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位于歐洲西部的法國,是我最喜歡的歐洲國家之一,她是世界文化中心之一,也是歐洲浪漫的中心。它悠久的歷史、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名勝古跡及鄉(xiāng)村風光吸引著我想再次拜訪。風情萬種的巴黎,美麗迷人的藍色海岸,盛開著熏衣草的普羅旺斯,美酒飄香的波爾多,都是令人神往的旅游勝地。</p><p class="ql-block"> 今年6月份,我和朋友相約一起參加了“看風景”的“法國南部鄉(xiāng)村大圓環(huán)深度游”團,其行程路線如圖所示。</p> <p class="ql-block">14天的行程,我們參觀游覽了法國17個城鎮(zhèn)和2個小國:</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1- 法國巴黎 (Paris)</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2- 魯昂 (Rouen)</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3- 法國諾曼底 (Normandy)</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4- 盧瓦爾河谷 (The Loire Valley)</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5- 波爾多 (Bordeaux)</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6- 安道爾小國 (Andorra)</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7- 卡爾卡松 (Carcassonne)</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8- 尼姆 (N?mes)</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8px;">9- 阿爾勒 (Arles)</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138, 0);">10- 阿維尼翁 (Avignon)</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138, 0);">11- 普羅旺斯 (Provence)</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138, 0);">12- 馬賽(Marseille)</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138, 0);">13- 戛納 (Cannes)</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138, 0);">14- 尼斯 (Nice)</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138, 0);">15- 摩納哥小國 (Monaco)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138, 0);">16- 霞慕尼 (Chamoni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138, 0);">17- 科爾馬 (Colmar)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138, 0);">18- 斯特拉斯堡 (Strasbourg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138, 0);">19- 蘭斯 (Reims)</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span class="ql-cursor">?</span>6/22/2025</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法國魯昂(Rouen)</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莫奈花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b>克勞德莫奈基金會(The Fondation Claude Monet )是一家非營利組織,負責管理克勞德莫奈在法國吉維尼的故居和花園,莫奈曾在此居住和繪畫 43 年。莫奈從他的花園中汲取靈感,花了數年時間改造花園,種植了數千朵花。</p> <p class="ql-block"> 出于好奇莫奈故居中的畫每日有眾多游客拜訪,室內窗戶也開著,他們是怎么保護那些畫的,忍不住我問了莫奈故居中的工作人員,得到的答復是“莫奈故居中的所有畫都為復制品,真品都在法國其它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莫奈曾經畫畫的花園</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法國魯昂大教堂(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Rouen)</b></p><p class="ql-block"> 魯昂大教堂采用哥特式建筑風格,始建于 1030 年,竣工于 1506 年。魯昂曾是中世紀歐洲最大、最繁華的城市之一。大教堂的宏偉規(guī)模表明了魯昂大主教的崇高地位。它長 144 米,高 151 米,以其美麗的鑄鐵尖頂俯瞰著整座城市。這座尖塔由建筑師安托萬·阿拉沃納(Antoine Alavoine)于19世紀初建造,使得大教堂在四年內(1876-1880年)成為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即使在今天,它仍然是法國最高的教堂。</p> <p class="ql-block"> 魯昂大教堂內,有一處是專為圣女貞德設的禮拜堂。法國把貞德奉為“圣女貞德”,就不得據介紹一下她的歷史功績。</p><p class="ql-block"> 為了便于學習,這段摘自維基百科:</p><p class="ql-block"> “貞德出生于法國農村的少女。傳說在她13歲時的一日,在村后的大樹下遇見天使圣彌額爾、圣瑪加利大和圣加大肋納,從而得到“天主的啟示”,要求她帶兵收復當時由英格蘭人占領的法國失地。后來她幾番轉折,得到兵權,于1429年解奧爾良之圍,成為聞名法國的女英雄,后帶兵多次打敗英格蘭的侵略者,更促使擁有王位承繼權的查理七世于同年7月16日得以加冕。然而貞德于1430年在貢比涅一次小沖突中為勃艮第公國所俘,不久為英格蘭人以重金購去,由英格蘭當局控制下的宗教裁判刑以異端和女巫罪判處她火刑,于1431年5月30日在法國魯昂當眾處死。而當英軍最終在1450年代的福爾米尼戰(zhàn)役和卡斯蒂永戰(zhàn)役遭到殲滅,被徹底逐出法國時,貞德年老的母親說服教宗加理多三世重新審判貞德的案子,最終于1456年為她平反。1920年,教宗本篤十五世將貞德封為圣女。</p><p class="ql-block"> 貞德成為后世西方文化中的一個重要人物。從拿破侖時代到現在,法國的政治人物常以她的偉大形象進行宣傳。眾多的作家和作曲家,包括莎士比亞、伏爾泰、席勒、威爾第、馬克·吐溫、柴可夫斯基、蕭伯納與布萊希特都創(chuàng)作過有關她的作品,而大量以她為題材的電影、戲劇、和音樂也一直持續(xù)發(fā)展直到今天?!?lt;/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圣女貞德教堂(St Joan of Arc's Church)</b></p><p class="ql-block"> 圣女貞德教堂是法國北部魯昂市中心的一座天主教堂。圣女貞德教堂于 1979 年落成,位于古老的市場廣場中心。圣女貞德教堂是建筑師路易斯·阿雷奇(Louis Arretche)的作品。這個教堂建筑造型如同海盜船和魚,花窗玻璃則屬于1944年被毀的的圣文生教堂。</p> <p class="ql-block"> 1431 年軍事領袖兼天主教圣女貞德因異端邪說被燒死在此地的那個豎起的桿子下(圖2)。</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20px;">?6/23/2024</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法國諾曼底(Normandy)</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諾曼底登陸遺址</b></p><p class="ql-block"> 諾曼底是法國的一個地區(qū),包括猶他灘、奧馬哈灘、金灘、朱諾灘和斯沃德灘作為曾經登陸的5個海灘,建有無數的紀念碑,烈士墓及博物館;諾曼底登陸發(fā)生于1944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西方盟軍在歐洲西線戰(zhàn)場發(fā)起的一場大規(guī)模攻勢,為霸王行動的一部份。這場戰(zhàn)役在1944年6月6日展開,一天內15萬盟軍士兵橫渡英吉利海峽后在法國諾曼第地區(qū)登陸,是迄今為止人類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搶灘登陸戰(zhàn)。諾曼底登陸開啟了法國(以及后來西歐)的解放進程,為盟軍在西線的勝利奠定了基礎。</p><p class="ql-block">圖1:諾曼底登陸示意圖</p><p class="ql-block">圖2: 諾曼底登陸海灘之一</p><p class="ql-block">圖3: 諾曼底登陸飛天戰(zhàn)士雕塑紀念碑,為紀念那些不知名犧牲的戰(zhàn)士。</p><p class="ql-block">圖4: 諾曼底遺址墓地全景。</p><p class="ql-block">圖5-6: 諾曼底美軍公墓紀念碑教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美軍墓地(Cimetière Américain, Colleville-sur-Mer)</b></p><p class="ql-block"> 諾曼底美國公墓這座占地70公頃,建于1947年,位于奧馬哈海灘的懸崖上。1956年建成并開放,1979年由法國政府永久贈與美國。這里安息著9387名英勇犧牲的美國士兵,是諾曼底最大的美軍墓地。</p><p class="ql-block"> 給人印象最深的應該是這些整齊排列的十字架:每個十字架上都雕刻著烈士的軍銜,姓名,部隊番號,家鄉(xiāng)和犧牲日期。墓地莊重肅穆,威嚴圣潔,代表每個安息靈魂的潔白十字架整齊排列在左右兩個墓區(qū),讓人自然而然產生視覺和感情上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 圖中帶金字的墓碑是西奧多·羅斯福三世(Theodore Roosevelt Jr.)。他是第26任總統(tǒng)西奧多·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長子之墓。他在諾曼底登陸中的英勇表現使他成為這場歷史性戰(zhàn)役中的英雄人物。作為美國陸軍的準將,西奧多·羅斯福三世負責領導第4步兵師的登陸行動。他旁邊也刻有金字的墓碑是他的小兒子小西奧多?羅斯福中將在一九四四年的諾曼底登陸戰(zhàn)役中英勇犧牲。</p> <p class="ql-block"> 今天有幸碰到了一位曾經歷過諾曼底登陸的老兵100歲逝世的下葬儀式。根據他的要求,死后與他往日曾經浴血奮戰(zhàn)過的戰(zhàn)友埋葬在一起,今天在這里舉辦他的下葬儀式。</p><p class="ql-block">感謝驢友簡平提供的這幾張照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b><b style="font-size:20px;">圣米歇爾山(Mont Saint-Michel)</b></p><p class="ql-block"> 圣米歇爾山在法國諾曼底大區(qū)圣馬洛灣附近,距海岸約1公里的巖石島,是天主教徒最知名的朝圣地與旅游勝地,山頂上建有著名的圣米歇爾山隱修院。圣米歇爾山與其海灣則在197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小島內保存的61座建筑物被法國政府視為法國歷史遺跡而受到保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20px;">6/24/2024</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盧瓦爾河谷(The Loire Valley)</b></p><p class="ql-block"> 有傳說,到法國領略法國浪漫風情,只要去了巴黎和盧瓦爾河谷足以。盧瓦爾河是法國最長的河流,總長1020公里。從中世紀到文藝復興的幾百年間,法國皇室在盧瓦爾河谷兩岸修建了大量城堡作為行宮和住宅,大臣貴族們也紛紛大興土木,形成了現在舉世聞名的盧瓦爾河谷城堡群。</p><p class="ql-block"> 這一次我們終于有機會走進盧瓦爾河谷,踏上這片最受法國皇室青睞的后花園,欣賞秀麗的鄉(xiāng)村風光,探究神秘幽靜的古堡宮殿。在眾多古堡宮殿中,目前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并對外開放的古堡大概只有20個,這20個每一座都有自己獨特的魅力。我們這一次游覽了其中主要的三個古堡宮殿:<b>香波堡 Chateau de Chambord,昂布瓦斯城堡(Chateau d'Amboise)</b>和<b>舍農索堡(Chateau de Chenonceau)也稱女人堡</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香波堡(Chateau de Chambord)</b></p><p class="ql-block"> 香波堡是盧瓦爾河谷所有城堡中最宏偉也是最大的一個,已有500多年的歷史。這座宏偉的城堡由弗朗索瓦一世始建于1519年。香波堡于1981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p> <p class="ql-block"> 城堡內最有特色和傳奇色彩的是中廳中的環(huán)形雙通道樓梯。兩個樓梯相互可以看到,但不會相交。據說達芬奇獨具匠心的設計是為了讓國王的夫人和情人,各走其道,避免碰面的尷尬,圖3是宮內雙通道樓梯,圖4是雙通道樓梯外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昂布瓦斯城堡(Chateau d'Amboise)</b></p><p class="ql-block"> 位于法國盧瓦爾河谷我們游覽的第二座法式城堡就是昂布瓦斯城堡。它也是達芬奇埋身之地。由于當時的法國國王佛朗西斯一世酷愛藝術,把老年的達芬奇接到法國侍養(yǎng),待似父子。達芬奇在這里度過了生命中最后三年,死后葬在這里。佛朗西斯一世為埋葬達芬奇,在王室城堡里面特別修建了一個精美的小教堂(圖2);達爾文的墓碑就在里面(圖4-5)。</p> <p class="ql-block"> 城堡中最意味深長的畫是意大利藝術家和發(fā)明家達芬奇于1519年5月2日在昂布瓦茲的 Clos Lucé 家中去世的情景。作為這幅畫的靈感來源,英格爾采用了《喬治-瓦薩里傳》中關于畫家死亡的故事。法國國王弗朗西斯一世擁抱著奄奄一息的畫家,接受他的最后一口氣,而其他人物,包括牧師和仆人都在觀察這一幕。年輕的瓦盧斯王儲弗朗西斯悲傷地觀察著這一幕。</p> <p class="ql-block"> 《蒙娜麗莎”》畫是達芬奇帶到法國,還有幾幅圣家族主題畫作,都留給了法國王室,現展出于盧浮宮,這里都是復制品。</p> <p class="ql-block"> 昂布瓦斯城堡皇家遺址是盧瓦爾河的標志性城堡之一,被列入為盧瓦爾河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的代表遺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舍農索堡(Chateau de Chenonceau)</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 </b>盧瓦爾河谷的第三個城堡是舍農索堡,也稱“女人堡”,建于1514年至1522年,靠近舍農索小村落,建立在羅亞爾河的支流謝爾河(River Cher)上?,F在的城堡是由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筑師菲利貝爾·德洛姆所設計的。由于它由多位著名女性所擁有和管理,包括戴安娜·德·波伊捷和凱瑟琳·德·美第奇,因而得名于“女人堡”。</p> <p class="ql-block"> 女人堡以其優(yōu)雅的拱橋和美麗的花園而聞名。城堡內有精美的家具、藝術品和壁毯。舍農索城堡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 25, 25);">6/25-26/2024</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波爾多(Bordeaux)</b></p><p class="ql-block"> 波爾多是法國西南部加龍河畔的一座港口城市,也是著名的葡萄酒產區(qū)中心。當天晚上我們就到了波爾多海邊的一個旅館。領隊告訴我們,離旅館不太遠的地方有個水鏡(Miroir d‘Eau) ,拍夜景或日出很漂亮。趁著天還沒黑,我們一路走一路看景,最終找到了水鏡。</p><p class="ql-block">圖1、5: 水鏡(Miroir d‘Eau) 夜景和晨曦</p><p class="ql-block">圖2: 加龍河(Garonne River)上的皮埃爾橋</p><p class="ql-block">圖3: 法國大革命紀念碑夜景</p><p class="ql-block">圖4: 波爾多歌劇院夜景</p><p class="ql-block">圖6: 日出加龍河</p> <p class="ql-block"> 去往水鏡的途中,在法國大革命紀念碑廣場,看到當地居民正在放松、自我陶醉的跳著廣場舞,沒想到法國當地居民也興跳 “廣場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法國波爾多吉倫特派紀念碑 Monument aux Girondins</b></p><p class="ql-block"> 也稱法國大革命紀念碑。紀念碑頂端的自由女神右手拿鐵鏈表示砸碎鎖鏈,左手拿的橄欖枝表示和平。紀念碑的一側是雅典娜女神雕塑(圖3),另一側的雕塑是宙斯男神雕塑(圖4)。</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波爾多葡萄酒博物館</b></p><p class="ql-block"> 波爾多既然是著名的葡萄酒產區(qū)中心,我們就少不了要參觀這里的葡萄酒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 在這里我真是開了眼界,一瓶 PGTRUS 酒竟要 4500€。</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6/27/2024</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安道爾小國(Andorra)</b></p><p class="ql-block"> 今天到達緊鄰法國和西班牙的安道爾小國,這是歐洲的迷你小國,大約有八萬五千人口。這個國家不僅適合旅游,更適合免稅購物!該國實行政教合一,國家元首就是大主教,行政由首相管理。這個小國是在法國和西班牙縫隙中生存,法國總統(tǒng)被列為該國的名譽國家元首。別看安道爾國小,但她的發(fā)展水準很高,國內任何東西都是免稅的,因此臨近國家的居民常到這里購物。</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巴黎橋(Pont de París)</b></p><p class="ql-block"><b> </b>巴黎橋是一座風景如畫的橋,建筑獨特,設計精美,位于拉瓦利拉河上方,該河流經安道爾首都安道爾城。因此它也成為安道爾小城地標之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扭曲的時鐘(The Nobility of Time)</b></p><p class="ql-block"> 聳立在安道爾小國的“扭曲的時鐘”,是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i)的著名原雕塑作品,也是來到安道爾必須打卡的景點之一。扭曲的時鐘,反應了工業(yè)化和機械化對人類的扭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安道爾公爵王宮(Andorra)</b></p><p class="ql-block"> 安道爾小國政教合一,大主教就是最高長官。安道爾公爵王宮門前的雕塑(圖2)就展示了這一情景。</p> <p class="ql-block"> 在公爵王宮的下方,立有7個黃色雕塑人(圖1),代表著安道爾的7個洲人民和平共處。</p><p class="ql-block"> 安道爾小國打卡游很快就結束了。中午我們在領隊的推薦下,品嘗了小國里最好的海鮮自助餐(圖2-3),真是太好吃了!海鮮不但新鮮,還應有盡有,足足的讓我過足了饞癮。</p><p class="ql-block"> 飯后,我們繼續(xù)驅車前往下一個城市—卡爾卡松(Carcassonne)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卡爾卡松(Carcassonne)</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卡爾卡松城堡(Cité de Carcassonne)</b></p><p class="ql-block"> 晚上到達了卡爾卡松市,這個城市最出名的要算是卡爾卡松城堡,該城堡是一座中世紀城堡,位于法國奧克西塔尼大區(qū)奧德省城市卡爾卡松東南部的奧德河右岸的山上。它創(chuàng)建于高盧 - 羅馬時期,有長達2500年的歷史。城堡擁有著名的雙重城墻,3公里長,52個塔樓。1997年該城堡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p><p class="ql-block"> 為了一覽城堡的夜景,晚飯后,我們不顧疲勞,急匆匆地先游覽了一圈城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20px;">6/28/2024</b></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上午,領隊又帶領我們再進卡爾卡松城堡游覽。進到城堡里面才知道,里面像是個小城市,應有盡有,稱其為城堡城更加合適。</p> <p class="ql-block"> 城堡閑逛中,巧遇一對從四川來的一對夫婦,堪稱旅游大俠,兩人不會英語,開著房車周游世界。他們已經出來幾個月了,還要繼續(xù)開往其它國家,他們邊走邊玩。據介紹,他們過去在國內有自己的公司,錢掙夠了,就出來實現自己人生周游世界的愿望,也算是實現他們的中國夢!我佩服不已,佩服他們的勇氣和膽量,佩服他們這股執(zhí)著和干勁。我們友好的邀請他們一起攝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卡爾卡松老橋(Pont-Vieux de Carcassonne)</b></p><p class="ql-block"> 城堡出口處有一座建于14世紀跨奧德河(Aude River)的卡爾卡松老橋,橋長225米。1926年,這座橋列為法國歷史遺跡。在中世紀,它是卡爾卡松城堡進出的唯一通道,如今只供行人使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尼姆 (Nimes)</b></p><p class="ql-block"> 尼姆是法國南部奧克西塔尼地區(qū)的一座城市,被稱為意大利以外最羅馬化的城市,因此,也常被稱為“法國羅馬”。它以保存完好的古羅馬古跡而聞名。如:<b>加爾橋三層渡槽、尼姆競技場</b>和方形神廟白色石灰?guī)r<b>羅馬神廟</b>均有約 2,000 年歷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加爾橋(Pont du Gard)</b></p><p class="ql-block"> 加爾橋是一座古羅馬時期修建的高空引水三層渡槽橋,建于公元一世紀。它跨越那爾河,將水引至尼姆,再分至公共澡堂、噴泉和私人住宅。加爾橋是保存最完好的古羅馬渡槽橋之一。</p><p class="ql-block"> 我們登上加爾橋,本想從側面進入加爾橋的水槽,但被告知我們沒有事先買票,不允許進入水槽,只好站在水槽側面照一張相以示來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普拉迪爾噴泉(Fontaine Pradier)</b></p><p class="ql-block"> 在加爾橋附近的戴高樂濱海藝術中心(Esplanade Charles de Gaulle)聳立著一座普拉迪爾噴泉(圖1),它于 1851 年 6 月 1 日在尼姆濱海大道落成。其創(chuàng)造者是建筑師查爾斯·奎斯特爾和雕塑家詹姆斯·普拉迪爾,19881年 11 月 16 日被列為歷史古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尼姆古羅馬圓形劇場(Amphitheatre of N?mes)</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尼姆古羅馬圓形劇場也稱尼姆競技場,是一座</span>建于公元 100 的雙層圓形劇場,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古羅馬圓形劇場之一。競技場長 133 米,寬 101 米,競技場長 68 米,寬 38 米。這里至今仍用于舉辦音樂會和斗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尼姆古羅馬方形神殿(The Maison Carrée of N?mes)</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尼姆方形神殿</span>是法國南部尼姆的一座2000<span style="font-size:18px;">年前的</span>古羅馬神廟,它是繼承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古希臘建筑風格,是</span>羅馬帝國領土上保存最完好的羅馬神廟之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法國尼姆市政廳(Mairie de N?mes)</b></p><p class="ql-block"> 法國尼姆市政廳的大門兩邊刻著“自由、平等、博愛”(LIBIRTE、EGALITE、FRATERNITE)作為城市宗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待續(xù)……</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