把他及其追隨者稱之為“武林派”。</div> 明 藍瑛 云壑高秋圖 局部 明 藍瑛 云壑高秋圖 局部 明 藍瑛 云壑高秋圖 局部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微信掃一掃</b></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關注我哦,里面有你喜歡的國畫視頻</b></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