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化盛而城興,城市興而文化盛。文化,是一座城的獨特印記,更是一座城市的根與魂,它反映著城市內涵特質和競爭力的核心資源。</p> <p class="ql-block">中國常德詩墻開建有30多年了,中國常德詩墻的誕生,看似偶然中蘊涵著歷史的必然。</p> <p class="ql-block">上世紀九十年代,那是一個百廢俱興的年代,是一個煙火與詩情迸發(fā)的年代,是能誕生不為錢不為名,無私奉獻的常德詩墻精神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在常德眾多的古城街巷及城市景點面前,中國常德詩墻不僅是常德的老字號,而且是詩墻建設者和全國詩、書、畫藝術家們用生命刻下的傳世絕唱,承載著常德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根”與“魂”。</p> <p class="ql-block">中國常德詩墻思想內容積極向上,藝術形式精彩紛呈,當代詩、書、畫界譽它為“三絕詩書畫”“亙古展開的藝術長卷”“名邦首創(chuàng)”“中華一絕”。</p> <p class="ql-block">國務院原總理朱镕基盛贊“詩墻是一大創(chuàng)造,而且和西安碑林一樣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價值越來越高”。</p> <p class="ql-block">詩墻“外抗洪水,內御時光”,其文化內涵和價值極為豐富,它既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詩書畫刻的獨特載體,還是一個規(guī)模宏大的防汛工程,又具有很強的文物功能,有著不可分割的社會屬性。</p> <p class="ql-block">習總書記2022年1月27日考察世界文化遺產(chǎn)山西平遙古城時指出:“歷史文化遺產(chǎn)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不僅屬于我們這一代人,也屬于子孫萬代。要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tài),全面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chǎn),統(tǒng)籌好旅游發(fā)展、特色經(jīng)營、古城保護,筑牢文物安全底線,守護好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边@為我們保護好常德歷史文化遺產(chǎn)一一中國常德詩墻指明了方向。</p> <p class="ql-block">中國常德詩墻就是常德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和文脈,陽山蒼蒼,沅水泱泱,詩墻之風,山高水長!</p> <p class="ql-block">保護好常德詩墻,就是敬畏歷史、敬畏文化、守護常德的“根”與“魂”,守護好詩墻建設前輩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保護我們城市的優(yōu)質文化遺產(chǎn)。</p> <p class="ql-block">根據(jù)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公約》(簡稱《世界遺產(chǎn)公約》)的規(guī)定,世界文化遺產(chǎn)是指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具有特殊文化或物質意義的文化遺產(chǎn)。</p> 其中有形文化遺產(chǎn)即傳統(tǒng)意義上的“文化遺產(chǎn)”,即物質文化遺產(chǎn),包括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畫、近代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動文物,歷史上各時代的重要實物、藝術品、文獻、手稿、圖書資料等可移動文物; 以及在建筑式樣、分布均勻或與環(huán)境景色結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歷史文化名城(街區(qū)、村鎮(zhèn))等。 十里常德詩墻作為世界最長的詩書畫刻藝術墻,是體現(xiàn)常德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的代表性建筑, 2000年9月5日,上海基尼斯總部正式對其命名“最長的詩書畫刻藝術墻”,使它載入了世界文化工程的史冊。 數(shù)百萬字詩墻檔案、千多幅中國一流書畫家作品原件,有近百幅國家二級文物,彌足珍貴。 特別是我國當代著名書法家趙樸初、沈鵬、啟功、顏家龍、孫其峰、王學仲、劉江、馮其庸、蕭嫻、張仃、臧克家、方毅、陳天然、李鐸、文懷沙、尹瘦石、李百忍、吳作人等大家留下的絕筆,堪稱稀世珍寶,價值連城,都是國家級珍貴文物。 常德詩墻對研究中國當代書壇現(xiàn)狀具有重要的存史作用,常德詩墻是展示和研究當代中國書壇名家名作的露天博物館。屬于不可移動文物的有形文化遺產(chǎn)范疇、即物質文化遺產(chǎn),符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公約》(簡稱《世界遺產(chǎn)公約》)的規(guī)定。 常德詩墻就是常德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詩墻這個寶貴財富,是我們的共同責任,搞好常德詩墻文化遺產(chǎn)申報工作,也是詩墻精神、詩墻建設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外抗洪水,內御時光”的中國常德詩墻的誕生,成為享譽全國、乃至世界的文化精品工程。 先后獲得眾多榮譽。2000年9月5日,上海基尼斯總部正式對其命名“最長的詩書畫刻藝術墻”,使它載入了世界文化工程的史冊; 2003年10月22日,“常德詩墻及沅江江岸環(huán)境改造”被國家建設部授予“中國人居環(huán)境范例獎”,為湖南省首個獲得者; 2007年4月21日,經(jīng)過全省市民投票和湖南省“湖南百景暨新瀟湘八景”評選委員會專家評選,“中國常德詩墻”被評定為人文景觀類“新瀟湘八景”、“百姓喜愛的湖南百景”之一; 2016年10月,在第四屆旅游業(yè)融合與創(chuàng)新(中國?思南)論壇上,“中國常德詩墻”獲得“最美中國?文化魅力、特色魅力旅游勝地”稱號,榮登2016最美中國榜; 2016年12月,中國常德詩墻躋身“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基地”;2017年1月14日,中國常德詩墻榮膺中國詩歌春晚“中國十大詩意地標”,并與八達嶺長城相提并論,譽為“中國詩歌精神的長城”。 常德詩墻是常德人民精神情感的載體,是常德文化的藝術體現(xiàn),是常德人民的精神家園;是常德人民智慧的結晶,它客觀地反映了常德歷史發(fā)展的重要歷程;是常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發(fā)展不可或缺的物證。 每天在詩墻公園散步,面對享譽全國、乃至世界的文化精品工程——常德詩墻,心中在想我們能不能開展詩墻文化遺產(chǎn)的申報保護工作,有關部門能不能將常德詩墻文化遺產(chǎn)申報列入議事日程。 從而通過常德詩墻的申遺在更大范圍、更高層面保護我們的文化遺產(chǎn)——中國常德詩墻,傳播中國好聲音,讓世界讀懂我們的故事,從而展現(xiàn)中國文化自信力和自豪感。 能與八達嶺長城相提并論,被譽為“中國詩歌精神的長城”、 載入世界文化工程的史冊的常德詩墻是有資格申遺的。 以防洪墻為載體修建詩墻,使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緊密結合,既興建了現(xiàn)代化的城市防洪工程,又弘揚了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常德人民獨特的創(chuàng)新成果,堪為中國乃至世界城建工程與文化工程巧妙結合的樣板。 如何推動常德詩墻申遺,我們要有信心講好常德詩墻故事,申遺過程就是做好詩墻保護和發(fā)掘的過程。 要以詩墻文化資源為依托,信息技術、網(wǎng)絡平臺為載體,開發(fā)更多符合當代人口味、更利于網(wǎng)絡傳播的詩墻文化產(chǎn)品,讓更多的人特別是更多的年輕人,在觸摸詩墻文化遺產(chǎn)魅力的過程中堅定文化自信。 常德詩墻建設主要負責人楊杰,64歲時接手帶領十幾位退休老人殫精竭慮建詩墻,歷經(jīng)十年,不僅高標準、高質量建好中國常德詩墻,還留下無私奉獻寶貴的詩墻精神,被評為詩墻建設特等功臣,2021年12月9日楊老仙逝,享年94歲。 詩墻建好后,在移交給詩墻管理處時,遠見睿智的楊老,曾語重心長地叮囑:“修建工作的完成,只是長征的第一步。要充分發(fā)揮她的教化、觀賞作用和其他功能,并完美、安全地流傳下去,許多事情有待后之賢者。 諸如美化、配套、保護、維修、宣傳、利用、研究、開發(fā)等等,都是要經(jīng)常做、長期做的工作,若有間斷、放松,定會造成損失。人類文明,當爭為護衛(wèi),中華藝術,應倍與關懷。善于思考創(chuàng)新、自強不息的常德人,必將在已有的基礎上不斷開拓前進,讓中國常德詩墻為武陵上郡、常德古城永遠增輝!” 楊老“善于思考創(chuàng)新”的思想為我們搞好詩墻申遺指明了方向。 詩墻的發(fā)展不能靠守攤子,要發(fā)揮創(chuàng)新進取的詩墻精神,只要努力想法爭取,詩墻管理“后之賢者”一定能完成楊杰老先生保護開發(fā)好詩墻的遺愿,搞好常德詩墻文化遺產(chǎn)申報工作。 常德詩墻文化遺產(chǎn)申報是對詩墻精神的繼承與發(fā)展,是詩墻文化的延伸與提升?!吧朴谒伎紕?chuàng)新、自強不息的常德人,必將在已有的基礎上不斷開拓前進,讓中國常德詩墻為武陵上郡、常德古城永遠增輝!” 搞好常德詩墻文化遺產(chǎn)申報工作,將是對健在的、以及逝世的詩墻建設者最好的紀念。 中國常德詩墻文化源遠流長,積淀著常德人民最深層的精神追求,折射出常德人民獨特的精神力量。 這些思想精華,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要從詩墻文化的學習中汲取能量,在積極弘揚詩墻精神優(yōu)良傳統(tǒng)的過程中不斷堅定詩墻申遺自信。 即使不能一步到位申報成功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也應該爭取被列入國家級文化遺產(chǎn)名錄。這是詩墻文化遺產(chǎn)所在地常德的榮譽,更是屬于國家的榮譽。 常德詩墻文化遺產(chǎn)如申報成功,被列入國家或者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不僅能給常德詩墻增加一個響當當名號。 <p class="ql-block">而且對提升常德市、常德詩墻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讓詩墻走出常德、走向世界,增強對外合作,吸引投資,拉動地方經(jīng)濟效益,推動常德旅游發(fā)展有很大的意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攝影、撰文:山悠悠</p><p class="ql-block"> 2022.9.12于武陵</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