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作者:魏聿虹</b></h3> 三十多年前,軍旅作家欒人學所在的部隊就駐扎在我們吉林磐石,那時他是炮團政委,我作為電視臺的一名記者第一次到軍營采訪時,正趕上他的第一部電視連續(xù)劇《士兵今年十八九》開機。他平易近人,語言幽默,那時就在用電腦寫作。他還與我市諸多文學愛好者結識,文友聚會大家都愛邀請他。 兩年后,欒政委被調(diào)去沈陽軍區(qū)從事專業(yè)創(chuàng)作。<div><br></div><div> 就在這一年,我遇到了有生以來最大的難題,母親急需到外地做眼科手術,我也突然發(fā)病不敢大動,愛人需要照顧生病的父親和兩個孩子上學,只好求鄰居先帶母親到沈陽某醫(yī)院住院排隊去了,手術的前一天我才帶著傷痛去沈陽。</div><div><br></div><div> 一下火車我就蒙了,天下著瓢潑大雨,對面不見人,更看不清路標站牌,躲在候車室里感到特別的無助。這時我才想起了有一個兩年沒打過的電話號,就急忙找出來。撥通了,謝天謝地欒政委還沒有換號,他正在沈陽。他讓我別著急,等著,過了十幾分鐘他帶車接我來了。</div> 欒政委和他的司機陪我到了醫(yī)院找到母親,又幫我在附近安排了住宿后才離去。我以為這樣就結束了,沒想到第二天,老媽需要往手術室推,病房在三樓而手術室在對面的十二樓,中間還要經(jīng)過幾百米的大院,我一個帶著病的弱女子只能在醫(yī)院四處求助,關鍵時刻欒政委又來了。簡直是及時雨呀,可人家穿著軍官服讓他做護工的活兒,我還真是不好意思,怎奈當時就是花錢雇都很難及時找到人的。<div> 這時,老媽又情緒特別激動,說沒人抬她就不做了,等著瞎了算了……欒政委走到她身邊,用幽默的語言逗她開心,他幫我把老媽送進手術室,等到術后又推回來,一口水都沒喝著,直到老媽平靜后安頓好了他才回去,同病房的病友都羨慕的說:“這老太太真有福,還有一個當大官的兒子呀”,這讓我著實的感動了……</div> 回來后,老媽一直念叨著欒政委的好,這件事也在我心中一直感動了好多年,我與欒政委雖僅是一般認識,但我感到他就像我的兄長,確切的說,更像助人為樂的雷鋒……<div><br> 此后不久,我在網(wǎng)上看到了有關欒政委的消息,他用勤奮和智慧為自己編織了新的成功,成為電視劇《雷鋒》的編導之一。同時也讓我在意外之中有了新的感動:電視劇《雷鋒》播出時,編劇字幕上他的名字卻被打錯了。我們這些他的粉絲看了都覺得太有失公允,然而他卻是出奇的淡定,以博大的胸懷接納了這個事實,又熱情地投入了新的創(chuàng)作。</div> 雖然與欒政委有三十多年沒有見面了,但關注他的目光從沒遠離。這些年來,他創(chuàng)作的小說《天涯浴血》《祖宗?!泛屯娨晞∫呀?jīng)在中央一臺播出,他的好多作品曾多次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提名獎、全國飛天獎、大眾金鷹獎、全軍金星獎、解放軍“八一”文藝等大獎,并且越來越多……真心地為他創(chuàng)作上取得的每一個成就感到高興。 <p class="ql-block"><b>作者小傳</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魏聿虹,網(wǎng)名:鐵線蕨,吉林省磐石市人。退休前為記者、撰稿編導電視專題片60多部?,F(xiàn)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香港詩詞學會會員、磐石官馬溶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磐石三余詩社副社長。著有詩詞散文集《小草》《鐵線蕨》。有20首詩詞收入《中國當代詩壇選藏》,被評定“中華詩詞著作家”一級。</p> 圖片多來自微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