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鴇[dà bǎo],國家一級保護(hù)動物。別名地鵏、老鴇、獨(dú)豹、野雁等。是屬脊索動物門、鳥綱、鴇形目、鴇科、鴇屬的一種大型地棲鳥類。翅長超過400毫米。共2個亞種。大鴇成鳥兩性體形和羽色相似,但雌鳥較小。繁殖期的雄鳥前頸及上胸呈藍(lán)灰色,頭頂中央從嘴基到枕部有一黑褐色縱紋,頦、喉及嘴角有細(xì)長的白色纖羽,在喉側(cè)向外突出如須,長達(dá)10-12厘米。</p> <p class="ql-block"> 大鴇,頦和上喉灰白色沾淡銹色。后頸基部栗棕色,上體栗棕色滿布黑色粗橫斑和黑色蟲蠹狀細(xì)橫斑。初級飛羽和次級飛羽黑褐色,具白色羽基;大覆羽和大部分三級飛羽白色,中覆羽和小覆羽灰色,具白色端斑。前胸兩側(cè)具寬闊的栗棕色橫帶,下體余部白色。中央尾羽栗棕色,先端白色,具稀疏黑色橫斑;尾羽的白色部分向兩側(cè)依次擴(kuò)展,最外側(cè)尾羽幾乎全為純白色,僅具黑色端斑。</p> <p class="ql-block"> 大鴇,雄鳥在非繁殖期須狀羽較短,前胸栗色橫帶不明顯,頦下須狀羽消失。雌鳥體型較雄鳥為小,體長不足50厘米,體重不到4千克,喉側(cè)也無胡須狀物,常被稱為石鴇。虹膜暗褐色,嘴鉛灰色,端部黑色;腿和趾灰褐色或綠褐色,爪黑色。幼鳥,與雌鳥相似,但顏色較淡,頭和頸有較多的皮黃色,翅的白色部分多有黑色斑紋,大覆羽有許多棕色斑點(diǎn)。</p> <p class="ql-block"> 大鴇,是典型的草原鳥類。主要棲息于開闊的平原、干旱草原、稀樹草原和半荒漠地區(qū),也出現(xiàn)于河流、湖泊沿岸和鄰近的干濕草地,特別是在冬季和遷徙季節(jié)。在中國新疆的棲息地是草原和荒漠草原,并常在農(nóng)田中活動;在內(nèi)蒙古和黑龍江棲息在干草原、稀樹草原和半荒漠地帶,常在農(nóng)田附近覓食,遷徙途經(jīng)烏梁素海時,常在湖泊周圍牧場和遠(yuǎn)離居民點(diǎn)的農(nóng)田中活動。</p> <p class="ql-block"> 大鴇,性耐寒、機(jī)警,很難靠近,善奔走、不鳴叫,非遷徙時的飛行高度不超過200米。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集群活動,形成由同性別和同年齡個體組成的群體;在同一社群中,雌群和雄群相隔一定的距離。受驚時頭下低、弓背,尾羽向上展開呈扇狀,雙翅半張開,腕關(guān)節(jié)向下,嘴里發(fā)出“哈哈”的喘氣聲,其目的是想嚇退來犯者,不讓來犯者靠近。</p> <p class="ql-block"> 大鴇,如果敵害十分強(qiáng)大,就立即起飛,使之難于接近。由于體重較大,平常起飛時需要在地上小跑幾步,助跑時頭部抬起,嘴向前伸水平位,頸稍弓向前上方傾斜,雙翅展開,重心前傾,雙腳有節(jié)奏地向前大步跨出,隨著助跑速度的加快,其煽動雙翅的頻率也加快,直至雙腳離開地面飛起。但在緊急情況時可以直接飛起。</p> <p class="ql-block"> 大鴇,飛行時頸、腿伸直,兩翅平展,兩腿向后伸直于尾羽的下面,翅膀扇動緩慢而有力,飛行高度不算太高,但飛行能力很強(qiáng),在遷徙的途中常采用翱翔的方式,所以它也是當(dāng)今世界上最大的飛行鳥類之一。如果有其他同類進(jìn)入領(lǐng)地或者爭奪配偶時,雙方就會發(fā)生爭斗,先是緩慢地接近,彼此以頸交握,用胸部互相推擠對抗,如有一方退卻,另一方便緊隨其后,繼續(xù)驅(qū)趕,直至將其趕出領(lǐng)地。</p> <p class="ql-block"> 大鴇,覓食的時候頭后部向上抬起,嘴尖向下,兩眼注視地面,不時地轉(zhuǎn)動頭部,觀察地面的昆蟲、其他小動物和植物種子等。吃草時常常先用嘴將草咬住,頸向后縮,再用力抬頭,將草拔斷,然后吞下。有時伴隨著兩腳向前用力蹬地,身體向后退,雙翅微展或半展。飲水時身體微蹲或用跗跖跪于地面,頭部低下,將嘴插入水中,微微張開,然后將頭抬起,嘴尖向斜上方,同時咽部快速運(yùn)動,將水咽下,整個過程就像用匙從水中取水一樣。</p> <p class="ql-block"> 大鴇,食物很雜,主要吃植物的嫩葉、嫩芽、嫩草、種子以及昆蟲、蚱蠓、蛙等動物性食物,特別是象鼻蟲、油菜金花蟲、蝗蟲等農(nóng)田害蟲,有時也在農(nóng)田中取食散落在地的谷粒等。幼鳥主要吃昆蟲,隨年齡增長和季節(jié)變化植物性食物逐漸增多。3-4月主要在農(nóng)田附近活動,取食散落在地上的種子,如大豆、玉米、高粱等,也采食一些野生植物的種子,如蒼子等。</p> <p class="ql-block"> 大鴇,5-6月主要采食一些豆科、菊科植物的花序和生長點(diǎn),也取食一些嫩草芽、麥苗和昆蟲;7-9月食物中昆蟲的比例增大,主要是一些直翅目、鞘翅目和鱗翅目昆蟲如蝗蟲、金龜子、蜻蜓和一些蛾類幼蟲,也有一些小蛙、小蝦、小魚等,還有部分嫩芽;10月份大鴇開始集群,又回到農(nóng)田附近采食一些谷物和植物種子。</p> <p class="ql-block"> 大鴇,每年4月中旬開始繁殖,雄鳥在求偶炫耀時,首先雙腿微屈,伸直頸部,嘴水平向前,身體與地面保持平行,尾羽向上抬起,并有向背部折疊的趨勢,從而露出白色的尾下覆羽,表示發(fā)情。一般雄鳥露出的白色羽毛越多、越白,就越受雌鳥的青睞,在爭奪配偶的競爭中也就越占有優(yōu)勢。雄鳥的求偶舞蹈,喉部因急速不斷的吐咽動作和呼氣而膨脹成懸垂的氣囊,頸下裸露的皮膚變?yōu)樗{(lán)灰色,被豎起的頸下須狀羽分為左、右兩條。</p> <p class="ql-block"> 大鴇,在中國均有分布,普通亞種繁殖于黑龍江的齊齊哈爾,吉林的通榆、鎮(zhèn)賚,遼寧西北部,以及內(nèi)蒙古等地;越冬于遼寧、河北、山西、河南、山東、陜西、江西、湖北等省,偶爾也見于福建,此外也有少數(shù)種群終年留居在繁殖地。指名亞種繁殖于新疆西部和東部。該物種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hù)聯(lián)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2017年,易危。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mào)易公約附錄Ⅰ、附錄Ⅱ和附錄Ⅲ》2019年版附錄Ⅱ。已被列入中國《國家重點(diǎn)保護(hù)野生動物名錄》(2021年2月5日)一級。</p><p class="ql-block"> (全文完)</p> <p class="ql-block">攝 影:海闊天空攝影工作室</p><p class="ql-block">撰 文:海闊天空(劉佳)</p><p class="ql-block">音 樂:凱文《我是一只鳥》</p><p class="ql-block">拍攝地:河南省長垣市黃河濕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