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昨天回來,我一直思考這個問題。不愿上學的孩子,不管是何種原因,他(她)的內(nèi)心都缺乏力量,他向內(nèi)求解脫,很難走出。作為家長,如何給予他力量,如何讓他向外求解脫。</p><p class="ql-block"> 讓父母放下焦慮,暫時不要去關(guān)注學習,先搞好親子關(guān)系。說說容易,如何去做,如何一點一點去融化孩子關(guān)閉的心門,真的很難。難在一點一滴的堅持,難在如何去打開這扇心門。</p><p class="ql-block"> 就昨晚我們學習的內(nèi)容,我們認真去思考,你懂孩子嗎?你一直是接納孩子,欣賞孩子的嗎?你表現(xiàn)在了家庭生活,日常行為上了嗎?</p><p class="ql-block"> 我們要去做一個深刻的反思,在孩子3~6歲,7~10歲,我們在陪伴,接納,欣賞,規(guī)則上,是否有缺位,有指責,有對比,有否定,有放棄。我們回憶一下,每個孩子在3歲前是不是都超可愛,他她,從什么時侯開始,讓我們焦慮了,讓我們有點討厭了,讓我們恨鐵不成鋼了。他(她)又是從什么時侯開始,放學回來不開心了,不愿聽我們講大道理了,不愿跟我們說心事了。你的孩子有多久沒開心大笑過了?有人在網(wǎng)上說:養(yǎng)廢一個孩子很容易,那就是你每天跟他講道理。這話是很偏激,但也存在。</p><p class="ql-block"> 10歲以后的孩子,往往因為某一件事,某一次情緒,父母沒接住,他(她)就會沉淪很久。我們做家長的,當孩子做出某種不符合大人期望的行為時,我們不要急于做出評斷,而是要先想想:我們這他(她)這么大時,是否有過類似行為,是否有過類似想法,當自己小時侯犯錯時,是希望父母理解,還是當時也恨過父母的責罰和嘮叨。</p><p class="ql-block"> 家庭中夫妻關(guān)系,家庭氛圍,對孩子的內(nèi)心力量的影響,永遠大于單純地滿足孩子的物質(zhì)需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昨天晚上想到一點:在改善與孩子關(guān)系,給予孩子力量時,我們是否可嘗試一下以下方法</p><p class="ql-block"> 讓孩子被需要,讓他在幫助他人中找到價值和力量。</p><p class="ql-block"> 比如:父母嘗試病了,讓他幫忙煮一餐菜,收拾下家務(wù)?;蛘咦屗唾I點藥(事后表示真誠的感謝:有你真好,不然我昨天要痛苦一個晚上)</p><p class="ql-block"> 在煮菜時,讓孩子幫忙出去買點配料(當孩子推脫不愿去時,不要責罵,而是笑著跟孩子耍賴:求求你了,這道菜我新學的,差了xx配料就變味了。幫幫忙嘛)</p><p class="ql-block"> 總之,你得變著法子讓孩子幫你做點小事,幫點小忙(及時給予肯定和贊賞,可以是一個擁抱,也可以是真誠的感謝),一方面可以改善關(guān)系,另一方面讓他感到被需要,有自我價值感(原來我也不是一無是處啊,原來我也可以幫到爸爸媽媽了,原來我還有這么多優(yōu)點啊,原來我父母還是很愛我的呀)</p><p class="ql-block"> 當孩子在你溫柔的愛中產(chǎn)生了內(nèi)疚感時,他就開始向你敞開心扉了。當孩子在幫助他人中找到成就感,價值感時,他(她)心中就開始有力量面對外在困難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