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環(huán)塔第一站——若羌。 </p><p class="ql-block"> 去若羌鐵路、公路都可以,聽朋友說,班車限速得十個小時以上,一路酷暑難耐,吃喝都不盡人意?;疖嚿蠜鏊?,座位寬敞,人不受罪。 </p><p class="ql-block"> 那就“坐著火車游新疆?!?lt;/p> <p class="ql-block"> 火車緩緩駛出焉耆盆地,進(jìn)入尉犁縣境內(nèi),眼前一片蔥蘢,成行成排的楊樹把長絨棉種植地隔成方方正正一塊一塊的。有的行行栽種,一條條綠一條條土黃有序排列。有的成片密植,似乎一根針想扎進(jìn)去都難。偶有星星點點的嫩白色的花苞,從碧毯中脫穎而出,真有點獨占鰲頭之雄風(fēng),笑傲江湖之魄力。毋庸置疑,今年的長絨棉又是一個大豐收。未來的某一天,這些長絨棉制品就會服務(wù)千家萬戶。</p><p class="ql-block"> 尉犁縣不僅是長絨棉種植基地還是糧食種植大縣。你更不會想到世界上最大的胡楊林在新疆,而新疆80%的胡楊在尉犁,那里胡楊環(huán)繞海子,海子擁抱胡楊的景象,一定不會亞于電影《胡楊女人》的拍攝地~額濟(jì)納胡楊林。</p> <p class="ql-block"> 綠地越來越少,戈壁荒漠?dāng)D占了窗外。人們也給荒漠穿上了“格子衫”,我好奇的問鄰座旅客,他耐心的告訴我:這些“格子衫”是學(xué)習(xí)寧夏防沙治沙技術(shù),人們把蘆葦截成四五十公分長的段,一簇一簇扎進(jìn)沙堆里,后來干脆把蘆葦插成或長或方的塊,甚至扎成長排長排的柵欄,一直鋪成在火車道兩側(cè),就這樣“格子衫”與火車相依相擁。倏兒“格子衫”上繡上了綠蘑菇~胡楊,胡楊越來越多,越來越多,蘆葦有了,綠草有了、羊群有了,濕地有了,明晃晃的小水潭一個接一個,小鳥翻飛,微波輕漾。我的心也隨之激動不已??晌也幻猱a(chǎn)生了疑問,這么幾個潛灘水域,就是《山水巴州》一書中描寫的臺特瑪湖?多年以后,臺特瑪湖會成為第二個羅布泊?心中的疑團(tuán)越積越重,忍不住又問當(dāng)?shù)厝?,原來是:塔里木河和車兒臣的水夏季用于灌溉,灌溉結(jié)束就全部注入臺特瑪湖,冬天的臺特瑪湖煙波浩淼,一望無際,映襯藍(lán)天白云可壯觀啦!我仿佛看到火車就如巨龍,在水天一色的臺特瑪湖上漫游。</p><p class="ql-block"> 海子過去了,蘆葦消失了,曾經(jīng)的一個個生機(jī)勃勃的小海子,現(xiàn)在都是一張張蒼白無力的臉。火車駛?cè)肓肆_布泊無人區(qū),黃沙漫漫直至天邊,滿眼昏黃。樓蘭古城、米蘭遺址、紅磚公路就掩藏在這無垠的沙海之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夕陽的余暉漸漸散盡,抵達(dá)若羌已是華燈初上快二十三點了,匆匆吃過飯,洗漱完已是凌晨,枕著一路的風(fēng)景進(jìn)入夢鄉(xiāng)。</p> <p class="ql-block"> 29號滿滿當(dāng)當(dāng)?shù)囊惶欤簶翘m文化公園,棗園,樓蘭博物館,玉器市場。</p><p class="ql-block"> 樓蘭文化公園,就是依據(jù)樓蘭古城和米蘭遺址中的人物事件及建筑物而建造的浮雕和塑像。樓蘭美女的雕像,高約幾十米,花崗巖雕飾而成,滄桑堅韌,嫵媚不失優(yōu)雅,從任何角度看,都是那么端莊清新恬美,循環(huán)往復(fù)的注視,也毫無倦意。你仿佛看到博斯騰湖湖面上泛起粼粼波光,群鳥翻飛,蘆葦摩挲、雪山,群羊……如癡如醉的安靜的看著。</p><p class="ql-block"> 一陣微風(fēng)輕柔的拂過,飽含草葉的清香,原來公園被棗林擁抱著,翠翠的棗掛在蔥綠的枝頭,充分吸收陽光,蓄積養(yǎng)分,秋季好給人們奉上色澤紅亮,果肉瓷實,味道香甜回味無窮的若羌紅棗。</p> <p class="ql-block"> 樓蘭博物館,用大量宣傳片的形式講解樓蘭古城,米蘭遺址,小河墓地的前世今生。展示無數(shù)的出土文物:玉器、石器,木器,當(dāng)然少不了鎮(zhèn)館之寶~木乃伊。男尸女尸小孩都有,最引人矚目的還是2004年在小河墓地出土的樓蘭美女干尸:保存完整,衣冠楚楚,身高1.65米,年齡25歲左右,皮膚古銅色,深褐色頭發(fā)長至膝蓋,深眼窩,高鼻梁,腳穿精美皮靴,頭戴一頂插羽翎的尖頂氈帽,歷盡幾千年之后,她的眼睫毛依然清晰可見,栩栩如生。根據(jù)考古學(xué)家推斷,3800年前,西域人把牛奶和羊奶混合在一起,制成奶酪粉末狀的東西,涂抹在死者的皮膚上,棺材沒底兒,尸體是直接放沙漠上,這樣有助于尸體水份的散失,更好保留死者的原貌。</p> <p class="ql-block"> 提起樓蘭古城,有一個人不得不說,他就是瑞典的探險家~斯文.赫定,他是第一個發(fā)現(xiàn)樓蘭古城的人,先后多次到新疆,甘肅,內(nèi)蒙古,西藏等地探險,歷時八年之久,盜取了中國大量的珍貴文物。中國考古學(xué)家黃文弼,湖北人,黃老用畢生心血致力于新疆的考古研究,為保護(hù)樓蘭稀有文物做出巨大貢獻(xiàn),為新疆考古研究積累了豐富經(jīng)驗。</p> <p class="ql-block"> 和田玉因質(zhì)地好,色澤鮮亮潤澤,干凈而聞名全國。黃口玉因稀缺國家不允許開采,使其價位一路飆升。行家們把玉分的很細(xì):青黃口、白玉、青玉、帶糖的、不帶糖的…價位也差別很大。下午我在玉石一條街轉(zhuǎn)了轉(zhuǎn),聽他們聊起在戈壁灘上撿玉撿隕石如何艱辛。要是冒險進(jìn)阿爾金山去獵金,高寒缺氧的折磨不說,如果被巡邏員發(fā)現(xiàn),輕則罰款走人,重則拘留。歷盡千辛萬苦從戈壁灘拾回來的玉石,在街上擺地攤,接受那些識玉之人,火眼金睛的千挑萬選,一番討價還價,成交皆大歡喜,有時攤位前好幾天門可落鵲,無人問津。瘦小的廣東人小張兩口子就是無數(shù)的拾玉人其中一個,個中的艱辛不易,只有經(jīng)歷者方可體會。</p><p class="ql-block"> 有門店賣玉飾品的情況就截然不同了。他們有自己的加工流程。一個好玉鐲少則幾千多則幾萬,開玉器店的東陽媳婦說,前不久,她一天光賣平安扣就二十多萬?,F(xiàn)在在若羌買了門面房,別墅,玉石生意越做越大。接著,她又說,別光看到他們現(xiàn)在生意好,過的光鮮。剛從河南來的前幾年,也是給別人打工,受盡委屈,吃盡苦頭的,只是他們善于學(xué)習(xí),把握機(jī)會,不怕吃苦才熬到今天這份產(chǎn)業(yè),這份人脈。古語說的好“吃得苦中苦 ,方為人上人?!鄙朴趯W(xué)習(xí),把握機(jī)會,不怕吃苦應(yīng)該適合任何人,任何行業(yè)。</p> <p class="ql-block"> 玉是若羌響當(dāng)當(dāng)?shù)拿?,玉是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酒店門口能放上幾噸重的玉石做招牌,這是何等的奢華?</p> <p class="ql-block"> 旅途忙里偷閑,用平淡無奇的文字,記錄點點滴滴,當(dāng)老眼昏花了再來讀,是否可以當(dāng)作又一次的環(huán)塔之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