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過去一年,我為自己想過無數(shù)個跳槽的方法。原因是我所在單位的一次網(wǎng)絡理論學習中,我的學習積分僅比其他員工低了一分就被告知要扣績效。倒不完全是錢??的事情,回想自己幾年來的兢兢業(yè)業(yè)和盡心盡力的付出,感覺現(xiàn)在的單位缺乏歸屬感,更缺乏人情味。為此,我憎恨過一段時間,我曾幻想過無數(shù)個報復性的方法,然而都一一被我否定。</p><p class="ql-block"> 工作里我開始渾渾噩噩的過日子,沒有了往日的熱情,更談不上付出與勤奮。我低沉了不知多少個日日夜夜。晚上我躺在床上卻無法安然入睡,失望,沮喪,消沉,迷茫一起涌上心頭。曾幾何時我也是那樣的積極向上,生活里充滿了 活力的陽光。為什么現(xiàn)在這樣的一蹶不振,似乎對所有的事情都失去了興趣,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我的心房逐漸地變得暗淡,見不到一絲光亮。</p> <p class="ql-block">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一個人看不到希望,又失去了自己信奉已久的信念。我每天早出晚歸平衡不了家庭與工作的關系,還要背負著被高尚道德綁架的光環(huán)去面對一群未曾涉世的童真。我的希望是什么?我堅持的信念又是什么?我又能得到什么?是我老了嗎?還是我急功求利和精致的利己主義思想在作怪?我看,非也!而是我所在的社會節(jié)奏太快,我的腳步也移動的太快,匆匆走過,不留下一點思想的余暉,去思考曾今的自己,初心又在哪里?我麻木的行走在這世上,臉上好久沒有一絲真摯的笑意,我早已丟掉了靈魂。前路是迷茫的,黑暗的,比起路上的黑暗更嚴重的是心里的那盞燈已經(jīng)熄滅了。</p><p class="ql-block"> 我告誡孩子們,你不吃學習的苦就得吃生活的苦,其實這是一種希望!我要告誡所有迷茫的大人們,生在世上,工作只是生活的一種,所有的工作中,你必須要受一種苦,何必挑三揀四,為難自己。生活中,工作中,沒有最好的年齡,只有最好的心態(tài)。請為自己點上一盞燈,不僅照亮了周圍也照亮了自己。為自己定個目標那就是希望,懂得自己為了什么那就是信念。</p> <p class="ql-block"> 在乎一個人你就會不斷的去想他,在乎一件事你就會時時刻刻地去琢磨,那是因為你沒有見過更多的人和事,是你思想的受到了局限。我之所以在那件事上耿耿于懷,無非就是被污穢的生活殘渣污染了靈魂,被有毒的汗水??澆滅了心房上的那一盞燈。還好,我及時懂得了清理和消毒,掌握了自救,終于在迷霧籠罩的天地間找到了屬于自己的一片光明,重新點亮了心中的一盞燈。</p><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我完全釋然了!我有方向,有希望,有值得堅持的事情,有超乎所然的強大心理,更有精于善變的美好心態(tài),足以應對瞬息多變的一切生活殘余!</p><p class="ql-block"> 我們從小收到的教育就是服從,不能有別的想法。這就像在一個單位的員工只知道拿錢走人,至于單位的發(fā)展,與員工無關,員工只有服從安排,這樣的單位是很難有優(yōu)越感的,也是沒有前途可言的!但自從我長大后,我開始厭惡服從,認為被別人控制思想是可恥的,對所有的信仰都有了警惕,對偶像反感,對神都遠離,不敢把自己托付給他。這可能就是靈魂的焦灼感。不僅在我身上,也困擾幾乎多數(shù)人。我們現(xiàn)在走在大街上很難再看到笑臉,更多的是憂郁和焦慮。所有人一門心思地弄錢來應對各方面的壓力。疫情三年,多數(shù)老百姓的錢讓銀行的存款多了5萬億。這足以反映出社會存在的某些問題。沒有信仰是我們這個人群最可怕的問題。道德下滑,欲望得不到滿足,過分的焦慮這些都已慢慢在我們周圍發(fā)酵,開始腐蝕我們的靈魂。</p> <p class="ql-block"> 信孔子的人也痛苦,信因果報應的人更絕望,什么都不信的人反而有福。要么做一個金錢的饕餮,要么做一個麻木者,否則你躲不過痛苦。</p><p class="ql-block"> 走在街巷市井之間,常會有人感嘆:“如今世道,人心險惡。”話糙理正,在社會巨變之下,在權力,金錢的效應下,人們對天,地,神,圣人,歷史的敬畏,幾乎消失殆盡,安身立命的道德,變得淪喪。大學教授不贍養(yǎng)父母,被法院執(zhí)行每個月給父母四百元生活費;官員暗訪爬上企業(yè)墻頭調(diào)查有毒污水排放;暑假學生溺水,家屬大鬧學校,要求學校理賠,班主任下跪道歉;作二代的低俗詩句讓全網(wǎng)效仿,為之癲狂;還有地溝油,毒奶粉等。過去維護普通人的報應觀被摧毀,人心的內(nèi)在秩序感正在崩盤,這是可怕的事情,有誰會想到。這是斷絕百年之后自家子孫最后的活命之路。</p><p class="ql-block"> 我的母親文化程度不高,但對生活卻從不多愁善感。她雖是地道的農(nóng)村婦女,但卻十分懂得把握生活的節(jié)奏。她一輩子生活在農(nóng)村,對生活堅強不屈,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值得同村的每一個人尊敬。她樂于助人,善于與人和睦相處,從不將自己的喜怒哀樂遷移在別人身上。對于生活中突如其來的困境都能應對自如,自我消化。晚年的時候開始信奉佛教。其實她很早就把生活上的悲催在神面前懺悔祈禱,這是一種心靈的寄托。有時候有些事我們很想得到,但又無能為力,那么只能祈求神的恩賜!他們都說這是迷信,我不妨先理解為這是一種普通人的信仰和對生活的希望。有希望我們才能又繼續(xù)生活下去。母親與一群老太太們游走在鄉(xiāng)村廟宇之間,侍奉香火。卻也絕不允許我和父親對神的不敬。每月初一,十五要求我和父親布道敬香,祈禱全家平安。</p> <p class="ql-block"> 十年間,我親眼目睹家鄉(xiāng)的廟宇一間變?yōu)槎嚅g,神像多了,香火卻少了。多數(shù)是一些老年人還在膜拜。他們依然相信著神,神是他們的希望,讓無處安放的心靈有了依靠。然而下一代卻沒有再去眷戀神的尊容。他們在今天的社會中,變得利己,虛榮,麻木,沒有方向,沒有目標,迷霧蒙蔽了雙眼。儼然心里也是是黑暗的,那盞燈早已覆滅。</p><p class="ql-block"> 其實,我們知道世界是沒有神的。但為什么還會有那么多的信男善女呢?無非是對待生活的一種態(tài)度和對美好前景的追求罷了!他們懂得因果報應,人心秩序,道德操守。歷史上曾有過“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這是對一個清明朝代的高度評價?,F(xiàn)在卻也不存在了,不妨去想想一番也好。</p><p class="ql-block"> 我的叔叔,年少時,離開家鄉(xiāng),在省城闖蕩。一輩子無兒無女。把生平的積蓄都用來建學校,建廟宇。村里無論大小事都會參與。年輕時,幾乎年年都會為村里掏錢唱平安戲。晚年回村養(yǎng)老,村里人輪流伺候。等他去世的時候。村民們自掏腰包為他辦了喪事,唱了三天三天的大戲。就連在遠處做工的人也都回來了,參加了葬禮。十里八鄉(xiāng)的人感慨:“人活一輩子,還是絕戶頭,死了有這么多孝子。這輩子值了。”下葬的那天,村里的人全來了,家家戶戶都鎖了門,不留一個人在家,好多人都哭了,他們都受過叔叔的恩惠?,F(xiàn)在鄉(xiāng)下已經(jīng)找不到抬棺材了,但叔叔的棺材是被全體村民一步一步抬進公墓的。</p> <p class="ql-block"> 我們多數(shù)人只是這個國度里最普通的人。所謂:“滄海一粟,人如螻蟻。”是夸張也是事實。我們左顧右盼顛簸一生,卻找不到一個信念存放的地方。請為自己點亮一盞燈,讓生活有幸福感,讓生命不孤寂,不凄冷,不感到悲催。學會寬慰自己,善待自己及周圍的人。</p><p class="ql-block"> 我希望所有人,不要再麻木的走在這個世界上,尋找并點燃心中的那一盞燈,給自己以慰籍,照亮周圍,把失去的靈魂找回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