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我的兩變,追上新時代!

楊海洋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的兩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文 楊保川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歲月更遞,生活就是在一個變字中,日新月異。立足京城,我加入咱城建的戶頭已有26載,工作和生活之余感受到有兩變,一吐為快,與你分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其一變:筆頭變鼠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卑人,嗜好舞文弄墨,1985年在《北京晚報》上,發(fā)表了第一首小詩“路”后,更是與筆頭子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至今仍在咱老祖的漢字里班門弄斧的爬格子。但,筆卻仍了,原來是筆頭變成鼠標,咱也酷了一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這20多年間,卑人文章忽悠的平淡無奇,但積攢下來的各類鋼筆、圓珠筆、簽字筆卻有那么幾十桿,至今,那些各式各樣的筆成了我懷舊的紀念品了。那時,在我中山裝和舊軍服的上衣口袋上,總是別著兩三桿筆,不光是顯擺著有學問的樣子,天天在稿紙上,胡寫亂畫,筆頭子下,居然練出了一手方方正正,規(guī)規(guī)矩矩的好字,至今讓人夸獎,而心中暗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時,對外給報社投寄一篇新聞稿件,先是構(gòu)思寫草稿,然后再一筆一畫的抄寫清楚,如果稍微一不溜神兒寫錯了,卑人,為了對編輯老師的尊重,不喜歡在稿紙上勾勾抹抹,整頁兒撕掉,再換一張稿重新認認真真的抄一遍,日久形成習慣,往往一篇文章寫好后,手指頭累的酸酸的,這還不算完事兒,稍后,還要將寫好的稿子小心翼翼的哲疊好,裝進信封,寫清地址,貼上郵票,上街塞進郵箱。一篇稿件見報,少說三五天多則半個月,更多的稿件則是泥牛入海,杳無音信。那時侯發(fā)出一篇稿件,就象趕著一輛漫騰騰的老牛車,什么新聞的時效性,見鬼!后來,有了傳真機,復印機發(fā)稿的速度快了,但,手寫的稿子,復印、傳真的效果不太好,還容易卡紙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了1989年,轉(zhuǎn)工后我所在的九隊也變成了一分公司,那時,正在港澳中心工地上班,誰知道電腦是何物?一天,分公司重新裝修了一間辦公室,還嚴嚴實實的在窗護上掛上了大紅絨布,在地上鋪了紅地毯。領(lǐng)導們?nèi)齼蓛傻倪M出那間房還要換上拖鞋,不知內(nèi)情的職工說:領(lǐng)導在工地養(yǎng)了蜜兒。其實,那“蜜兒”是一臺咱現(xiàn)在隨處可見、幾乎家家有、天天用的普通的電腦。那時的一臺電腦,真象個貴族,專人伺服,據(jù)說又怕灰塵、又怕日曬、更是少數(shù)領(lǐng)導們的專用品。可誰知道沒幾年的功夫,電腦貴族就變成了草根兒了。咱40來歲的現(xiàn)代“文盲”也天天蕭灑的動起了鼠標,學會了打字、排版、掃描、發(fā)郵件,現(xiàn)在發(fā)一篇新聞稿件輕輕松松的、省時省力、幾秒鐘對方就收到了,無紙化辦公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筆,變成了鼠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其二變:無房變有房</p><p class="ql-block">遠看象逃難的,近看象要飯的,仔細一看原來是城建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流傳于1983年的北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3年城建剛剛兵轉(zhuǎn)工時,好象北京這座美麗的城市并屬于他們。那時,剛剛脫下軍裝的咱城建人,白天,穿著臟兮兮的工作服擠公交、挨白眼兒;晩上,則扎在仨五個人一間的簡陋的職工宿舍里喝著二鍋頭,清一色的男人,講著爺們間才能聽懂的笑話。屬于他們自己的私有財產(chǎn)只有一張硬梆梆、可憐巴巴的木板床,勤快一點兒的,從工地上釘一個簡陋的床頭柜、小板凳子搬回來擺放在宿舍里?;食歉鶅合吗B(yǎng)尊處優(yōu)幾輩子的子民們自然就會送給城建人這樣的順口溜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也是這順口溜中的一員,一個剛剛拿到北京商品糧戶口本的城建人。那時,擠在職工宿舍里的我,最怕老婆孩子突然來京探親,沒鍋沒灶的,有時趕不上集體食堂打飯時間,連吃的也沒有,只好饑一頓飽一頓的。更主要的是沒有一個安穩(wěn)的住處,老婆孩子一來,就讓同屋的工友們一個個串房沿躲出去,心里感動的至今都過意不去。要是等單位上的那幾間周轉(zhuǎn)“探親房”,還要按資排隊、走走小“后門”什么的,一年半載的都輪不上一次。那時,老婆子不在身邊的城建人,聽到北京小妞最多的一句話是:討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蓋房子的城建人,也為住房發(fā)愁呀。房子就是一個“家”的標志,兵轉(zhuǎn)工交遞過來的城建人,對房子有著特殊的情感。那時候,他們的職工宿舍也是“流動”的,每個城建人都有過幾次搬家的經(jīng)歷。就說我吧,那幾年,從鋼院搬到清河,從清河搬到長椿街,從永定路搬到五棵松,來來回回的倒騰,甚至一年要搬上兩三回“家”。不過,那會兒搬“家”也簡單,把那張硬板床往“解放”大卡車上一扔,被卷兒一甩,一抬腿兒齊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來,咱城建發(fā)展壯大了,二公司為職工,在吳家村蓋了職工宿舍,咱也分上了一居,總算有了一個穩(wěn)定的居所了,但,還不能稱之為“家”。后來,房改幾萬元將房子買下,房子變成了咱自己的私人財產(chǎn)。有了屬于咱自己的房子后,和妻兒老小團圓了,陸陸續(xù)續(xù)置辦的組合柜、彩電、冰箱、飲水機等大件也有地方安放了,從此,有了一個真正名符其實的小家,真正扎根在了咱祖輩兒夢想的北京城里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4年,咱又花錢買了一套兩居室,已在過去來回來去搬家的動蕩之中長大的兩個孩子,近年,一個買了輛上海的菠蘿,一個買了輛海南的“馬跑”汽車…從無房到有房,從有房到有車,從一輛到兩輛,只不過是短短的幾年功夫,現(xiàn)在,你聽聽:就屬你們城建人有錢這句話不絕于耳,皇城根兒下的老百姓們都這樣說咱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實,這20多年里,在咱們?nèi)粘5墓ぷ骱蜕钪?,又何止我這小小的兩變呢?你不變,時代拉著你變、逼著你變,一個變字,就是生活日新月異的源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