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雁塔位于陜西省西安市的大慈恩寺內,被視為古都西安的象征。大雁塔作為現存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佛塔這種古印度佛寺建筑形式融入中華文化的典型物證,大雁塔經歷代改建、修繕,逐漸由印度風格演變?yōu)榫哂兄袊ㄖ攸c的磚仿木結構,成為可登臨的樓閣式塔。大雁塔的修建和演變過程,以及它與絲綢之路佛教傳播的歷史緊密相關,使得它成為西安乃至中國古代歷史與文化的重要象征。(夜景圖源自網絡)</p> <p class="ql-block">大雁塔所在的大慈恩寺是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648年)由當時的皇太子李治為他的已故母親文德皇后長孫氏追福而建造的一座皇家寺廟。寺院建成后,從天竺取經歸來的高僧玄奘作了該寺的第一任主持。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為了安置和保存請回來的經卷佛像和舍利,玄奘法師又在寺內西院建造了仿西域式的大雁塔。后來朝廷在長安薦福寺內又修建了一座較小的雁塔,為加以區(qū)別,就將大慈恩寺中的雁塔稱為“大雁塔”,薦福寺中的雁塔稱為“小雁塔”。</p> <p class="ql-block">大慈恩寺也是唐代規(guī)模最大的寺院,共有屋宇1897間。現存寺院面積僅是當時的一個西塔院,其余早已蕩然無存,其舊址上改建成了“大慈恩寺遺址公園”。</p> <p class="ql-block">1961年,大雁塔成為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6月,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跨國聯(lián)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大雁塔作為其中的一處遺址點也成為世界遺產。</p> <p class="ql-block">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大雁塔吸引了無數國內外游客前來參觀游覽。它的存在,不僅是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瑰寶,更是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象征。在這里,人們不僅可以領略到中國古代的建筑智慧和藝術魅力,更能深入了解到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和廣闊胸懷。(夜景圖源自網絡)</p> <p class="ql-block">現在我們看到的大慈恩寺是明憲宗成化二年(1466年)在唐慈恩寺西塔院的基礎上修建而成,占地76畝余,其規(guī)模僅為唐代的七分之一。主要建筑有山門、鐘鼓樓、大雄寶殿、法堂、大雁塔和玄奘三藏院構成。</p> <p class="ql-block">大慈恩寺山門,匾額為江澤民題寫。</p> <p class="ql-block">門前的一對鎮(zhèn)寺石獅造型獨特,雄獅踩繡球,雌獅戲小獅,相互對望,仿佛在審視過往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進入山門,兩側分別是鐘樓和鼓樓,都是歇山頂的二層正方形磚木結構,一水青磚,樸實無華。</p> <p class="ql-block">這兩座樓都建于光緒十三年,現在大慈恩寺中,除了大雁塔,它們就是最古老的建筑了。</p> <p class="ql-block">大慈恩寺是我們西安游的第一站,就發(fā)現有兩個很奇特的地方。其一,就是這幾年很少見到的老外,卻蜂擁而至大慈恩寺,正坐在鐘鼓樓廣場上休息呢。</p> <p class="ql-block">后來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西安古城墻也見到了更多的外國友人,看來,西安作為十三朝古都的魅力無窮哪!</p> <p class="ql-block">其二,就是唐裝漢服美女隨處可見,似乎我們“穿越”到了“大唐古都——長安”。</p> <p class="ql-block">繼續(xù)前行,正前方是建在雙層月臺上的大雄寶殿,后面的大雁塔尤其醒目。</p> <p class="ql-block">東側是客堂,是寺院日常工作的管理中心。</p> <p class="ql-block">西邊是云水堂,專門接待四方僧侶云游參學的機構。</p> <p class="ql-block">大雄寶殿前的臺階中央鑲嵌了漢白玉團龍丹陛石,宣示這里有皇家寺院的身份。</p> <p class="ql-block">大雄寶殿露臺兩側各有一株龍爪槐,不算高大,但造型奇特,似盤龍臥虎。</p> <p class="ql-block">大雄寶殿門楣匾額為趙樸初題寫。兩側楹聯(lián):“法海仰奘公,西土亦稱大遍覺;宗學弘唯識,此地堪比那爛陀”。聯(lián)中“大遍覺”是唐高宗李治賜玄奘法師的謚號,“那爛陀”為印度著名古寺,玄奘西行求法曾在那爛陀寺留學并被選為通曉三藏的十德之一。</p> <p class="ql-block">大雄寶殿背后的兜率殿,也是大慈恩寺的法堂。</p> <p class="ql-block">法堂東廂配殿有先覺堂、示現堂、觀音殿。</p> <p class="ql-block">法堂西廂的配殿為甘露堂、迦藍殿、財神殿。</p> <p class="ql-block">法堂背后,就是著名的大雁塔了。登塔觀瞻,稍后再說,導游引領我們先去玄奘三藏院。</p> <p class="ql-block">經過牡丹亭,四周遍植牡丹。</p> <p class="ql-block">玄裝三藏院是為紀念玄奘法師于2000年建成,由中院大遍覺堂、西院光明堂、東院般若堂三部分組成,是當前規(guī)模最大的玄奘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法門領袖”,唐太宗贊譽玄裝法師之語,鐫刻于玄裝三藏院前的大照壁上;背面刻有“民族脊梁”,這是對玄奘法師的文化影響力和歷史貢獻的極高評價。</p> <p class="ql-block">穿過玄奘三藏院中院大門,即是大遍覺堂。“大遍覺”是玄奘法師圓寂后,唐高宗對其的謚號。</p> <p class="ql-block">殿內供奉玄奘法師的頂骨舍利和銅質坐像,表現的正是玄奘闡述經義的瞬間情景。銅像身后及兩側均是碩大的漢白玉壁雕,展現了貫穿過去、現在、未來三個時空觀念的佛教文化的核心思想。</p> <p class="ql-block">西院光明堂,展示玄奘“參學求法”階段,包括法師誕生、出家、西行求法,歷經磨難到達印度,遍歷五印參學,最終成為五印高僧的事跡。</p> <p class="ql-block">東院般若堂,室內展示玄奘“譯經弘法”階段,他自印度取經返回長安時,受到唐太宗及百姓歡迎的情景,以及玄奘謝絕唐太宗邀其還俗從政,全心全意譯經弘法直至圓寂的情形。</p> <p class="ql-block">值得一看的是堂內氣勢恢宏的大型木雕作品。</p> <p class="ql-block">隨后,東行去塔林。</p> <p class="ql-block">塔林的規(guī)模不大,但這里的每一座靈骨塔都代表一位大慈恩寺歷史上的高僧。</p> <p class="ql-block">最后來到氣勢恢宏的大雁塔。</p><p class="ql-block">舉世聞名的大雁塔是由玄奘親自設計并督造,最初的塔為五層,磚表土心,后來武則天在位時重新修建并增高至十層,后經戰(zhàn)亂毀壞,到五代時又重新修建,改為七層。現在的大雁塔基本上就保留了這次修繕后的狀貌,高64.7米,每層四角均掛有鈴鐺,學名“風鐸”,有風的時候,風鐸隨風搖曳,發(fā)出悅耳的叮叮當當的聲音,讓人沉醉不已。</p> <p class="ql-block">關于大雁塔名稱的由來,有一個有趣的傳說。相傳,當時長安城有兩個佛教派別北寺派和南寺派。北寺派嚴格遵守不食肉的戒律,而南寺派則相對寬松,允許食肉。一天,南寺派的僧人看到一群大雁在空中飛翔,其中一只大雁突然失去平衡,從空中墜落。僧人認為這是上天的警示,決定從此遵守不食肉的戒律,并在大雁墜落的地方修建了大雁塔,以示紀念。</p> <p class="ql-block">大雁塔在唐代不僅是佛教的象征,還成為了長安城的一大文化地標。唐代的許多詩人、文人都曾在大雁塔留下詩作,如李白的《大雁塔賦》和杜甫的《登慈恩寺浮圖》。這些詩作不僅反映了大雁塔在當時的重要地位,也展示了唐代文化的繁榮。</p> <p class="ql-block">在唐代,進士及第后不僅要騎馬游長安,還要去雁塔登高,作詩題名,以此象征仕途平步青云、步步高升。</p><p class="ql-block">詩人孟郊屢試屢敗,終于中舉后寫下了“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狂詩,著實把書生中舉之后的豪情表現得淋漓盡致。</p><p class="ql-block">無獨有偶,幾年后,28歲的詩人白居易也考中了進士,題下“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詩句,表達出作者當時年少得志、意氣風發(fā)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大雁塔一層外壁有不少名人題刻,最珍貴的是塔一層南面外壁,鑲嵌有唐代石碑兩通,分別是唐太宗撰“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唐高宗撰“大唐三藏圣教序記”碑,人稱“二圣三絕碑”。“二圣”指唐太宗、唐高宗這兩位皇帝;“三絕”一指唐太宗撰《圣教序》和太子李治撰《圣教序記》之威名,二指贊揚玄奘法師西天取經弘揚佛法之偉業(yè),三指書法家褚遂良書寫之神名。</p> <p class="ql-block">《大唐三藏圣教序》碑。這是唐太宗李世民為玄奘法師所譯經典撰寫的序文,由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書寫,此碑是國家級貴重的文物珍品。</p> <p class="ql-block">《大唐三藏圣教序記》碑。這是唐高宗李治撰文,褚遂良手書。</p> <p class="ql-block">進入塔身內部,可以看到前人留下來的“雁塔題名”石碑,還可以看到有關大雁塔建造維修歷史以及文化意義的介紹等。</p> <p class="ql-block">塔內有上下樓的木樓梯,可登頂七層。</p> <p class="ql-block">二層中央供奉著一尊銅質鎏金釋迦牟尼佛像,為明初寶貴文物,被視為“定塔之寶”。</p> <p class="ql-block">三層陳列貝葉經復制品及線裝本玄奘譯《瑜伽師地論》。所謂“貝葉經”,指寫在寬大的“貝多羅樹葉”上的經文,古印度造紙業(yè)不發(fā)達,當時的僧侶們都用這種樹葉記錄佛經。</p> <p class="ql-block">四層陳列1998年印度華籍悟謙法師贈送的一座華美的舍利塔,內有舍利兩枚。</p> <p class="ql-block">五層陳列唐磚和風鐸。</p> <p class="ql-block">六層和七層,如今并無“寶貝”陳列,只能看看塔外的風景。</p> <p class="ql-block">東望,近處是小樹林,寺院外墻(左側)是一條文化街,街上一系列雕塑作品表現出盛唐的文人逸事、民俗民風。街對面就是大慈恩寺遺址公園。</p> <p class="ql-block">西眺,塔下是牡丹亭,附近有竹林假山小景致。</p> <p class="ql-block">南顧,可以看到中軸線上的大雄寶殿、山門,以及大雁塔南廣場和玄奘銅像。再往南,就是大名鼎鼎的“大唐不夜城”了,夜景非常漂亮。</p> <p class="ql-block">北觀,是中軸線的北半部分,分別是玄奘三藏院、大遍覺堂、大雁塔北廣場和音樂噴泉。</p> <p class="ql-block">千百年過去,盛唐時期的堅固建筑許多已消失不見,大雁塔也幾經修繕不再是原來模樣。但長安所代表的開放包容、交流互鑒、和諧共進的絲路文化和絲路精神從未改變,它們生生不息、延續(xù)至今。</p> <p class="ql-block">晚上,為欣賞大雁塔噴泉表演,我們再次來到了大慈恩寺。南廣場上的雕像,就是我們白天曾遠眺過的玄奘法師銅像。</p> <p class="ql-block">繞行北廣場時,又見到了各式盛裝美女。</p> <p class="ql-block">今天才5月23日,可西安已是高溫預警,最高溫度達35、36度,美女們不怕熱嗎?!</p> <p class="ql-block">大雁塔音樂噴泉位于大雁塔北廣場,是亞洲最大的音樂噴泉廣場。東西寬218米,南北長346米,整個噴泉分為百米瀑布水池、八級跌水池以及前端音樂水池這三個區(qū)域。規(guī)模之大,讓人驚嘆。</p> <p class="ql-block">這套音樂噴泉共設計獨立水型22種,其變頻方陣(排山倒海型)、蓮花朵朵、云海茫茫、海鷗展翅以及60米高噴水柱等,都是國內最新推出的科技含量較高的新穎水型。</p> <p class="ql-block">聽說在60米寬、20米高的大型激光水幕中,會有4臺噴火火泉從水里噴出,在6米高空充分燃燒低溫爆開,帶來奇特的視覺效果。不過,當天未見燃放。</p> <p class="ql-block">光線方面,廣場采用了水下池面地燈、LED光帶以及岸上電腦燈多光源照明。而音樂方面,噴泉配備了高保真遠射程專業(yè)音響系統(tǒng),使得噴泉聲、光、水、色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華燈初放、流光溢彩,八級疊水變頻方陣變幻著各種造型,演繹著大唐古代美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的華彩樂章,涌動的水柱如纖纖少女,在音樂的伴奏下翩翩起舞……</p> <p class="ql-block">提醒您,大雁塔噴泉表演每日四場:12:00、16:00、19:00、21:00,建議晚上觀看。</p><p class="ql-block">大雁塔音樂噴泉廣場不僅是西安曲江大唐文化主題區(qū)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國最重要的唐文化廣場之一。無論是喜歡文化歷史的人,還是追求藝術美感的人,都可以在這里找到自己心靈的滋養(yǎng)。有機會的話,不妨去親身體驗一下這個令人心動的地方,感受一下大唐文化的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