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8月17日下午,我們從阿榮城來到了這次旅行的最后一站-哈爾濱。</p> <p class="ql-block">哈爾濱大劇院坐落于哈爾濱市松北區(qū)的文化中心島內(nèi),包括大劇院(1600座)、小劇場(400座)。建筑采用了異型雙曲面的外型設計,是哈爾濱的標志性建筑。 </p> <p class="ql-block">哈爾濱大劇院屬異形結構建筑,具有大跨度、高空間、復雜鋼結構等難度特點,其外觀造型屬于三維曲面,施工難度極大。該項目在外形構造和技術上與廣州歌劇院、國家大劇院處于同一水平。2016年2月,哈爾濱大劇院被ArchDaily評選為“2015年世界最佳建筑”之“最佳文化類建筑”。</p> <p class="ql-block">大劇院不僅潔白的建筑外觀與這座冰雪之城交相呼應,在內(nèi)部裝飾部分也可以讓觀眾有一種置身冰雪世界的感覺 。(圖自百度)</p> <p class="ql-block">為了使觀眾能欣賞到專業(yè)、純正的藝術演出,其參建方大劇院建設專家與領導者中孚泰文化集團,在劇院的聲學裝飾部分做出了重大突破,使大劇院擁有了不靠話筒用肉嗓演出的能力,讓每一位觀眾都能欣賞到原生態(tài)的表演。(圖自百度)</p> <p class="ql-block">馬迭爾賓館始建于1906年,位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里區(qū)中央大街,當時賓館富麗堂皇、門庭若市。馬迭爾在俄語里的意思為現(xiàn)代時髦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在哈爾濱的旅館建筑中,馬迭爾賓館的地理位置十分優(yōu)越。它位于繁華的中央大街中段,距離松花江及防洪紀念塔也不過咫尺之遙。</p> <p class="ql-block">馬迭爾賓館經(jīng)歷了百年的風風雨雨,建筑室內(nèi)外均保存較好,正如其名字含義所指的那樣,本世紀初葉它完全稱得上最摩登、最豪華的旅館之一,它也是哈爾濱早期旅館建筑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是哈爾濱很繁盛的一條商業(yè)步行街,位于道里區(qū)。北起江畔的防洪紀念塔廣場,南接新陽廣場,長1400米。這條長街始建于1900年,街道建筑包羅了文藝復興,巴洛克等多種風格的建筑71棟。1928年7月,中國大街正式改稱“中央大街”。從它誕生不久,就已成為哈爾濱著名的商業(yè)一條街。</p> <p class="ql-block">1924年5月,俄國工程師科姆特拉肖克設計監(jiān)工,為這條大街鋪上了方石塊。方石塊為花崗巖雕筑,長18厘米、寬10厘米。其形狀大小如俄式小面包,精巧而光亮。</p> <p class="ql-block">圖自百度</p> <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全街建有歐式及仿歐式建筑71棟,并匯集了文藝復興、巴洛克、折衷主義及現(xiàn)代多種風格市級保護建筑13棟,是中國國內(nèi)罕見的一條建筑藝術長廊。</p> <p class="ql-block">逛中央大街怎么可以沒有馬迭爾冰棍??</p> <p class="ql-block">靠近中央大街的西三道街中間的塔,上部有“警示塔”三字,中部的鐘上有一個大大的“廉”字。</p> <p class="ql-block">防洪紀念塔是為紀念哈爾濱市人民戰(zhàn)勝1957年特大洪水,于1958年建成的,是這座英雄城市的象征。它由前蘇聯(lián)設計師巴吉斯·茲耶列夫和哈工大第二代建筑師李光耀共同設計。紀念塔由立體塔身和附屬的回廊組成 。塔高22.5米,塔基用塊石砌成,意味著堤防牢固、堅不可摧 ,塔基前的噴泉,象征勇敢智慧的哈爾濱市人民,正把驚濤駭浪 的江水,馴服成細水長流,興利除患,造福人民。</p> <p class="ql-block">塔下階表示海拔標高119.72米,標志1932年洪水淹沒哈爾濱時的最高水位; 塔上階表示海拔標高120.30米,標志1957年全市人民戰(zhàn)勝大洪水時的最高水位。</p><p class="ql-block">塔身中部浮雕雕刻著防洪筑堤大軍,從宣誓上堤 、運土打夯、搶險斗爭到勝利慶功等場面,集中描述了人們在防洪斗爭中所表現(xiàn)的英雄氣概。</p> <p class="ql-block">塔頂是工農(nóng)兵和知識分子組成的圓雕;塔身下部是群像浮雕,象征著20世紀的哈爾濱人民力量堅不可摧,牢固的堤防堅如磐石,塑造了戰(zhàn)勝洪水的英雄形象。</p> <p class="ql-block">哈齊客運專線松花江特大橋全長4000米,是雙向四線跨江高鐵大橋。松花江特大橋采用大跨度連續(xù)鋼桁梁方案,一方面可以解決既有橋橋孔不足,影響航道規(guī)劃的問題,另一方面,橋梁結構形式上與原濱洲鐵路橋風格一致。主橋全長710米。</p> <p class="ql-block">松花江是黑龍江的最大支流,東北地區(qū)的大動脈,本身也有兩條主要支流。其一為源于白頭山天池的第二松花江,另一為源于小興安嶺的嫩江,兩條支流在扶余縣匯合始稱松花江,折向東北流至同江市注入黑龍江。全長2308千米,流域面積54.55萬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遠處是松花江觀光索道</p> <p class="ql-block">多人才能合抱的楊柳樹組成林蔭道,讓我們舒適地行走在松花江邊。</p> <p class="ql-block">圣·索菲亞教堂坐落于哈爾濱市道里區(qū)索菲亞廣場,是一座始建于1907年拜占庭風格的東正教教堂,為哈爾濱的標志性建筑。最初為沙俄東西伯利亞第四步兵師修建中東鐵路時修建的一座隨軍教堂。同年,俄國茶商伊·費·赤斯嘉科夫出資,以隨軍教堂為基礎,重新修建了一座全木結構教堂。1911年,木墻外部砌了一層磚墻,形成了磚木結構式教堂。</p> <p class="ql-block">1923年9月27日,圣·索菲亞教堂第二次重建,歷時9年,于1932年11月25日落成,成為遠東地區(qū)最大的東正教堂。索菲亞教堂是俄國建筑師科亞西科夫設計,富麗堂皇,典雅超俗,宏偉壯觀,通高53.25米,建筑面積721平方米,可容納2000人。正門頂部為鐘樓,7座銅鑄制的樂鐘恰好是7個音符,要由訓練有素的敲鐘人手腳并用才能敲打出抑揚頓挫的鐘聲。</p> <p class="ql-block">1986年,哈爾濱市人民政府將其列為一類保護建筑。1996年11月,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6月2日至9月2日,哈爾濱市人民政府對教堂按原設計進行了全面整修,擴建索菲亞廣場7000平方米,辟為哈爾濱市建筑藝術館,以宣傳、弘揚哈爾濱獨特的建筑文化。</p> <p class="ql-block">索菲亞廣場縮小版的俄羅斯火車站</p> <p class="ql-block">索菲亞廣場邊的俄羅斯風格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斯大林公園邊的歐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哈爾濱太陽島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占地面積88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地帶規(guī)劃控制面積為88平方公里,坐落在哈爾濱市松花江北岸,與繁華的市區(qū)隔水相望,是全國著名的旅游避暑勝地,是江漫灘濕地草原型風景名勝區(qū)。年接待游人約一百萬人次,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胡錦濤等曾先后視察過太陽島。</p> <p class="ql-block">趙樸初題寫的“太陽島”三個虬勁大字的太陽石已成為太陽島標志性景觀之一。</p> <p class="ql-block">太陽島公園,是太陽島上最主要的景區(qū)了。這里是文化娛樂和休息的最佳場所,園內(nèi)有太陽島湖、太陽島山、水閣云天、清泉飛瀑等景觀,還有文化娛樂、兒童、游戲、體育設施、友誼園、青年之家等8個娛樂小區(qū),占地共115公頃。</p> <p class="ql-block">太陽島島上有水,水上有閣,閣下有湖,湖邊有山,山上有亭,山湖相映,云霞倒映,景觀秀麗,野趣濃郁,是避暑度假的樂園,野游、野浴、野餐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這里也是動物們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出園的時間到了,我們將帶著滿滿的快樂結束這8天的旅行,坐當晚的航班回家了。再見內(nèi)蒙古,再見黑龍江,再見哈爾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