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想去長清的歸德,大概是一兩年前的事了,因逢疫情,再加路途較遠(yuǎn),一直未成行。這次去也是了此心愿吧!第一次聽到歸德這名字,腦子里閃出的是“歸去來兮”幾個字,網(wǎng)上一搜,卻說是因村中地形似烏龜背,稱為龜背,后擬音稱為歸德;就如同以前去的詩莊,一聽名字,滿腦子詩情畫意,結(jié)果到了地方一看村名碑介紹,居然是源自“師傅莊”的擬音和簡化。</p><p class="ql-block"> 早上不到九點我們便出發(fā)了,為了欣賞沿途的景觀,探尋古跡,沒有走高速。雖然是大年初四,天氣暖和的穿一件大衣都覺得熱;仿佛突如一夜春風(fēng)來,花兒馬上就要開。</p> 小侯集太白祠 <p class="ql-block"> 途經(jīng)萬德小侯集村時,周老師告訴我們,這里有一座供奉李白的祠,作為唐朝的大詩人李白,我只知道他曾在徂徠山一帶待過,倒沒想到在這里居然有紀(jì)念他的祠堂,一時興趣大增!立馬停車尋訪,從村名碑上知道這小侯集村,是清康熙四十八年趙氏由洛口遷來,為圖吉祥命名趙興莊,后因臨近大侯集更名小侯集??上А昂睢弊挚体e,成了時“候”的“候”。</p> <p class="ql-block"> 轉(zhuǎn)過小侯集村委,看到一個小小的院落,屋為一門兩窗,前出廈,屋門上寫“太白廟”,而屋邊墻角上2014年砌的《維修李仙廟小組成員》,“廟”字為后涂改上的,成員均趙姓;再看屋內(nèi)窗臺上放著長清文旅局2022年12約20日公布的不可移動文物的牌子,上面又寫著“李仙祠”,一座小廟三個稱呼呀!屋內(nèi)供奉太白金星、立“請李仙人‘太白′之位”,相傳李白為太白金星轉(zhuǎn)世,故此供奉。</p> <p class="ql-block"> 院內(nèi)有《李仙人碑記》碑一塊,紀(jì)年已缺,現(xiàn)錄殘文如下:“古今不乏才人□□生則榮,隕則巳焉耳。夫(此字應(yīng)有誤)有歷千馀年救災(zāi)恤危英□□□□李仙人者夫。李仙人也□唐天寶時人也。工□□詩,官拜翰林供奉,見重于玄宗?!趺谠潱瑲v代以來,□其詩者莫不嘆為奇才,誠一代之偉人也!然生則□者□□□則□所以,于六月間化身駕於此地,因旱問雨所求皆□,內(nèi)侮外患,彌之未然。則仙人之靈何昭昭也!及至八月,瘟疫災(zāi)流行,眾皆惶恐。仙人不忍坐視,又聘仙醫(yī)人張□印卿亦臨是莊,施一切之妙術(shù),救萬民之膏盲,□□□救活人甚眾。雖古之(下缺)”大意是說,這李白曾化身顯靈于此地,求雨應(yīng)驗、瘟疫流行時救死扶傷,故當(dāng)?shù)匕傩?,建李仙人祠以記之,足見李白在泰山附近之影響?lt;/p><p class="ql-block"> 孤陋寡聞的我實在是第一次見這樣的廟呢!出側(cè)面遠(yuǎn)門,外面又有四塊碑,兩塊是新立得譜碑,旁邊民居與廟毗鄰。</p> 北宋莊碑刻 <p class="ql-block"> 繼續(xù)前行,來到北宋莊,初看這個村名很有意思,以為與北宋這個朝代有關(guān)呢,從村名碑上才知道這北宋莊是宋咸淳二年宋氏建村名宋家莊,一九一0年為區(qū)別馬山宋家莊而更名為北宋莊,此處不禁宛然一笑!</p> <p class="ql-block"> 只見路邊有古樹,樹下立著三通碑,趕緊停車。這三同碑:一塊為《重修關(guān)帝廟碑記》:邑東南過 遇嶺而東首老廟在昔人崇奉玄帝至尊香火□□□□□護廟顯靈也歲月□□□□傾工……碑文大多漫漶不清,后面有“天啟七年歲次三月五日下界 工部尚書 陜西副使李思恭 漢中知府其孝 封知縣朱養(yǎng)氣 山西岳陽縣趙汝銘 廣平府永年縣知縣朱 河南□□□□教授木岱 恩授散官李克中 恩授散官李胥 恩授散官朱性……再下面:軍門把總官杜汝勛 軍門把總官伍禎 肥邑□□□ 國子監(jiān)太學(xué)生董吉 還有一堆國子監(jiān)、邑庠生”等,這座關(guān)帝廟大概聲名遠(yuǎn)播,涉及到很多官員和讀書人,第一次從碑上見到散官官職。中間一塊除個別字外均已漫漶,另一塊上刻著幾個大字:七級莊真武廟供香石。</p> <p class="ql-block"> 今晚翻看《長清碑刻》115頁,看到北宋莊三塊碑,都是那天未看到的:《真武廟》《重修七級廟鎮(zhèn)武殿并移關(guān)帝廟碑記》,附圖片于此。(2024年3月12日)</p> 墳臺村盧國國君墓、古柏 <p class="ql-block"> 來到墳臺村,一看這村名立馬就想到村里八成有古墓。果不其然,這村村址原為周朝盧王之墓地,被盜后,墾為良田,只留祭墳臺一座。唐代,人們來此立村居住,以祭墳臺命名為墳臺村。來到村外田野,這盧國國君墓只有一塊文保碑,已絲毫看不出當(dāng)年的痕跡。這盧國是春秋時期齊國的附庸國,據(jù)文保碑后面的碑文:春秋之時,齊國王命之卿高傒(精仲)因輔佐齊桓公,功勛卓著,食采與盧,因以為盧氏,并擇此為墓地,面積64050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在村西頭有一棵古柏,從旁邊立的碑刻上知道此柏相傳長于漢朝年間,名曰龍爪柏。</p> 雙乳村漢濟北王墓、古村落 <p class="ql-block"> 這雙乳村,據(jù)村名碑后面的碑文記載,明洪武間曹氏由山西洪洞縣遷來立村,因村南有兩座形似雙乳的小山命名為雙乳山。民國二十二年更名雙乳,今名雙乳,兩座小山其實是兩座漢墓的封土堆。</p> <p class="ql-block"> 走進村里,四處可見皆用石塊壘成的房屋院落,穿行在這古民居里,時光仿佛倒流,宅院的石頭都是些精挑細(xì)選的長方形石條,門墻、門楣的石頭有些還有精美的雕刻花紋。忍不住拍了幾張照片!向村人詢問漢墓的位置,一婦女熱情的為我們指路,但又很奇怪,說那個坑有什么好看的?</p> <p class="ql-block"> 穿過狹長的小巷,眼前忽然一亮,展現(xiàn)在我眼前的是狹長的巨大的甬道通往石坑,旁邊隆起的山坡上立著兩塊文保碑,這就是漢濟北王漢墓。</p><p class="ql-block"> 走進漢墓的挖掘現(xiàn)場,是極為震撼的,整個墓室從上方看呈“甲”字形,直接鑿巖石而建,順著長長的墓道,來到下面的墓室,看著兩側(cè)高高的石壁,真不知道在那個沒有現(xiàn)代化機械的年代,這種巖石墓是如何建造出來的?這得耗費多少人力和物力?正當(dāng)我感嘆徘徊時,忽然一鞭炮聲從不遠(yuǎn)處呼嘯而來,在墓室上方炸裂,嚇得我驚叫一聲!</p> <p class="ql-block"> 走出墓道,上面覆蓋的是一個大土丘,墳冢形象地展現(xiàn)在我面前。三面圍著磚墻,來到墓室的上方,可以看到整個墓室深達二十多米,此墓曾出土了大量文物,最為珍貴的當(dāng)屬玉覆面和玉枕,這些文物均被省博物館收藏。</p><p class="ql-block"> 回來后從網(wǎng)上知道,這座漢墓是西漢最后一代濟北王劉寬的墓地,始建于西漢天漢四年,即公元前97年。曾被國家文物局評為“1996年全國十大考古發(fā)現(xiàn)”之一。 2021年,又被省文化和旅游廳評為“山東百年百項重要考古發(fā)現(xiàn)”之一。</p> 曹樓村曹樓古冢 <p class="ql-block"> 跟著導(dǎo)航,在走錯了兩次后,終于找到了了曹樓古冢;穿過平整的麥田,遠(yuǎn)遠(yuǎn)看到隆起的土堆,上面樹木繁盛。</p><p class="ql-block"> 車停在古冢的圍墻下,看到墻上的介紹,知道了這曹樓村是大明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始祖興由山西省平陽府洪洞縣八里莊遷來,始遷于現(xiàn)在的南坦北、前封村東南的山嶺上,取名曹家?guī)X。由于水源等條件的不足,后遷于現(xiàn)在的前封村,過去叫前橋子,直到六世祖憲由前橋遷來建村,取名曹家莊,生五子,即銓、鉻、鈍、 鈇、鐸, 鈇曾任河南衛(wèi)輝府知府,告老還鄉(xiāng)后修建了數(shù)座樓閣,遂改名曹家樓,現(xiàn)更名為曹樓。</p> <p class="ql-block"> 曹樓古冢坐落在村北500米左右的地方,古冢上樹木繁密茂盛,古冢上面有一排的磚瓦房,中間一屋的門上隱約有文革時期的標(biāo)語。每間屋除了供桌,再空無一物,鐵門半敞著,地上有燒過紙的痕跡。</p><p class="ql-block"> 轉(zhuǎn)了一圈后,未發(fā)現(xiàn)什么碑刻,臨走時遇到附近村民,交談才知,此墓曾被盜過,還是他報的案。雖沒有盜走文物,但也造成了破壞。后來政府對地面進行了水泥硬化,安裝了監(jiān)控,修筑了圍墻,牌坊大門,又栽了近百棵松柏,銀杏等樹株。此墓到底埋著何人?不得而知!</p> 商周小屯村杜公碑 <p class="ql-block"> 當(dāng)看到商周小屯村名時,不僅啞然失笑,覺得今天遇到的村子名字都很有意思,盡與朝代有關(guān)。不過此村真有商周時期的遺址,但我們此行只為了尋一塊杜公碑,碑文上的內(nèi)容周老師曾在電視上講過,非常生動有趣,也讓更我渴望一睹碑的真容。</p> <p class="ql-block"> 進村不久,看到小廣場上一群老人在曬太陽或者打牌,趕忙過去打聽這杜公碑,卻無人知曉;只說往前走,村那頭有些碑。前行不遠(yuǎn),又遇到兩三位老人坐在路邊,不想一問,一位老人說他家門口有兩通碑,說著就帶我們來到家門口。果然見地上兩通碑,一個是墓碑,另一個就是這杜公碑,因此被曾被村里工廠在上面放過機器,故四角被鑿了洞,現(xiàn)錄碑文如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武信騎尉杜公碑》碑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光緒甲辰余設(shè)館小屯良田杜君緬余,述其六世祖諱大勇,乾隆年間以把總守,御營取杜公騎充扈從馬,以神駿邀睿賞。乙巳冬立石杜公墓道,求序于余,因誦其詞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圣朝天子重巡風(fēng),前有圣祖后高宗。南到衡岳西太華,翠華先幸泰岱東。不與漢代封禪似,不與宋朝禱祀同。垂念民瘼(下缺10字)。杜公時守張夏鎮(zhèn),一小武弁護行宮。千乘萬騎簇?fù)碇?,公有一馬怒如龍。純廟見之天顏喜,詔將此馬付騶從。御騎曾到回馬嶺,此馬驤躍如行空。上山(下缺若干字)。天子大笑真神駿,詔詢馬主欲酬庸。杜公聞之驚成疾,不獲瞻拜親呼嵩。吁嗟(下缺若干字),命侯難封,孰知古人今人同一遇,千載以后有杜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候選訓(xùn)導(dǎo)廩貢生次平氏撰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光緒三十一年歲次乙巳冬十二月上浣 谷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讀了這碑文,感覺有意思的是,這杜公因馬而讓皇帝龍顏大悅,下詔詢問馬的主人,打算賞賜這杜公時;令人沒想到的是這杜公竟因皇帝要召見,而激動地驚嚇出了病,未能親見皇帝,以至于沒能接住這潑天的富貴!這碑文的撰寫者,大概也是位郁郁不得志的人,見此情形,忍不住感慨“命侯難封,孰知古人今人同一遇,千載以后有杜公?”</span></p> 陸莊黃河浮橋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最后一站,我們來到了黃河浮橋邊,歷史上的黃河多次改道,以至于后來侵占了古濟水的水道。長清有多個黃河渡口,我也未留心這個渡口的名字。天已近傍晚,夕陽懸掛在水面,黃河水嘩嘩地流淌著。周老師在橋上徘徊,當(dāng)晚賦詩一首,特錄于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胸間英氣恐銷凝,來憑長河萬里風(fēng)。卻棹中流邀落照,浮金千點耀圓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周郢:《長清道中望黃河》)</span></p> 孝里勝利玉皇廟 <p class="ql-block"> 意猶未盡,但天色已晚,不得不返程,回來的路上忽見路邊有一老房子,忍不住又停車查看。從門口的公示牌,知道這是孝里街道的勝利玉皇廟遺址。</p><p class="ql-block"> 門鎖著,我們順著院墻查看時,發(fā)現(xiàn)后面居然已坍塌,順著坍塌的地方走進院子,只見荒草叢生,已無路徑,此時已近傍晚,如果獨自一人,真是不敢在里面閑逛呢!院里三間房,里面也空無一物,兩邊耳房的柱子兩側(cè)均刻著施石柱善人的名字。院里還有一座水塔,院外一座迎門墻,上面也依稀可見文革時期的字畫。</p> <p class="ql-block"> 天色漸晚,玉皇廟的不遠(yuǎn)處,長長的高架橋上晚霞映著落日。</p><p class="ql-block"> 一天收獲滿滿,回去時我們上了高速,風(fēng)馳電掣中,穿越隧道時,不斷交替的燈光竟讓我一時有穿越時空之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