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一房一事 —— 追憶,歷史建筑“熱水瓶換膽”的先行者

Chance.Z.

此文是基于<a href="https://www.meipian0.cn/50mg3p33?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data-sider-select-id="9fa89ef3-c9a1-47d1-9481-bb43fd8aea5c"> </i>《上海歷史建筑保護(hù)修繕實(shí)錄》</a>(第一輯)中的第四本《追憶》寫的。 <div data-sider-select-id="409636f5-a93b-425e-b554-2760f4ec90e4"> 此篇名為“追憶”是因?yàn)樵诔霭妗皩?shí)錄叢書”時,距此工程開始已經(jīng)是十多年前的事了,所以,只能是“追著回憶”了。<div><br></div><div><br></div><div> 在出版圖書的序言中,是這樣描述這個工程的:</div></div> 外灘(一般指中山東一路這一段),它東臨黃浦江,臨江沿街那些風(fēng)格各異的大樓被稱為“萬國建筑博覽群”。百余年來,一直作為上海的象征出現(xiàn)在世人面前。它也是上海人心目中的驕傲。<br><div data-sider-select-id="71c4a3c9-f0ed-4fdf-89cd-984f40fd35a2">  外灘沿街的共有22幢建筑(33號原英國領(lǐng)事館及官邸因退縮在大花園后面,故而沒有算作“沿街”建筑)。這些大樓中,建于19世紀(jì)(含1901年)的,只有6號、9號和15號。其中外灘6號是建造最早的一幢樓。<br></div><div data-sider-select-id="71c4a3c9-f0ed-4fdf-89cd-984f40fd35a2"><br></div> <div><br></div> <div data-sider-select-id="00e902d0-7337-4f7a-94ca-49e9eac918a4"><br></div><div data-sider-select-id="00e902d0-7337-4f7a-94ca-49e9eac918a4"> 在一張1855年繪制的《上海洋涇浜北首外僑居留區(qū)地分圖》上,標(biāo)號13、14、34的地塊正是在現(xiàn)在的中山東一路、福州路、四川路、廣東路圍合的區(qū)域。</div><div data-sider-select-id="00e902d0-7337-4f7a-94ca-49e9eac918a4"><br></div> <h5 data-sider-select-id="19c211e8-94c4-49d9-b37b-5f1a8249678f">圖1.01 (上)1855年的外僑居留區(qū)地圖及局部放大圖。</h5><h5 data-sider-select-id="19c211e8-94c4-49d9-b37b-5f1a8249678f"> (下) 根據(jù)歷史資料標(biāo)上了后來造的幾幢房子。 </h5> <div data-sider-select-id="b173bc40-cd12-43f0-8898-26736e1156f7">  13號地塊后來由美商普益地產(chǎn)公司投資建造了普益大樓(普益地產(chǎn)就是同鄔達(dá)克合作,開發(fā)了哥倫比亞商圈的地產(chǎn)公司)。<br>  14號的租地人是英長利洋行行主麥克唐納(此處后來建起了日清大樓即外灘5號)。</div><div data-sider-select-id="b173bc40-cd12-43f0-8898-26736e1156f7"> 34號的租地人是美商的旗昌洋行<font data-sider-select-id="654ab2ed-de7f-4224-bdd7-645e266b8747" color="#333333">。</font><font color="#ff8a00" data-sider-select-id="654ab2ed-de7f-4224-bdd7-645e266b8747"> </font><br><br></div><h5 data-sider-select-id="4a84617c-52ec-4029-9f74-95ceabd8ae9b"><font color="#ff8a00" data-sider-select-id="686f836f-3008-4fcf-b926-651755f0485e">[注]上述情況選自于上海房地局檔案館;上海圖書館等資料中關(guān)于1855年英美領(lǐng)事館等級的租地人姓名及號碼表。</font></h5> <h5 data-sider-select-id="5d58ea01-8773-4070-9d88-1154520fe0e0">圖1.02 34號地塊及外灘6號的位置</h5> 旗昌洋行在獲租此地塊后建造了自己的辦公樓(圖1.01中的<font color="#ed2308"><font data-sider-select-id="4a8a2693-5fbd-4cd6-85d2-e5d39be7de5c">1</font>號建筑</font>)。60年代初期,在其辦公樓的北側(cè)的空地上蓋起了一幢較大一點(diǎn)的房屋(圖1.01 中<font color="#ed2308" data-sider-select-id="eae9e99f-946f-482a-a7a4-6653e37d2e3a">2號建筑</font>,即現(xiàn)在的福州路17、19號),并租給了挪威和瑞典作領(lǐng)事館。<div data-sider-select-id="3dd33a19-5912-4804-8877-59a008af0510"> 后來一個名叫“會德豐”的拍賣行(Weeloke Auction Rooms)買下了旗昌洋行34號地塊上臨江的兩間倉庫設(shè)立上海駁船公司。而后又賣給了一個叫奧茄的人經(jīng)營這些房產(chǎn)。到了19世紀(jì)80年代早期,在此其間建造了稱為“Algar Building”的大樓(圖1.01中<font color="#ed2308" data-sider-select-id="10ab363b-32ce-4dd2-8549-1f220c80c2c9">3號建筑</font>),專門用于商業(yè)出租。這Algar Building就是現(xiàn)在的6號大樓。</div><div data-sider-select-id="3dd33a19-5912-4804-8877-59a008af0510"> <font color="#ed2308" data-sider-select-id="aae67a10-2762-4db9-a400-80e4bda671b4">4號樓</font>在1901年建成招商局樓;<br> <font color="#ed2308" data-sider-select-id="6ffd892c-def0-433b-9902-aa9c6bbf3da9">5號</font>是大北電報公司在購下1號樓后于1906年拆了舊樓建造的新樓。<br><div><br></div><div> 在錢宗灝的《百年回望》對旗昌洋行還有這樣的描述:</div><div>“<i>旗昌洋行是一家冒險精神十足的美國商行,尤喜投資高風(fēng)險、高利潤的行業(yè)對此往往不計后果,1863年為了競爭中國沿海和長江航運(yùn)將其外灘房屋的道契都抵押出去了,后又全力投資美國本土的太平洋鐵路,于1877年決定退出長江航運(yùn),將靠福州路一側(cè)的房產(chǎn)全部賣掉,1892年又將商行的辦公樓也賣掉了。在建造這幢哥特式風(fēng)格的新樓時,其實(shí)經(jīng)營狀況已經(jīng)大不如前了,他想靠經(jīng)營房地產(chǎn)來扭轉(zhuǎn)頹勢。</i>”<br></div><div>由此他(錢宗灝)得出結(jié)論是“<i>6號大樓原是旗昌洋行于1890年之前蓋起來的。</i>”</div><div><br></div><div><br></div><div data-sider-select-id="15c1128f-33b4-400e-b00c-a3fa742ec65f"> 在2012年上海工美拍賣2012年秋季古籍專場拍賣會上有個拍品是1893年外灘的全景照片,其中可以看到外灘6號。</div></div> <h5 data-sider-select-id="f4ee84be-381b-4d7a-aaac-8c3a35e80721">圖1.03 1893年外灘照片及南部放大圖</h5> <h5><p data-sider-select-id="4204d988-243d-4f86-a4a4-60693bd926f7">圖1.04 上:旗昌洋行造的南北兩幢樓(前面是個大花園)</p><div> 中:旗昌洋行辦公樓</div><div> 下:挪威、瑞典領(lǐng)事館(福州路一側(cè))</div><div><br></div><div><br></div></h5> 現(xiàn)在有一種說法,說該樓是1906年翻建而成的。又說外灘9號即輪船招商局樓才是那里造得最早的樓。那么究竟是哪一年建造的呢?目前確實(shí)沒有可考的文字資料,但是從相關(guān)的報道、照片可以判斷出,該樓的建造時間肯定是早于1893年,且并沒“翻建”過。<br><br> 現(xiàn)存于上海圖書館的1893年的《申報》有記載:1893年8月4日清晨,一場大火將該樓的樓頂燒穿。成為當(dāng)時熱議的新聞。 <h5><p data-sider-select-id="63418f9d-95af-411c-a877-1df77cc511ee">圖1.05 1983年4月8日該樓失火圖和報道</p><div><br></div><p data-sider-select-id="50a920da-3b65-482a-92e5-8e7b8553116d">當(dāng)時《申報》的報道摘錄如下:</p><div data-sider-select-id="8381ca48-8507-4fba-ae6f-eb768e1201de"><h5 data-sider-select-id="ca1392d0-4b92-474c-9954-e86dc078ac5a"><i data-sider-select-id="c5fd92e2-805c-40ea-8e79-b5b910da2135">……警鐘四下知英大馬路以南至洋涇浜必有走水事情推窗仰望惟見一鉤殘月數(shù)點(diǎn)疏星被毒焰所蒸隱隱作細(xì)紅色遙聞人語曰旗昌洋行被焚矣旗昌洋行被焚矣旗昌原系四層樓遠(yuǎn)揖吳淞俯臨黃浦自經(jīng)倒閉后街談巷語仍襲舊名其實(shí)已將房屋租與別人居住其樓下有自來水公司及些釐登礦局公裕保險公司錦銘洋行等家二三層樓上為各西人攜家屬之所第四層……突見廚下火勢炎炎急取水澆之已無濟(jì)于事一霎時四層樓焚燒凈盡三層樓亦已延燒第一二層未被災(zāi)然各洋龍吸水狂噴……</i></h5><br><h3 data-sider-select-id="c104fe50-7374-405d-90f8-68102523014d"> 從上面的報道中披露出的信息可知:1、該樓著火時,旗昌洋行已經(jīng)倒閉,但大家還是習(xí)慣性地把它叫做旗昌洋行(大樓);2、該樓為四層“源揖吳淞俯臨黃浦”是當(dāng)時沿街最高的樓房<font color="#ff8a00" data-sider-select-id="bdd5910f-856d-4417-9dc5-cb579da8851d">[注1]</font>,并非如有些文字說的,原來是三層樓<font color="#ff8a00" data-sider-select-id="a716e22c-d625-4070-b931-c6c1ab0958c7">[ 注2 ]</font>;3、失火時四樓燒毀,三樓殃及。一、二樓無恙。</h3><br><br><h5 data-sider-select-id="557a3e8d-aedc-499c-8fd0-7784b3171f9c"><font color="#ff8a00" data-sider-select-id="a5c8d67a-fa99-46eb-9e86-86cd2a94f2e1">[ 注1]:《上海近代建筑風(fēng)格》第44頁 <br>[ 注2 ]:楊嘉祐先生在《上海老房子的故事》的第19頁起、《外灘·源》的第110頁起都寫到:<br>……外灘6號原是一家拍賣行,中國通商銀行購下房地產(chǎn),原是三層,有內(nèi)外陽臺,東印度式建筑,磚木結(jié)構(gòu),因不敷銀行使用,1906年進(jìn)行翻造……<br>  在上海檔案信息網(wǎng)上的“外灘建筑群簡介”中也是上面這樣的說法</font></h5></div></h5> <h5>圖1.06 1893年救火照片與現(xiàn)在建筑照片(修前)的比較圖</h5> 從失火和現(xiàn)在的對比來看(圖1.06),建筑外立面和主體結(jié)構(gòu)應(yīng)該還沒有被毀。而且現(xiàn)在的建筑與當(dāng)時建筑形式乃至細(xì)節(jié)都是一致的。<div><br></div> <h5 data-sider-select-id="0924b28c-57b9-41b1-9f15-2f4cadc655a5">圖1.07 1880年代外灘照片中的外灘6號</h5> 上面的照片引自樓榮敏主編的《 外灘歷史和變遷 》 (畫冊)。其中可以看到第一代江海關(guān)樓的中式翼角。由于第二代江海關(guān)是在1893年建成的所以也說明外灘6號的建成早于1893年。<div><br><div>  下面這張照片出自另一家裝飾公司的投標(biāo)文本中。他們標(biāo)注的年份是1880年。</div></div> <h5>圖1.08 文本上的歷史照片</h5><div><br></div> 在2015年泓盛拍賣網(wǎng)上曾有過一張攝于1884年前后的上海外灘的照片,其中清楚地拍到了外灘6號的建筑。當(dāng)時的拍賣網(wǎng)上是這樣介紹這副拍品的:<div><i>? 拍品描述:<br>尺寸:318.5×18.7cm. 說明:……這張全景照由當(dāng)時上海著名的公泰照相館所攝,年代在1884年前后,由12張蛋白照片拼接而成,所見范圍南至法租界,北至虹口區(qū),整張照片裝裱成手卷形式,是目前已知市場上流通的最長的外灘全景照。綾錦托裱、保存較好。注:公泰照相館,于咸豐七年(1858)前后,由上海道臺衙門會計羅元佑在漢口路開設(shè),是清代最早的照相館之一,在中國攝影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i><br></div> <h5 data-sider-select-id="0613b408-c357-48a6-ba06-3a68ba887d4f">圖1.09 1884年前后的外灘全景照(局部)</h5> 在一個叫“香港集團(tuán)工業(yè)史”的網(wǎng)站的介紹旗昌洋行的文章說該建筑建于1885年。(https://industrialhistoryhk.org/russell-company/) <h5 data-sider-select-id="510b8f8f-f108-4528-b886-8890ef660bd7">圖1.10 網(wǎng)站上的截圖</h5> 還有一張1862年上海大雪的照片(上海地方志官方公眾號“方志上?!県ttps://mp.weixin.qq.com/s/6KS7cn7tqBEXaQGlHmuY7Q) <div> 不過,這張照片還出現(xiàn)在《老上海影集》中,但說明中是1870年代的。</div> <h5 data-sider-select-id="ea882a79-6a5b-43cb-90a7-6a858c79b2d9">圖1.11 圖中左側(cè)為第一代英商的上??倳谘亟纸ㄖ哪┒穗[約可見外灘6號大樓</h5> 根據(jù)上面這么些照片、文字的描述,外灘6號大樓的建造年代雖然沒有明確的時間,但公泰照相館和香港集團(tuán)工業(yè)史網(wǎng)站的陳述比較一致即1984前后和1985年(圖1.09和圖1.10),而上海地方志的文章中描述最早(1862年),但此也有認(rèn)為此照片攝于1970年代。不管是早于1893年(失火)還是1862年(大雪),外灘6號大樓是外灘沿街22幢歷史建筑中建造得最早是肯定的了。<div><br></div>   關(guān)于通商銀行與外灘6號樓的關(guān)系,錢宗灝先生在《百年回望》中是這樣說的:“<i data-sider-select-id="9f9ff237-773f-43ed-8200-861638ca8696">1897年以后,中國通商銀行買下這幢樓房作辦公營業(yè)用,故人們一般將其稱為‘中國通商銀行大樓‘。</i>” 說成1906年翻建的原因,估計是因?yàn)橐粡堈掌汀独仙虾0贅I(yè)指南》。<div data-sider-select-id="a27eb3cd-d8d1-441d-ad54-dcdd6262195e">  下面這張照片中在大樓前搭建的臨時牌樓上寫著“中國通商銀行”,但此樓是現(xiàn)在的外灘7號(原大北電報公司)。而該樓是大北電報公司買下三層的旗昌洋行辦公樓(圖1.01中的1號建筑)后,因不敷使用拆了老樓于1906年建造的。</div> <h5 data-sider-select-id="7617c147-1856-4b2b-96e7-51ce95528928">圖1.12 通商銀行五十周年紀(jì)念冊中的“總行門景”圖</h5> 其實(shí)此圖出自于通商銀行創(chuàng)立五十周年紀(jì)念冊,將慶典牌樓中間的字放大和辨出“創(chuàng)立五十周年紀(jì)念”字樣。那么為什么要在外灘7號舉辦五十周年慶典,而不是6號呢。<div>  有報道稱,1922年原在7號的大北電報公司遷往愛多亞路一幢建的大樓。通商銀行便搬到了這里<font color="#ff8a00">[注]</font>?;蛟S這和早年的通商銀行和中國電報局都是由盛宣懷督辦、參股的有關(guān)吧。</div><div data-sider-select-id="f054409b-7761-4e81-812c-dff5d6101dd0"> 此外,《老上海百業(yè)指南》(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8年修訂版)上的7號就是標(biāo)注著“中國通商銀行”(圖1.13)</div><div><br></div><div data-sider-select-id="931a3b44-8b54-4f0b-9a76-952f48776ce1">  這樣就出現(xiàn)了中國通商銀行不在“通商銀行大樓”的情況。</div><div data-sider-select-id="931a3b44-8b54-4f0b-9a76-952f48776ce1"><br></div><div data-sider-select-id="931a3b44-8b54-4f0b-9a76-952f48776ce1"><br><br><font color="#ff8a00" data-sider-select-id="fe72522d-442b-4aad-982e-6f2b77549349">[注]楊嘉祐先生在《上海老房子的故事》說到:中國通商銀行于20世紀(jì)20年代,為擴(kuò)充業(yè)務(wù),將外灘7號原大北電報公司的大樓購下作為辦公大樓……<br>  又有說是抗戰(zhàn)勝利后遷入的https://www.sohu.com/a/45325291_180383 </font><br></div> <h5 data-sider-select-id="4f44ae0a-a911-43b9-b03e-32aa04b79856">圖1.13 《老上海百業(yè)指南》中的外灘5~9號</h5> <div data-sider-select-id="99ac0515-9821-43d4-8285-e9f54ceb199e">  至于楊嘉祐先生和其他地方的文字解釋的"……原是三層,有內(nèi)外陽臺,東印度式建筑,磚木結(jié)構(gòu),因不敷銀行使用,1906年進(jìn)行翻造……“的說法應(yīng)該是通商銀行五十周年的照片和《百業(yè)指南》上將外灘7號標(biāo)為通商銀行大樓的原因吧。</div><div data-sider-select-id="99ac0515-9821-43d4-8285-e9f54ceb199e"> 從其關(guān)于樓房的描述可知”原來的三層樓、東印度式“,于原旗昌洋行辦公樓相符;1906年翻造的正是外灘7號的大北電報樓。</div><div data-sider-select-id="99ac0515-9821-43d4-8285-e9f54ceb199e"><br></div><div data-sider-select-id="99ac0515-9821-43d4-8285-e9f54ceb199e">  PS: 東印度式建筑一般又叫殖民地式、殖民地外廊(劵廊)式而旗昌辦公樓正于此描述相符(它恰好是三層)。而外灘6號是明顯四層,或外形看作假四層,而它的建筑有明顯的哥特式(教堂樣子)。</div><div data-sider-select-id="99ac0515-9821-43d4-8285-e9f54ceb199e"><br></div><div data-sider-select-id="99ac0515-9821-43d4-8285-e9f54ceb199e">   </div><div data-sider-select-id="99ac0515-9821-43d4-8285-e9f54ceb199e"><div> </div></div> 外灘一直是上海最具有代表性的標(biāo)志之一,其構(gòu)成的核心是沿中山東一路的22幢歷史建筑。對于這些歷史遺存,如何在一輪輪的功能更新中保留那些歷史的、文化的信息,當(dāng)時設(shè)計師們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晰。而且當(dāng)時對于這些建筑的修繕還沒有一個非常完整的保護(hù)、監(jiān)督體系。因此,整個過程也是不斷地學(xué)習(xí)、理解并逐步完善的過程。<div><br></div>   1994年,上海市政府決定將外灘金融街房屋大置換,讓國際金融機(jī)構(gòu)重返上海灘。至1996年底,外灘沿街大部分建筑完成了置換,此時“外灘金融街”基本形成。其中外灘6號由香港僑福國際企業(yè)有限公司取得使用權(quán)。<br>  進(jìn)入21世紀(jì),上海市政府又提出了“以陸家嘴和外灘地區(qū)為核心,提升中央商務(wù)區(qū)的功能”,使外灘進(jìn)入了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二輪更新。<br>  2001年,外灘3號、18號進(jìn)入“頂級品牌旗艦店+高檔餐飲+高級會所”模式的籌劃階段,并與2002年正式啟動改造。<br>  2002年9月,市文管會、市房地局均對外灘6號的“改造”和使用性質(zhì)的改變做出了批示。同年年底召開了該樓的房屋檢測的專家評審會議。 <div>  2003年初成立的上海均圻房地產(chǎn)經(jīng)營有限公司,成為該外大樓此后的實(shí)際經(jīng)營管理者。<br></div> 1982年,國家頒布了《文物保護(hù)法》,2002年予以修訂。2003年5月,國家文物局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hù)法實(shí)施條例》。<br>  上海市自1991年公布了《上海市優(yōu)秀近代建筑保護(hù)管理辦法》,1997年進(jìn)行了修訂。2002年5月發(fā)布了《上海市歷史文化風(fēng)貌區(qū)和優(yōu)秀歷史建筑保護(hù)條例》。2003年12月頒布了《優(yōu)秀歷史建筑修繕技術(shù)規(guī)程》。<br>  外灘6號是全國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外灘建筑群”的組成建筑之一;上海市第二批(1994年)公布的優(yōu)秀歷史建筑(三級三類保護(hù))。<br>  2002年9月,市文管會、市房地局均對該樓的“改造”和使用功能的改變做出了批示。<br>  同年年底召開了外灘6號房屋檢測的專家評審會議。 在2003年以前,作為取得使用權(quán)的僑福國際企業(yè)有限公司曾委托他人做了個概念方案。同時他們也對建筑的歷史做了一定的調(diào)查,如D區(qū)是1936年由范文照建筑事務(wù)所設(shè)計,并在1937年竣工等(詳見該房屋的各分區(qū)命名圖——圖2.02)。<div data-sider-select-id="d80a60f2-18f9-494f-aab1-497f366018f0"><br>  “僑福”公司的方案保留東側(cè)的主樓(A區(qū)),將主樓以西的建筑全部拆除,建造一幢20層的大樓(這樣原A區(qū)建筑變成了“裙房”),建筑立面采用大面積玻璃幕墻,讓天空映射在上面。試圖用這種辦法減弱其對城市天際線的影響。我們的設(shè)計人員曾想完整地了解這個方案,但因年代較遠(yuǎn),已無法找到該方案的原稿或影印件。根據(jù)設(shè)計師們的回憶,當(dāng)時在主樓后面建造20層的理由是:站在6號一側(cè)的人行道邊緣抬頭望去,新建大樓剛好被6號中間的尖頂擋?。▓D2.01)。</div><div data-sider-select-id="d80a60f2-18f9-494f-aab1-497f366018f0"> 這個成了最早的外灘6號的改造設(shè)想。<br> </div> <h5>圖2.01 “僑?!惫舅龅姆桨?lt;/h5> <div><br></div><div> 2003年春節(jié)過后,受外灘6號業(yè)主所托,該樓的方案設(shè)計正式啟動。<br></div> 我們設(shè)計公司(那是還叫“設(shè)計所”)一開始對于外灘6號的改造主要是根據(jù)使用經(jīng)營方的理想化要求以及之前“僑?!钡姆桨傅幕A(chǔ)上進(jìn)行的。當(dāng)時主要的思路是A區(qū)加固修繕,A區(qū)西側(cè)拆除重建。<br> 由于在主樓后面(西側(cè))建造一個20層高樓過于大膽,對周邊,尤其是元芳弄的居民影響較大。后經(jīng)商討改為主樓西側(cè)的建筑將其高度改為不超過前面屋脊,并在西側(cè)重建的建筑增加地下停車庫,地下車庫的入口設(shè)在元芳弄。 <h5>圖2.02 外灘6號各分區(qū)命名</h5><h5> (圖中房屋右上角的小點(diǎn)數(shù)代表該房屋的層數(shù))</h5> 由于“外灘6號”所包含的房屋眾多,所以我們一開始就對各個房屋、區(qū)域進(jìn)行了分別命名(圖2.02)。<div>  A為外灘沿街的主樓;</div><div> 南部(圖中左端)的樓梯間由于同原照片、圖紙位置不同而另外命名為E;</div><div> B、C 區(qū)為雙聯(lián)坡頂建筑,三層;</div><div> D是范文照事務(wù)所設(shè)計的四層平屋頂;</div><div> F、G也是三層的附樓包括一部室外樓梯。<div data-sider-select-id="d69d1b82-2a5d-4667-bfa7-2be13720a68b"> </div></div> 部分現(xiàn)有的資料表明該樓由馬禮遜洋行設(shè)計,但是沒有找到當(dāng)時的圖紙。在市城建檔案館留存是1919年通和洋行根據(jù)通商銀行要求設(shè)計的改建、增建圖。 <h5>圖2.03 城建檔案館提供的圖紙(部分)</h5> 上圖中的標(biāo)題:The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br>Proposed Alteration & Additions 翻譯為:中國通銀行<div>擬議(提出)的改建和增建。<br></div><div> 如果將1919年的改、增建圖同現(xiàn)在的頂面圖合在一起即可發(fā)現(xiàn),基本能對得上。在后來的施工中也確實(shí)發(fā)現(xiàn)C區(qū)金庫的痕跡。<br></div> <h5 data-sider-select-id="95bc6937-355c-4a20-8c6a-d4094df8c656">圖2.04 改建圖和現(xiàn)狀的比較</h5> <div><br></div><div> 在現(xiàn)場勘查中發(fā)現(xiàn)B、C區(qū),同主樓(A區(qū))是兩棟獨(dú)立體系的建筑,中間有沉降縫。但是,我們從下面的歷史照片中可以清晰地見到主樓(A區(qū))后的西側(cè)建筑(B、C區(qū))已經(jīng)存在,而且建筑風(fēng)格也較統(tǒng)一。</div> <h5 data-sider-select-id="ae11b189-5506-4191-889e-07244c9f92a9">圖2.05 圖1.07和圖1.09中西側(cè)房子的放大圖</h5> 《外灘歷史建筑》一書中說,“會德豐”先是購得在旗昌洋行的地塊上臨江的兩間倉庫,而后又賣給了一個叫“奧茄”的人經(jīng)營這些房產(chǎn)……到了19世紀(jì)80年代早期……建造了稱為“Algar Building”的大樓,專門用于商業(yè)出租……<div data-sider-select-id="c332b01d-aa64-4c4f-b531-6658bf8883d0">  那么B、C區(qū)是不是在原來“兩間倉庫”的基礎(chǔ)上進(jìn)行改建的呢? 比如按照主樓色樣式重做外立面?</div> 在改建圖和現(xiàn)狀的對比圖(圖2.04)中還可看出,在主入口的南北兩翼都有只在第一層前突的部分(圖中紅圈)。<div><br><div>  另外,在剖面圖(圖2.03右下角)中可看出在主入口的后面做出了一個“天井”,一層此處的頂部加了一個玻璃棚。</div></div> <h5 data-sider-select-id="3793320b-7cfa-425d-852b-6a34f02a84ef">圖2.06 根據(jù)1919年的圖紙模擬的天井和玻璃棚的樣子</h5> <div data-sider-select-id="d861bdba-17f9-4e40-a7d8-ebb87b89d54c">  E區(qū)(圖2.04中橙色方框),從歷史照片中可以發(fā)現(xiàn)最早是沒有的,后來有了兩層,再后來成了三層。到了當(dāng)代,向東擴(kuò)到了東立面的外面(見下面四張照片)。<br></div> <h5 data-sider-select-id="d2ca45fb-94f3-4366-ba47-5ca84b62c36e">圖2.07 較早期的照片建筑南端是沒有房子的</h5> <h5 data-sider-select-id="7cdfb475-7b86-4f18-8b6d-3b58411e141e">圖2.08 房子的南端(左側(cè))出現(xiàn)了一個二層的附房</h5><div><br></div> <h5 data-sider-select-id="253cf3ab-fe1f-4882-9827-1dcc2ca2cffa">圖2.09 從放大圖可看出房子南端的附房達(dá)到了三層</h5> <h5 data-sider-select-id="d6b25671-c0ea-4d81-a5c2-5fa4e2343eeb">圖2.10 現(xiàn)在附房凸到主樓東面墻的前面了</h5> <div data-sider-select-id="058f0494-445b-4124-ad7b-8fde29fb7e4c">  從上面第三張照片(圖2.09)中發(fā)現(xiàn)旗昌洋行的老辦公樓還在,故可以認(rèn)為加到三層是在1906年之前。因?yàn)橥鉃?號是在1906開始拆除舊樓建造新樓的。<br></div><div data-sider-select-id="058f0494-445b-4124-ad7b-8fde29fb7e4c"><br></div> 以上的部分資料是上次寫作時未及編進(jìn)書籍中去的,也有是這次寫作時找到的和分析的(如圖1.10)。<div><br></div> <div data-sider-select-id="c08d9fcd-63e1-42db-95dc-941ceeed8c74">  市政府有了計劃和決心;房屋使用性質(zhì)調(diào)整和檢測都進(jìn)行了;房屋經(jīng)營管理公司也已落實(shí)。</div> 2003年我們的設(shè)計公司開始做方案,共做了三次;5月15日招開了專家論證會,會議的主要結(jié)論是:<br> 進(jìn)一步考證歷史資料,分析恢復(fù)1919年歷史原貌的可能性。<div data-sider-select-id="0fde0945-ed9c-4f04-8e12-11cf11513df0"> <font data-sider-select-id="8ed2539a-9c24-4953-b8e6-30c7b3bae5b9" color="#39b54a"> <u data-sider-select-id="969ebc69-91c0-491f-8a5f-7f5e50964504" style=""><font data-sider-select-id="11a65d74-907c-4242-98df-2fb65da380fe" style="">東立面南端現(xiàn)在外凸的體量應(yīng)按1919年的設(shè)計圖紙整體退進(jìn)原主體外墻,減少面積可相應(yīng)在后部擴(kuò)展彌補(bǔ)。</font></u></font><br> 如果考證史料不充分,不足以作為確鑿的設(shè)計依據(jù),應(yīng)按現(xiàn)狀修復(fù)。</div><div data-sider-select-id="5f1012d1-4375-4dc1-ac09-96d359d7ac43"> <font data-sider-select-id="b62c578c-e104-4e6d-a6cf-1e2a9d97b796"> <u data-sider-select-id="6fc47eb9-f571-4139-a624-71bc33709de6" style=""><font color="#39b54a" data-sider-select-id="b82929cb-5fc5-42d9-a33c-19bb84aaed1f">1919年設(shè)計圖紙的東立面,南北兩端外挑陽臺則不應(yīng)復(fù)原,以現(xiàn)狀為準(zhǔn)。</font></u></font><br> 修復(fù)設(shè)計以復(fù)原外觀為重,對目前較為凌亂的西立面進(jìn)行整治,內(nèi)部可整體優(yōu)化。</div><div data-sider-select-id="5f1012d1-4375-4dc1-ac09-96d359d7ac43"><br></div><div data-sider-select-id="5f1012d1-4375-4dc1-ac09-96d359d7ac43">結(jié)論中與外形有關(guān)的是南端的樓梯間按原樣后退;東立面兩邊不要外凸(見下圖)<br><br></div> <h5 data-sider-select-id="c9bbde22-aefe-47b5-a0a0-e5dd998f979a">圖2.11 東立面方案及專家評審所及那些外凸部分</h5> <div><br></div>  專家論證會后,我們同業(yè)主及經(jīng)營方共同協(xié)商,對方案進(jìn)行調(diào)整,并于2003年6月上報規(guī)劃局。<br>  此后,與地質(zhì)勘探、結(jié)構(gòu)、空調(diào)、電梯、變電房進(jìn)行協(xié)調(diào);以及反復(fù)分析、計算新建筑在日照、光線方面對周邊居民的影響等。<div>  2003年6月到12月先后進(jìn)行了四次擴(kuò)初設(shè)計。<br>  第二年(2004年)開始施工圖設(shè)計;<br>  2004年6月5日,得到了市規(guī)劃局關(guān)于方案設(shè)計的正式批復(fù);<br>  2004年6月25日,對結(jié)構(gòu)設(shè)計及施工預(yù)案召開論證會;<br>  2004年6月30日,獲得結(jié)構(gòu)設(shè)計得到專項(xiàng)論證意見;<br>  2004年11月再次報規(guī)劃;<br>  2005年2月施工圖審圖及報消防;<br>  2005年3月正式進(jìn)場開始施工。</div> <h5 data-sider-select-id="8ca62d3b-aa67-4277-8ad7-84ac81133cf6">圖2.12 部分方案圖 </h5> 方案論證會后,根據(jù)專家意見將南端原樓梯間(E部分)按歷史樣式恢復(fù),重做了東立面效果圖 <h5 data-sider-select-id="df58e07f-62d3-4c72-91d4-9ece2271d4e2">圖2.13 根據(jù)專家意見調(diào)整后的效果圖</h5> <div><br></div> 在對外灘6號的修繕中,外墻是否恢復(fù)清水磚部分,在方案討論中有較大的爭議。<br> 在2002年、2003年外灘6號的設(shè)計方案中,一直認(rèn)為大樓的外立面是砂漿粉刷的。直到后來方案討論、調(diào)整中獲得的精度較高的歷史照片,才可以辨別出原來該樓的外墻是由清水磚和水泥砂漿粉刷(線腳部分)組成的。<div data-sider-select-id="e092cad5-fddd-4740-8b7e-3c9212c0bba4"> 當(dāng)時我們的設(shè)計師和部分專家都傾向于恢復(fù)清水磚。但是由于表面的粉刷也已經(jīng)存在很久了,恢復(fù)清水磚的工作量巨大,對工期、資金都有很大的變動。當(dāng)時的施工主管更是不想這樣做,以至于業(yè)主方(九事)也不主動,設(shè)計師的聲音更是微弱。最后的意見是:按照最小干預(yù)的原則,保留現(xiàn)在的水泥砂漿粉刷。按照專家的原話是“留給后人作進(jìn)一步探討吧?!?lt;/div><div data-sider-select-id="e092cad5-fddd-4740-8b7e-3c9212c0bba4"><br></div><div data-sider-select-id="e092cad5-fddd-4740-8b7e-3c9212c0bba4">決定保留粉刷后,我們做了幾種顏色的方案:</div> <h5>圖2.14 為建筑外墻涂料顏色選擇所做的三張效果圖</h5> <h5>圖2.15 施工現(xiàn)場在剝掉粉刷后露出的清水磚墻面</h5> <div data-sider-select-id="a6800562-eeb2-49e2-9262-e1e99b1d0a75">  建筑在整個歷史經(jīng)歷過程中的各個歷史變動的痕跡是構(gòu)成這個建筑歷史的組成部分,因此在歷史建筑修繕鄰域一直就有一個按照哪個歷史時期恢復(fù)的選擇問題。</div><div data-sider-select-id="a6800562-eeb2-49e2-9262-e1e99b1d0a75"><br> “考慮到外灘6號外墻的粉刷層已經(jīng)存在多年,而且經(jīng)過多次粉刷維修。表層粉刷剝離后最早的清水磚表面可能已經(jīng)大量損壞,修補(bǔ)的難度非常大。”<br></div><div data-sider-select-id="a6800562-eeb2-49e2-9262-e1e99b1d0a75"><br></div><div data-sider-select-id="a6800562-eeb2-49e2-9262-e1e99b1d0a75"> 以上這,就是成為當(dāng)時沒有恢復(fù)最早的清水磚墻的理由了。</div> 在寫這篇文章時,從這張攝于1947年的“總行門景”圖中可以探查到,其左側(cè)的外灘6號大樓似乎全是粉刷墻面了。 <h5 data-sider-select-id="0182e934-e39f-4baa-be91-9fb95c91cff9">圖2.16 通商銀行五十周年照片中的外灘6號一角的放大圖</h5><div><br></div><div> </div><div data-sider-select-id="f734cc87-ddb2-4a2f-84d9-379f73c994c9"> 關(guān)于外灘6號的外立面的恢復(fù),只是修復(fù)過程中的一個插曲。看著那些清晰的歷史照片,如果能恢復(fù)成紅色清水磚和“汏石子”線腳,那一定比現(xiàn)在的漂亮多了。如果有時間,我一定做個復(fù)原的模擬圖。</div><div data-sider-select-id="f734cc87-ddb2-4a2f-84d9-379f73c994c9"><br></div> 這次修繕和改建成功的重點(diǎn)在于如何在既能保住歷史建筑的外立面又能重新建立新的建筑(結(jié)構(gòu))體系。后來人們把這樣的項(xiàng)目叫做“熱水瓶換膽”。這是我目前所知道的,在上海最早這樣做的歷史建筑。<div><br><div data-sider-select-id="69f987b0-394b-4a83-abd8-ab6ca1fb4ed0">  6號大樓在使用過程中的多擴(kuò)建、改建使建筑結(jié)構(gòu)受力體系變得極其復(fù)雜,無論從安全還是使用角度看都無法滿足現(xiàn)行結(jié)構(gòu)規(guī)范的要求,因此根據(jù)專家的意見對6號大樓進(jìn)行結(jié)構(gòu)替換是本次修繕改造的重點(diǎn)。這種被稱之為“熱水瓶換膽”的通俗解釋就是在“保留建筑表殼”的前提下重建一個健康、可靠的骨架。</div><div data-sider-select-id="69f987b0-394b-4a83-abd8-ab6ca1fb4ed0"><br> 一般情況下,有兩種辦法可以達(dá)到此目的。</div><div data-sider-select-id="69f987b0-394b-4a83-abd8-ab6ca1fb4ed0">  一種是先將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全部拆除,并再重建立新的結(jié)構(gòu)框架。這種方法實(shí)施的前提是必須新建一個臨時支撐體系與外墻可靠連接才能解決保留墻體的安全和穩(wěn)定問題,但安全隱患依然存在,且經(jīng)濟(jì)投入十分巨大。且須保證在整個過程中這個“外殼”不受到新的損害?,F(xiàn)在有人說是“留了一張皮”,如中央商場中的華僑大樓等(下圖是摘自搜狐的文章https://www.sohu.com/a/200265309_99957596)。 </div></div> <h5>圖2.17 華僑大廈施工現(xiàn)場及模擬圖</h5><div><br></div> 另一種辦法就是本書敘述的“建芯換膽”的辦法。即在保留原結(jié)構(gòu)體系(包括屋蓋結(jié)構(gòu),這也是該建筑的重點(diǎn)保護(hù)部位)主要受力構(gòu)件的情況下,對原基礎(chǔ)進(jìn)行托換并由下向上新建一個建筑構(gòu)架,直到原屋蓋結(jié)構(gòu)支承于這個新的骨架之上,再由上往下逐層拆除原有結(jié)構(gòu)。這是一個充分利用原建筑結(jié)構(gòu)潛力的比較經(jīng)濟(jì)和能確保建筑安全的方法。這個方案的缺陷是新的柱網(wǎng)同原建筑的軸線會產(chǎn)生重合的問題,在有些位置可能會影響原建筑的窗位。而我們在6號大樓采用了在老墻的兩側(cè)設(shè)立雙柱(雙梁),待老墻拆除后再進(jìn)行結(jié)構(gòu)補(bǔ)缺的方法,有效地解決了這一方案存在的缺陷。雖然雙柱對建筑平面有一定的影響,如對內(nèi)部的使用空間等,但這種影響是有限的。 <h5 data-sider-select-id="b8204f14-173d-4dc5-8b42-219b7b1bfb78">圖2.18 書籍中關(guān)于結(jié)構(gòu)替換的圖</h5> <div data-sider-select-id="ee61075f-61c6-4f22-8711-222e247a63d3"><br></div><div data-sider-select-id="ee61075f-61c6-4f22-8711-222e247a63d3">建芯換膽(熱水瓶換膽)圖解說明:</div> <h5 data-sider-select-id="f904965f-5a19-483d-aa7e-56456751b2ac">圖2.19 外灘6號模擬模型(未修復(fù)前)</h5> <h5 data-sider-select-id="4d102e41-516d-419a-ae67-d9fc99bba631">圖2.20 將房子的一角放大</h5> <h5 data-sider-select-id="4f2f1438-524c-44e9-a69e-34c7589beefe">圖2.21 我們把需要保留的外墻隱藏掉,以便看清內(nèi)部結(jié)構(gòu)替換的過程</h5> <h5 data-sider-select-id="57c9586b-1608-42bf-bae0-53c2553b7dbd">圖2.22 先在室內(nèi)打下靜壓樁</h5> <h5 data-sider-select-id="c3feb351-428d-49ac-8fe1-81eedeb805b6">圖2.23 然后澆筑新的基礎(chǔ)、底板</h5> <h5 data-sider-select-id="ce68ed6d-4159-4ebd-bc09-4ec918c2ad08">圖2.24 然后在老墻兩側(cè)澆筑一層新的柱子、樓層的梁</h5> <h5 data-sider-select-id="ecba71bf-5fae-45d1-afe8-2cb4a535ab89">圖2.25 并逐層向上施工</h5> <h5 data-sider-select-id="0c6b647f-b9f6-4a25-b6de-7029802247cf">圖2.26 在四層木屋架的兩側(cè)加筑加固梁</h5> <h5>圖2.27 等到新的結(jié)構(gòu)能夠支撐屋架及原建筑后,再逐層拆除不保留的內(nèi)墻,完成了結(jié)構(gòu)替換。當(dāng)然,保留的外墻在此期間完成了加固。</h5> <h5 data-sider-select-id="2502616d-6e4f-4bce-8c1c-bf3df115c86a">圖2.28 修繕完成后的外灘6號</h5> <h5 data-sider-select-id="08613503-f758-4062-8a91-13ed4eb10cb4">圖2.29 修繕后的外灘6號立面各個視角</h5><div><br></div>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看著這些修繕后的照片,想起我們當(dāng)時在設(shè)計方面所做的一些努力。</p> <h5>圖2.30 關(guān)于山墻上“十字”頭的修復(fù)方案</h5><div><br></div> <h5>圖2.31 關(guān)于齒垛復(fù)原的方案和依據(jù)</h5><div><br></div> 但是,還有一些并沒按當(dāng)初的方案實(shí)施。<div>  從修繕后的照片可以看出,E部分并沒有按照當(dāng)初專家論證會上要求,退到原始位置(圖2.28)。</div><div><br><div data-sider-select-id="ce6c89e2-987e-4e12-8a54-ecdbb3829309"> 四樓南北兩側(cè)的“老虎窗”山墻上面的三葉草的墻洞,雖然設(shè)計圖有了,但最終還是沒有做出來:</div></div> <h5>圖2.30 設(shè)計圖與完工后的對比圖</h5><div><br></div> <p class="ql-block">  原方案希望把窗都改成歷史照片中的落地窗,后來也沒有實(shí)現(xiàn)。</p><p class="ql-block"> 我后來在1947年五十周年的照片中發(fā)現(xiàn),那時似乎已經(jīng)改成不是落地窗了:</p> <h5>圖2.31 原設(shè)計方案、依據(jù)和實(shí)際修繕后的情況</h5><div><br></div> 角柱的修復(fù)方案圖在一開始就忽略了下部的花飾。這是因?yàn)?,?dāng)時沒有,也沒有花心思心去找足夠清晰的歷史照片: <h5>圖2.23 角柱的修復(fù)方案忽略了下部的花飾</h5>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data-sider-select-id="4594d5a8-8d21-40eb-90a9-ea6695b11fa9"> 現(xiàn)今的上海,歷史建筑保護(hù)、修繕已經(jīng)得到很大的重視,大家的認(rèn)同感也越來越強(qiáng)?;乜赐鉃?號修繕設(shè)計時的情景,設(shè)計師更多的只是出于對建筑的美感的追求。并沒有那么多探究、回復(fù)歷史信息的責(zé)任感(當(dāng)然同他們在項(xiàng)目中的地位也有關(guān)系)。這也讓我想起更早的“修繕”項(xiàng)目外灘一號亞細(xì)亞大樓——嚴(yán)格來說只是一次裝修。</p><p class="ql-block"> 那是1997年吧,外灘在市府規(guī)劃下要恢復(fù)金融一條街,太平洋保險公司要入駐外灘一號(現(xiàn)在的久事國際藝術(shù)中心,其中有“東一美術(shù)館”即亞細(xì)亞大樓)。我們的任務(wù)是內(nèi)部修繕(裝修),記得當(dāng)時的要點(diǎn)是舊的門窗、內(nèi)部的花飾、一部樓梯及扶手等不能破壞,只能小心地修。由于我們公司有原來“房修公司”的班底,對舊建筑的修整并不是難事。記憶最深的是按照規(guī)范,辦公樓必須要有消防噴淋系統(tǒng),但是要裝該系統(tǒng)必定會影響甚至破壞原有花飾線腳的天花、墻面的美觀。當(dāng)時建設(shè)方堅決不同意。但是不裝消防系統(tǒng),大樓就不能通過竣工驗(yàn)收,也就不能投入使用。但是,看建設(shè)方主管的樣子也不著急……后來怎么解決的也不記得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總體來看外灘6號的修繕,雖然修復(fù)設(shè)計已經(jīng)努力在恢復(fù)“原貌”了,也做了不少工作,但是還是有許多在施工中予以“簡化”了(圖2.30、2.31)。當(dāng)然還有一些因沒有充分地去查找、探究歷史信息,而忽略掉的。不過對于結(jié)構(gòu)替換(熱水瓶換膽)的嘗試還是成功的。對以后歷史建筑修繕有著“先行者”的意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一篇準(zhǔn)備寫的是 外灘15號<a href="http://www.zit.org.cn/52w6xrj6?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點(diǎn)此轉(zhuǎn)跳</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