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9日-11月2日,攜友13人從上海飛往山西大同,在山西省作全境深度游。 此行歷時15天,行程5000多公里,足跡遍布山西10個地級市(僅陽泉市未到達),領略了山西好風光。 第八天上午,我們游覽了晉中靈石的王家大院,下午繼續(xù)入住靈石崇寧堡溫泉賓館(距王家大院徒步15分鐘),休息調整泡溫泉。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靈石縣靜升鎮(zhèn),是由靜升王氏家族經(jīng)明清兩朝、歷300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條街,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而且是一座具有傳統(tǒng)文化特色的建筑藝術博物館。它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4A級景區(qū)。<br> (圖片載自網(wǎng)絡) 王家大院的建筑格局,繼承了中國西周時形成的前堂后寢的庭院風格,既提供了對外交往的足夠空間,又滿足了內在私密氛圍的要求,做到了尊卑貴賤有等,上下長幼有序,內外男女有別,且起居功能一應俱全,充分體現(xiàn)了官宦門第的威嚴和宗法禮制的規(guī)整。<br> 王家大院景區(qū)分為<b>【高家崖】</b>和<b>【紅門堡】</b>兩個建筑群。兩處建筑群各有特色:高家崖宜近看,紅門堡宜遠觀;高家崖看細節(jié),紅門堡看氣勢;高家崖“三雕”精美,紅門堡規(guī)劃嚴謹。 (圖片載自網(wǎng)絡) <b>一、【高家崖建筑群】</b> 高家崖建筑群由靜升王氏十七世孫王汝聰、王汝成兄弟倆修建于嘉慶元年(1796年)至嘉慶十六年(1811年),面積達19572平方米。高家崖建筑群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間,主院敦厚宅和凝瑞居皆為三進四合院,每院除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兩旁的繡樓外,又都有各自的廚院、家塾院,并有共用的書院、花院、長工院、圍院。周邊堡墻緊圍,四門擇地而設。大小院落既珠聯(lián)璧合,上下左右相通的門多達65道,又獨立成章。所有建筑嚴格按照封建等級制度建造,院內雕藝精湛的磚、木、石三雕裝飾品,題材繁多、內容豐富,集中展示了王氏家族獨特的治家理念。 王家大院高家崖建筑群的入口。 高大有氣勢的東門上的牌匾“寅賔”二字意即“迎賓”。 高家崖由東門入內向西觀望。 高家崖的南門里側。 高家崖建筑群主要由三套院落組成,自東向西依次為敦厚宅、凝瑞居和桂馨書院、疊翠軒。<div> 下圖為敦厚宅外的影壁。壁心圖案——獅子滾繡球。獅,諧音嗣,祈盼子孫興旺;連綿飄舞的綬帶寓意好事不斷;鏤空玲瓏的繡球表示路路暢通。</div> <b>【敦厚宅(又稱樂善堂)】</b>門樓上左右對稱的墀頭像八幅高懸的圖畫,分上下四層排列。最上層為長方形,圖案是鳳戲牡丹,表示富貴常在;第二層為折扇形,其上雕刻有書卷、畫卷,隱含儒雅之意;第三層為正方形,據(jù)中的東、西方神圣圖,有祈盼長壽之意;最下層為海棠花形,東邊的紅孩兒辟火,西邊的哪吒鎮(zhèn)水,用以鎮(zhèn)宅辟邪。正上方的木雕可看到“琴棋書畫”。 敦厚宅是兄長王汝聰一家人的住所。王汝聰官拜正五品,故稱奉政大夫。 敦厚宅的大門、內門、照壁及門外的石獅。 王家大院的建筑,有著 “貴精而不貴麗,貴新奇大雅,不貴纖巧爛漫”的特征。且凝結著自然質樸、清新典雅、明麗簡潔的鄉(xiāng)土氣息。 王家大院的建筑裝飾,是清代“纖細繁密”的集大成者,結構附件裝飾均絢麗精致、雍容典雅。如穿廊上的斗拱、額枋、雀替等處的木刻,柱礎石、墻基石等石刻裝飾以及各院落內的楹聯(lián)匾額,形式多樣,做工極佳,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北方地區(qū)民居 “堅固、實用、美觀”的建筑特點。 <br> 過廳的檻墊石很有特點,由一整塊青石構成,其上刻有寓意吉祥的精致圖案,將內外聯(lián)系起來看,便能明白主人求晉升、圖平安的心思。檻墊石內側圖案——海晏 (燕)河(荷)清,檻墊石外側雕刻的一只鷺鷺和蓮花圖案——一路(鷺)連(蓮)科(荷)。 正房廊檐下造型繁復、雕刻精美的宮燈形柱礎石。該柱礎石由一整塊青石雕刻而成,造型為宮燈式。其上圖案分六層:第一層為鼓,代表天;第二層是錦緞,表示錦繡前程;第三層為蝙蝠祥云,代表福祥雙至;第四層是夔龍,用以辟邪;第五層是如意底座,期盼事事如意;第六層的回紋不斷頭表示好事不斷、財源不斷。整尊柱礎石寓意“天下萬事皆如意,錦繡前程好福氣”。 靈石靜升王氏家族,源出太原,元仁宗皇慶年間(1312年—1313年),先祖王實遷至靜升村后,靜升王氏從耕作與兼營豆腐業(yè)開始,由農及商,由商到官,家業(yè)漸大,家資漸厚,聲名漸高,在此前提下,其后大興土木,營造宅第,自是常事。王家最早筑屋舍于村西張家槐樹附近,之后,由西向東,從低到高,逐漸擴展,修建了“三巷四堡五祠堂”等龐大的建筑群,總面積達15萬平方米以上,并開設店鋪、作坊。王家大院鼎盛于康熙、乾隆、嘉慶年間。在當?shù)剡€辦有義學,設有義倉,修橋筑路、蓄水開渠、賑災濟貧等,善舉不斷。從十八世以后(清道光年間)逐漸衰敗。族人中,有的不再以耕讀為本,有的不持續(xù)以商發(fā)展,有的滿足于一官半職,有的安樂于錦衣玉食,不少人既無承繼先業(yè)之志,亦無固本守成之心,以致有的竟成為盜賊、乞丐或不惜賣兒賣女之“莠民”,最終流離失所。 站在正房二層祭祖堂前俯視整個院落。 東西繡樓特色鮮明的半面坡屋頂。 敦厚宅、凝瑞居后的圍院。 <b>【凝瑞居】</b>為弟弟王汝成一家人的宅第。王汝成是正四品的中憲大夫,故其宅的門樓雖沒哥哥的高,但面闊就比哥哥的大多了。 王家大院的三雕藝術:磚雕、木雕、石雕題材豐富、技法嫻熟,大量采用了世俗觀念認可的各種象征、隱喻、諧音,甚至禁忌的藝術形式,在文人、畫家、雕刻藝人的共同參與下,將花鳥魚蟲、山石水舟、典故傳說、戲曲人物或雕于磚、或刻于石、或鏤于木,體現(xiàn)了清代建筑裝飾的風格,將儒、道、佛思想與傳統(tǒng)民俗文化凝為一體。 凝瑞居的石雕是整個王家大院的精華,幾乎畫面中的每一個元素都蘊含著吉祥的愿望。 通向正房二樓的扶梯柱首也是很有講究的---連年有余(魚)。 “封侯掛印”。 “鯉魚跳龍門”。 墻基石上的圖案——“指日高升”。 “五子奪魁”。 “飛馬報喜”。 諸多來不及一一聽講的精美圖案。 精湛的門窗木雕。 小巷盡頭即主院二進院東廂房的南山墻上有一土地祠。土地祠是整座王家大院的標配,每套院里都供著。 門枕石雕也各不相同。 養(yǎng)正書塾(王家大院的小學與幼兒園)。養(yǎng)正書塾入口的石雕門框雕的是竹子,意寓“節(jié)節(jié)高”。 從門洞里望去是瞻月亭,其下面即為高家崖的西門。 <b> 【疊翠軒】</b>栽培和存放花卉之處。院內正窯為花匠居住,兩旁廂房是花房。其建筑小巧玲瓏,有道家洞天福地之意韻。 <b>二、【紅門堡建筑群】</b> 紅門堡建筑群位于高家崖建筑群的西部,兩者之間隔著一條深溝,來往交通全靠一座石橋。 <b> 【紅門堡建筑群】</b>建于乾隆四年(1739年)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總面積25000平方米。紅門堡建筑群,是堡,又似城,整座建筑依山而建,從低到高,由四排院落組成,左右對稱,中間主巷道與三條橫巷,組成一個規(guī)整的王字。88座院落依主人身份、喜好的不同在結構和裝飾上呈現(xiàn)出不同的風格,從低到高依次叫底甲、二甲、三甲、頂甲。紅門堡內現(xiàn)辟有王氏博物館、書畫館、珍寶館、醋坊、豆腐坊等。 過橋,通向紅門堡的東門。 <b>【德馨軒】</b> 各院落大門口的石獅神態(tài)各異。 紅門堡的中央大道(王字的一豎)。 紅門堡的門枕石也是形象逼真,寓意豐富。 花窗。 頂甲院落---<b>【來青山館】,</b>是王氏十五世孫王夢鵬的書齋。 造型別致的煙囪。 <b> 【頂甲花園】</b>紅門堡共用的花園,為前園后院布局。前面四座花園,連環(huán)緊套。后院環(huán)境幽雅。 登上紅門堡圍城最高處俯瞰遠眺王家大院,才能真切的感受到什么叫“紅門堡看氣勢”。 紅門堡城樓--<b>【眺閣】</b>及小廟。 西堡墻頂?shù)难驳馈? 紅門堡的西部院落群。 <b>【底甲花園】</b> <b>【清芬院】</b> 下圖中底甲花園里的亭子是水井亭,東西各一個,稱為“龍鳳亭”。據(jù)說紅門堡內建筑群隱含“龍”的造型:制高點眺閣是龍尾,南北向的主巷是龍的脊梁,屋脊是龍鱗,兩口水井就是龍睛。 從南門底甲回眸紅門堡,同樣為其宏偉的氣勢所震撼。 紅門堡南門里側,門外是影壁。 紅門堡南門外觀。 <b>三、【院外景點】</b> <b> 【孝義祠】</b>及<b>【孝義坊】</b>靜升王氏家族五座祠堂中最小的一座,位于高家崖、紅門堡兩大建筑群的南坡下臨街處,為晉中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皇帝為旌表王氏十五世孫王夢鵬的孝行義舉而下旨為其修建孝義坊,后擴建為孝義祠。 <b>【元代靜升文廟】</b>及<b>【鯉魚跳龍門影壁】</b><div> 靜升文廟,位于王家大院外,興建于元惠宗至元二年(1336年),現(xiàn)存為元明建筑。文廟現(xiàn)存兩進三路院。中軸線上有影壁(萬仞宮墻)、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寢殿和尊經(jīng)閣。門口的鯉魚躍龍門影壁是元代遺物之一。由于時間關系,我們未入內參觀,這里重點介紹一下這面元代影壁。<br> 在中國傳統(tǒng)民居建筑中,為了保護住宅區(qū)的隱秘性,都會在大門外,或大門和正房之間,立一堵裝飾性的墻,像屏風一樣,這堵墻就被稱為“影壁”。山西晉商四合院的影壁作為建筑的一部分,裝飾也豐富多彩,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div><div> 文廟前的影壁,壁心為“鯉魚躍龍門”雙面鏤空石雕,高7米,寬10余米,龍門氣勢雄偉,波浪翻滾,二龍飛舞騰躍,顯首藏尾,鱗爪隱現(xiàn)于云霧之中,其中一龍張口瀉水,直沖龍門中心。有一條魚正沖向龍門,頭已成龍,尾還是魚,等待著最后躍變成龍。水中另有七尾鯉魚逐波追浪。整個畫面富有動感,氣勢張揚。靜升文廟為學堂,有許多人在此就學并步入仕途,因而此影壁非常受歡迎。 <b><br></b></div> <b>四、【崇寧堡溫泉酒店】</b> 【崇寧堡溫泉酒店】毗臨王家大院,是全國獨有的古堡式溫泉度假酒店。崇寧堡是王家大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始建于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距今280年歷史,代表著王家的農耕時期,比紅門堡(經(jīng)商時期)早34年,比高家崖(入仕時期)早76年。<br> 崇寧堡堡名“崇寧”,取自《易經(jīng)》,寓意為崇尚和平、安寧。王家大院所建“五堡”,是龍、鳳、龜、麟、虎的象征。龍是紅門堡,鳳是高家崖,龜是東南堡,麟為下南堡,虎即崇寧堡。其中崇寧堡為王家大院面積較大,山勢最高的一座全封閉城堡式建筑群。因其建筑恢弘,從北朝南的主道為石板鋪就,主道北堡墻后建有真武閣,故早年間有人按風水講究將崇寧堡演繹為“虎”,說虎頭是堡門,虎身是主道,虎尾是真武閣,說兩旁小巷是虎爪。說到“虎”,自然令人想到老虎額頭上的“王”字,這樣王家“占山為王”之意便隱喻其中了。 (上圖載自網(wǎng)絡) 崇寧堡作為一個完整的民居建筑群,其裝修裝飾更是豐富多彩,石雕、磚雕、木雕、彩繪,既是建筑不可分隔的主體,又具有獨立自主的審美價值。崇寧堡的建筑依山就勢,隨形生變,層樓疊院,錯落有致,基本上繼承了中國西周時前堂后寢的庭院格局,再加上兼融南北情調的磚雕、木雕、石雕,裝飾典雅,內涵豐富,實用而又美觀,走進一處處院落,如同在翻閱一頁頁典籍,每一個角落都有一種文化。<div> 住進崇寧堡就是住進了現(xiàn)代化的王家大院。改建后的溫泉酒店擁有地下1900米深處且方圓150公里之內唯一的溫泉資源。外觀宏偉大氣,極富歷史感;內部裝飾典雅雍容、美輪美奐,客房布置將古典中式元素與現(xiàn)代居住理念相融合,配以丹青畫作,古韻濃郁;多款房型內均配以中央空調、小冰箱、24小時熱水、獨立衛(wèi)浴等設施,打造愜意休眠空間。酒店附設中、西餐廳、會議廳,還設有KTV、桌球、乒乓球、健身、SPA、溫泉等休閑項目,使賓客尊享溫情,感受遠離塵囂的閑適從容。<br></div> 我們住宿的院落(連住二晚)。 在崇寧堡城墻上遙望王家大院的紅門堡。 崇寧堡頂真武閣。 溫泉夜景。 酒店布置的婚禮場所。 中央主道夜景(由下往上看)。 中央主道夜景(由上往下看)。 <b>【小貼士】</b>下期將分享山西呂梁市臨縣磧口古鎮(zhèn)美圖,敬請期待。 <b>【后記】人生旅途,走遍了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qū))及港澳臺地區(qū);游覽了幾十個國家,也拍攝了不少照片。擬按《神州行》、《環(huán)球游》兩個系列,用美篇的方式將所攝的照片逐步分享給各位朋友。其中《神州行》按?。ㄖ陛犑?、自治區(qū))歸類編輯,《環(huán)球游》按國家歸類編輯。</b> <b>謝謝觀賞。歡迎關注我的美篇,轉發(fā)、交流、指正。</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