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上帝的眼睛

書山

<h5><b><i>注:2024年4月8日,北美洲將迎來一次日全食。筆者在此上載一篇早年文章,錄下2001年在非洲觀看日全食的經(jīng)歷。希望本文能為今年的初來者,提供一些有價值的背景知識。</i></b></h5> 什么是自然界最震撼人心的時刻? 對大多數(shù)親歷過日全食的人來說,答案是相同的:自然界最震撼人心的時刻,莫過于日全食發(fā)生時那短暫的瞬間。借用一位英國宇航員的話:“沒有任何文字,沒有任何照片,能夠描述出日全食的輝煌?!?lt;br> 我是有幸親歷者中間的一個,我無保留支持這個答案。日全食的進行,是個需要全方位體驗的過程,無論是文字還是錄像照片,都不可能給出完整精確的描述。日全食發(fā)生的時候,你必須親身在那里,用自己的感官與想象,去體會那最多不超過幾分鐘所帶來的震撼。<br> 我使用震撼這樣重量級的詞匯,是因為我相信你將與我的感覺相同。這種感覺,會顛覆你生活中的全部認知;而你的想象,更會釋放你心靈深處最強烈的感慨。你也許會激動,會恐懼,會困惑,會悲哀,就在那個瞬間,在那藍黑色的天空上,你也許會像我一樣,似乎看到了那只在蒼穹中注視著你的上帝的眼睛。 不管你的反應(yīng)是什么,重要的是,在你的一生中,你可以忽略世上許多東西,但你一定要有一次這樣的經(jīng)歷。 每百年中,世界上平均會發(fā)生66次日全食,但如果你只是在世界某一個地點守株待兔,那么大約每350年,你才能看到一次日全食。即便是在幅員遼闊的國家,日全食也罕有光臨。<br> 成功觀測日全食的關(guān)鍵,是全食發(fā)生期間中心線區(qū)域內(nèi)的天氣狀況??茖W還無法做出準確的長期天氣預(yù)報,只能根據(jù)一個地區(qū)的歷史記錄做概率上的統(tǒng)計。假定你選擇前往的地區(qū)一兩天前預(yù)報天氣不夠理想,也無需氣餒,實際上,只要不是全陰天,多云并不一定就會毀掉觀測機會,透過云層,仍然可以看到許多全食景觀。此外,日全食發(fā)生前夕與發(fā)生期間,地球低空大氣層溫度迅速下降,會同時引起云層的變化。取決于當時的氣壓與濕度,原本晴朗的天空,有可能突然出現(xiàn)云朵,而原本多云的天空,云朵卻可能瞬間消散 歷史上最早的日全食記錄,見于中國殷代甲骨文中,其中提到了公元前2134年10月22日發(fā)生的日全食。據(jù)說當時朝廷中兩位執(zhí)掌天像的官員,由于沒有能夠預(yù)言日全食的發(fā)生而被處死。在古代人心中,日全食通常是災(zāi)難的象征。 歷史上最著名的日全食,發(fā)生在公元前585年5月28日的小亞細亞(現(xiàn)今土耳其的亞洲部分)。那段時間內(nèi),呂底亞和米提亞兩個部族間已經(jīng)打了五年戰(zhàn)爭,當日在雙方軍隊激戰(zhàn)的時候,日全食突然降臨。太陽被遮住,白天變成了黑夜,士兵們恐懼地拋下武器,四散奔逃。兩個部族都認定這是針對自己的惡兆,他們就此休戰(zhàn),后來又以兩樁婚姻為誓約,言歸于好。 歷史上觀眾最少的日全食,發(fā)生在1986年10月3日的北極區(qū)。那次日全食地球表面上看不到,可以觀察的最低點,是12000米的高空,全食中心帶只有幾百米寬,而全食覆蓋期只有不到兩秒鐘。九名觀測者包了一架小飛機,成功的抓住了那個珍貴的瞬間。<br> 歷史上最重要的日全食,是公元1919年5月29日,發(fā)生在南美洲的巴西到非洲西海岸的普林西比(葡屬島嶼)。那次日全食記錄下的數(shù)據(jù)的科學價值,為人類文明翻開了全新的一頁。 1916年,年輕的德國科學家愛因斯坦發(fā)表了他的廣義相對論。當時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歐洲各交戰(zhàn)國間的科學家們沒有正常的交流。但即便如此,愛因斯坦的論文還是傳到了英國,并引起了著名英國物理學家愛丁頓教授的注意。愛丁頓理解了愛因斯坦的思想,他知道,這篇來自于“敵對國家”科學家的論文中提出的理論,如果能夠被實驗數(shù)據(jù)確認成立,將具有劃時代的價值。 從廣義相對論推導(dǎo)出的最重要結(jié)論之一,是當光線靠近質(zhì)量極大物體時,它們會發(fā)生彎曲。當時地球上的實驗室,沒有能力模擬質(zhì)量極大物體這樣的實驗環(huán)境,于是科學家們想到了在太空中找出路。太陽本身質(zhì)量極大,當星星的光線靠近太陽,恰好就是一個符合相對論條件的理想環(huán)境。然而,在正常情況下,人們不可能從強烈陽光中,分離出混在一起的星光。科學家們于是想到了日全食。如果能在日全食期間拍攝到太陽附近星星的星光照片,然后與同組星星遠離太陽時的星光照片比較,就可以判斷前一組照片中的光線,是否在靠近太陽附近時發(fā)生了彎曲。 1919年3月8日,由愛丁頓與戴森分別帶隊的兩支觀測團,乘船自英國利物浦出發(fā),分別奔赴普林西比島與亞馬遜流域的蘇伯拉爾,在兩個不同地點拍攝日全食期間的星光照片。5月29日,兩個觀測團分別成功完成了拍攝使命。隨后,科學家們把兩套結(jié)果與早些時候拍攝的同樣星座的標準星光照片加以嚴格的分析比較,進而核實了相對論的推論結(jié)果:光線在太陽附近確實發(fā)生了彎曲。愛因斯坦是正確的。<br> 返回倫敦后,英國皇家物理學會的科學家們,再就實驗結(jié)果進行了幾天時間的激烈辯論,最后肯定了兩個觀測團所得出的結(jié)論。會議結(jié)束后第二天,倫敦報紙在最顯著位置刊登了轟動世界的消息:“宇宙新理論--曲面空間--科學革命--牛頓過時”。 人類對宇宙與自然的認識,從此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在皇家物理學會大辯論結(jié)束后的晚宴上,一位記者走向前去對愛丁頓教授說:“據(jù)說世界上只有三個人能夠真正透徹理解相對論,您是其中的一個,是那樣嗎?”愛丁頓沉思不語。記者接著說:“您不要謙虛,相對論無疑是一件極其出色的成就?!睈鄱☆D回答:“我不是謙虛,我是在想,那第三個人是誰?!?lt;br> 有趣的是,從開始到結(jié)束,作為“敵對國家”科學家的愛因斯坦,并不知道英國科學家們努力驗證他的理論的工作細節(jié),從而相對論的突然被證實,對他來說也是個意外。<br> 為了追求真理,英國科學家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兩組人員飄揚過海,去美洲非洲實地證實極少有人理解的新理論。一旦證實無誤,他們迅速地公開地接受了新理論,不理會戰(zhàn)爭給兩個國家?guī)淼臄骋猓膊焕頃糠值胤穸伺nD力學-那可是英國科學地位最重要的象征。如此廣闊的胸懷與了不起的求實精神,是人類文明得以進步的根本動力。 曲面空間的證實,帶來了時間隧道,年代穿越這些此前匪夷所思的概念,而這些新概念,以后又成了科幻作品與好萊塢電影的題材。應(yīng)當指出,那些離奇的故事并非完全的異想天開,而是有著現(xiàn)代物理學的堅實的理論基礎(chǔ)。當然,制造實際可用的時間機器,目前乃至未來恐怕都非人類能力所能及,而跨越時代去改變過去的事情,更會帶來無法調(diào)和的邏輯上的沖突。<br> 時光跨入了第二十一個百年。本世紀的首次日全食,發(fā)生在2001年6月21日。<br> <h5></h5><h3>那天清晨,全食首先出現(xiàn)在南美洲附近的大西洋海面上。下午13時39分,月球巨大的陰影開始進入非洲大陸,并沿著一條狹長曲線向東南方向推進,一個半小時后,經(jīng)過贊比亞首都盧薩卡,而后穿越津巴布韋北部區(qū)域,在日落前不久,到達印度洋邊馬達加斯加西部海岸。伴隨著同步出現(xiàn)的迷人晚霞,月球陰影在印度洋上方離開地球表面。</h3> <h5><b><i>津巴布韋為本次非洲日全食發(fā)布的紀念郵票</i></b><br></h5> 我參加了美國宇航局休斯頓航天中心天文協(xié)會組織的日全食觀測團,實地目睹了這次天像奇觀。全團共三十二人,與我一樣的業(yè)余愛好者占了大多數(shù)。除了我以外,團內(nèi)人人都有過成功觀測日全食的經(jīng)歷,其中有人竟達十三次之多。 <h5><b><i>贊比亞制作的短袖衫</i></b></h5> <h5><b></b></h5> 我們選擇的觀測點位于贊比亞首都盧薩卡西北郊區(qū)。全食期開始于當?shù)貢r間下午15時09分,終止于15時12分37秒,全過程歷時3分37秒。屆時,太陽位于地平線以上31度左右,極好的觀測角度。<br> 我們團的非洲之行共持續(xù)了九天。這是我第一次去非洲。我們首先到達了南非的約翰內(nèi)斯堡,在津巴布韋境內(nèi)非洲南部最大的野生動物保護區(qū)渡過了四天,在津巴布韋贊比亞邊界上的維多利亞大瀑布渡過了兩天,最后于六月二十日動身前往我們行程的中心目的地,贊比亞首都盧薩卡。<br> 2001年6月20日<br> 前邊曾經(jīng)提到,日全食觀測的完美成功,依賴于好天氣的配合。如果僅從這個角度來選擇,這次非洲日全食最佳觀測點應(yīng)該是安哥拉,那里晴天的可能性達到百分之百。遺憾的是,安哥拉處于內(nèi)戰(zhàn)之中,退而求其次,我們最后選擇了贊比亞,據(jù)統(tǒng)計首都盧薩卡地區(qū)晴天可能性在80%以上。我們到非洲后過去7天內(nèi),除了在津巴布韋有兩個下午是多云天氣,其它的日日夜夜,全都是南部非洲冬季的萬里晴空。<br> 清晨,我們乘坐旅游大巴,離開了贊比亞邊界上的維多利亞大瀑布,沿著公路向首都盧薩卡進發(fā),結(jié)果花了近十個小時走完了預(yù)計六個半小時的路程。在贊比亞的公路上行駛,途經(jīng)大大小小的城鎮(zhèn)村莊,可以感覺到這個國家每個角落的日食熱。盡管路經(jīng)的大部份區(qū)域距離日食中心線都太遠,從而只能看到偏食,但居民們高漲的熱情仍然令人感動。在途中幾次短暫停留中,許多當?shù)鼐用駠∥覀冊儐柛鞣N各樣的問題。<br> 據(jù)文獻記載,古代非洲人就已經(jīng)知道,日全食的發(fā)生與太陽月亮兩個天體都有關(guān)聯(lián)。一種比較浪漫的解釋是,太陽與月亮本是夫妻,但平時白天黑夜難得相見,全食期間是他們聚到一起夫妻團聚的時刻。<br> 幾個月來,贊比亞政府與新聞媒介反復(fù)告誡民眾,觀察日食的時候,必須戴上有效的黑眼鏡,以避免對眼睛的傷害。到了日食的前一天,還是沒有足夠的眼鏡滿足大眾需求。后來了解到,贊比亞政府大大低估了民眾需求,只安排進口了十四萬副眼鏡,結(jié)果原本售價不到一美元的眼鏡被炒到超過五美元,依舊供不應(yīng)求。 在一個鄉(xiāng)村小鎮(zhèn)上,一個頭頂著香煙糖果花生米小籃子,面貌清秀七八歲的小女孩走近我,羞怯的指了指懸在我胸前的小望遠鏡,然后又指了指自己,做了一個想看一看的手勢。我取下望遠鏡,幫助她調(diào)好了焦距,指給她看遠處的景物。然后又把望遠鏡反過來,讓她對著我看,女孩的臉上綻開了燦爛的笑容。突然,她把望遠鏡反回去,扭轉(zhuǎn)頭,要去看太陽,我伸手把望遠鏡奪過來:“你記住,絕對不可以這樣去看!”她可能誤以為我的望遠鏡能夠保護她的眼睛。<br> 在太陽被全部覆蓋前與后的偏食期間,即便你戴著最有效的防護眼鏡,也不要通過望遠鏡去看太陽,很危險的。<br> 晚上7點30分,我們到達了盧薩卡。這座本次全食中心線上唯一的首都城市,此刻已然成了世界中心,人們談?wù)摰奈ㄒ辉掝}是第二天的日全食。所有能住的地方全部爆滿。我們這個團提前一年就預(yù)訂了酒店房間。<br> 已經(jīng)是接近午夜,我最后一次走出酒店大門,駐足仰望,依然是晴朗天氣。斜掛南天的十字星座,璀燦迷人的異域夜空, 我期待一個完美的觀測日。<br> 2001年6月21日。 上午10時30分,我們乘旅游大巴離開了酒店。沿著日全食中心線,兩小時后到達了預(yù)定觀測點卡米倫格農(nóng)莊。農(nóng)莊工人為我們設(shè)置好了大約幾千平方米的空地,保證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大塊活動空間用來安放觀測設(shè)備與攝影器材。下午13時,農(nóng)莊派專人封鎖了觀測場地的入口,防止農(nóng)工或村里好奇的孩子們影響我們的活動。 我們幾個人收集了17副隨身攜帶的多余的觀測眼鏡,隨同翻譯來到村中。十幾個大人外加幾十個孩子把我們圍在中間,聽我們講解安全正確的觀測方法。這里全村上下,居然沒有一副合格的眼鏡。 <div><div>通過翻譯,我們告訴他們,只有在太陽被月亮全部遮蓋后,才能直接用裸眼看太陽。對眼睛的傷害主要會發(fā)生在進入全食前的偏食期。那段長時間內(nèi),逐漸減弱的陽光,會給人們造成虛假的安全感。如果實在沒有眼鏡,也可以透過穿孔紙版觀看太陽投影,同樣能自始至終跟蹤日全食的進程。<br></div></div> 第一次接觸,在我們到達農(nóng)莊后不久開始。<br> 所謂“第n次接觸”,指的是月球在日全食進行過程中與太陽的相對位置。第一次接觸,意味著月球運行的前部邊緣接觸了太陽的后部邊緣,太陽從此開始部分被月球遮住。被遮面積會越來越大。全食則意味著太陽全部被遮住。<br> 所謂月球與太陽“接觸”,指的當然是地球上的觀測者得到的視覺印象。 我隨身帶了一臺加農(nóng)膠卷照相機,外加一個75-300毫米的長鏡頭。團內(nèi)多數(shù)人都帶有不同復(fù)雜度的天文攝影設(shè)備。其中一位來自紐約州的工程師與他的巴西妻子,總共攜帶了七套攝影器材。他們拍的兩張帶有光譜對比的日全食照片,后來刊登在了權(quán)威的2001年8月號“Sky &amp; Telescope"天文雜志上。<br> <h5><i><b>第一次接觸的前夕,太陽一切如常</b></i></h5> <h5><b></b></h5> <h3></h3><h5><b><i>我們觀測團的領(lǐng)隊,休斯頓航天中心天文學家Paul Maley</i></b></h5> <h5><i><b>我支起了三角架,固定了照相機體,安上了專用的日食濾色鏡,在月球向前推進的不同階段拍了一些業(yè)余級別的照片。</b></i></h5> 如果你是第一次觀看日全食,相信你一定會攝影留念。我的建議是,切記不要把過多時間花在攝影上面,應(yīng)當是放在觀察天像乃至身邊各種變化上面。要知道,這可能是你一生中唯一的機會。你最多只有幾分鐘時間,實在是太過寶貴。此外,除非你有至少1000毫米以上的超長距離鏡頭,并且對天文攝影有相當?shù)睦斫馀c經(jīng)驗,否則,每次日全食過后,你在網(wǎng)絡(luò)上隨便找到的專業(yè)照片,絕對比你拍的照片效果要好得多。 <div><div>14時40分,距離全食還有29分鐘,月球陰影已然遮蓋了太陽表面的70%。人類眼睛對周圍環(huán)境中光線的變化有很強的調(diào)節(jié)能力,或者說很不敏感。我到此時,才剛剛開始察覺光線逐漸暗了下來。<br></div></div> 14時50分,距離全食還有19分鐘,氣溫開始明顯下降。我們的觀測點位于海拔1163米,我們的測溫儀器記錄下了全食過程中的溫差,上下竟達14攝氏度之多。 15時01分,距離全食還有8分鐘,我聽到了不遠處蟋蟀的叫聲,顯然這些小生靈誤以為夜幕已經(jīng)降臨。天上飛的地上走的,動物們開始進入各自的晚間程序,如果是花粉季節(jié),甚至樹木也開始散播花粉。我的一位醫(yī)生朋友告訴我,他在一次觀測日全食時,明顯感到了自己花粉過敏發(fā)作。<br> 插在觀測點邊界上一直飄動的我們的團旗突然靜止下來,空氣象是凝固了一樣。據(jù)有過多次觀測經(jīng)歷的人講,每次日食前夕,風都會停下來。 15時04分,距離全食還有5分鐘,太陽變得如同新月的月牙 。我向西方望過去,地平線上出現(xiàn)了月球向東移動的巨大陰影,如同夏日暴風雨前迅速逼近的成片烏云。<br> 我閉上眼睛,集中一下注意力,想像著浩瀚空間正在上演的恢宏畫面。 此時此刻,太陽系中3個巨大的天體,在精確物理法則的作用下,正沿著各自不同的軌道,為幾分鐘后的演出進入最后位置。對于我們這些仰望的人,那將是天像奇觀,對于空間的幾個天體,它們只是在重復(fù)著已經(jīng)演繹了幾十億年的故事。 漫長歲月中,或許是偶然的巧合,或許是神秘的機遇,或許是有著更為深刻的原因,三個天體中的地球,上面出現(xiàn)了生命的奇跡。于是,它們孤獨的億萬年的演出,有了地球這個大舞臺下無數(shù)仰望中的觀眾。<br> 此刻的太陽,已經(jīng)變成了一條金色的絲帶。我似乎聽到了宇宙時鐘無聲的腳步。<br> 15時08分,距離全食還有1分鐘,陽光微弱到了遠距離辨物困難的程度,天空中出現(xiàn)了星星,月球陰影已然籠罩了西方大地,正在高速度向我們身邊靠近。 15時09分,第二次接觸。月球前部邊緣接觸太陽前部邊緣,太陽表面被月球覆蓋,此刻的木星,清晰地出現(xiàn)在太陽的左下角。平時在太陽強光下看不到的,被稱做日冕的太陽核外圍大氣層,圍繞著月影形成了美麗的珍珠色巨大光環(huán)。 <div>最后幾束陽光透過月球前部邊緣的山谷,繼續(xù)穿越空間,射向地球。突然,月球推進方向出現(xiàn)了一個光彩奪目的亮點,那是穿過了月球前部邊緣一條最深的山谷,射向大地的最后一束陽光,好像一粒燦爛的鉆石,鑲嵌在墨藍色的天幕上。鉆石指環(huán),那是全食開始與結(jié)束瞬間風采無比迷人的鉆石指環(huán)。<br></div> <h5><i><b>2001日全食開始時的鉆石指環(huán),取自于CNN當天新聞報道</b></i></h5> <h5><br></h5> <h5><i><b>我拍攝的同樣時刻的鉆石指環(huán)</b></i></h5> 幾秒鐘后,鉆石指環(huán)消失,全食開始。 在原本太陽的位置上,呈現(xiàn)了一輪黑紫色的圓盤。圓盤的邊緣跳動著暗紅色的火焰,圓盤的四周環(huán)繞著珍珠色的日冕光環(huán)。日冕向太空全方位噴射伸展,蒼茫奇幻。在隨后的3分多鐘內(nèi),我?guī)状五谙耄耗钦娴木褪呛诎追置鞯纳系鄣难劬Γ诳粗覀儭? <h5><i><b>我的團友,法國人Pierre Arpin拍攝的?日全食</b></i></h5> <h5><br></h5> <h5><i><b>我拍攝的同樣時刻的日全食</b></i></h5> <h5><br></h5><h5><b></b></h5> <h5><i><b>我的團友,德克薩斯州的Debbie Moran拍攝合成的光譜分析</b></i></h5> 極目望去,在所有的角度上,地平線都變成了橘紅色,就如同晚霞全方位地發(fā)生在了地平線所有的地方。這是因為全食期間,陽光依舊照耀著月球陰影圓形覆蓋區(qū)之外的地球,由于紅色波最長,在光線傳播中散射損失最小,從而導(dǎo)致了在360度地平線上同時形成了晚霞效應(yīng)。<br> 環(huán)顧村野,朦朧的大地山川,恍惚的房屋樹影,仰望蒼天,珠色光線映照著墨藍色的天幕,閃爍寒星托舉起隱形的太陽。習慣中的“世界”被徹底粉碎,我不能斷定此身何處,是不是還在人間。我們在生命中已然無比熟悉的周圍的一切,怎么可能會變成了這個樣子? 英文中日全食字組里面的“食”(Eclipse)字,起源于希臘文,意思是“拋棄”。據(jù)希臘神話,奧林匹亞眾神對人類很憤怒,決心要讓太陽拋棄人類,而這樣做的后果,是人類將承受無比巨大的苦難。此刻,我們站在那里,明知幾分鐘時間轉(zhuǎn)眼即逝,但從另一個意義上,又覺得相對漫長,以往認知的徹底顛覆,會使你不由自主產(chǎn)生疑問,太陽會回來嗎?如果它真的拋棄了我們......? 或許只有在這樣的時候,才會理解大自然的奇妙,理解太陽的存在對于我們的含義,或許只有在這樣的時候,才會理解日全食給我們的祖先帶來的恐懼。<br> 15時12分37秒,第三次接觸。月球后部邊緣接觸了太陽后部邊緣,陽光透過月球上最深的山谷,再次穿越空間,射向了地球,創(chuàng)造了又一枚無比琦麗的鉆石指環(huán)。剛開始,只是個小小的亮點,顯示著月球上的山谷底部在那一點上很狹窄,剎那間,陽光上移,山谷變寬,亮點強度增大,如同突發(fā)耀眼的電光,幾秒鐘后,月球后部邊緣完全脫離太陽后部邊緣,全食期正式結(jié)束,太陽重現(xiàn)萬里長空。<br> 我靜靜的站在那里,清理一下思緒。這時突然的感覺是,3分37秒,竟會是那樣的短暫,而全食期間,施加在感官上多方位的沖擊,竟會是那樣的強烈。無論看過多少日全食觀測記錄,讀過多少相關(guān)資料,沒有任何事前的遐想,可以預(yù)示真正身臨其境時的感動。 氣溫在穩(wěn)步上升,光線在逐漸增強,藍天下的大地,在一點點恢復(fù)原狀。無垠太空之中,月亮地球星系銀河,沿循著指導(dǎo)全宇宙的法則,繼續(xù)靜靜地運行在各自軌道上,繼續(xù)它們過去現(xiàn)在未來無數(shù)億萬年的旦古行程。 <div>我感到了自己如一粒微塵般的渺小。<br></div> 2001年6月22日<br> 今天早上,贊比亞的報紙廣泛報道了昨天日全食觀測活動的新聞。<br> “上帝為我們導(dǎo)演了這場奇觀,他是想讓我們知道,他沒有忘記我們,我們都是幸運的”。一位盧薩卡居民這樣說?!拔一钸@么大,從未見過這樣的場面,” 另一位盧薩卡中年女說,“我想等我成了老太太,我也還是會談?wù)撍??!?lt;br> 昨天下午,盧薩卡舉城空巷,人們紛紛涌向飛機場,體育場等空曠場地。全食進行過程中,許多人歌唱,舞蹈,狂歡?!皩嵲谑翘懒?!”一位年輕姑娘跳著唱著從一個記者旁邊經(jīng)過,忘情地走上前抱住記者,“我太高興了,我一直不敢相信這會真的發(fā)生!” 贊比亞接待了超過兩萬名來自世界各地的日全食觀測者。連續(xù)幾天來,進入贊比亞的飛機無一空位,旅店全部滿員。昨天早上,最后一批來自法國,日本,奧地利,南非的1295位觀測者,乘七架包機抵達盧薩卡,已于日全食后離去。 昨天,贊比亞全國放假一天,政府鼓勵人們走出家門,不要錯過這終生難遇的機會。幾個月來,贊比亞全國民眾都在期待著這一時刻。天不負人愿,日全食期間,贊比亞全境晴天,萬里無云。 <h5><i style=""><b>贊比亞兒童</b></i></h5> 當我靜下來寫這段經(jīng)歷時,日全食的場面還在繼續(xù)沖擊我的心緒,當時的情景仍然如在眼前。是因為日全食帶來的神秘感嗎?科學不但能給日全食完美的解釋,并且能對未來的發(fā)生做出極其精確的預(yù)告,所以,它并不神秘;是因為日全食的壯觀嗎?不錯,它的魅力無可比擬,但要吸引來自全球各個角落如此眾多的人群,為追蹤它而走向天涯海角,單靠壯觀是不夠的。<br> 真正的答案恐怕要在內(nèi)心深處去尋找。 日全食發(fā)生瞬間所觸及的,是我們每個人都有,但平時很少理會的潛在的意識:對人生意義的困惑,對自身價值的探索,諸如此類的復(fù)雜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有著深刻的原因,植根于人類與生俱來的求知求源的本能。 我們的一生局限于這個叫做地球的家園,我們渴望有一天能超越人類直接的生存空間,走入那個叫做宇宙的實體。從古到今,我們從沒有放棄過揭開宇宙奧秘的努力,從沒有停止過去宇宙中尋找關(guān)于我們自身的答案。每一種信仰,每一個傳說,每一篇神話,都是我們不懈努力的一部份。 日全食的發(fā)生,直接把我們譜入了宇宙交響曲的輝煌樂章,使我們成為樂章中盡管微不足道但卻活生生跳動的音符,其結(jié)果,即便只是短暫的幾分鐘甚至幾秒鐘,還是足以超越我們的習慣思維,突破我們的理智屏障,激起我們心靈深處最原始的顫動。 也許,那正是為什么,我覺得看到了上帝的眼睛。 -- 完 -- <br><br><br><br><br><br><br><div><br></div><div><br></div> <h5><p><br></p><p><br></p><p><br></p></h5>

日全食

全食

太陽

月球

贊比亞

我們

觀測

盧薩卡

年月日

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