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圖文原創(chuàng)/朝花夕拾</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依賴之心,人皆有之。無論大人還是小孩,也無論是男是女,心里總有個叫“依賴”的家伙陪伴著,時時都想冒出來,讓你處于糾結和矛盾的心境之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時候,到山上砍柴,回家的山路并不好走,肩上還要挑著一擔柴禾,我負重前行,稚嫩的肩膀被壓得紅腫而又疼痛,實在堅持不住時,我就會放下擔子,在路邊歇歇腳喘喘氣,休息會兒再慢慢走。就這樣走一段歇一會地把柴禾挑回家。記得有一次上山比較遲,下午三點才半上山砍柴,山場又比較遠,砍一擔柴要花去不少時間,結果下山時天色已暗,我只得急忙挑著柴禾往回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色越來越暗,步子越走越慢,好不容易走到外廠門(老家的一個小地名,離家一半的地方)時,忽然看到迎面有人照著手電筒往山路里趕,光線照亮了眼前的路。走近一看是父親。我心里不由得一陣欣喜。原來,父親看到天黑還不見我回家,擔心我走路不安全,就出來接我了。父親接過我的擔子,我的肩上一下就輕松了,心里頓時暖暖的,父親的背影,在我眼里頓時變得高大起來。</p><p class="ql-block"><br></p> <div><br></div><div>我很感激父親,在我最需要幫助時出現在我面前,也在夜色里給我?guī)砹斯饷?。自那以后,我就盡量早下山,再也不敢摸黑了。但每次挑柴回家,心里多了一份期盼,總是盼望父親能突然出現在我面前,把我的柴擔接過去,然后我就無擔一身輕地走回家,那有多舒服啊。<br><br>可后來,在我挑柴的半路上,再也沒有碰到過父親。我明明知道父親很忙,不可能經常會來接我,但我還是心存幻想,希冀有其一必有其二的好事出現,直到自己的期待成為泡影,不免生出一些不快來。為何不來接我呢?是忙,還是不關心我呢?我給自己的不爽之心打了個問號。<br><br>而父親每次看到我挑柴回家,累得滿頭大汗時,只笑瞇瞇地和我說一句:“回來了”。我擦把汗也報之一笑:“回來了”。奇怪的是,看到父親那一笑一問,心里的不快忽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高興和自豪。<br></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久而久之,我好像明白了父親的那層笑意。其實,當我有了期待心理時,我還是沒有停下腳步,而是咬緊牙關,挑一程歇一會,將柴禾挑回了家,這是父親對我的一種信任和考驗。而我在路上也會摒棄內心的幻想,給自己加油鼓勁,內心充滿著自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親的心里自然有數,看到我每次都能自己把柴禾挑回家,說明我有這份力量和擔當,需要的是從小壓擔鍛煉,重要的是磨煉我的意志和毅力。如果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到半路來接我?guī)臀姨舨?,我就會產生一種依賴思想和心理,這不是父愛,而是父害。他不想給我這樣的“關心待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親的用意,可謂良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是父親留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一件事,也是對我影響最大的一件事。長大走上社會后,我也沒有辜負父親的良苦用心,無論在人生的哪個階段,也無論遇到什么困難,我知道自己無處可依,便沒有了依賴之心,只能堅定信心,迎難而上,攻克了人生道路上的一道道難關。</p><p class="ql-block"><br></p> <div><br></div><div>很快,我自己也成為一名父親。8歲的兒子在城區(qū)中山路上小學了,開學的第一天,我要陪他去上學。那時我剛進城,還沒有自己的房子,借宿在親戚家里。從江濱老望江樓小區(qū)到學校大概不到1里的城市道路,但要過一個十字路口的紅綠燈。兒子走在前,我跟在后,小家伙背著書包,一路上高高興興蹦蹦跳跳,走路的速度比我還快。眼看他走進校園,我就放心地去機關上班了。<br><br>到了中午放學的時間,我決定去接兒子回家。看到兒子從學校門口出來,也沒有東張西望地找我,竟然和同學一起往回走了,我就索性在后面悄悄地跟著,看他是否認得回家的路。結果,他的方向沒有錯。我的心里踏實了。<br><br>下午放學時,我仍舊和中午那樣,在校門口觀望,看他和同學們蜂擁而出,然后和一位小同學手拉手地往回走,小心翼翼地過了紅綠燈,我推著自行車,跟在兒子后面,一直跟到親戚家里。兒子看到我,非常高興地告訴我,他自己能回家了。我的心里很自豪。<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從此,我就讓兒子自己走路上學,直到小學畢業(yè),不論風霜雨雪,我都沒有接送過兒子。兒子的三年初中和三年高中生涯,都是他自己騎車上學的。我是把當年父親的良苦用心用到了兒子身上,不能讓他從小就有依賴心,而要培養(yǎng)他的獨立和自理。男孩子是未來的男子漢,必須要苦養(yǎng),早點讓他經風雨強自信。<br><br>兒子似乎也理解我的用心用意,在學生時期從未有過依賴之心。他知道我的公務很忙,沒有時間去接送他。但我不知道,兒子那時的心里是否和我當年那樣,也曾期盼和依賴過我的出現?現在長大走上社會后,我根本不用擔心他的獨立和自理能力,因為那份自信,是我從小就培養(yǎng)鍛煉出來的。<br><br>心存依賴,必想依靠。人有依靠,才會依賴。這是人之本能,這里的“賴”,有時還包含著懶惰,生活中這樣的心理還是普遍存在的。特別在年老體弱時,總想依靠依賴兒女的照顧,這也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雖然我尚未到這步田地,但偶爾也會有些許依賴心。<br></div><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過去妻子洗曬被子床單時,習慣叫我?guī)椭吔?,那樣就比較麻利?,F在妻子病重住院,我在面臨同樣問題時,開始也有叫人幫助的念頭,擔心自己曬不整齊,后來一個人還是把寬大的床單被套曬得整整齊齊。沒有了依靠,就不會有依賴。哪怕是日常的家務事,也要有自己動手,遇到不懂得地方,可以請教他人。<br><br>依賴,是對自己的不信任。我從自己和兒子的身上,已經得到充分的驗證。人啊,盡量避免依賴吧,不到萬不得已時,還是相信自己,依靠自身的努力,這樣的人生才會心安理得。</div><div><br></div> <div><br></div><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i><font color="#167efb">謝謝您的賞閱與美贊</font></i></b></h3><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