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正所謂“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秉持著“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教研理念,3月24日下午,沐著春風,浴著暖陽,<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鎮(zhèn)中段語文教研活動,在后楊樓小學如期開展。</span></p> <p class="ql-block"> 本次教研活動的課堂展示環(huán)節(jié),仍由李艷老師、董然然老師繼續(xù)執(zhí)教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課程《貓》《母雞》。兩位老師在上次教研活動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實際學情,深入研讀教材,緊扣課后習題,從板書、課件、課堂語言等方面進行了精心調整,以落實單元語文要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 李老師在執(zhí)教本課時,以"音樂導入"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趣,多次運用"鼓勵性語言"活躍課堂氣氛,并"創(chuàng)沒情境",師生分角色朗讀重點段落,標注重點詞語,使學生們深深感受到老舍先生觀察得精細獨道、描寫得生動有趣、內容的充實飽滿,<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感受著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對生活的熱愛,自始至終融于文章的字里行間,滲透在每一個字眼里,帶領我們走入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境界。</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母雞》是老舍先生的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董老師在執(zhí)教本課時,以"開火車識記生字"的方式活躍課堂氣氛,以"字義定音″識記多音字,以學習為中心,以任務為驅動,強化語文核心素養(yǎng)。引導同學們共同感受作者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語言風格,感受作者情感的變化,感受著由</span>這種強烈而鮮明的對比帶來幽默的感覺,使我們仿佛在欣賞一個風趣的小品或相聲。</p> <p class="ql-block"> 課堂上,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下,共同體味著語文的魅力,語文的情感,體味著語文對我們思想的啟迪,心靈的蕩滌。</p> <p class="ql-block"> 全體成員悉心聆聽,認真記錄,深為兩老師努力和成長所折服。</p> <p class="ql-block">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闭n后,大家對執(zhí)教老師的課堂,圍繞教學設計、課堂組織、學生活動、滲透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等方面認真討論。老師們暢所欲言,討論教學中的種種困惑,探討教學中的神來之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以教促研,以研促教,知之愈明,行之愈篤。一顆顆火熱的心在這里碰撞,一堂堂有溫度的課在這里綻放。我們始終相信“教研是一場詩意的修行,是用生命影響生命,用生命溫暖生命的過程。教研,大家永遠在路上!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編發(fā):拳鋪鎮(zhèn)教辦中段語文教研團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