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林沖論詩(1-28)</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林沖論詩(1):寫現(xiàn)代詩,非有特殊必要,最好別押韻。因為押韻會限制你的思維,會破壞現(xiàn)代詩信馬由韁的詩思,但是現(xiàn)代詩可以雙音節(jié)詞重復。緩慢的重復產(chǎn)生詩意,但押韻會阻礙詩歌的思維。所以現(xiàn)代詩不避重復的字,不講押韻,不講平仄,所以及其自由,有了大自由,方可去探討永無止境的內(nèi)心世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林沖論詩(2):學習現(xiàn)代詩,千萬別給自己找個老師壓在頭上,這樣你會寫得很痛苦,膽戰(zhàn)心驚,不自信,這樣就永遠寫不出好詩了。寫好詩兩個條件:第一是內(nèi)心的足夠的自信;第二是情緒和語言意象的搭配完全契合。這兩條符合,好了,肯定是好詩。所以我在現(xiàn)代詩上,不拜任何人為師,自己就是自己的老師。沒有這樣的氣魄和鎮(zhèn)定,永遠寫不出傳世之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林沖論詩(3):詩歌可以寫得有趣,但同時必須注意要區(qū)別于段子。段子的有趣,其秘訣在于借助了喜劇的呈現(xiàn)方式;而詩歌的有趣,卻在于那一點最可貴的天真,雖然有時候這種天真的背后,直指人類的悲劇本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林沖論詩(4):向晚的詩是內(nèi)斂的,是指向內(nèi)心的,是神秘主義與直接體驗的結(jié)合,是漂泊異鄉(xiāng)者的憂郁和靈魂寄居者的孤獨。他的語言是真正的詩人的語言。如今市面上“口語詩”當?shù)?,但你記住,好詩無所謂口語不口語,至少口語不應是評價一首詩好壞的唯一標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林沖論詩(5):一首好詩的必備因素是什么?我認為是:疼痛感。一首好詩,必然會讓人產(chǎn)生一種疼痛感,你被一首好詩打動,對了,是打動,一定是一種情感擊中并且重創(chuàng)了你的內(nèi)心,你的平常冷漠的心被擊破了,所以你被感動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林沖論詩(6):一首好詩,好就好在疼痛感是否強烈上。為了強化這種疼痛感,詩人們開始了各種實驗:有的去壓榨語言本身的痛感,有的去觸碰生活本身的痛感,有的甚至故意去體驗身體上的痛感,這就是詩人多輕生的緣故,尤其是現(xiàn)代詩人,因為他們碰觸的痛感太多了。當下中國,一個詩人如果不介入生活,那么他就不配被稱作一個詩人,而對于當下來說,現(xiàn)實就是最大的生活。所以,真正現(xiàn)代意義上的詩歌必須要針對現(xiàn)實,不針對現(xiàn)實的詩歌就是虛幻的妄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林沖論詩(7):想象有點類似于一種基于意象和語言學上的修辭,通過大量涌入的夸張和變形的意象,使作者和讀者都獲得一種醺醺然的快感;直覺則有些不同,直覺拒絕一切浮夸,拒絕語言的自我繁殖。直覺在詩歌當中的存在意義就類似于上帝在教徒心中的存在意義。對于一個詩人來說,感應到直覺是一件可以和親睹圣跡一樣回味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