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外高加索指高加索山脈以南的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塞拜疆三國所在地區(qū),位于歐亞大陸腹地。</h1><h1> 從網(wǎng)上得知,外高加索是一個極佳的旅游勝地!它保留著歐洲的古文明,同時又融入了亞洲的地域風(fēng)情。那古老的修道院、現(xiàn)代化的城市景觀、巍峨的雪山、蔥綠的高山草原和純凈的天空,讓去過的人都說那里是上帝遺留在人世間的后花園。 于是,心有所往。 </h1> <h1> 2023年7月20日,我們24個朋友自定線路自組團從深圳出發(fā),經(jīng)烏魯木齊飛抵格魯吉亞首都第比利斯,開啟了我們的外高加索三國之旅。</h1> <h1><span style="color:inherit;"> 我們從格魯吉亞首都第比利斯入境后,格魯吉亞導(dǎo)游安妮送我們?nèi)刖硜喢滥醽啠盐覀兘唤o了亞美尼亞導(dǎo)游馬芳芳。我們的游覽從亞美尼亞開始了。</span></h1><h1> 亞美尼亞是個山地之國,平均海拔在1000米之上,人口約300萬,總面積29700平方千米。自古以來,亞美尼亞多災(zāi)多難,被多個鄰國侵略和壓迫。例如20世紀初,處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亞美尼亞人遭受到了土耳其殘酷的迫害和種族滅絕,數(shù)以百萬計的亞美尼亞人喪生。20世紀末,亞美尼亞又卷入了與鄰國阿塞拜疆的糾紛。在爭斗中,亞美尼亞被迫將納卡地區(qū)割讓給了阿塞拜疆。</h1><h1>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后,亞美尼亞成為了蘇聯(lián)加盟共和國之一,1991年蘇聯(lián)解體后,亞美尼亞獨立。多年的戰(zhàn)爭,加之又是高加索山脈中的一個內(nèi)陸小國,導(dǎo)致今天的亞美尼亞仍發(fā)展緩慢。然而,亞美尼亞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宗教文化傳統(tǒng),保存下了大量珍貴的古跡。</h1><p class="ql-block"><br></p><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一、古老的修道院</b></h1><p class="ql-block"><br></p><h1> 亞美尼亞是世界上第一個基督教國家。公元301年,亞美尼亞王特拉達三世就定基督教為國教了,因此亞美尼亞約94%以上的人信奉基督教,一個彈丸小國竟達4000多座教堂。那些古老的教堂和修道院最早的可追溯到公元4世紀。</h1><h1> 當(dāng)我剛看到朋友做的行程,感覺教堂、修道院太多,想刪掉幾個,但查閱資料后發(fā)現(xiàn),它們有的是中世紀建筑的典范,有的蘊含著一個凄美的故事,有的是民族驕傲……總之,它們承載了亞美尼亞厚重的宗教文化,記錄了亞美尼亞悠久的歷史和人文故事,因此一個也沒刪。</h1><p class="ql-block"><br></p><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1、阿赫塔拉修道院</b></h1> <h1> 阿赫塔拉修道院矗立在群山之中。</h1> <h1> </h1> <h1> 導(dǎo)游小芳在修道院門口給大家講解:阿赫塔拉修道院建于公元9世紀,是公元10世紀亞美尼亞使徒修道院,距今有一千多年歷史了。</h1> <h1> 宏偉的阿赫塔拉堡壘建于公元9世紀至10世紀,阿赫塔拉修道院在堡壘內(nèi)。</h1> <h1> 狗狗守衛(wèi)著堡壘大門。</h1> <h1> 進入大門,小路的盡頭便是修道院的主教堂:圣母堂。</h1> <h1> </h1> <h1> 進入主教堂,莊嚴肅穆,有些人在做禮拜。</h1> <h1> 墻上許多壁畫,這些壁畫非常著名,但由于年代久遠,缺少維護,很多壁畫已斑駁脫落,真是太可惜了!</h1> <h1> 阿赫塔拉堡壘和修道院都是亞美尼亞著名建筑遺跡之一。</h1> <h1> 城堡已是斷壁殘垣。</h1> <h1> 些許散落的精美建筑件整齊地擺放在草地上以顯示城堡曾經(jīng)顯赫的歲月。</h1><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2、哈格帕特修道院</b></h1><h1><br></h1><h1> 哈格帕特修道院建于 976 年,《孤獨星球》形容它是修道院里面的明珠。哈格帕特修道院于中世紀曾經(jīng)是亞美尼亞最重要的學(xué)府,建筑設(shè)計融匯了拜占庭建筑風(fēng)格和高加索本土的傳統(tǒng)元素,整個建筑群由于代表了亞美尼亞宗教建筑的頂尖水平,所以1996 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h1> <h1> 哈格帕特修道院修道院建筑群從11世紀開始,在長達 3 個世紀的不斷擴建中,相繼建成了 20 多個不同風(fēng)格的教堂和禮拜堂、4 個附屬建筑、墓地、鐘樓、研究大樓、藏書館、餐廳、畫廊、橋梁和其它紀念物。這些建筑都各具特色,是建筑師們巧奪天工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力的明證。</h1> <h1><br></h1> <h1> 圣尼山教堂是修道院的主教堂,它建造于公元967年至公元991年,是由霍斯洛夫諾施王后及她的兩個兒子古里格爾和蘇巴特所組織建造的。</h1> <h1> 教堂內(nèi)地面全是鋪得整整齊齊刻有名字的墓碑,芳芳說,這下面葬著的都是有名望有功德的人。教堂外面也是大大小小、橫七豎八的墓碑,看得人心里發(fā)怵。當(dāng)?shù)厝藚s坐在樹蔭下的墓碑上休閑聊天。</h1> <h1> 教堂內(nèi)光線挺暗,我壯著膽踩過墓碑進入里邊的禮拜堂,當(dāng)?shù)厝藚s認為這樣能帶來好運。</h1> <h1> 禮拜堂是傳統(tǒng)的東方式大圓頂,共兩層。祭壇和拱頂都用優(yōu)美的拱廊裝飾。</h1> <h1> 從11世紀開始,長達3世紀的不斷擴建都是以主教堂為中心的。</h1> <h1> 矗立在小山坡上的鐘樓。</h1> <h1><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3、加尼神廟</b></h1><h1><br></h1><h1> 加尼神廟它是亞美尼亞全境唯一,乃至前蘇聯(lián)境內(nèi)唯一的一座異教徒神廟。</h1><h1><br></h1> <h1> 我們穿過神廟所在的科泰克省的加尼村,老遠就看見一座宏偉的希臘式建筑。</h1> <h1> 這座寺廟建于公元1世紀,供奉著米赫爾神,在亞美尼亞這相當(dāng)于希臘神阿波羅。</h1> <h1> 加尼神廟是希臘化時期該地區(qū)流行的希臘羅馬風(fēng)格建筑的一個例子。頂部由24根廊柱支撐,是仿造雅典的巴特農(nóng)神殿而建的,建筑材料是青色和黑色的玄武巖。</h1> <h1> 里邊空無一物。</h1> <h1> 小芳在神廟廊柱下給我們講解: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是1976年再建造的太陽神殿。根據(jù)歷史記載,加尼神廟建于公元115年,該建筑建造的目的是為了宣告亞美尼亞為羅馬的一省。1679年神廟被地震所摧毀。</h1> <h1> 當(dāng)年的皇室夏宮、浴室、教堂、墓地等都只剩殘垣斷壁。</h1> <h1> 神廟面對的廣場左側(cè)有一排玻璃小屋,那是公元3世紀建造的浴場遺址。這個浴場裝飾考究,功能齊全,在當(dāng)時是非常先進的。</h1> <h1> </h1> <p class="ql-block"><br></p><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4、格加爾德修道院</b></h1><p class="ql-block"><br></p><h1> 格加爾德,Geghard,意思是“圣矛”。因此格加爾德修道院也叫圣矛修道院。修道院最早建于公元4世紀,中心教堂等建于1215年,迄今為止保存完整。2000年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目錄》。</h1><h1> 這所修道院有著獨特的巖石鑿切教堂和王公陵墓,是中世紀修道院迄今整體建筑和裝飾藝術(shù)保存最好、最完整的代表。其不拘一格,開拓創(chuàng)新的建筑風(fēng)格對此后這一地區(qū)的建筑形式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 大中午烈日當(dāng)空,禮拜六的修道院里人頭涌涌。</h1> <h1> 格加爾德修道院位于峭壁林立的山谷深處,因其大部分建筑物在巖石上鑿洞而成,故又名“巖洞教堂”。</h1> <h1> 主教堂大門上鑲嵌著一支鋒利的長矛。相傳,耶穌被釘上十字架時,羅馬軍隊中的百夫長朗基努斯用手中的長矛刺穿了耶穌的胸膛,血水濺到他原本接近失明的雙目上后馬上恢復(fù)光明。后來,朗基努斯成了修士,帶著“命運之矛”來到亞美尼亞,建造了這座洞穴修道院,專門用來保存“圣矛”。其實,“圣矛”早已經(jīng)不在這里了,現(xiàn)存放在埃里溫的埃奇美亞津大教堂內(nèi),但這所修道院卻因圣物早已聞名于世。</h1> <h1> 主教堂是在巖石中鑿洞而建的,墻壁和穹頂都用大塊的巖石砌成,頂部留有采光口。</h1> <h1> 從主教堂可以進入周圍的一些洞穴禮拜堂和房間,墻上都雕刻著許多精美的圖案。有一個房間,源源不斷的泉水從石壁中涓涓流出。這些地方都是當(dāng)時修士、牧師生活的地方。</h1> <h1> 其中一個房間和墻上雕刻了一個神秘的圖案:一只老鷹抓著一頭公羊,兩側(cè)還有兩只獅子。這一定有個動人的故事。</h1> <h1> 如果不是人多,如果不是時間緊,真應(yīng)該好好看看這個修道院,因為整個修道院的設(shè)計與修建是非常獨特的。</h1><p class="ql-block"><br></p><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5、深坑修道院</b></h1><p class="ql-block"><br></p><h1> 公元287年,引導(dǎo)亞美尼亞皈依基督教的啟蒙者圣.格里高利在獲得合法身份前,被亞美尼亞國王Tiridates三世當(dāng)作瘋子囚禁在偏遠山區(qū)的一個直徑僅5米的遍布毒蟲的深坑里,在此之后長達13年的時間里,靠著神跡和附近一名婦女暗中接濟才活了下來。這個地方就是Khor Virap修道院,Khor Virap的亞美尼亞語是“深深的地牢”之意。</h1> <h1> 深坑修道院在一座小山上,我們登上高高的臺階來到修道院窄窄的院門口。</h1> <h1> 進入院門便是一堵高墻,那是圣母教堂的后墻。</h1> <h1> 巍峨的圣母主教堂。</h1> <h1> 642年,亞美尼亞人在當(dāng)年囚禁圣格雷戈的地牢上方,修建了一座小教堂。1662年,又在這座低矮的小教堂旁邊增建了圣母主教堂和修道院。</h1> <h1> 如果順著這個鐵梯下去3米,便是當(dāng)年囚禁格里高利的地牢??吹接杏慰团郎蟻?,我探頭看看,底部黑咕隆咚,又看看這個垂直180°的鐵梯,沒敢下。</h1> <h1> 小教堂旁邊有個平臺可以眺望遠處的亞拉臘山,這是亞美尼亞基督徒心目中的圣山,是亞美尼亞民族的特征,亞美尼亞國徽上的圖案就是這座亞拉臘山。可是非常遺憾的是,現(xiàn)在亞拉臘山已經(jīng)在土耳其境內(nèi)了。《圣經(jīng)》里說,諾亞方舟在汪洋大海里漂泊,最后??吭趤喞D山頂。諾亞方舟躲過了浩劫,萬物從此開始了欣欣向榮的新生。</h1> <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6、埃奇米亞津大教堂</font></b></h1><div><b><font color="#39b54a"><br></font></b></div><h1> 埃奇米亞津(Echmiadzin)大教堂,它的意思就是“神之獨子降世處”。這座教堂是世界上第一座基督教堂,也是全亞美尼亞教會總部與大主教駐節(jié)地,號稱“亞美尼亞的梵蒂岡”,2000年入選了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h1> <h1> 我們從這個門進入。</h1> <h1> 大門的左邊就是高大柱狀的禮拜堂。</h1> <h1> 禮拜堂中非常肅靜,我們都在門口觀看。</h1> <h1> 埃奇米亞津大教堂最初建于301-303年,被認為是全世界最古老的主教座堂。后來因為損毀嚴重,于483年重建。</h1> <h1> </h1> <h1><p></p></h1><h1> 埃奇米亞津大教堂不只是一座建筑,而是建筑群。大院里還有博物館、禮拜堂、神學(xué)院等,但是導(dǎo)游都沒帶我們?nèi)?,而是轉(zhuǎn)一圈匆匆離開了,太遺憾了!其實我們最應(yīng)該參觀的是大教堂的博物館,那里面珍藏著亞美尼亞的國寶:圣矛和一塊諾亞方舟的殘片。</h1><div><br></div><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二、迪利然酒店</font></b></h1><div><b><font color="#ed2308"><br></font></b></div><h1> 我們此行入住了很多酒店,在此特別要提及的,是我最喜歡的,7月21日晚入住的迪利然森林公園中的一間酒店。迪利然是亞美尼亞著名的夏季度假勝地,早在中世紀時期就是亞美尼亞國王喜愛的度假區(qū)域及獵場,有“東方小瑞士”之稱。</h1></div><div><br></div> <h1> 清晨,我們下樓散步,非常驚喜,酒店被森林所環(huán)繞, 滿眼都是碧綠。微微晨風(fēng)帶著涼意,非常舒適。特別是空氣清新,一個天然的大氧吧啊。 </h1> <h1> 我們步出酒店大院,繞酒店一周。漫步中,那蒼茫的群山,繁茂的樹木,美麗的野花,清幽而寧靜,一切都多么美好!</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style="" color="#ed2308"><b><br></b></font></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style="" color="#ed2308"><b>三、</b></font><font color="#ed2308" style="font-weight: bold;">塞凡湖</font></h1><br><h1> 塞凡湖是高加索最大的高山淡水湖泊,有著“高加索的明鏡”的美譽,是著名的游覽勝地。塞凡湖四面環(huán)山,海拔1905米,湖域由西北方的小塞凡湖和東南方的大塞凡湖兩部分組成,面積共1360平方公里。湖水由拉茲丹河經(jīng)阿拉斯河注入大海。</h1> <h1> 我們登上約200個臺階,來到湖濱的小山上。遠山、近水,一目千里。陽光下,湖水寶石般碧藍,湖面平靜如鏡,不時有船兒駛過,劃出一道道水痕。湖邊的小房子絢麗多彩,湖心的小島一片蒼翠。</h1> <h1> 水天一色,美不勝收。</h1> <h1> 山上古老的塞凡納旺克修道院建于874 年,現(xiàn)在保存完好的有兩處用火山石建造的建筑。高處高大的是誕神圣母教堂,也稱“黑色寺院”。</h1> <h1> 低處小些的建筑是圣使徒教堂。兩座教堂中間,據(jù)說是四世紀的建筑已經(jīng)坍塌,只留下了基礎(chǔ)部分。</h1> <h1> 我們來到游船碼頭乘船游覽美麗的塞凡湖。</h1> <h1> 藍天白云,碧波蕩漾,葦草青青,令人心曠神怡、神清氣爽。</h1> <h1> 遠遠望見塞凡納旺克修道院矗立在山頭。</h1> <h1> 游船上,團友們個個喜笑顏開、神采飛揚!</h1> <p class="ql-block"><br></p><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四、階梯廣場</b></h1><h1><br></h1><h1><span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0px;"> 7月23日傍晚,我們到達亞美尼亞首都埃里溫市中心的階梯廣場。</span></h1><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0px;"> 這個依山而建的大階梯現(xiàn)在是埃里溫的標(biāo)志性建筑之一,名曰“瀑布”,是亞歷山大·塔曼尼揚(Alexander Tamanian)大約100年前設(shè)計的。大名鼎鼎的塔曼尼揚是最著名的現(xiàn)代亞美尼亞建筑師、沙俄帝國科學(xué)院最年輕的院士。他在20世紀20年代時,為了連接地勢比較高的城市北部,設(shè)計了今天大臺階的雛形。但是這個創(chuàng)造性的構(gòu)想到</span>塔曼尼揚1930年去世也沒能實現(xiàn)。直到1970年亞美尼亞蘇維埃共和國50周年前,當(dāng)時的設(shè)計師吉姆·托羅欣(Jim Torosyan)借著規(guī)劃蘇維埃紀念碑工程的機會重拾半個世紀前塔曼尼揚的計劃。這項大工程1971年破土,1980年因資金枯竭而中斷,六層“瀑布”完成四層,此后經(jīng)歷了1988年大地震和蘇聯(lián)解體,這里便荒廢了。直到2002年,美國籍亞美尼亞裔企業(yè)家卡菲斯吉昂(Gerard Cafesjian)在退休后致力于祖國建設(shè),他與埃里溫市政府達成協(xié)議,工程在才得以繼續(xù)。但是2010年工程又因資金不足中斷,而卡菲斯吉昂在2013年去世了,因而大階梯就到現(xiàn)在也沒完工,<span style="color: inherit;">這個宏大的工程依舊沒有擺脫爛尾的厄運。難怪我們到達頂部看見第五層頂部與后山還有一段距離,四周圍著鐵絲網(wǎng)和未完成的工地。</span></h1> <h1> 抬頭仰望,這高達550級共5層的大臺階盡管沒有最后完工,依然宏偉壯麗!</h1> <h1> 因為擔(dān)心天晚了天梯停運,我們跟著小芳快步去乘電梯。</h1> <h1> 我們乘電梯到達了頂層。站在大臺階的最高處,俯瞰整個埃里溫城區(qū)幾乎一覽無余。寬闊的階梯廣場,整齊碧綠的樹木,高低錯落色彩明艷的房屋,遠處連綿的山脈……盡收眼底。</h1> <h1> 階梯兩邊的花壇里種著低矮的小樹和色彩繽紛的小花。</h1> <h1> 大臺階的內(nèi)部每一層都是卡菲斯吉昂藝術(shù)中心的展覽室,外面也有不少的雕塑。</h1> <h1> 夕陽西下,晚霞后邊射出的耶穌光仿佛要刺破天穹。</h1> <h1> 華燈初上,觀光的游客、本地的市民絡(luò)繹不絕,熙熙攘攘。</h1> <h1> 夜幕下的大臺階格外華麗。</h1> <h1> 第二天上午,我們又來到大階梯前的廣場。這里既是花園,更像一座巨大的露天美術(shù)館。整個廣場擺放著很多來自世界各地藝術(shù)家贈送的雕塑作品,因此有人叫它“雕塑廣場”。</h1> <h1> 此時的階梯廣場人少、安靜。</h1> <h1> 廣場靠近馬路的一方矗立著一尊高大的雕像,他就是現(xiàn)代埃里溫城市建設(shè)的總規(guī)劃師,也是大臺階的設(shè)計師亞歷山大·塔曼尼揚。</h1> <h1> 廣場旁邊的林蔭道陰涼而幽靜。</h1> <h1><p> 林蔭道旁有很多餐廳和咖啡館。</p><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五、共和國廣場</font></b></div><div><br></div><div> 埃里溫共和國廣場位于埃里溫市中心,廣場面積約為12,000平方米,是該市最著名的地標(biāo)之一。蘇聯(lián)時期,名為列寧廣場,并有一座列寧的雕像。亞美尼亞獨立之后列寧像被拆除,廣場改名為共和國廣場。<br></div></h1> <h1> 共和國廣場也是埃里溫城市規(guī)劃總設(shè)計師亞歷山大·塔曼尼揚設(shè)計的,早在1929年就已經(jīng)建成,他在其中加入了許多亞美尼亞傳統(tǒng)元素。1958年廣場擴建完工后,這里成為了蘇聯(lián)最精致的景觀之一,相比于世界任何大城市的廣場都不遜色。</h1> <h1> 共和國廣場的周圍,有歷史博物館,歌劇院,亞美尼亞政府辦公大樓以及各種餐廳、酒店。</h1> <h1> 所有的建筑以紅、黃色調(diào)交錯的凝灰?guī)r建造。</h1> <h1> 每年亞美尼亞獨立日閱兵式都在這里舉行。</h1> <h1><div><br></div></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六、國家歷史博物館</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亞美尼亞國家歷史博物館是全國最重要、最有價值的文化機構(gòu)之一,對于了解亞美尼亞歷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span></div></h1> <h1> 我們來到共和國廣場北面的歷史博物館參觀。博物館建于1920年,最初的展品主要來自于愛德華·加勒特的捐贈。后來,博物館不斷擴大收藏范圍,擁有了更多珍貴的歷史文物。在二戰(zhàn)期間,博物館曾經(jīng)被德國侵略軍洗劫過,但幸存了一些文物。</h1> <h1> </h1> <h1> 博物館的展品包括考古發(fā)掘出土的文物、古代手工藝品、宗教藝術(shù)品、民族服飾等。 </h1> <h1> 木材貨車是從亞美尼亞格加爾庫尼克省 Lchashen 湖附近的一個古墓中挖掘出來的。 在亞美尼亞發(fā)現(xiàn)了 12 輛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2000 年的原始馬車。</h1> <h1> 這是在阿雷尼洞穴,也被稱為阿雷尼1號洞穴群中發(fā)掘的世界上最古老的皮鞋,這只右腳的鞋皮已有5500年的歷史了!</h1> <h1></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寫在后面:<br> 我們只有三天時間匆匆游覽了亞美尼亞,盡管是走馬觀花,但這個國家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這個世界上第一個把基督教作為國教的國家,盡管飽受災(zāi)難,仍有著千年篤信不移的信仰,那么多幾百上千年的教堂、修道院得以很好的保護,這種矢志不渝的精神太令人敬佩了!其次,亞美尼亞的自然風(fēng)光及城市建設(shè)也非常值得贊頌。</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