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跟行驢行天下拓展戶外,行走章丘水龍洞村,高家圍子,石人石馬。一路風(fēng)景一路歌。<div>戶外,最幸運(yùn)的就是與你不期而遇。<div>大汗淋漓的背后,時光會遠(yuǎn)去,影像會長存,所走的每一步都有跡可循。</div></div> 水龍洞村屬于章丘文祖街道,村四周群山環(huán)繞,綠樹成蔭,風(fēng)景秀麗,是個世外桃源般的小山村。<div>據(jù)《章丘市地名志》記載:“明永樂元年,馮、齊二姓遷此定居。因村西山澗有一長年流水不竭的小洞,認(rèn)為是龍王所賜。故取村名水龍洞?!?lt;/div> 一九九八年,駐村書記籌款打出來的水井被稱為“龍井”。至此,水龍洞村缺水的疑惑得到證實(shí),許多與“龍”有關(guān)的名字,都可以解釋清楚了。水龍洞村歷史上缺水,雖然有水龍洞,但出水量可能不大,所以村民建造了積攢雨水的龍池,“吸雨飲溏”。水在這里極為重要,期盼能有更多的“水”,所以人們起名多帶有能降水“龍”字。 村里的古樸石閣。閣上南面刻“玉皇閣”,北面刻“三教閣”。 閣下門洞東西兩邊各鑲一石碣。東邊石碣為清咸豐八年(1858)《創(chuàng)建“玉皇”、“三教”閣記碑》。 游走在古村外,穿行在時光里。游攝過很多的古村,拍過很多這樣的石門。每個石門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石門每天都在見證了悲歡離合的故事。 蔥綠的小麥已吐穗,豐收在望。又到一年麥子金黃時。 擁抱大山,擁抱陌生與驚喜,所有的不期而遇都在路上。 回看籠罩在薄霧里的小山村。 耐不住寂寞的黃櫨,盛開了美麗的小花。 <p class="ql-block">行走在山梁上的我們,已然成了一道最美的風(fēng)景。我們用雙眼收集風(fēng)景。大山因我們的到來而有了靈氣。</p> 山下的麥田。 <p class="ql-block">喜歡鏡頭里的每朵花,每顆草,每個故事。</p> 重要的不是風(fēng)景,而是腳下的路。始終行走著的雙腳讓我們成長。 望眼欲穿的小龜,凝化成石。 愿你踏遍山河,覺得人間值得。 高家圍子屬于三德范村,建于清同治六年,是一處用于躲避戰(zhàn)亂的古山寨。<div>山寨內(nèi)有石屋二十余間,有蓄水池一個。長約200余米的圍子墻保存完好。高聳的寨門屹立在山頂,是一道美麗的風(fēng)景。</div> 行走是為了遇見。遇見更好的自己,遇見不曾謀面的另一個我。 放空的心是最好的禮物,行走的路上有最美的我們。<br><br> 丁香花開,春的氣息便悄然而至。淡雅的花香,輕輕透進(jìn)我們的心田,帶來無盡的喜悅與希望。 在村西海拔550米的立石山頂上,巍巍矗立的三塊巨石,其一如馬狀,其二如人狀,俗稱“石人石馬”。遠(yuǎn)觀之,石人石馬形象逼真,渾然天成,讓人不得不佩服大自然鬼斧神工。 有人說,石人像是一位將軍牽手夫人,將軍戴著高高的峨冠,頭微微向后仰,望著東方,夫人綰著發(fā)髻,兩人并肩站立千年,一頭石馬臥在一旁。 很多時候喜歡獨(dú)自上路,追尋心底的快意游攝。也喜歡這種走得遠(yuǎn)的結(jié)伴同行。 四月柳絮飛如雪 章丘區(qū)文祖街道甘泉村西南方有一棵流蘇樹,樹高13.5 米,胸圍5.32米,平均冠幅19米,樹齡有300余年。樹根盤結(jié),露出地面2米高。主干之上,分枝四展,枝葉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