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李清照寫了許多言愁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如: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如: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span></p><p class="ql-block">這些詞是說不盡的春愁與秋愁,但其實它的背后是相思是相愛,是美好美麗而幸福的愛情。</p> <p class="ql-block">可當時光老去,年華不在,到了50多歲的李清照,經(jīng)歷了國破家亡、夫死物散,寫下的這首詞牌名《武陵春》本取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之語,那是一段尋找桃花運的浪漫旅程,可是李清照寫來卻盡是物是人非的悲傷之嘆。</p><p class="ql-block">回看李清照的人生,靖康之亂生生的將她的人生劈成兩段。</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前一段幸福唯美、深情婉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后一段國破家亡、夫死物散。</span></p><p class="ql-block">前后天壤之別,猶如從天堂跌到地獄。</p> <p class="ql-block">一切事物沒變,但人已經(jīng)不同了,所想要做的事,也沒有辦法做了,想發(fā)些感慨,不知不覺眼淚已經(jīng)流了下來。</p><p class="ql-block">這是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閨情閨怨詞所能比。讀來讓人哀傷,微涼,及絕望。</p> 注釋 <p class="ql-block">武陵春:詞牌名,又作“武林春”、“花想容”,雙調小令。雙調四十八字,上下闋各四句三平韻。這首詞為變格。</p><p class="ql-block">塵香:落花觸地,塵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氣。花:一作“春”。</p><p class="ql-block">日晚:一作“日落”,一作“日曉”。梳頭:古代的婦女習慣,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梳妝打扮。</p><p class="ql-block">物是人非:事物依舊在,人不似往昔了。</p><p class="ql-block">先:一作“珠”,沈際飛《本草堂詩余》注:“一作珠,誤”?!冻绲潥v城縣志》作“欲淚先流”,誤刪“語”字。</p><p class="ql-block">說:一作“道”?!吧泻谩保阂蛔鳌跋蚝谩?。雙溪:水名,在浙江金華,是唐宋時有名的風光佳麗的游覽勝地。有東港、南港兩水匯于金華城南,故曰“雙溪”。</p><p class="ql-block">擬:準備、打算。輕舟:一作“扁舟”。</p><p class="ql-block">舴艋(zé měng)舟:小船,兩頭尖如蚱蜢。</p> 賞析 <p class="ql-block">這首詞寫于宋高宗五年也就是公元1135年,金兵已然南下,大宋面臨國破家亡,李清照避居在浙江金華。在靖康的危機,國家的危難時,她面臨最嚴峻的人生考驗。</p> <p class="ql-block">寫詞時的李清照已經(jīng)五十一歲了,距離丈夫趙明誠去世已經(jīng)六年了,其時金兵進犯,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盡,作者孑然一身,在連天烽火中飄泊流離,歷盡世路崎嶇和人生坎坷,處境凄慘,內心極其悲痛。顛沛流離之中,見山河破碎,自己只身飄泊,滿腔愁苦下目睹暮春之景,百感交集。通過這首詞,反映了其內心深處的苦悶和憂愁。全詞語言優(yōu)美,意味無窮盡。</p> <p class="ql-block">全詞由表及里,步步深入。詞的上闋寫 “風住塵香花已盡”,用落花點出了春晚?!跋恪弊趾汀氨M”字,透露了作者對春殘的惋惜,既表現(xiàn)了她情感的細膩和心情的難過,又足見其煉字造句之功力,韻味和意境并存。</p> <p class="ql-block">“日晚倦梳頭”, “欲語淚先流”則描摹了其動作和神態(tài)。本來日高方起,卻懶于梳理。從而引出了“物是人非”,雖然景色還同樣是一樣,但她自己卻已經(jīng)不同于過去了。她已經(jīng)年老體衰,失去了相知相愛的丈夫,也失去了珍藏的金石書畫和往日寧靜的生活。物是人非,想到此處,不禁悲從中來,感到萬事皆休,無窮索寞之心,寫得鮮明而又深刻。雖然是簡簡單單的五個字,但用意卻無比精深,把作者滿腹的憂愁一下子傾瀉出來,感人肺腑,動人心弦。正因為如此,所以她要“事事休”,什么也不想做。</p> <p class="ql-block">詞的下闋著重描寫了作者的內心感情。 “聞道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雙溪”,是金華的一條河,在當時是風景優(yōu)美的游覽地方?!皵M”,打算。把筆鋒一轉,剛剛還在流淚,可是一聽說金華郊外的雙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織,作者遂起出游之興,去排遣愁思。而輕舟”一詞又為下文的愁悶作了很好的鋪墊和烘托。但這僅僅是她的一個念頭,并沒有真的去劃船。因為隨之而生的另一個想法,又打消了她的這個念頭。那就是“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愁苦是會使人的心情感到沉重的。作者由這種心理上愁苦的沉重感,聯(lián)想到愁也會象物質那樣具有重量,而且是愁越深,苦重也就會越大。因此她擔心,那小小的舴艋船兒,怎么能載得動她心中那么沉重的愁呢!于是,上闋所說的“日晚倦梳頭”、“欲語淚先流”的原因,此刻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p> <p class="ql-block">同樣是用夸張的比喻來形容“愁”,但作者自鑄新辭,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著痕跡。運用她豐富的想象力,通過“只恐”、“舴艋舟”、“載不動”的心理刻畫,讓讀者讀來自然妥帖,不著痕跡,寓情于景,渾然天成,構成了完整優(yōu)美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李清照的這首《武陵春》是描寫思愁非常出名的一首詞,特別是詞中“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這句,廣為人們傳誦。雖然情緒顯得過于消沉。但是,它仍然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國破家亡所帶給人們的痛苦和離恨苦悶。特別是在藝術上,作者的駕馭語言、提煉口語以及細膩入微地從日常景物中所揭示內心世界的技巧,非常值得大家學習,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審美意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