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喜歡天壇,閑時常去那里走一走。天壇是北京的象征,它有著世上獨一無二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天壇公園整體是我國最大的祭祀壇,同時也是北京的標志性建筑。每每來到天壇公園,都會感受到它的莊嚴肅穆和神秘莫測。</p> <p class="ql-block">天壇公園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的圣地,原名為“天地壇”,后更名為“天壇”。天壇的整體建筑呈“回”字型,設計精巧,造型獨特,是我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造型最精美的皇家壇廟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天壇公園外壇種植有大量古柏林。看著那一樹樹綠意盎然的樹木,令人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力量和魅力。</p> <p class="ql-block">走在天壇公園的小徑上,綠蔭下靜靜地感受著大自然的美妙氣息,心中充滿了歡愉欣喜以及舒適愜意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天壇公園由兩道壇墻環(huán)繞,被分為“內(nèi)壇”“外壇”兩部分;域北呈圓形,南為方形,寓意“天圓地方”;主要由春季祈禱豐年的“祈谷壇”,冬至日祭天的“圜丘壇”,皇帝祭祀前居住的齋宮、演習祭祀禮樂的神樂署四大古建筑群組成;祈谷壇中的祈年殿是北京市的標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天壇公園設計考究,從選位、規(guī)劃、建筑設計等方面均依據(jù)中國古代《周易》中的陰陽、五行等學說,無論在整體布局還是單一建筑上,天壇公園里的建筑都反映出了天地之間的關(guān)系,而這一關(guān)系在中國古代宇宙觀中占據(jù)著核心位置。</p> <p class="ql-block">這是天壇公園祈年殿東邊的七星石</p> <p class="ql-block">游走在天壇公園,我往往是從祈年殿大殿走起。祈年殿是一座鎏金寶頂、藍瓦紅柱、金碧輝煌的彩繪三層重檐圓形大殿。祈年殿采用的是上殿下屋的構(gòu)造形式,是按照“敬天禮神”的思想設計建筑的,殿為圓形,象征天圓;瓦為藍色,象征藍天。這種設計受到了“天藍地黃”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p> <p class="ql-block">祈年殿前身“大祀殿”,是北京天壇的主體建筑,又稱祈谷殿,是明清兩代皇帝孟春祈谷之所,是古代明堂式建筑僅存的一例。</p> <p class="ql-block">祈年殿殿高38米,直徑32米,三層圓形的屋頂,鋪滿了藍色的琉璃瓦。殿中央有四根立柱,代表一年四季,外圍還分別有十二根柱子,代表12個月和12個時辰。</p> <p class="ql-block">丹陛橋</p><p class="ql-block">丹陛橋位于北京天壇公園祈年殿前,又叫海墁大道,是一座巨大漫長的磚石平臺,因其下面有兩孔涵洞而稱橋。丹陛橋是呈南北走向,其南端稍高出地表,北端高出地表逾4.5米。它南接圜丘成貞門,北接及祈谷壇南磚門,將圜丘壇與祈年殿結(jié)為一體,構(gòu)成天壇建筑群的主軸線。</p> <p class="ql-block">圜丘壇</p><p class="ql-block">圜丘壇是我國明朝嘉靖年間建立的一個三層露天圓臺,別名祭天臺,由圜丘、皇穹宇及配殿、神廚、三庫及宰牲亭等組成。其位于天壇南部,為皇帝冬至日祭天大典的場所。</p> <p class="ql-block">圜丘壇為雕砌的三層露天圓臺,壇面為艾葉青石,漢白玉欄板、欄柱雕成,兩道外方里圓的圍墻象征著“天圓地方”。</p> <p class="ql-block">圜丘壇中心的圓形石板,叫作天心石(億兆景從石),站在上面高聲喊叫或者雙手發(fā)出敲擊聲,周圍即起回音,自己聽起來聲音很大,好似一呼百應。據(jù)聲學專家揭秘,從發(fā)音到聲波再回到圓心石的時間僅為0.07秒,說話者根本無法分清它是原音還是回聲,所以有一呼百應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皇穹宇</p><p class="ql-block">皇穹宇,初名泰神殿,是天壇圜丘壇天庫的正殿。用于平日供奉祀天大典所供神版的殿宇?;蜀酚钗挥谔靿珗@回音壁內(nèi),是一座圓形院落。院落正中為圓形皇穹宇大殿,東西兩側(cè)各有一座開間五楹的配殿。外圍為圓形院墻(回音壁),門、院均以殿名為名。</p> <p class="ql-block">皇穹宇是一座建筑藝術(shù)價值較高的大殿。殿內(nèi)有8根檐柱和8根金柱。大殿上架無橫梁承托,全靠各類斗拱(鎏金斗拱、挑金斗拱、五踩斗拱)層層上疊支撐,天花步步收縮,形成精美的穹隆圓頂。</p> <p class="ql-block">“皇穹宇”三字中,“皇”指至高無上;“穹”指天;“宇”指宇宙,也指屋宇。所以皇穹宇又被人們稱為“天庫”。</p> <p class="ql-block">皇乾殿</p><p class="ql-block">皇乾殿是專為平時供奉“皇天上帝”和皇帝列祖列宗神版的殿宇。一座廡殿式大殿,覆蓋著藍色的琉璃瓦,下面筑有漢白玉石欄桿的臺基座。</p> <p class="ql-block">神樂署</p><p class="ql-block">神樂署坐落北京天壇西門內(nèi)稍南側(cè),坐西向東,是天壇五組大型建筑之一,建于明永樂十八年。神樂署是管理祭天時演奏古樂的機關(guān),是專門用來培訓祭祀樂舞人員的機構(gòu)。</p> <p class="ql-block">齋宮</p><p class="ql-block">明代和清前期,祭天祀地前的齋戒均在宮外進行。康熙后期,皇四子胤禛取得了皇位稱號雍正。胤禛即位后,因?qū)m廷內(nèi)部斗爭十分激烈,雍正帝為了確保平安,于清雍正九年(1731)在紫禁城內(nèi)興建齋宮,將祭祀天地前的齋戒儀式改在宮中進行。</p> <p class="ql-block">齋宮便是皇帝在宮內(nèi)行祭天祀地典禮前的齋戒的處所。齋宮位于天壇西壇門內(nèi),占地約四萬平方米,雙重圍墻,內(nèi)有鐘鼓樓、無梁殿、寢殿等。正殿為五間無梁殿,是京城的著名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齋宮頂部用藍色琉璃瓦覆蓋,表示在上天之前不敢稱尊。殿前露臺上設有時辰碑亭和齋戒銅人亭,正殿后是五間寢宮,為皇帝祭祀前齋戒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齋宮的后花園真是一個獨特的所在,紅墻綠葉構(gòu)成了一個民間“紅配綠”的喜慶圖景,在這里拍張照片都感覺好好!</p> <p class="ql-block">在這里,令人感受到的不僅是自然之美,更是內(nèi)心深處的平靜和安逸。</p> <p class="ql-block">天壇公園的景色醉人,令人仿佛置身于一個人文的和天然的美麗圖景中。身在這個美麗的圖景中,又似乎感受到了時間的流轉(zhuǎn)以及時光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只有身臨其境,才能完全感受得到這其中的歷史價值 —— 北京天壇公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照片拍攝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2023-05-17</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北京天壇公園</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