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2年10月25日星期二晴</p><p class="ql-block">育兒分享</p><p class="ql-block">李玫瑾: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不是家境,不是智商,而是這4件事</p><p class="ql-block">第三 孩子該發(fā)泄的情緒,別替他壓制</p><p class="ql-block">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而作為弱小的那一個,孩子的情緒常常被忽視和壓制,有的甚至被嘲笑。</p><p class="ql-block">心理學家魯?shù)婪虮硎荆焊改富貞?yīng)兒童表現(xiàn)情緒的方式,對兒童今后的發(fā)展起決定性的作用。</p><p class="ql-block">反觀現(xiàn)實生活中的成人,可以說絕大多數(shù)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容易掉進情緒的“陷阱”。</p><p class="ql-block">帶著情緒教育孩子,不能客觀地看到孩子問題的本質(zhì),也找不出解決問題的方法。</p><p class="ql-block">那些被壓制情緒的孩子,如果沒有及時釋放出去,對孩子來說是一場恒久的劫難。</p><p class="ql-block">弗洛伊德曾說過:“未被表達的情緒永遠都不會消失。它們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會以更丑惡的方式爆發(fā)出來。”</p><p class="ql-block">世界心理衛(wèi)生組織曾經(jīng)做過一個有趣的統(tǒng)計,根據(jù)統(tǒng)計顯示:我們70%以上的情緒,都會以“攻擊”身體器官的方式來消化自身的情緒困擾。</p><p class="ql-block">情緒不是洪水猛獸,它是孩子情緒體驗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p><p class="ql-block">所以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不管是好或是壞,作為父母,都要接受孩子的情緒。</p><p class="ql-block">并從正面去引導(dǎo)孩子發(fā)泄情緒,讓孩子情緒軟著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