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66年,中央文革表態(tài)支持全國各地的學生到北京交流革命經(jīng)驗,也支持北京學生到各地去進行革命串聯(lián),中共中央、國務院的《通知》發(fā)表后,全國性的大串聯(lián)活動迅速開展起來。一時間,從城市到鄉(xiāng)村,從內(nèi)地到邊疆,一隊隊的紅衛(wèi)兵打著紅旗,背著背包,喊著口號,來往穿梭在華夏大地上,他們有去革命圣地的、革命老區(qū)的、英雄故鄉(xiāng)的,更多的紅衛(wèi)兵是涌向首都北京——毛主席居住的地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們學校也沸騰了,同學們互相鼓動、報名組隊、準備用品,學校也按串聯(lián)天數(shù)每人每天補發(fā)4毛錢,自備糧票(從家里有限的口糧中,用高粱到糧站兌換成糧票,每斤另加兩毛錢)。為了趕時間,我們一行15人(11個男生、3個女生、1個被學校革委會批斗過的體育老師)組成的串聯(lián)小隊,于當年11月12日一大早,就匆匆上路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寧河縣,為了趕制一面紅旗,我們暫住在蘆臺二中,學??諘缋淝?,同學們都串聯(lián)走了,只有兩個女生留守。我們按串聯(lián)的初衷,在紅旗的上首題為“赴革命圣地延安”,中間題為“紅衛(wèi)兵長征隊”,落款為“河北省豐南縣柳樹酄中學”。翌日,天剛麻麻亮,我們就打著紅旗直奔天津。傍晚,在接待站領(lǐng)取毛主席像章時,聽到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11月下旬,毛主席要接見紅衛(wèi)兵。歸心似箭,第二天早早起來,草草吃了兩口飯,同學們就趕到天津火車站,只見人流涌動,全是一隊隊的紅衛(wèi)兵,一打聽,發(fā)往北京的火車,已經(jīng)排到7天以后了,再等來不及了,趕緊步行,都是農(nóng)村長大,走路不是事,一路大步流星,三步并做兩步走,公路與鐵路毗鄰,只見從天津駛出的列車,不見窗戶,只見人頭,手臂得意的擺動,我們只有干眼熱。一隊隊從北京方向返回的紅衛(wèi)兵,見到我們神氣十足:“我們見到了毛主席,毛主席身體很健康!”“不乘車,不坐船,紅衛(wèi)兵不怕遠征難?!苯o我們一鼓勁,立馬腳下生風,15人的小隊,一下了拉開百十米遠,女生漸漸落伍了。</span></p> <p class="ql-block"> 天黑下來了,北風吹的很急,身上冷嗖嗖的,心里卻是熱乎乎的,我們走進一個路邊簡易接待點,吃點飯,歇歇腳,緩緩氣,又忙著出發(fā)了。半夜時分,終于有一個女生挺不住了,癱坐在地,實在走不動了,每個人腳底都打出了泡,怎么辦?同學們一商量:“截車,不能耽擱趕路?!蔽覀冋驹诼愤?,一齊擺手示意,一輛、兩輛直到三輛大卡車都沒停下,因為車上都擠滿了疲憊的串聯(lián)紅衛(wèi)兵,沒有立錐之地,司機連同車上的紅衛(wèi)兵都有拒乘的情緒,“船到橋頭自然直,”必須來點干脆的,見車來了,幾個男生聯(lián)起手來站在路中間,剛一剎車,說時遲,那是快,另幾個男生立馬抬起女生扔上車去,車上同學亂鬧時,趁勢把體育老師推擠上車,商定好,明天下午北京站出口見面,不見不散。</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中午,同學們已是筋疲力竭了,女同學更是步履蹣跚,說來也巧,只見前方站著一隊隊的紅衛(wèi)兵,走近一看,原來是通縣(現(xiàn)通州)的一個市區(qū)客運站,隨即排隊上車,來到北京火車站廣場,(這里成了紅衛(wèi)兵的海洋,每天運客量多達十幾萬人)與昨天夜間中途上大卡車的女生和體育老師見面后,去了北京工人體育場(外地進京紅衛(wèi)兵接待總站)集中登記,我們被分配到三里河“中央商業(yè)部”接待站。</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從鄉(xiāng)村到首都北京,眼里是一個未知的世界,一切都是新鮮的,充滿著活力,接待站給每個紅衛(wèi)兵發(fā)了一張市區(qū)乘車免費“通行證”,在食堂吃飯兌換飯票,只交糧票不收錢,免費住宿(后期提供借款、防寒衣服)。起初我們每天在接待站大院看著抄著大字報和新聞異事,也結(jié)伴去清華、北大等知名院校學習參觀,接受新鮮事物,直面文革洗禮,經(jīng)風雨、見世面。接待站給同學們安排了不少喜聞樂見的活動內(nèi)容,去參觀軍事博物館、歷史博物館、農(nóng)業(yè)展覽館、觀看憶苦思甜教育館;使同學們更感興趣的是,接待站組織了紅衛(wèi)兵“聯(lián)歡會,”那些來自天涯海角、不同民族的紅衛(wèi)兵,用方言和風情演唱歌曲,動情處不禁翩翩起舞,令人心花怒放,與我們同來的體育張老師也唱了他的拿手歌曲——毛主席詩詞《蝶戀花?答李淑一》,隨著曲調(diào)的抑揚頓挫,令同學們的心潮一浪高過一浪。</span></p> <p class="ql-block"> 為迎接毛主席接見,紅衛(wèi)兵按軍隊建制形式,編成師、團、營、連、排、班,排以上干部由解放軍擔任,各隊紅衛(wèi)兵領(lǐng)隊任班長,我們一起來的15個同學為一個班,為保證好檢閱時的隊形和秩序,同學們每天在操場上10人排成橫隊,手舉語錄練隊列,同學們都很賣力氣,接受毛主席檢閱不能丟丑。</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毛主席第八次接見紅衛(wèi)兵(也是最后一次),因為盼望接見的紅衛(wèi)兵太多(250萬),就分了兩批檢閱,時間安排在1966年11月25日、26日兩天,分別在天安門廣場、東西長安大街和北京西郊機場,同時,把原定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檢閱,改為乘敞篷吉普車檢閱,我們參加檢閱的地點是在西郊機場。</span></p> <p class="ql-block"> 1966年11月26日,我們凌晨3點起床,同學們唯恐不及,數(shù)百人的紅衛(wèi)兵擁擠進偌大的食堂,有少數(shù)人干脆從窗戶跳入,桌凳倒了不少,飯?zhí)脕y成一窩蜂,別說吃飯,站都站不穩(wěn)。恰好,飯?zhí)脙?nèi)4個大喇叭響了:“沒有買到飯的同學,請回宿舍發(fā)餅干、香腸,”霎時,飯?zhí)梅€(wěn)定下來,不少同學回到宿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滿大街的紅衛(wèi)兵隊伍,在解放軍引領(lǐng)下,魚貫式向西郊機場方向涌去,不少人邊走邊吃,一步也不敢落下,四面八方的紅衛(wèi)兵向這里聚集,人山人海,中間留出一個寬敞的通道,一個女紅衛(wèi)兵站在高處,情緒激昂的高聲朗誦毛主席語錄,不遠處,兩個身穿軍裝的一男一女宣傳隊員,在高聲歌唱毛主席頌歌,他們一會被紅衛(wèi)兵搶到那里,一會又搶到這里,簡直像一場精彩的游動歌劇,高潮不斷。</span></p> <p class="ql-block"> 下午3點時分,喇叭里傳來了《東方紅》的樂曲聲,人群一下子沸騰了,大家的眼睛都盯向一個方向,只見,前頭的四輛大卡車緩緩的駛過來了,車上站立兩排佩戴紅袖章的“糾察隊”員,隨后跟著的是八輛摩托車,接著,毛主席和中央領(lǐng)導乘的敞篷吉普車駛過來,情急所迫,坐在靠前的紅衛(wèi)兵按捺不住蹲了起來,連鎖反應,后面的紅衛(wèi)兵干脆就站起來了。毛主席身穿綠軍裝,站立在車中央,老人家滿面紅光,神采奕奕,頻頻向紅衛(wèi)兵招手致意。同學們熱血沸騰了,眼含幸福的淚花,發(fā)出心底的最強音——毛主席萬歲!歡聲如潮,激情似海,不少同學禁不住哭出了聲,大喜過望,有的卻是因為未見到毛主席,被前面站起來的人遮住了視線,他們哭天喊地,坐在地上不想起來。</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檢閱的吉普車走遠了,模糊在視線里,光輝的時刻,難忘的歷程,定格在這個激情燃燒的歲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周恩來總理、中央文革小組在北京工人體育場主持召開了紅衛(wèi)兵大會,會上傳達了毛主席的指示,召號紅衛(wèi)兵要“復課鬧革命,回校搞斗批改,”不能再留在北京了。于是,按接待站的安排,在1966年12月7日乘坐長途公共汽車,從北京返回唐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續(xù)語:至于“赴革命圣地延安”,自此成為一個遙遙無期的向往,直到2018年自駕長征路(瑞金——延安),途經(jīng)9省市、自治區(qū),行程8560公里,到達革命圣地延安,52年后,白發(fā)圓了黑發(fā)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圖片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quán),敬請指正</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