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南普陀寺是中國漢族地區(qū)佛教的重點寺院之一。這個寺院位于廈門市思明區(qū)的五老峰下,與廈門大學為鄰。它始建于唐朝末年,名為泗洲寺,宋代改名普照寺,元代被廢。到了明代由僧人覺光復(fù)建,明末又因兵亂而荒蕪,直至清朝康熙年間才得以修葺重建。因為該寺主要供奉觀世音菩薩,與浙江普陀山的觀音道場類似,地理位置又在浙江普陀山以南,遂定名為南普陀寺,成為了閩南地區(qū)的佛教圣地之一,也是廈門八大風景區(qū)之一。</p><p class="ql-block"> 初進南普陀寺山門,就只見放生池、萬壽塔、天王殿等不多的幾座建筑,以為這個寺廟不大。待到進入天王殿轉(zhuǎn)出之后,才發(fā)覺還別有洞天。只見兩旁鐘鼓樓、禪堂、客堂整齊,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jīng)閣沿中線排列遞進,殿宇金碧輝煌,菩薩金身肅穆,煞是壯觀。因其背靠五老峰,再之后就逐步向山而行。沿路兩旁的不少巨石山上刻有詩文、題詞,如稱頌河山、勸人行善的詩句等等之類。廈門是海港,因此一些石壁上還刻有一些記事文字,如清朝的某年某月美國艦隊誰率領(lǐng)什么艦前來訪問、中國艦隊什么艦的某人接待等等之類的歷史記事,讓人看了感覺歲月轉(zhuǎn)換、世事滄桑,感慨不已。</p><p class="ql-block"> 作為供奉觀音菩薩的寺院,奉祀觀音菩薩的大悲殿最為值得觀賞。大悲殿是一座八角形三重飛檐的殿堂,中間藻井由斗拱層層疊架而成,沒用一根鐵釘,構(gòu)造極為精巧,別致美觀,是國內(nèi)同類建筑之精華。殿內(nèi)正中是觀音菩薩,其余各面是48臂觀音,個個造型優(yōu)美,千姿百態(tài)讓人心生歡喜。閩南民眾崇拜信奉觀音菩薩的很多,所以大悲殿的香火特別旺盛。</p><p class="ql-block"> 本來后山上還有不少殿堂景觀,不知何故后山暫時關(guān)閉,只得遺憾離去。</p><p class="ql-block"> 游覽了南普陀寺,對它的殿宇建筑印象較深,感覺比我家鄉(xiāng)的寶光寺的殿宇建筑更為精巧、更為華麗。</p><p class="ql-block"> 南普陀寺不愧是閩南地區(qū)佛教圣地,前來朝拜進香的信眾很多,男女老少都有。以前感覺信奉佛、道及其他宗教的基本上都是中老年人,而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加入了進來。在南普陀寺的游客中,就有很多年輕人一臉虔誠地拈香敬佛,而且看樣子都是接受過中、高等教育的。幾十年前那場轟轟烈烈“破四舊”“觸及靈魂的大革命”看來沒怎么奏效。當年曾經(jīng)積極參與過打砸寺廟的人,其中有不少人現(xiàn)在老了卻也都拈香敬佛了。這真是一個莫大的諷刺。看來真正天天觸及人的靈魂的還是生存的壓力、生活中的種種困惑。當生存壓力太大、生活困惑太多,人們無法排解的時候,自然就會去尋找抗壓解惑的物質(zhì)的或精神的方法,而信仰某種宗教,就是人們從精神上自我抗壓解惑的一種方式。由此看來,宗教信仰是不大可能用行政命令從人們頭腦中取消掉的。還是《渴望》主題歌唱得好:悠悠歲月,欲說當年好困惑……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心中渴望,真誠的生活……誰能告訴我,是對還是錯?</p> <p class="ql-block"> 南普陀寺山門,上面的“鷺島名山”四字是趙樸初先生所題</p> <p class="ql-block"> “萬壽塔”,旁邊樹上歇滿了嘰嘰喳喳活蹦亂跳的麻雀</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前進香的人群熙熙攘攘絡(luò)繹不絕紛至沓來</p> <p class="ql-block"> 供奉觀音菩薩的“大悲殿”內(nèi)外也都擠滿了進香、瞻仰的人群</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前的香爐香煙繚繞</p> <p class="ql-block"> 進香前凈手的水池邊,一個小女孩正在用竹筒舀水準備凈手</p> <p class="ql-block"> 虔誠進香禮拜禱告的人們</p> <p class="ql-block"> 廟宇房頂上充滿佛教故事的精致建筑裝飾</p> <p class="ql-block"> 大悲殿精致美觀的建筑構(gòu)件</p> <p class="ql-block"> 大悲殿外墻上裝飾的制作精美的各種觀音菩薩浮雕圣像</p> <p class="ql-block"> 南普陀寺大殿后向五老峰山上進發(fā)途中一景</p> <p class="ql-block"> 南普陀寺的放生池</p> <p class="ql-block"> 南普陀寺水池中美麗潔凈的蓮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