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 <p class="ql-block">張翼祠堂</p><p class="ql-block">位于朝陽區(qū)豆各莊鄉(xiāng)豆各莊村。清光緒年間建。祠堂為二進院落,占地面積1 5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張翼(1852~1915),直隸通州人,原為醇親王侍從,后歷任清江蘇候補道、直隸礦務督辦、熱河礦務督辦、工部侍郎、路礦大臣等職。曾主持慈禧太后陵墓的修建。</p> <p class="ql-block">前院正祠堂大門為仿新華門樣式建造,建倒座房三間,大式硬山筒瓦箍頭脊,蘇式彩畫,帶雀替,內外各有6級臺階。門前原有影壁1座,雕有葡萄架、松鼠、百子圖,“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毀。前院正殿五間,東、西配殿各三間,均為磨磚對縫,硬山筒瓦。正殿前出廊,檐角下青磚雕刻人物、動物、花草樹木,后院規(guī)制格局同前院,保存較好。前后院后為豆各莊鄉(xiāng)政府駐地。祠堂西側院原為關帝廟,后為豆各莊衛(wèi)生院和派出所使用。東側院原為陽宅(客房),曾為豆各莊小學用房,后為豆各莊鄉(xiāng)政府辦公樓。</p> <p class="ql-block">此祠堂為主持修建慈禧太后陵墓,以“剩余”磚木修建自家生祠堂。實際就是給自己選好的陵墓,張翼死后葬在祠堂邊上。墓已不存在。墻外種植的柏樹,有8棵保留至今。</p> <p class="ql-block"> 廣亮大門左右為倒座值房共三間;門前左右置漢白玉上馬石一對。</p> <p class="ql-block">張氏宗祠建筑上制作精美的磚雕藝術</p><p class="ql-block">磚雕是我國一種古老的建筑裝飾藝術,是在水磨青磚上雕出各種人物花卉、鳥獸蟲魚、神話傳說故事等組成的表示吉祥的浮雕圖案。磚雕通常用于門樓、照墻、屋脊、戧檐上面,使建筑更加精致、美觀、漂亮。張氏宗祠建筑使用了大量的磚雕藝術,也顯示出張翼的社會地位。</p> <p class="ql-block">四周院墻墻磚都是仿城墻磚燒制的。</p> <p class="ql-block">正房兩側均無耳房,西圍墻與配殿之間,以及北圍墻與后殿之間,均有約兩米的間距。</p> <p class="ql-block">張翼(1846-1913),字燕謀、彥謨,北京通州人。清末朝廷一品大員、盜-有煤礦的官員。</p><p class="ql-block">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生。為滿族漢軍八旗家族子弟。</p><p class="ql-block">咸豐十一年(1861),清廷始設神機營,選拔精銳營兵守衛(wèi)紫禁城。時張翼16歲,長得身材魁偉,臂力過人,被選入清軍神機營。后被醇賢親王奕譞(xān)看中,調到醇親王府邸任侍從。</p> <p class="ql-block">光緒四年(1878),醇親王保奏其捐任道員。</p><p class="ql-block">光緒八年(1882),委辦金陵洋務局。</p><p class="ql-block">光緒九年(1883),外任江蘇道員,成為省下府上高級行政長官,兼管兵備。時壽州(今安徽壽縣)淮河等水泛濫,百姓惶懼,張翼督修城池,且出資修筑護城堤,植樹十數(shù)里,防止洪水侵入州城。時當?shù)匦心缗畫肼祝俑麑也恢?,于是?chuàng)辦救生局、育嬰堂,百姓稱便,疏俗得止。旋調直隸道員。</p> <p class="ql-block">光緒十年(1884),坐探北洋海防事務。十二年(1886),委會辦北洋海軍水師營務處。</p><p class="ql-block">光緒十八年(1892),開平礦務局總辦唐廷樞逝世,李鴻章委派張燕謀接任開平礦務局督辦。開平煤礦是未被外國資本滲入的民族企業(yè),光緒四年(1878)創(chuàng)辦,七年(1881)全面投產,雇工3000人,年產量70萬噸,給國家?guī)碡S厚利潤。張翼到任后,產量逐年增加,礦局規(guī)模擴大,塘沽碼頭已不適應銷煤轉運。礦局爭取清政府支持在秦皇島建港口碼頭。</p> <p class="ql-block">光緒十九年(1893),兼辦北洋鐵軌商路。</p><p class="ql-block">光緒二十年(1903),在開平礦代表中方與英商交涉不利被奪職,但仍以三品京堂官赴英國對質,返國后以勞績賞加頭品頂戴,升授內閣侍講學士,掌典領奏章,并加侍郎銜任赴德國專使參贊。</p><p class="ql-block">光緒二十四年(1898),幫辦關內外鐵路事務,督辦直隸暨熱河礦務。</p> <p class="ql-block">光緒二十五年(1899),進內閣侍讀學士。八月十六日,張翼通過時任顧問的德璀琳(德國人)以開平煤礦全部財產作抵押,向英國墨林公司(專門在亞、非、拉、澳等地區(qū)掠取礦產資源的礦商)借款20萬英鎊,合銀140萬兩籌建秦皇島碼頭。碼頭建成后,年吞吐量四五萬噸。開平煤礦的興旺發(fā)達,引起外國特別是英國的關注。英國墨林公司派人與德璀琳密謀,尋找機會,圖謀霸占煤礦。</p> <p class="ql-block">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lián)軍侵占秦皇島和開平煤礦,張翼攜親眷300多人逃到天津隱藏。五月十八日,英領事以張家“人口眾多,跡近埋伏,飼鴿傳遞消息,疑與拳匪相通”為借口將其拘捕。次日,德璀琳建議張翼將開平局礦置于英旗保護之下,并以此為釋放條件,誘使張翼在寫好的《保礦手據》上簽字。</p> <p class="ql-block">德璀琳取得開平礦務局代理總辦權,張翼獲釋放。后德璀琳與墨林公司代理人胡華(即胡佛,后成為美國第31屆總統(tǒng))密謀,將開平礦務局一切產業(yè)轉讓給英國墨林公司。同年底,墨林公司將開平礦務局在英國倫敦注冊為“開平礦務有限公司”,中國人開創(chuàng)經營20多年的開平礦務局全部礦業(yè)和秦皇島港口被英人騙占。</p><p class="ql-block">(美國第三十一任總統(tǒng):赫伯特·胡佛)</p> <p class="ql-block">胡佛的幫兇德璀琳</p> <p class="ql-block">德璀琳在獲得張翼便宜行事的授權后,又伙同胡佛炮制了一份“備用合同”,并通過威逼利誘的方式讓張翼簽字。這份“備用合同”規(guī)定開平礦務局一切財產所有權與管理權,包括土地、房屋、礦山、輪船等全部交與德璀琳,使其“有權按其意愿出售、抵押租賃、管理經營及管轄”。</p> <p class="ql-block">在取得開平礦務局的財產所有權與管理權后,德璀琳便與佛胡再度合謀,由德璀琳代表礦務局,胡佛代表墨林公司,于次年(1901年)簽訂將礦務局賣給墨林公司的“協(xié)議”,并經張翼簽字認可。墨林公司在得到這份“協(xié)議”后,為保穩(wěn)起見,又將其篡改為一份假合同,于第二年轉手賣給英國大財團-東方辛迪加,并將開平礦務局改組為開平礦物有限公司,在倫敦注冊上市。</p> <p class="ql-block">光緒二十七年(1901)六月,張翼上奏朝廷,謊稱開平礦改為中英合辦,“一切成規(guī)和稅租都沒有改變”,隱瞞其盜賣礦產的行為。清廷授予侍郎銜,升禮部右侍郎、工部右侍郎,并賞一品頂戴。后直隸總督袁世凱發(fā)覺開平礦務局已被出賣,三次上奏彈劾,張冀被革職,并命張冀前往倫敦“設法收回”開平礦業(y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光緒二十九年(1903)初,張冀在英國倫敦高等法院打官司,表面勝訴,實際空手回國。光緒皇帝將其“發(fā)往北洋差遣委用”。</p> <p class="ql-block">宣統(tǒng)二年(1911),直隸總督陳夔龍第二次欲收回開平礦,1926-1934年間,北洋政府與國民政府第三次想收回開平礦的努力都未能成功。1941年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又被日軍占領。直至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民國政府才將其收回。</p><p class="ql-block">1912年民國成立后,張冀隱居天津。1913年逝世,卒年67歲。</p> <p class="ql-block"><b>張翼昧著良心直接導致北洋水師慘敗</b></p><p class="ql-block">1894年9月17日那個午后,這支滿身毛病的艦隊,卻在戰(zhàn)斗中表現(xiàn)的非常英勇,然而海戰(zhàn)結果卻不盡如人意!</p> <p class="ql-block">關于北洋水師戰(zhàn)敗的因素有許多,但有一點卻鮮有人提及!那就是軍艦的燃料,也就是煤!而說到給北洋水師供應煤就不得不說到一個人,這個人身為清朝的朝廷命官,卻為了自己中飽私囊而置民族利益于不顧!最終直接導致北洋水師的失敗,這個人就是張翼!</p> <p class="ql-block">張翼就是清朝開平礦務局的督辦,開平礦務局是1878年,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任命唐廷樞為督辦,創(chuàng)業(yè)伊始就引進國際先進技術、先進機器,生產發(fā)展迅速,煤質十分優(yōu)良,時雇傭礦工3000余人。不過七八年時間,就發(fā)展為全礦工人17000多人,年產60萬噸,可謂是晚清工業(yè)的樣板項目。其所產原煤,不但供給北洋水師,還供給天津機器局、輪船招商局、上海江南制造局等,可謂洋務運動的能源中樞。</p> <p class="ql-block">唐廷樞是洋務運動的核心人物,他一直致力于引進西學,強盛中華,但造化弄人,一心想干出一番事業(yè)的唐廷樞卻在1892年去世!一時之間,朝廷中各方勢力均瞄準了開平礦務局這個肥差!爭斗不斷,最終原為醇親王奕譞侍從的張翼接手開平礦務局!</p> <p class="ql-block">張翼本人工作能力非常平庸,但卻善于投機鉆營,欺下媚上,張翼一接受開平礦務局,就決定對北洋水師痛下殺手,在他接任之前,唐廷樞極為重視北洋水師,一直把開平礦務局最優(yōu)質“五槽煤”供應給北洋水師,“五槽煤”質量最好,煙少火白,為他國所罕有,尤其是在近代海戰(zhàn)要靠肉眼觀察敵艦的時代,煤煙少往往能很好的隱蔽艦隊位置,使艦隊出其不意的發(fā)起攻擊!</p> <p class="ql-block">但辦張翼接任后,由于北洋水師是李鴻章一手建立的,受李鴻章的照顧,開平礦務局一直是按照利潤很低的平價,給北洋水師供應“五槽煤”!但由于五槽煤的優(yōu)質,日本與歐美許多國家紛紛以高價購買為本國艦隊使用,甲午戰(zhàn)爭中日本艦隊就是用從中國進口的五槽煤進行作戰(zhàn),特別是在大東溝海戰(zhàn)中,日本艦隊因為使用五槽煤,煙霧甚少,以至于定遠艦的瞭望員根本沒有發(fā)現(xiàn)日本艦隊!當然這都是后話了!</p> <p class="ql-block">接著說張翼,張翼上任后面對眾多國外高價訂單,垂涎欲滴,因為五槽煤的緊缺,國外在采購的時候,往往給他大筆的“采購答禮”,白花花的的銀子讓張翼把國家民族早就忘在腦后!他上任不久就停了北洋水師的五槽煤的供應,只給北洋水師提供最糟糕的八槽煤。丁汝昌在戰(zhàn)前收到的最后一批煤不僅還是碎得快成末的煤,而且居然還是濕的,供應的量更是只有一半。而八槽煤因為質量低劣損壞鍋爐不說,還會冒出滾滾的黑煙!</p> <p class="ql-block">就這樣,大東溝海戰(zhàn)的時候,北洋水師就是燒著這些劣質的八槽煤與日軍遭遇,說是遭遇其實日軍完全是以逸待勞,因為日軍不僅有北洋水師的航線路程,瞭望哨更是早早就發(fā)現(xiàn)了海平面上滾滾的黑煙,日本司令官伊東祐亨馬上判斷這就是燒著劣質煤渣的大清水師!</p> <p class="ql-block">最讓人心痛的是,因為燒著張翼供應的八槽煤,北洋水師艦船的航速僅是平時的六成左右,這在對速度要求很高的海戰(zhàn)中成了致命的硬傷!</p> <p class="ql-block">張翼憑借開平煤礦暴富,雖然一時似乎光宗耀祖!但卻在當時就被廣大朝廷士大夫所唾棄!以后也必將刻在恥辱柱上,遺臭萬年!</p><p class="ql-block">(第二排中間者為張翼)</p> <p class="ql-block">晚清煤炭大亨張翼,無意中奪得山水巨作,為何交代子孫不得充公。</p><p class="ql-block">范寬的著作:《雪景寒林圖》</p><p class="ql-block">范寬是北宋著名的繪畫三大家之一。</p><p class="ql-block">這幅圖出自范大師之手,自大師去世后,這幅畫的曲折經歷著實讓人唏噓不已。</p> <p class="ql-block">北宋末年,宋徽宗聽聞此畫,傾慕不已。但是他窮極一切辦法,都沒能得到此畫,最后遺憾離世。北宋滅亡后,這幅畫像人間蒸發(fā)似的,無人知其下落。到了清朝順治年間,此畫 被收藏家梁清標所得,消息傳了出去,天津一位出了名的收藏家安歧,出了白銀300兩,將這畫買了下來。安歧去世后,這幅畫流傳到了家族子孫手上,為了拓展官路,安家子孫將《雪景寒林圖》送給了當時的直隸總督,總督為了討皇帝歡心,轉頭將這幅畫獻給了乾隆皇帝。</p> <p class="ql-block">1860年,英法聯(lián)軍洗劫了圓明園,這幅古畫被士兵盜出,一度失去蹤跡。</p> <p class="ql-block">可巧的是,當年12月,這幅畫作出現(xiàn)在了天津的舊貨市場上。一位英國士兵看中了這幅長卷古畫,因為價格沒有談攏,他和老板當街吵了起來。正當他們爭執(zhí)不下時,一個叫張翼的人從旁邊竄出來,將這畫從英國士兵手中搶了下來。他塞給老板一個十兩重的元寶,便揚長而去。要問老板為什么一聲不吭就讓他拿走了,實在是因為此人身份復雜,他兼任工部右侍郎、開平礦務局督辦、總辦路礦大臣三個職務,是晚清時政壇上一位比較有影響力的人物。</p> <p class="ql-block">張翼這個人雖然躋身晚清大臣行列,但是稍有名望的大臣都不屑與他為伍。只因此人將劣質的八槽煤賣給了北洋艦隊,卻將好的五槽煤賣給了美日軍隊。他如此光明正大地行事,還能不被擼掉官職,原因在于他把獲利的錢獻給了慈禧太后,用于修建頤和園。慈禧太后一高興,直夸他會辦事,懂得孝敬。在甲午戰(zhàn)爭中,北洋艦隊慘敗。不得不說其中也有張翼的"功勞"。張翼成了人們討伐的對象之一,但是這并不影響他繼續(xù)作威作福。</p> <p class="ql-block">他也算是個識貨的人,買下此畫后,整日欣賞。把玩的次數(shù)不低于慈禧把玩翡翠西瓜的次數(shù)。據說他每天晚上睡覺前都要看一遍這畫才能睡著。當時,有個叫郭葆昌的收藏家聽聞張翼手中有此畫,愿意出20萬美金買下來,被張翼斷然拒絕。張翼臨終前,交代身邊的孩子,這畫不能賤賣,充公,否則自己在九泉之下不會瞑目。兒子張叔誠謹記父親的叮囑。一直秘密珍藏此畫,用盡各種辦法,先后躲過了日本軍搜查、轟轟烈烈的"破四舊"運動等等。</p> <p class="ql-block">到了1981年,張叔誠已經步入了耄耋之年,他感慨祖國的盛世已經來臨,為了替父親曾犯下的過錯贖罪,他將古畫無償獻給了天津博物館,成為該館的鎮(zhèn)館之寶。從此,一代名畫的流轉歷程終于告一段落。</p> <p class="ql-block">張叔誠(1898~1995),名文孚,別號忍齋,直隸通州人。前清工部右侍郎、總辦路礦大臣張翼之子。繼承了張翼全部財產,成了著名實業(yè)家。1922年任山東棗莊中興煤礦公司監(jiān)察人,后改任董事,1926年任總公司協(xié)理,1930年兼任礦委員。1938年華北淪陷后,回天津家居。1946年復任常務董事,并兼中興輪船公司董事。數(shù)十年致力于文物收藏,不惜重金,刻意搜求,收有珍品甚多。曾任天津市政協(xié)委員。</p> <p class="ql-block">張叔誠先生分三次向天津藝術博物館捐獻珍貴文物,總數(shù)達455件。其中書畫250件,玉器130件,銅器古硯等75件。在張叔誠捐贈的珍貴文物中,除了《雪景寒林圖》外,尚有許多稀世之寶。如元代畫家邊魯?shù)摹镀鹁悠桨矆D》為其存世絕無僅有的孤本;趙孟頫的書法代表作品《洛神賦》卷、明仇英《桃源仙境圖》、宋人無款畫《牛》、《溪山邂昆圖》、《蘆雁圖》、《鎖諫圖》;錢選的《花鳥圖》和《青山白云圖》;方方壺的《葡萄》軸;陳琳的《竹林七賢》軸;黃子久小幅《山水》軸等也均為稀世珍品。在器物方面,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東周時代的青銅樂器“克鎛”。它是西周夷王賞給克姓的御賜品,光緒十六年(1890年)出土于陜西岐山,光緒三十年(1904年)張翼購于北京琉璃廠?!翱随n”呈橢圓形,頂部有一堆垛夔龍花紋,四周有隆起的連環(huán)夔龍紋棱,上刻79字銘文,造型頗為奇特,是研究周代政治、經濟和鑄銅工藝的重要文物。其他文物有商代的黃玉獸面紋佩、黃玉螳螂、周代的玉節(jié)及名貴的綠浸玉環(huán)、白玉蟬和白玉柄形器。</p> <p class="ql-block">張叔誠舊居</p><p class="ql-block">位于天津和平區(qū)成都道118號,落成于1936年,原為二層小洋樓(“文革”中加蓋一層,變?yōu)槿龑樱⒂泻髽?,也為二層,由比利時工程師設計。該樓裝飾講究,二樓有陽臺,門窗地板均為菲律賓木。樓內許多房間用于收藏文物。</p> <p class="ql-block">1956年,在張叔誠故居一側建成天津人民體育館。1958年初,李耕濤通過周叔弢與張叔誠協(xié)商由政府購買此樓,供市體委辦公用。張叔誠遷往重慶道231號(今189號)新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