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四川眉州洪雅縣有一條古老的河,河畔有一個古老的鎮(zhèn)。這條河并不叫柳江,周邊所有村、村民組也沒有一個叫“柳江”的,那么鎮(zhèn)為什么要稱為柳江鎮(zhèn)呢?</p><p class="ql-block"> 這里面就有一段歷史故事了。</p><p class="ql-block"> 柳江在南宋時叫明月鎮(zhèn),到清乾隆年間,當?shù)氐牧?、姜兩姓人家共同出資,給鎮(zhèn)上修建了一條石板長街,鄉(xiāng)親們稱它為“柳姜場”,把感恩埋在習慣里。在歲月里,石板長街慢慢變成了老街,不僅刻上了滄桑,就是后來的柳江也是從這條街面發(fā)展起來的。越來越大的鎮(zhèn)子沿河而建,人們又臨河而居,與“江”結(jié)下不解的緣分,于是在1953年間,明月鎮(zhèn)正式更名為柳江鎮(zhèn)。</p> <p class="ql-block"> 沿著洪雅西環(huán)線旅游風景道向西南行駛20多公里到達柳江古鎮(zhèn)。</p><p class="ql-block"> 古鎮(zhèn)是開放式的,四通八達。從我停車地方下去,走不很遠來到河邊。河水很寬,波瀾不驚,清澈如鏡,使得橫跨兩岸的風雨橋顯得不那么起眼。其實,風雨橋不奪目是被上游那些招人喜愛的跳墩橋比下去的。</p> <p class="ql-block"> 河西岸。身邊是曾家園的后墻,從南到北數(shù)十米長,鵝卵石砌筑的墻上安置了一排長長的美人靠。</p><p class="ql-block"> 美人靠,是一種下設(shè)條凳,上連靠欄的木制建筑。修建曾家園時雖已是民國,但由于柳江居西南一隅,還深受著封建思想的荼毒,講究男人授受不親,女子足不出戶等規(guī)訓。因此,當時住在曾家園內(nèi)的女子,只有坐上美人靠才能欣賞外面別致的風景。</p><p class="ql-block"> 不知何故,曾家園暫停開放,游人只能目睹美人靠來想象曾家曾經(jīng)的輝煌。</p><p class="ql-block"> 據(jù)資料記載,曾家園占地11721平方米,總建筑面積5402平方米,是柳江鄉(xiāng)賢曾藝澄為緬懷父親而建,從空中俯瞰,建筑的布局為“壽”字形狀,其匠心可圈可點,其孝心又日月可鑒。整座園子已經(jīng)不在,但現(xiàn)存的四院三戲臺,依然能代表曾家園曾是民國時期中西合璧的建筑典范。</p> <p class="ql-block"> 與美人靠相呼應的是曾家園南邊的一個景觀——黃包車。設(shè)計這個景觀的人一定很有藝術(shù)造詣,一面畫墻,幾個民國裝束的男女和車夫同框,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人物和黃包車是畫的,但黃包車的座椅和轱轆卻是真的,給人很立體的感覺,坐上去就跟在民國坐黃包車一樣真實。</p><p class="ql-block"> 黃包車已成為歷史,但在民國時期它卻很時髦。據(jù)說這種人力車前身叫“東洋車”,后來車夫們?yōu)檎袛埳?,故意將車身涂上黃漆,以引人注目,這才有了黃包車的叫法。這種人力車具有輕便、快捷、廉價等特點,是上世紀上半葉的中國中產(chǎn)階級出行的首選。</p> <p class="ql-block"> 柳江古鎮(zhèn)人杰地靈,清末民初形成了“曾、張、楊、何”四大家,這四大家各具特色,即“曾家的房子”、“張家的丫頭子”、“楊家的頂子”、“何家的谷子”,他們引領(lǐng)當?shù)氐娘L騷。其深厚的歷史底蘊,還有老街、百年榕樹、吊腳樓等醞釀出的書畫文化、鄉(xiāng)賢士紳文化,它們一同耐人尋味,有一種讓人不覺沉迷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其實,柳江古鎮(zhèn)的風景美得更是讓人難以釋懷。</p> <p class="ql-block"> 別致的重力壩(跳墩橋)在河面上呈S形,平靜的河水從50個石墩間流過,瞬間變得湍流,激起浪花朵朵,與河水的青,天空的藍,還有玉屏山、五鳳山在水中的倒影,以及岸邊吊腳樓、古樹構(gòu)成一幅天然的畫屏,堪比美不勝收。</p><p class="ql-block"> 從大塊的石墩上一步一步走著,猶如在與姑娘約會,不知道哪一塊石墩突然讓你怦然心動,情滿柳江。</p> <p class="ql-block"> 在重力壩東頭的河沿上,一棵800年的榕樹聚集了眾多的游人,也吸引了成都傳媒學院學生們手中相機的鏡頭。這棵鎮(zhèn)上古樹群中最老且最茁壯的榕樹,粗大得五六個人都抱不住,樹冠像傘一樣伸到河面上,在水中映出一片墨綠。它安詳、優(yōu)雅,與身邊寂寞的吊腳樓簡直就是天生的絕配,再搭上水光山色,裊裊的煙雨,迷蒙如詩一般的跳墩橋,構(gòu)成了古鎮(zhèn)的“江南美景”,成為四川省100個最佳攝影點之一。</p> <p class="ql-block"> 沿著步棧道走到古碼頭,幾棵古老的楓楊樹默默矗立,似乎在引人去憑吊當年。當年,柳江陸路交通不發(fā)達時,經(jīng)此碼頭乘船沿河而下,可達洪雅縣城,以及樂山、宜賓、重慶、上海等地,古鎮(zhèn)曾因它而興旺繁華,成為川西南小有名氣的大場鎮(zhèn)。如今,碼頭凋敝了,只留下有心人的回憶。</p> <p class="ql-block"> 穿過“水井子”就是成為古鎮(zhèn)核心的古老街。老街上年齡參差不齊、高低錯落有致的老屋,還有石板上一條一條的凹痕,構(gòu)成人們的古鎮(zhèn)印象。在它們中間夾雜著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修建的磚房,使得整條老街在古樸中透著明顯的歷史斷痕,斷痕里充滿該有的不該有的悔恨和反思。</p><p class="ql-block"> 在磚房當中要屬柳江供銷社引人矚目。這座有六十余歲的建筑,由前樓、側(cè)樓和后院組成,合攏是四合院風格,自然少不了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F(xiàn)在它雖然改成“古鄉(xiāng)明月”酒店,但建筑還保持著原貌,成為文革和知青時代的歷史見證。</p> <p class="ql-block"> 在老街每走幾步就能看到臨河一面有通往河邊的巷道,當?shù)厝硕冀兴八印?。它是老街建造時特意留下的大手筆,目的是便于人們下河取水、淘米、洗衣,更是便于停泊船筏裝卸貨物。</p><p class="ql-block"> 漫步在老街上,沒有太大眾的感覺,它雖然也是一般的商業(yè)化,但少有市儈氣息,商家都很友好坦誠,不會為掏空你的腰包而假以令色,買與不買隨意,且都能一樣得到滿足。</p><p class="ql-block"> 在老街閑逛到夜色籠罩,正打算找地方品嘗當?shù)貍鹘y(tǒng)美食,就看到一家名曰“傷心鴨頭”的小吃店,立刻被它的對聯(lián)逗樂了,上聯(lián)是“不吃傷心鴨頭傷心吃不傷心”,下聯(lián)是“吃傷心鴨頭不傷心不吃傷心”??赐旰笪易咭膊皇?,進也不是,猶豫之后還是決定品嘗一下這里的特色藤椒鴨,感覺不一般的“舌尖上的味道”,讓柳江之行更加完美。</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柳江,是一首寫在煙雨里的詩,是風貌最美、景觀最具特色的古鎮(zhèn)之一,我慶幸不虛此行。</p><p class="ql-block"> 2023.11.26 于柳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