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清明上河園是按照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的傳世之作《清明上河圖》為藍本建造的大型宋代歷史文化主題公園,坐落在八朝古都開封,是國家AAAAA級景、國家文化產(chǎn)業(yè)示范基地。</b></p><p class="ql-block"><b>清明上河園是中國著名八朝古都河南開封的一座大型歷史文化主題公園,占地600余畝,坐落在開封城風(fēng)光秀麗的龍亭湖西岸。它是依照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的傳世之作《清明上河圖》為藍本建造的,于1998年10月28日正式對外開放。</b></p><p class="ql-block"><b>2021年10月,入選首批河南省中小學(xué)研學(xué)旅行實踐基地擬認(rèn)定名單。</b></p><p class="ql-block"><b>2022年6月1日,入選河南首批省級文化和旅游業(yè)“白名單”企業(y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建制沿革</b></p><p class="ql-block"><b>1992年7月,清明上河園正式動工創(chuàng)建;</b></p><p class="ql-block"><b>1998年10月28日,正式對外開放;</b></p><p class="ql-block"><b>2005年推出二期工程,將《清明上河圖》向皇家園林延續(xù);</b></p><p class="ql-block"><b>2008年4月,投資1.35億元推出大型水上實景演出《大宋·東京夢華》,這一年,游客接待總量突破一百萬人次;</b></p><p class="ql-block"><b>2014年,投資1000余萬元打造實景演出《岳飛槍挑小梁王》和《大宋·東京保衛(wèi)戰(zhàn)》,助推游客接待量首破200萬人次,達到了226.97萬,收入首破2億元大關(guān);</b></p><p class="ql-block"><b>2015年,游客接待量達到256萬人次,收入突破2.5億元,凈利潤首次超過億元大關(guān);</b></p><p class="ql-block"><b>2017年,清明上河園首次開放夜游,從此,清明上河園真正實現(xiàn)全天候旅游發(fā)展新階段。當(dāng)年,游客接待總量突破300萬,收入突破3億元;</b></p><p class="ql-block"><b>2018年,清明上河園成立20周年。</b></p><p class="ql-block"><b>2019年,大型水上實景演出《大宋·東京夢華》,收入突破一個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建筑布局</b></p><p class="ql-block"><b>清明上河園是按照1:1的比例把宋代著名畫家張擇端的代表作,堪稱中華民族藝術(shù)之瑰寶的《清明上河圖》復(fù)原再現(xiàn)的大型宋代歷史文化主題公園。清明上河園占地600余畝,其中水面180畝,大小古船50多艘,房屋400余間,景觀建筑面積30000多平方米,形成了中原地區(qū)最大的復(fù)原宋代的建筑。2009年,清明上河園榮膺世界紀(jì)錄協(xié)會中國第一座以繪畫作品為原型的仿古主題公園,是中原大黃河鄭、汴、洛黃金旅游線上的一個重要景區(qū)(點)。</b></p><p class="ql-block"><b>清明上河園設(shè)驛站、民俗風(fēng)情、特色食街、宋文化展示、花鳥魚蟲、繁華京城、休閑購物和綜合服務(wù)等八個功能區(qū),并設(shè)有校場、虹橋、民俗、宋都等四個文化區(qū)。還設(shè)立了宋代科技館、宋代名人館、宋代猶太文化館和張擇端紀(jì)念館。清明上河園主要建筑有城門樓、虹橋、街景、店鋪、河道、碼頭、船坊等。園區(qū)按《清明上河圖》的原始布局,集中展現(xiàn)宋代諸如酒樓、茶肆、當(dāng)鋪、汴繡、官瓷、年畫等現(xiàn)場制作;薈集民間游藝、雜耍、盤鼓表演;神課算命、博彩、斗雞、斗狗等千年(汴京)東京城京都繁華街市風(fēng)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景區(qū)特色</b></p><p class="ql-block"><b>清明上河園是依照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的傳世之作《清明上河圖》為藍本建造的,于1998年10月28日正式對外開放。《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古代一幅彌足珍貴的社會民俗生活長卷,畫中反映了開封作為中國北宋時期都城的社會生活、市井風(fēng)情和城建格局。雖然它所反映的只是當(dāng)時開封的一部分,但管中窺豹,可見一斑,由此也不難推想其他街市的大略形貌。有趣的是,千年前,張擇端把它從現(xiàn)實搬到了畫卷,千年后,開封人又把它從畫卷上搬到了現(xiàn)實。徜徉其中,常令人有“一朝步入畫卷,一日夢回千年”的時光倒流之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雕像與照壁</b></p><p class="ql-block"><b>清明上河園的大門,采用的是城闋樣式,既有秦漢建筑直拔,擴張的粗獷剛勁,又有明清建筑斗拱飛檐的舒展俏麗。</b></p><p class="ql-block"><b>進得園門,迎面而立的就是清明上河圖的原創(chuàng),大宋翰林畫師張擇端雕像。高6米,重30噸,巨型花崗巖直雕而成。刀法粗獷,造型生動,神態(tài)端莊。</b></p><p class="ql-block"><b>大師手捧畫卷,凝神遠視,似乎仍在思索,丈六長卷,是否畫出了東京汴梁的風(fēng)采神韻?世紀(jì)風(fēng)云,是否再現(xiàn)了神州沃野的繁華似錦?雕像后是一座高3米,寬16米的照壁。</b></p><p class="ql-block"><b>壁上浮雕選用的板材是山東萊州的白色花崗巖,內(nèi)容自然是《清明上河圖》中各色人物的典型化與重組:負重的、挑擔(dān)的、騎馬的、乘轎的、趕集的、踏青的、歇息的、趕路者,神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b></p><p class="ql-block"><b>照壁后面的行書,節(jié)選自《清明上河圖》的跋文,大意為:北宋宣和年間,東京汴梁又是水陸大都會,人來車往,熱鬧非凡。多虧翰林張則端將這種盛景描繪下來,呈獻宮廷,這如花似錦的昇平美景與風(fēng)俗人情才得以傳閱后世。</b></p><p class="ql-block"><b>哪位客官把咱們今天的游覽場面拍下來,當(dāng)然也是21世紀(jì)的清明上河圖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虹橋</b></p><p class="ql-block"><b>虹橋是中國古代橋梁史上的一項重要的創(chuàng)造,被列為中國十大名橋之一,也是清明上河園中的一處主要的景觀。它橫跨“汴河”,其勢如虹,上可走馬過人,下可載貨行舟。游人每經(jīng)此處,都要忍不住要多看兩眼,或依欄攝影,留作紀(jì)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石雕清明上河圖</b></p><p class="ql-block"><b>清明上河圖石雕全長33.32米,高2.23米。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幅《清明上河圖》石雕。與原圖一樣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b></p><p class="ql-block"><b>幅圖描繪的是東京汴梁清明時節(jié)的繁榮景象,是當(dāng)年繁榮盛世的見證,突出僅限映了當(dāng)時宋都城的城市面貌和各階房人民的生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拂云閣</b></p><p class="ql-block"><b>拂云閣是園內(nèi)最高的建筑,為明四暗三結(jié)構(gòu),三層紅樓迤邐而上,四檐金瓦熠熠生光。清明上河園這座閣,取名“拂云”,有兩層含義:一是觸摸,表示閣高入云端,輕拂白云;二是清潔,吹拂去歷史的煙云,還寶圖一個真跡。也許,當(dāng)出張擇端大師的《清明上河圖》、《金咱池爭標(biāo)圖》也叫《西湖爭標(biāo)圖》被列為神品后,就曾藏在這高閣之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上善門</b></p><p class="ql-block"><b>現(xiàn)復(fù)原的城門高21.6米,面積1553平方米,門洞就高達8米。城樓上,金碧輝煌的彩繪更顯示出它的輝煌與壯觀,人們稱贊它“勾梁畫棟,氣宇不凡”。在等級森嚴(yán)的封建社會,連建筑也要分三六九等。從上善門的宏偉氣勢,就可以看出它的重要地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臨水大殿</b></p><p class="ql-block"><b>臨水大殿由宣和殿、宣德殿連理而成,兩殿造型巍峨莊重,偎依而立,如同一對在水邊私語的愛侶。兩座大殿在宋代是男賓、女眷的兩個大包廂,與水心榭聯(lián)結(jié)起來,就是一個功能考究的皇家歌劇院。</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