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記憶中的臘月二十三》</p><p class="ql-block">今天是臘月二十三,在我的記憶里,這一天我們廟崗街有大集會,也就是辦年貨的集市。我最初的記憶是,父親這天早上要在家里喂的羊中,挑一個比較肥的羯子,(也就是公羊,老母羊是不會賣的,留著下一年再下一群)拉到街上賣掉,辦年貨。如果行情不好,下午羊又被拉回來,父親也就兩手空空,連門對子也不能買了。這樣要再等一天,臘月二十五再去賣。如果賣掉了,父親就會先買門對子,鞭炮一掛二百響的,還有一張老灶爺畫帶回來。其他的年貨,要等到回來了跟媽媽在一起商量商量再辦:具體是給我們兄妹誰買一件上衣,或者下衣,甚至就是一雙蝴蝶牌襪子,都要反復(fù)計劃一下,沒有一個人買一身新衣服的。</p> <p class="ql-block">等到我長到十來歲的時候,就一個人也去趕集了,用平時賣紅薯皮兒、荊條兒攢的塊二八角,給自己買一雙襪子,也是蝴蝶牌的,中午就回來了。下午,我去后山拾柴,襪子就裝在褲子口袋里,拾一陣子,累了就坐在石頭上歇歇,這時,總會把新襪子掏出來,左看看,右看看,也還會穿到腳上試試,再脫下來,疊好又裝到口袋里,憧憬著初一早上起來穿上它,和伙伴們一起去拾炮子。</p> <p class="ql-block">就是這樣,每年的臘月二十三夜里,如果情況允許,父親照例會把老灶爺請(實際就是貼上去,但父親不讓說貼,以示對灶爺?shù)淖鹬兀┑桨赴迩暗膲ι希缓鬅龓讖埣?,磕三個頭,嘴里念念有詞:“希望老灶爺,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上天念好事,下界保平安?!币环砬蠹涝钔戤?,才能吃飯。我們家二十三夜里有時是做面條飯,炒點蘿卜,要是提前在村子里賒來了肉,就在加一點肉,搭點腥葷,要是還沒賒來,就素素的面條,大家就在火盆邊,邊吃邊說話。父親比較嚴(yán)肅,平時我們都不敢大聲說說笑笑,可就是這個時候我們家頓時會松動一些,兄妹們就隨便說說話,也有笑聲。</p> <p class="ql-block">如此過個小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