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30日,萌萌在姥爺、姥姥和媽媽的陪伴下前往盧溝橋老橋、宛平城、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等處參觀,通過了解“盧溝橋事變”的經過和歷史真相,更多地了解中國歷史、中國革命史,激發(fā)愛國主義精神,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p> <p class="ql-block">參觀途中</p> <p class="ql-block"> 盧溝橋,亦稱蘆溝橋,位于北京市豐臺區(qū)永定河,因橫跨盧溝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古老的石造聯拱橋,至今己有800多年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 盧溝橋始建于金大定29年(南宋淳熙16年,1189年)6月,直至1985年,這座老橋一直在使用。1991年以后,實行封閉管理。</p> <p class="ql-block"> 盧溝橋全長266.5米,寬7.5米,橋兩側雁翅橋面呈喇叭口狀。</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盧溝橋,見證了歷史</p> <p class="ql-block"> 古時,每當黎明斜月西沉之時,明月倒映水中,更顯明媚皎潔,所以“盧溝曉月”從金章宗年間就被列為“燕京八景”之一。1698年重修時,康熙帝下令在橋西頭立碑,記述重修盧溝橋的事。橋東頭則立有乾隆帝親筆題寫的“盧溝曉月”碑。</p> <p class="ql-block"> 1937年7月7日日本在此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史稱“盧溝橋事變”(亦稱“七七事變”)。 中國抗日軍隊在盧溝橋打響了全面抗戰(zhàn)的第一槍。</p> <p class="ql-block"> 了解歷史,勿忘國恥,賡續(xù)紅色血脈。</p> <p class="ql-block"> 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p> <p class="ql-block"> 姥姥和萌萌一同參觀盧溝橋(老橋)。</p> <p class="ql-block"> 盧溝橋事變,也叫七七事變。其簡要經過:1937年7月7日夜,盧溝橋的日本駐軍在未通知中國地方當局的情況下,徑自在中國駐軍陣地附近舉行所謂軍事演習,并詭稱有一名日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今盧溝橋鎮(zhèn))搜查,被中國駐軍嚴詞拒絕,日軍隨即向宛平城和盧溝橋發(fā)動進攻。中國駐軍第29軍37師219團奮起還擊,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從而揭開了全國抗日戰(zhàn)爭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 為什么說“七七事變”標志著中國全面抗戰(zhàn)的序幕拉開?!換句話說就是在中國局部抗戰(zhàn)早就開始了。其代表性的事件就是”九一八事變”。</p> <p class="ql-block"> 媽媽向萌萌講述盧溝橋的來歷和七七事變的經過及歷史真相。</p> <p class="ql-block"> 至今還有很多人不知道,不了解或者根本就沒想到去了解:為什么“七七事變”、“九一八事變”都是在中國境內發(fā)生的事件。當然,中國和日本在陸地上并不接壤,更多的是在海上。那么日軍是怎么出現在東北和華北(含北平)的呢?</p> <p class="ql-block"> 有一次聽金一南將軍講課談到了這個問題,我才意識到:如此明顯的問題,為什么此前我們沒弄明白?尚有多少人也不明白?我們真的了解歷史嗎?如此狀況,如何去教育下一代?什么“牢記歷史”,“勿忘國恥,振興中華”,豈不成了空話?由此,我詳細查閱了有關資料,了解了歷史真相。</p> <p class="ql-block">昔日的宛平城</p> <p class="ql-block"> 中國近代史是一段政府腐敗無能、國家積弱積貧、列強欺侮瓜分中國的屈辱史、列強在中國作惡多端,罪孽深重,罄竹難書,說到七七事變,就要簡要介紹一下“九一八事變”和“一·二八事變”經過。</p><p class="ql-block"> 1931年9月18日,日本對我國東北發(fā)動突然襲擊,3個多月就占領東北全境。翌年日軍進攻上海(一·二八事變),并攻占大片華北土地,威逼平津,又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在華北搞所謂“自治運動”,妄圖長期占領這些地區(qū)。</p> <p class="ql-block"> “九一八事變”之前,日本在中國的軍隊主要有兩支。一是常駐東北的關東軍,一是常駐華北的“中國駐屯軍”。</p> <p class="ql-block">先說關東軍常駐東北。</p><p class="ql-block"> 沙俄對東北的侵略在1900年的“八國聯軍侵華”中即已啟動。當時,俄國以替清廷維持秩序和保護中東鐵路為借口,出兵占領中國東北,繼而拒不撤軍。</p><p class="ql-block"> 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對華政策很明確:“中國在衰亡、崩潰,俄國應當利用這一時機,攫取盡可能大的一塊”。這盡可能大的一塊,就是中國東北。</p><p class="ql-block"> 軟弱無能的清政府無力對抗當時的俄國,求助于日英法等列強,使問題成為國際化。由此,沙俄不再與中國談判。列強中,日本霸占中國東北的欲望非常強烈,而清政府不敢參戰(zhàn)遂將遼河以東地區(qū)劃為“戰(zhàn)場”,進而在此發(fā)生了日俄戰(zhàn)爭,結果沙俄戰(zhàn)敗,東北被日軍占領。</p> <p class="ql-block"> 日本脅迫中方與之簽訂《中日滿洲善后條約》及附屬協定,承認上述特權的轉讓。根據上述條約,日本有權在南滿鐵路沿線每公里駐扎15名士兵擔任守備,總計可駐扎14419名。這就是關東軍的前身與雛形。</p><p class="ql-block"> 至九一八事變前夕,駐扎在中國東北的關東軍,總兵力仍約為1.4萬余人</p> <p class="ql-block"> 再來說常駐華北的“中國駐屯軍”。</p><p class="ql-block"> 根據1901年《辛丑條約》一項規(guī)定:大清國國家允定,各國使館界,以為專允住用之處,并由使館管理,中國民人,概不準在界內居住,亦可自行防守?!薄爸袊鴩覒?,諸國分應自主,長留兵隊,分保使館?!薄爸袊鴩覒剩芍T國分應主辦,會同酌定數處,留兵駐守,以保京師至海通道無斷絕之虞。今諸國駐守之處系:黃村、郎(廊)坊、楊村、天津、軍糧城、塘沽、蘆臺、唐山、灤州、昌黎、秦皇島、山海關?!?lt;/p> <p class="ql-block"> 沿著宛平城城墻,去查看當年侵華日軍炮擊宛平城時留下的罪證鐵證。</p> <p class="ql-block"> 駐扎在宛平城外的日軍炮擊宛平城時,在城墻上留下的累累彈痕。</p> <p class="ql-block"> 因軟弱無能的清廷在《辛丑條約》一事上只求速和,留下了許多隱患。沒有將各國在華的駐軍人數討論明白寫入條約,就是其中之一。稍后,列強自我協商達成了一份共識,“以八千二百人為限,每國不得超過二千人”。</p><p class="ql-block"> 1931年之后,中日兩國在華北的沖突日益增多。1936年初,日本軍部制定《處理華北綱要》,明確由“華北駐屯軍”負責處理華北事務。隨后,“華北駐屯軍”開始了編制升格,從1936年2月份的2003人,迅速擴張至1936年6月的5774人。</p> <p class="ql-block">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前留念</p> <p class="ql-block"> 中國近代史是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也是中國人民追求國家獨立和民族復興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 一百多年的中國近代史反復證明:貧窮就會挨打,落后就會被欺負,就會陷入喪權辱國,民族失去尊嚴的地步,人民就要遭受苦難。歷史也告訴我們: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夠救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華民族才會真正復興,中國才會更加富強,人民生活才會更加幸福。</p> <p class="ql-block"> 歷史不應也不能被忘記,而要牢記歷史,就必須學史,了解真正的歷史。</p><p class="ql-block"> 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更應該做到牢記歷史,珍愛和平,勿忘國恥,圓夢中華。</p>